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32部分

正统天命-第32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在张家给杨尚荆上完眼药的主簿刘琪,一脸神清气爽地回了县衙,就看见兵房的吏房留守的胥吏哭丧着脸凑了上来,不由得眉头一挑:“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怎么这般哭丧着脸?”

    那个胥吏脸上的表情更加的精彩了,声音都带着哭腔:“回主簿的话,刚刚李典史来了房里,直接调走了三年来关于三班衙役采买的所有文牍,说是受了县尊的委托,协同查账的。”

    刘琪当即就惊了:“什么?你就没有阻拦?!”

    户房从来都是贪腐的重灾区,毕竟账册、库房钥匙之类的全在这边,大家上下其手那叫一个方便,只要数学姿势学得好,会计学稍稍入门了,把账摆平就是天下太平,毕竟这年月的数学水平也就那样,九章算术之类的依旧是高深的学问。

    然而吧,同行之间是冤家,这账册上官下来查账好糊弄,换成自己人倾轧的时候,随便从哪个当铺或者是钱庄找个积年的老掌柜来,分分钟就能把里面的bug挑出来,然后……然后没有然后了,大家死全家就好了。

    “你就没拦着他?!”看着胥吏点头,刘琪惊得都想给他一耳光了,别人不敢掀盖子,但是他李继李典史敢啊,一个已经被排挤到连手底下三班衙役都掌控不住的典史,突然得了一个县令的赏识,别说掀盖子了,就是抄某个乡贤的家,他也得犹豫一下再说不啊。

    胥吏这回改成摇头了:“当然拦了,只是没用,皂班的两个皂隶直接把小吏架住了,小吏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啊,就这胥吏的小身板,县衙里随便挑一个拎水火棍打板子的皂隶出来,都能一拳头把他怼趴下,两个人一架他还想动弹?

    所以刘琪也不好责怪这个胥吏了,恨恨地哼了一声,掉头就往后衙赶去,典史一个主抓刑狱的突然高企文牍来了,这不砸他这个主簿的场么?这县令收权的手段也太下作了一点,这种不正之风必须要尽全力刹住,否则以后肯定是没有好日子过了。

    这会儿杨尚荆正在吃饭,而且吃起来狼吞虎咽的,这是忠叔让人给他从外面酒楼里提回来的上好的饭菜,比起这个来,县衙里给县令准备的工作餐,简直就不是给人吃的,缺油也就算了,这年月大家伙都吃动物油,贵的要命,植物油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是渣,再加上整个浙江官场因为提刑按察使司轩輗的清廉作风,也跟着忆苦思甜了,这也是没辙的事儿。

    然而你少盐是几个意思?浙江产盐啊,产盐啊!临着海边就是盐场了,咱们还是官府啊,怎么也能捞着一个采购价吧?然而饭菜的味道那叫一个寡淡无味,说是嘴里淡出鸟儿来了都是夸这饭菜顶呱呱……杨尚荆那个想要骂娘的心思怎么都压抑不住,要不是心里还有一点理智,知道现在这时候应该抓大放小,他第一个要查的就是厨下有没有人把官家的盐夹带出去倒卖了。

    官不聊生,民何以聊生?!

    正在撕咬着一根羊排的杨尚荆一抬头,就看见急急火火进来的刘琪,于是原本狼吞虎咽的姿势瞬间变成了细嚼慢咽,贼斯文的那种,他没说话,只是指了指桌子对面的椅子,接着啃自己的羊排骨。

    食不言寝不语,这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士人们的优良传统,所以刘琪看着杨尚荆的脸,最后也没说什么,黑着一张脸就坐下了,于是杨尚荆一边儿啃着排骨一遍观察者他的脸色,心里不由得叹息了一声:“啧啧啧,这地方佐官看来是过得太舒坦了,连着干掉了两任县令还真以为自己能超神了?得,今天作为一个穿越者,我就教他一点人生经验把。”

    一根小羊肋排,杨尚荆足足啃了十多分钟的时间,这才心满意足地放下了,拿起桌边儿的绸帕子擦了擦手和嘴,然后一脸雍容地放下,这个举动就把刘琪给震了一下——这年月,丝绸、绢帛之类的丝织品,实际上还是可以当钱花的,而且价值很高,看那块丝绸的料子、大小,小半吊钱总归是有的,据传这位县尊原本是翰林院获了罪的编修,现在看来还真是这样,毕竟清贵的翰林往往都不差钱。

    杨尚荆呲溜了一口茶水,这才问道:“主簿这个时辰了,还来找本县,到底有什么要紧的事体么?”

    刘琪调整了一下心情,这才咬着牙说道:“回县尊的话,县中的职责本就是固定的,下官分管的是县里一应的案牍、文牒,为何要让李典史去户房查账?这一旦出了问题,上面查将下来,又该谁来负责?”

    “原来是这件事啊。”杨尚荆“啊”了一声,做恍然大悟状,“本官新到任上,急于整理今年的文牍,奈何刘主簿和黄县丞又在带人课劝农桑,这县衙之内人手不足,也就只能劳烦一下李典史了。”

    停顿了一下,杨尚荆继续说道:“本县查过李典史的履历,知道他早年是做过胥吏的,一应的经验都是齐全的,绝不会做出什么差错来,我大明以农桑为本,刘主簿还是关心农桑好了,若是文牍出了问题,自然是要本县和分巡道的诸位上官分说,可若是农稼出了问题……“

    杨尚荆的话没说完,只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其中的意思不言自明,刘琪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

    农桑事关赋税问题,浙江还是明朝少有的重税之地,他这边一旦出了问题,那肯定是大问题,到时候杨尚荆直接用刚刚到任就能推脱,罪责就全在他们身上了,再说了,文牍这种东西,都是杨尚荆到任之后整理出来的,就是真出了问题,还能直接扣在他的脑袋上不成?

    然而看着杨尚荆一脸雍容地端茶送客,刘琪只感觉一阵气闷,想说话也说不出来了,站起身来掉头就走。

    “对付官僚主义最好的办法,果然还是官僚主义。”看着刘琪的背影,杨尚荆摇了摇头,把手中茶一饮而尽,“以毒攻毒,妙!”

第六十七章 乡贤的滴眼液() 
第六十七章

    一把手是可以用自己的权威强行贯彻自己的意志的,不过前提条件是别用得太多太频繁,否则就会发现,自己的权威会越来越不好用。

    嗯,这就和小丁丁可以很硬很好用一样,如果你一天二十四小时让它站着,早晚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杨尚荆也没打算继续玩强权,反正删了一个刀笔小吏的合同,强行任命了一个管户房、刑房、吏房案牍的典史,也就到头了,剩下的就要走一步看一步了,具体的套路,就得看着典史李继给不给力,能把县丞和主簿逼到哪个位置上了。

    然后第二天中午刚刚吃完那顿有大明特色的七品县令工作餐,被糙米磨得腮帮子发疼的杨尚荆就听见前衙传来了鼓声,然后就看见一个当值的皂隶跑过来,低声下气地说道:“县尊,外面有乡民敲响了鸣冤鼓,人数不少,还有十几个人身上带着伤,估摸着是刚刚打了一场,县尊还是出去看看吧。”

    听了这话,杨尚荆摸了摸下巴,点了点头:“本县换过公服,这就去前衙审案。”

    “诶。”这皂隶点点头,弓着身子倒退了两步,这才一溜烟儿地下去了。

    杨尚荆一边儿在忠叔的帮助下换上公服,一边儿问忠叔:“刚上任这才几天的功夫,外面就敲起来鸣冤鼓了,还声势浩大的。”

    忠叔想了想,摇摇头:“一县之地,总归是民事繁杂,总有些乡老里正决断不了的,少爷去前面看看,自然知晓了。”

    听了这话,杨尚荆点点头,明代可不是什么司法独立的朝代,连个法院都没有,县太爷本身就是集司法权、行政权于一身的人物,以后这种事情还多着呢,虽然挠头,但早点见识总归是好的。

    于是杨尚荆一甩袍袖,向着前衙走去,等一转身到了暖阁内,在那“明镜高悬”的匾额下一撩衣襟坐下,伸手抄起惊堂木来,在三尺法桌上一拍,喊了一声“升堂”,只见那两班衙役拄着水火棍在那儿敲着地面,嘴里喊着“威武”。

    三遍威武之后,杨尚荆又是一句“带人犯”。

    其实在五百多年之后见惯了无罪推定的杨尚荆很反对这种叫法的,太富有封建农耕文明的土鳖味道了,然而没辙的是,这年月别提亚细亚了,欧罗巴的白皮们现在还是可以被冠上一个蛮子的称呼的,毕竟他们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交汇点上,还在被突厥人虐的叫爸爸,想确立这个原则怎么也要等到1948年,至于华夏文明……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流行这套,现在他还是得入乡随俗。

    然后他就看见一个顺着裤管儿往下滴血浆的精壮汉子被拖了上来,扔死狗一样扔在了地上,旁边的那个穿着褐色短打的稍微好些,但也被直接摁在了地上,冲着杨尚荆“咚咚咚”就是一通儿响头:“青天大老爷,你可要为小民做主啊……”

    看着跪都跪不住的汉子,杨尚荆就挑了挑眉毛,犹豫了那么一刹那,这才想起来,这货不是斗殴的时候被打的,而是因为击鼓鸣冤,被当值的皂隶狠揍了一顿,毕竟鸣冤鼓这年代也不是那么好敲的,没递状子直接来硬的,那肯定是要吃上一顿痛打的。

    至于什么当官儿不为民做主……去他喵的,这年代还没有红薯呢,所以不为民做主也用不着回家,你总不能把当官儿的文曲星饿死吧?

    所以杨尚荆一拍惊堂木,问道:“何人敲击鸣冤鼓,所为何事啊?”

    就看见那裤腿上还往下淌血的汉子停住了磕头,大声喊道:“回青天大老爷的话,是小民击鼓鸣冤……”

    说着话,这汉子低着头,指着自己左边儿的汉子,语带抽噎:“请青天大老爷为小民做主啊,小民黄三儿,在城南有一块水浇地,正好和他张老六家的一块田临着,昨天刚刚浇完了水,今天他们张家看见小民田中的庄稼长得好,就又给小民浇了一遍,现在好好的一块麦子地,已经是下不去脚了,小民和他理论几句,还被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打了一顿,逼不得已之下这才来县里击鼓鸣冤。”

    “小民冤枉啊……”那褐衣短打的汉子就开始磕头了,一个衙役上去踹了一脚,这才安静下来,杨尚荆左瞅瞅右瞅瞅,感觉自己是被当猴子耍了。

    明朝正值小冰河时代,这天气就和抽风差不多,冷不说,还旱的厉害,今年黄岩县的雨水也不足,他进程的一路上看,田里的庄稼都蔫了吧唧的,哪怕是最上等的水浇地,也是干,哪有说嫌水多的?你这不给我这个县太爷寻开心么,况且,一般这种腌臜的烂事儿,都是交给本地的乡老里正解决的,要是都闹到公堂上,他这个做县令的还用不用干别的了?

    “我倒要看看你这葫芦里装的是个什么逼?”杨尚荆咬牙切齿地想着,一拍惊堂木,指着叫张老六的汉子,问道:“你有和说辞啊。”

    张老六整个人都哆嗦了一下,这才开口说话,声音都跟着打颤儿:“青天大老爷啊,小民冤枉啊,黄三的那块地和小民的地是挨着的不假,可是小民并不曾往他的地里浇水,浇的可都是自家的啊,这今年雨水不好,轮到我家浇水的时间就那么多,我闲疯了才要往他家的地里浇水咧。”

    “那地方明明就是我家的田,你张老六休得胡言!”黄三儿差点儿直接蹦起来,身后两个衙役水火棍往他的肩膀头上一压,这才将他堪堪摁住。

    杨尚荆的眉头就皱起来了,这事儿……好办,也不好办,好办的是,官府里面有鱼鳞图册,每块地什么形状、是谁家的都有详细记录,就算是挪动了界碑也无所谓,不过不好办的地方是,该怎么处理这两个名副其实的刁民,一个处理不好,昏聩无能的帽子是肯定逃不掉的。

    “这特么的……是大户人家给我上眼药么?”杨尚荆眯缝着眼睛,嘴角抽了抽,吸进来一股子凉气。

第六十八章 熟练运用联系的普遍性的相关理论(上() 
第六十八章

    几百年之后,有个不姓马的大胡子指出,联系具有普遍性。

    哲学不是材料学,没有各种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它只是个总结,所以这并不影响杨尚荆现在对哲学的运用,比如现在这种情况吧,就是联系普遍性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皇权不下县”和“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间就是相互关联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所以他不能、也做不到撇开自己身的阶级属性不谈,搞个土改之类的把其他地主的地全都充入国库,所以一个阶级共治天下,也就成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们联合起来,还是有能力和天子掰掰腕子的;

    士大夫们,也就是读书人们,讲究的是一个“耕读传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