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37部分

正统天命-第37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县的治理,最大的障碍和最大的助力都是乡贤,所以想要干点儿事儿的县令,基本都想着把乡贤们干的叫爸爸,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存在的!现在杨尚荆到任这才几天的功夫,黄岩县最大的两家里面,黄家已经算是被一招天外飞仙打残了,剩下一个张家……还敢逆天了?

    杨尚荆嘿嘿一笑,这一波操作他自己都满意得很,不过他嘴上还是谦虚着:“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随机应变罢了,若不是典史李继提醒我以仁孝二字应对,今日须将这姓黄的给逃脱了。”

    “少爷能做到随机应变,倒也是本事了。”忠叔笑着摆了摆手,“况且如此随机应变,虽然和老太爷犹有差距,却也难得了,毕竟少爷还年轻啊。”

    杨尚荆听了这话,连连摆手:“忠叔过誉了,过誉了,戬不过是腐草之荧光,怎能和祖父相提并论。”

    杨荣那是什么档次的人物?脾气贼暴躁的成祖朱棣当着群臣发火的时候,满朝文武就是一只只的鹌鹑,除了杨荣之外就没人敢吱声,而牛掰的是,杨荣一说话朱棣就乐,还直夸“勉仁真特么机智”,亲自给杨荣改了名,论起随机应变、揣摩上意的本事,一百个杨尚荆捏起来也不够杨荣一根手指头戳的。

    这可不是什么智力差距,纯粹是天赋问题。

    忠叔也就乐呵了几声,杨尚荆回屋换下了身上的公服,穿着一身短打回到了饭堂,一撩衣服坐下了,这才感慨一声:“幸亏不在杭州府当差,否则轩輗轩镍台肯定要抓本官一个不知民间疾苦的罪过。”

    “这倒也是,不过昔年老太爷在京时候的做派,他也是知晓的,就是去了按察使司衙门,也是不会多作为难才是。”忠叔笑了笑,“不知少爷打算拿这黄家如何?”

    杨尚荆脸上闪过一缕冷笑:“朝廷委派的佐官,戬自然是不能一网打尽的,但这乡间的恶霸,总归是要狠狠惩治的,左右台州府和分巡道的上官们应该都知道黄家是个什么货色,这种称霸一方的若是有了确凿的证据,拿下了也算是政绩的。”

    停顿了一下,杨尚荆嘿嘿笑道:“我已经吩咐了李继,让壮班的人去拿人之时,把囚车枷锁都带上,极尽侮辱之能,若他不反抗,便是颜面扫地,若是他纠集自家佃户反抗,戬就可以调拨巡检司的弓手,乃至发文给海宁卫的指挥使,调兵前来……平叛。”

    说道最后的两个字,杨尚荆的语气里已经多了若有若无的杀气,或许是因为杀过人的缘故,这一瞬间整个饭堂里的温度都降低了一点儿。

    忠叔挑了挑眉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手怎么着都不算亏啊,他站起身来给杨尚荆到了一杯酒:“少爷,满饮此杯!”

第七十七章 你们家的事儿发了() 
第七十七章

    二十来个壮班的衙役带着三辆囚车出了县衙,直奔城南黄仁安家的宅子去了,声势浩大,比起早些时候杨尚荆出门都要大上不少,一路上老百姓那叫一个啧啧称奇,毕竟之前县令审案的经过已经传开了,还很有些神话的味道;毕竟这黄岩县前任知县和前前任知县被乡贤和佐官玩的和木偶似的,根本就没有那个本事挥舞起专制的铁拳来,囚车这东西老百姓们都多久没见了?

    囚车拉人犯啊,而且拉的还是乡贤的家属,这大明朝百姓最喜欢看的桥段,就是为富不仁的乡间恶霸被法律的铁拳惩治。

    大快人心啊!

    王元是个新来的衙役,没见过什么大阵仗,还是摸不清这里的事儿来,看着周围乌央乌央跟着出城的老百姓,就有点儿懵逼,贴近了自家班头,有点儿小心地问道:“刘老大,这黄家平素在咱们县里,也是有了名儿的好人家啊,黄仁安黄老爷子的明恒也不差,怎么就要拿人家全家了?”

    刘老大叫刘虎,正经的庄户人家出身,受了提拔才做到壮班班头的位置上的,算得上这个年代屌丝逆袭的代表了,人长得五大三粗的,还留这个大胡子,今年已经四十多了,对于这民间的烂糟事儿,那可真是见的多了,听了王元的话,当即就是嗤笑了一声:“好人?!我呸!”

    伸出胡萝卜粗细的手指头,刘虎就指了指路边儿上一块上好的水浇地:“这块地,原来是老李家的,他家两个儿子三个姑娘,大儿子早夭了,三个姑娘远嫁,过得也不如意,那年他家小五子腿断了下不了地,老爹都六十多了还跟着他媳妇下地种田,结果呢?人家黄家直接围了水源,楞生儿地不让这老弱妇孺浇地,这一年打出来的那点儿粮连缴赋税都不够,最后这块地被压了七成的价,直接被黄家买了,小五子他老爹想不开上了吊,小五子自己呢?现在成了黄家的佃户。”

    刘虎冷笑了一声,一巴掌拍在了王元的脑袋上:“你小子是比我强,进县衙之前好歹读过几本书,可是就你们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读书人最好糊弄,你还真当这黄家的万贯家财、万顷良田都是和气生财攒出来的?我和你说,这名声不过是自己编好了,然后花钱往外传的,就说给你们这种离着黄家远、受不到黄家白眼的人听的,乡贤?嘿,乡贤有几个是好东西的?”

    王元的眼睛闪了闪,脸上就浮现出不服的神色,读过一点儿书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很有见解,一旦形成了某种观念,就很难改变,毕竟他上私塾那几天的时间里,私塾的教书先生可是变着法的夸黄家好人。

    “别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用眼睛去看,别到时候被人卖了还帮着人数钱!”刘虎冷哼了一声,“去去去,告诉弟兄们,等下都给我狠着点,这可是典史下的命令,但是有一点,别管黄家怎么对咱们,挨打了也别还手,直接躺在地上,咱们这二十来个弟兄要是有一半儿被囚车拉回去,那才是最好的!”

    王元闷着脑袋点了点头,下去传话儿去了,他家里也不是啥有钱人家,在私塾读了几天的书就没钱了,别说给人代写书信之类的伙计了,他自己连字儿都认不全,写出来的东西就和狗爬一样,所以也就只能仗着自己还认识几个字,在县衙里面某了个差事,这班头刘虎可是他的顶头上司,那是分毫不敢得罪的。

    和王元不一样,剩下这帮壮班的衙役可都是老油子了,一听上面这么吩咐一个个的都露出了心领神会的笑容,早年间他们受了县丞黄成、主簿刘琪这些人的委派,可没少干类似的勾当,不过当时抄的都是些没什么跟脚的小地主家,或者干脆就是去坑害平民老百姓,谁叫他们不长眼睛,让黄家、张家这两家老爷们的地连不到一块儿去呢?这自己家的地里面多了几块泥腿子家里的田,这就和穿着白衣服上溅了两个泥点子一样,太特么让人恶心了。

    “看来县里是打定主意要办黄家了,嘿,过瘾呐,咱们也有一天能和黄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作对了。”

    “那是当然,你没看刚刚县衙里面县尊那个做派,嘿,这新来的县尊虽然年岁不大,可是不好惹啊,你看黄县丞都不敢和他较真儿。”

    “咱们以后可得小心着点儿,别被这新县尊抓住了把柄。”

    “说的就是,嗨呀,不过咱们这些小衙役算个甚,人家县尊可能都不爱打望一眼呢。”

    “你还别说啊,看刘头儿这意思,咱们是真冲着黄家去的,你看,咱老哥儿几个别说黄家邻里出身的一个没有了,就是连城南出身的人都一个没带,我敢打赌二十文钱,咱们哥儿几个今天就冲着黄家去的。”

    “滚滚滚,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谁和你打这个赌?老子下了值,去城东赌一回都比这爽利,都灵醒着点儿啊,别让刘头儿发了火儿。”

    …………

    王元听着这帮衙役的讨论声,就觉着自己心里他就不是个滋味儿,这书上明明写着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士大夫自然就指的是朝中的官老爷和乡下的乡贤了,可这朝廷下来的县令要整本地的乡贤,怎么自己的这些壮班弟兄都兴高采烈的?

    一众衙役赶着囚车,谈论着话题,转眼间就来到了黄家的大宅子前面,那府门那叫一个气派,看的王元眼睛都直了,心说能在这样的宅子里住三天,这辈子都值了。

    可他还没来得及多想,就看见刘头儿冲着王二彪使了个眼色,这个同样五大三粗的衙役撸了撸袖子,大步流星冲上前去,也不打门环,冲着大门就是一脚,恶声恶气地喊道:“老黄家,你们家的事儿发了,麻利点儿滚出来和我们走一趟,县尊明天要提审你们!”

第七十八章 大户人家规矩多() 
第七十八章

    从黄仁安被衙役拿去开始,黄家这一房就乱了,毕竟是乡贤,他们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

    仅仅是黄岩县这一地,黄家也算是百年大族了,当年元蒙还横跨亚欧非牛的不行的那会儿,地方上的色目人、蒙古人官儿也没说把他们赶尽杀绝了,哪怕说礼遇有加有些过了,也算是客客气气了,朱元璋开国定鼎那会儿,黄家的老祖宗们还想着要不要跟着蒙古人迁往塞外呢,毕竟朱重八这个泥腿子出身的皇帝对乡贤这种生物是一点儿好感都欠奉,那一条条一款款的法令压下来,全是为了抑制豪强地主的。

    家国天下嘛,没有家还有个屁的国?士大夫们可不吃那一套忽悠老百姓的大义,反正谁来了他们过得都不差。

    好在朱元璋在位也就三十一年就没了,黄家的好日子就随着士大夫们的好日子一起慢慢回来了,过了洪熙年之后,越发的是阔气了,逼走了两任县令之后,他们更是牛的没边儿了,在黄岩县这地界,真有了股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毕竟城西的张家,和他们是姻亲,现在张家的族长得叫黄老太爷一声岳父。

    于是黄仁安的长孙嗣就叫唤着去给黄老太爷报信儿了,剩下的则在家里吵了个天翻地覆,什么怎么营救父亲祖父、什么怎么给县令添乱,反正是越吵话题越多,越吵主意越多。

    “民不与官斗,大人本就犯法在先,那县令也不是个易于之辈,我看,还是派人给那新来的小县令送些银钱,也便是了。”黄仁安的大儿子明显不愿意多生事端,开口就要服软。

    “大哥你说的倒是容易,当时要让下面人起冲突,给新来的县令一个难看,你可是第一个开口说好的,怎么真出了事儿,自己就先服了软?你也不想想,要是真让这县令拿了咱们的痛脚,以后这黄岩县可还能有我黄家的立足之地?”老二翻了个白眼,冷笑道,他是丝毫也不想放过打击自己大哥威望的机会,毕竟黄仁安一个秀才的家业,还是很大的。

    老大当时就翻了脸:“啐,老二,你也别说的这么轻松,这新知县今天在城南的作为你可都看在眼里了,就那个手段,还想着和人家来硬的,我看你是不想让大人从县衙活着回来了!”

    “这当官儿的都是贱骨头,咱们软了他就跟着硬了,前两任县令是怎么逼走的?”老二一脸的不屑,“咱们黄家可是大族,这新来的县令有多大的胆子,敢动咱们家?咱们越是硬气,这县令越是软乎,况且大人今年已经七十有四,他还敢对大人动刑不成?”

    老大哼了一声:“你又不是没听说,这县令可是北京城下来的,原来是做过翰林的!”

    “翰林?保不齐就是个在京中得罪了权贵的穷酸,要不然翰林那么清贵的官儿,放下来不是知府也能在布政使司捞个六品往上的肥缺儿!”老二撇了撇嘴,“长房的大哥可是在外做官的,这里面的门道咱们谁不清楚?”

    …………

    眼看着老大和老二吵得昏天黑地的,剩下的人都和鹌鹑一样在那边坐着,每一个敢吱声的,封建社会礼法森严,黄仁安一辈子两个嫡子、两个庶子,还有一个女儿招了个赘婿进家门,可这嫡子之间的战争,着实不是其他人能掺和的,毕竟庶出的儿子有没有继承权全看老头子的心情,赘婿这种生物……和奴隶也差不多,在家里基本就没有地位可言。

    就在这时候,就听见外面传来王二彪粗声粗气的喝骂:“老黄家,你们家的事儿发了,麻利点儿滚出来和我们走一趟,县尊明天要提审你们!”

    整个正厅都为之一静,老二眯了眯眼睛,扭过头看向那个赘婿,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妹夫你去外面看看吧,到底来了多少的衙役,居然想要拿我们去县衙,好好招待,可千万别怠慢了官差。”

    那赘婿“啊”了一声,如梦方醒一般,连忙站起身来,点头哈腰地跟个奴隶似的:“二哥放心,这就去,这就去,保证打问明白了。”

    眼看着这个赘婿小心翼翼地退出了正厅,老二一口唾沫就砸在了地上:“啐,吃软饭的玩意,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