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47部分

正统天命-第47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都想在最新的顶头上司面前露露脸,留个好印象,以后在衙门里的日子过得也能舒坦了些不是?

    没过多一会儿,刘启道就进了门,本来想要躬身施礼的,可看见杨尚荆正在写字,就没敢打扰,垂着双手站在桌案前,也不说话,等过了一会儿,才看见杨尚荆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对他招了招手:“启道,你来看,本县这几个字写得如何啊?”

    刘启道闻言微微一惊,迈步走了过去,就看见纸上写着“明察秋毫”四个大字,他整个人就是一愣,再仔细看了看,这字就是最常见的台阁体,每一个做过八股的,都是从小练的,他虽然只是个秀才,却也是见过好字的,相较而言,反倒是杨尚荆这字很一般,虽然能看出来是用了力的,但每一个字都像是缺了一股子精气神儿一般。

    所以他抬起头来,打量了一下杨尚荆,看着杨尚荆那带着笑意的脸,在看着他似笑非笑的眼神,心思电转之下,脱口而出一个字儿:“好!”

    杨尚荆挑了挑眉毛,这个回答也是超出他的预料了,本来他还以为对方能拍个马屁,说个“笔走龙蛇、力透纸背”之类的恭维话呢,结果就浓缩成了一个字?

    不过他倒也不以为忤,自己什么水平自己知道,穿越之前他写字就像狗爬,穿越之后能写成这样,也要托早年杨戬为了一笔好字苦练过,留下肌肉记忆的福,但是写字可不是什么描摹,里面属于杨戬的精气神,是一扫而空了,所以这字儿好看归好看,落在行家眼里,却也就那样了。

    所以他笑了,而且越笑越大声,直到把刘启道笑得发毛了,这才停了下来,拍了拍刘启道的肩膀,很是赞许地说道:“很好,很好,这个回答本县很是满意,那么这四个字就送给你吧,记住,等你转任县中典史之后,谨记这四个字,对三班衙役严加约束,对市井之中的流氓混混严加管教,做到明察秋毫,还我黄岩县一个安定!”

    听了这话,刘启道就是一哆嗦,吏员直接转官员,这在宋以前那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但是在经历了元朝的以民族政策带动地方政治的体制之后,吏员的地位便是一落千丈,到了明朝也没能好转,从吏员变成官员,哪怕是流外的典史,对于很多胥吏而言,都相当于一步登天了。

    所以他哆嗦了一下,咕咚一声就跪下了,对这杨尚荆连连磕头:“县尊栽培之恩,启道没齿难忘!”

    收拢人心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所以杨尚荆哈哈一笑,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扶了起来:“有功则赏,有过责罚,这就是本县所想、所做,你明天就去班房办差吧,暂代本职,等南京吏部的公文下来了,再正式走马上任。”

    胥吏都要去吏部报备,更何况是典史了,所以公文没下来之前,刘启道也只能是暂代,不过无论是刘启道还是杨尚荆都知道,这不过就是一个流程,吏部的那些大佬们才懒得理会一个流外官的任免,盖个章就算了事儿,所以刘启道连连点头,眼圈儿都有点儿红了。

第九十八章 论如何做到集权(上)() 
第九十八章

    从不入流的典史升任九品的巡检司巡检,李继的心情和刘启道是一样的,从流外跨入流内,这可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甚至比九品升八品还要大,所以当杨尚荆给他宣布了这个消息之后,他同样是禁不住那股激动的心情,不过好在是为官多年了,和胥吏不一样,还知道一点尊卑,这才没给杨尚荆直接跪下。

    所以杨尚荆看着一脸通红、心情激动得难以自已的李继出去,长出了一口气。

    可以说,能够干死黄家,吊打张家,这两个人是功不可没的,如果没有刘启道给的消息在一边佐证,杨尚荆也真就未必有胆量,直接启用李继这个典史;如果没有三班衙役高超的演技,想要给黄家扣上谋反的大帽子,还是要差上一点儿火候的。

    所以杨尚荆沉吟了一下,对这刚刚出门的李继说道:“你且回来,我有话要说。”

    李继打了个机灵,还以为杨尚荆突然变卦了呢,要知道,对于一个典史而言,巡检这个位置不仅仅是升职,还是一个肥缺,他也算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造化也就止步九品官儿了,这要是突然把这个机会丢了,那可就要糟啊。

    不过即便是心里打着突突,他还是转了回来,躬身问道:“不知县尊有何吩咐?”

    杨尚荆敲着桌子,慢吞吞地说道:“你刚去巡检司那边,只怕是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掌控情况,所以你可以把刘虎带过去,你走之前,把快班的班头革了吧,让王二彪过去充任快班班头。”

    李继一听这话,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想收回成命,怎么着都好,刘虎、王二彪也算是他的心腹了,这番有些进步,也算是自己没亏待他们了,所以他声音越发恭谨了:“下官代他们二人,谢过县尊。”

    杨尚荆摆了摆手,笑道:“功赏过罚,不用称谢,你回去之后,差人去告诉冯毅,就说本县明日上午要见他。”

    功劳有大有小,关系有远有近,这是人之常情,相比于李继、刘启道乃至刘虎、王二彪这种,为了他跑前跑后、为灭掉黄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冯毅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要不是县里不好一下子开出去两个佐官,冯毅早就滚犊子了,而调任县主簿也就是个平级调动,所谓的升迁也是隐性的,也就不用今天再见他了。

    李继深吸了一口气,躬身施礼,然后再度退了下去,杨尚荆慢慢靠在椅背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这才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这般布置看似简单,但其中的烧脑程度,绝对要比当年学高数的时候要高。

    “正因为人类不会进化,所以社会科学就是一门总结性的科学,也是一门以玩人为主、以玩死人为目的的总结性科学。”杨尚荆放下茶杯,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发出了这样的一声感慨。

    就在这个时候,忠叔的声音从后面传来,苍老的声音里带着一点点欣喜:“少爷,家里派的师爷来了,老仆这就让他们来见见少爷?”

    杨尚荆听了这话,也是一阵欣喜,连忙说道:“那就快让他们过来吧。”

    没过多一会儿,就看见四个风尘仆仆的人站在了他的面前,年纪大的怎么也有个六十上下,年纪小的也是四十朝上,三个人的身上并没有什么书卷气,反而个顶个的精明干练,杨尚荆上下打量着这三个人,渐渐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范宏达(梁子晋、于荣昌)见过少爷。”三人对着杨尚荆齐齐施礼,他们虽然都是读书人,然而都是杨家培养出来的人才,为的就是给自家在官场上做官的人出谋划策,所以也没什么读书人的傲气。

    杨尚荆点了点头,摆手说道:“都坐吧,你们来得正好,我正好有一件事要你们帮着处理一下。”

    明代的县令总揽一县政务,听着特厉害,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就太难了,尤其是到了洪武朝以后,毕竟这些县令都是科举出身的,早年读书都快读傻了,脑子里全是四书五经诸子集注之类的万一,等科举之后到六部观政半年一年的,就能掌握如何管理一个县?做梦也没这么做啊。

    至于依靠属下佐官……看看黄岩县前两任县令就知道了,依赖佐官只会被慢慢架空,到时候有权都没地方使,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另一种人,师爷,或者说幕僚,他们有丰富的基层经验,却没读好书,所以只能领着县令发的钱,帮县令办事,基本上类似于现代西方政客的政治顾问,比起佐官,他们没有朝廷的授权,也就没有了架空县令的机会。

    “少爷请讲。”年岁最大的范宏达在椅子上欠了欠身,恭声说道。

    杨尚荆站起身来,一边走一边说道:“我需要你们去查验一下本县户房的账册,若是有什么疏漏之处,报上来便是了。”

    范宏达摸了摸颌下的几缕胡须,笑着回答:“这有何难,少爷只管交给老仆便是了,老仆在家中也曾管过二十年的账房,不曾出些许的差错。”

    听了这话,杨尚荆眯了眯眼睛,然后笑道:“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

    杨尚荆嘴上说着放心,实际上想的却是放心个卵,这些做账房的,人人都有一手平账的本事,所以用他们查账,能够查出毛病来是不假,但难保他们极有可能会对一些猫腻视而不见,并且以此来保证自己的手段不被东家发现,这样会给他们更大的利益,保证他们之前做过的事儿不败露出来。

    当年学旅游企业会计这门专业课的时候,他辣个人妻范儿十足的老师在说这种趣事儿的时候,可是语重心长得很,杨尚荆在这一刻,甚至有了摸出复式记账法这个大杀器的想法,当然,他也只是想想,这种玩意自己私底下偷着用也就算了,真传出去就是大麻烦,到时候大明朝各级行政单位推广了这种新式记账法,官吏们短时间找不出贪污的新方法,口水都能把他淹死!

    所以说……还是由他去吧,只要用这个时代最粗浅的方法找出毛病,以后出了事儿就不会把几年前的老账算在他的头上了,那个能屈能伸的黄成,可是给了他杨尚荆不小的压力。

第九十九章 论如何做到集权(下)() 
第九十九章

    第二天一早,冯毅就满心忐忑地来到了县衙之中,虽然他给杨尚荆送过一次重礼,然而在看了杨尚荆和杨烨、沈星两个在他看来高不可攀的上官谈笑风生之后,他就知道,自己的那份礼单重量不够,再加上最近县衙之中议论纷纷,连他这个在巡检司办差的巡检都能听见,他就一直在害怕,怕杨尚荆找个由头狠狠地收拾他一下。

    所以,冯毅现在看着书桌后的杨尚荆,越发有了畏惧之心,说话的声音也越发柔和了:“下官冯毅,见过县尊。”

    杨尚荆摆摆手,指了指他身后的椅子:“坐下说话吧。”

    冯毅“诶”了一声,心里就有点儿打突,昨天是李继这个典史派人去告知他的,而不是杨尚荆这个县令,这就很可能代表了一众态度,官场上讲究的是无声处听惊雷,高官们用的是“揣摩圣意、体察天心”,小官儿们用的是“小心分析、谨慎下注”,说法不同,本质上还是一样的,就是从上级的一举一动里分析真正的意图。

    别管上峰的举动是有意还是无意,分析出来总能有点儿心理准备不是?

    然后就听杨尚荆说道:“县中主簿刘琪,尸位素餐,被本县参了一本,已经是免去了官职,但主簿一职涉及全县案牍、文集,不可空悬,昨日杨副使垂询本县,本县打算让你调任此职,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说着话的是,杨尚荆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脸上全是似笑非笑的表情,说实话,他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冯毅的身后到底是谁,才能让他在两人县令被玩废了的前提下,不鸟黄岩县官场,还继续安安稳稳地做着自己的巡检,但是这些并不重要,在他和杨烨这个正四品副使见面、并且谈笑风生之后,就已经相当于呲出了自己的獠牙,冯毅和他背后的人就是心存不满,也不会直接出手。

    他只是想看看,这个冯毅到底是心服口服了,还是口服心不服,这样自己在日后的人员调动之中,也好做到心里有数。

    冯毅的身子微不可查地颤了颤,不过回答的时候却是毫不犹豫:“县尊有令,下官莫敢不从。”

    从赚钱的角度来讲,同为九品官,管着所有路过黄岩县的非黄岩县人员的巡检,自然是比主簿要赚得多的,毕竟巡检司可以正大光明地设卡,对商船进行抽税,但是从晋升的角度上来讲,一县主簿毕竟是文职,而且有掌管一县案牍、统筹六房工作的职责,有了这个履历,网上爬就要方便很多,就算做不到一县知县,但最后到布政使司或者提刑按察使司做个七品官儿,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杨尚荆对他的这个调动,可以说是一种平调了,其中的得失,也只能是他自己去慢慢体会、慢慢权衡。

    悄悄抬起头,看了看杨尚荆脸上的表情,冯毅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只是下官久居巡检司衙门,如今调入县衙,只怕能力不足,出了差错,反误了大事。”

    耶?这小子果然是口服心不服?杨尚荆的眉头微微一挑,刚要说话,就听冯毅接着说道:“故此,下官想请县尊多多提点,若有不当之处,下官也好及时更正。”

    于是杨尚荆的脸上就露出了微笑,他站起身来,点了点头,一边向窗边走去,一边说道:“冯巡检执掌巡检司已然数载,不曾稍有差池,本县对冯巡检的能力,却是很有信心的,只管放心去做罢,若是真有不妥之处,本县定然会出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