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24部分

正统天命-第24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啊,要知道,朝廷上要复开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银场的呼声已经很高了,谁知道什么时候皇帝脑子一抽风就开了?

    当年关闭银场的时候,不也是皇帝脑子一抽就直接关了么?到时候怎么从银场里面给本地衙门捞点好处、造福人民,那都是需要仔细谋划的,提前一步获知消息,就是几万两白银的进项!

    方廷玉火急火燎地赶过来,就看见孙原贞正皱着眉头在书房里踱步,也不知道在思量什么,就连他进门的声音都没听见,不由得开声道:“年兄有何大事,直说十万火急?”

    两人是同榜进士,这在封建年代的官僚体系里,关系本身就近了一层,所以称呼上也就随意得多了。

    孙原贞听了他说话,这才抬起头来,叹了口气:“的确是大事,只怕愚兄也是拿不准这脉络,所以还是请你和轩惟行前来,一同商讨,贤弟莫急,待惟行到了,愚兄一起说了便是。”

    方廷玉点了点头,也只能摁下心中的疑惑,也不过盏茶的功夫,轩輗就到了,三人互相见过礼,分别落座了,孙原贞这才说道:“适才先太师文敏之孙,京师首倡反阉的杨戬来了老夫的府上,给老夫带来了几样东西,说了一段故事。”

    说着话,孙原贞从袖子里摸出那块铁牌子,然后说道:“此乃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下盐丁的身份牌子,老夫已经查验过了,确实无误,外面院子里还有三十来套甲胄,俱是出自临海卫,杨戬在去黄岩县任职的路上,受了这班人的截杀……”

    工部里厮混了十二年的方廷玉接过腰牌翻看了一下,确实是朝廷官方打造的无疑,小作坊里面虽然能造假,但是成本啥的太高了不说,一些暗记也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把杨尚荆给他的情报一一说出来,方廷玉、轩輗二人的眼睛就跟着慢慢亮了起来,不过轩輗到底是刑狱口的,还是要看重证据一些,开口问道:“不知那些死尸、甲胄现在何处,我等可否一观?”

    “就在后院,随老夫来。”孙原贞站起身来,向着后院走去,两人看了看大车上的尸首和甲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能够总督一省政务、刑狱的人物,那都是高手高高手了,智力上绝对没问题的,决断上也绝对不是优柔寡断之辈,毕竟同行那么多,正规科举出身的一批、杨士奇那种靠着早年察举制度推上来的奇人又是一批,能够干死这么多同行的人要是优柔寡断了,早就成了背锅侠,还能坐到今天的位置?

    “此事……可为浙江反阉党之缘由。”方廷玉沉声说道,早年他在工部混迹的时候,可不是因为能力不够、根子不硬,一混十二年的原因,还是能力太强,否则也不会刚刚外放直接就是贵州左布政使,更不会转过身儿来就到浙江这膏腴之地任职,所以一开口就是直奔主题,“自太监阮随至浙江镇守至今,内廷有金英等太监家奴倒卖私盐,与其沆瀣一气,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依然大半落入其手,都转运盐使司几近被架空,所以这调动盐丁、且能从临海卫拿出甲胄之人,非阮随莫属。”

    轻松一句话,就把这口锅从转运使的身上摘下来了,想来也是,被杨尚荆杀了的那个郭淮,搞的就是这个勾当,否则他凭什么能打着金英的旗号在京师之内横行霸道?现成儿的把柄,都用不着可以去搜罗。

    轩輗听了这话,点了点头,跟着说道:“偷取甲胄,私蓄盐丁,召集匪贼,意图谋害朝廷命官,这已同谋反无疑!”

    这一句话,就直接给这案子定了性,什么报复、什么阿谀谄媚、什么攀附司礼监,都是扯淡,你调动了那么多盐丁、辣么多甲胄,还能在绿林道上找到一群小伙伴打边鼓,一起去刺杀朝廷命官,你这不是意图谋反是啥?

    孙原贞听了这话,脸上就露出了笑容,他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所以为今之计,便是剿除叛乱,诛除逆贼,还我浙江一个海晏河清!”

    “只是那阮随身边也有兵丁护卫,更有内廷御马监的兵丁在,且都是甲胄在身,我等手上不过是几十个捕快、衙役,只怕难以拿下啊。”方廷玉意味深长地说道,“而李都司远在昌国卫……”

    孙原贞摇摇头,同样意味深长地说道:“正所谓事急从权,我等忠心任事,自是天地可鉴,老夫这就去城外卫所召集兵丁便是了。”

    这时候是体现自身担当的时候,要是他这个左布政使甩锅,以后可就不见得会有人和他一起玩耍了,一个没有担当的上司,比起不愿背锅的下属还要可恨,还是早点滚犊子比较好。

    剩下两个人相视一笑,同时说道:“愿通往!”

    在明朝的省委……不对,是行省里面,有大事儿商量的话,都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一起来的,不过正统九年的浙江有点儿特殊,正统六年户部侍郎焦宏备倭浙江之后,给正统皇帝上书,把浙江省的卫所一分为二,分别交给两个都指挥佥事金玉、萧华统领,备倭都指挥使李信在昌国卫居中坐镇,所以治所什么的,就不在杭州了。

    所以遇上这种事儿,就只能抛开李信,由文官集团单干了,至于李信那边,到最后打个招呼也就是了。

    别说孙原贞了,就是杨尚荆都不相信,在这会儿外朝集体刚内廷的时候,李信会不给面子,那简直是自绝于外朝、自绝于人民!

    “请!”

    “请!”

    两个从二品、一个正三品的大员相视一笑,向着孙府外走去,至于杨尚荆……还没有资格参合到这个层面的事情里面,这是神仙打架,他只要乖乖地等结果就好了。

第五十章 你们名留青史真应该() 
第五十章

    杨尚荆坐在厢房里,左等右等也见不到孙原贞过来说话,于是整个人都焦虑了。

    倒不是怕孙原贞脑子当机给他卖人头这种事儿了,他是怕孙原贞没那个魄力和阮随撕破脸,或者没有办法和方廷玉、轩輗两个大佬达成共识,一起给阮随来个狠的。

    这些问题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上涉及到了他在黄岩县的自由度问题。

    哪怕这十来年的接近二十年的光景儿,当初号称无孔不入、在五百来年之后被吹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锦衣卫出了京师已经差不多成了聋子瞎子,但是各地的镇守太监事实上就相当于皇帝在外面的敛财机器兼耳目,外面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这帮太监传回宫里的速度要比外朝快得多。

    而杨尚荆作为一个穿越者,在外担任知县,能什么都不做么?

    当然……不能!不搞一点儿事情的穿越者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但是现在他已经被内廷集体恨上了,他肯定是浙江镇守太监的重点监管对象,只要开始搞事情,肯定会被吊起来打,小毛病也得囚车一装往京师一松,到时候直接菜市口挨刀还是永不叙用,就得看王振心情了,所以之前他才想着用用勋贵子弟这种优质白手套,现在有了这个由头,只要这帮浙江的大佬儿们发发力,阮随最次也要滚犊子,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而新来的镇守太监在五年之内,也就是土木堡之变之前,想要在外朝实力完全占优的浙江掌控局面,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真要是做到了,浙江三司五品以上的官儿都去跳河吧,反正活着也是浪费粮食。

    “少爷稍安勿躁,这种事情,总归是急不得的。”忠叔看着如同热锅上蚂蚁直转转的杨尚荆,忍不住出声劝导。

    我也知道这事儿急不得,可是……可是我忍不住啊,你买个双色球已经买对了六个红的了,现在就差了一个蓝色球没开奖,你闹心不闹心?

    不过迎着忠叔的目光,杨尚荆还是坐了下来,端起面前的茶水灌了下去,就在这时候,外面传来脚步声,杨尚荆放下茶杯,蹭一下就站起来了,然后外面就传来小厮的声音:“杨公子,我家老爷说了,让您先去城里馆驿住下,他和方藩台、轩镍台去城外办事,怕是明晚才能回来。”

    忠叔听了这话,脸上顿时绽放出了笑容,这笑容光彩夺目,就连脸上的那些褶子里面,都充斥着阳光:“少爷,这是吉兆啊。”

    论起一般的小算计,经历过五百多年后那场知识大爆炸的杨尚荆还能强一点儿,但真正到了朝堂上的经验,不说是抓瞎把,但比起忠叔这个老把式来,也是被甩出去十万八千里的,不过人家在外面说了,他也不能在这里就问,只能跟着忠叔出了屋子。

    外面候着的小厮见了两个人,脸色那叫一个和善:“我家老爷说了,杨公子送来的大车,就先留在这里,总不会丢了的,至于您要的结果,明天就回出来了。”

    杨尚荆也只能点头,跟着忠叔出了门,奔着杭州府的馆驿去了。

    路上,杨尚荆就问忠叔:“不知忠叔所说吉兆,到底吉在何处?”

    “三司之中,两司主官齐聚出城,这个吉兆还不明显么?”忠叔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少爷可知道,那城外有什么?”

    杨尚荆当时就打了个哆嗦,城外有什么?兵啊!能调兵的地方城里也有,但是鬼知道这些年了城里的人有没有投靠阮随,但城外的一些卫所,就肯定不在阮随的控制之下了,这就意味着……孙原贞这帮文官儿真要借着这个由头,给阮随来个实锤?!

    然后第二天一早,昨天在孙府给他们递话儿的那个小厮就上门了,递上了一张条子,上面盖着孙原贞的私印,证明这是孙原贞本人遣人送来的无疑,而上面的内容……就一句,可看了这一句之后,杨尚荆整个人都惊了,虎躯一震,差点儿把手里的条子扔在地上:

    浙江镇守太监阮随私蓄兵丁、偷盗甲胄,截杀朝廷命官,意图谋反,事发,畏罪自尽,于住处搜出书信数封,牵连甚广。

    这显然不是上给朝廷的折子,因为后面的内容实在是太简短了,这就是个通知,告诉杨尚荆一声,浙江镇守太监被活生生玩死了,而且还是畏罪自杀,直接就把罪名坐实了。

    最厉害的依据还在最后,牵连甚广。

    什么叫牵连甚广?那就是要把阉党在浙江的布局全部连根拔起,首当其冲的就是都司系统,也就是军方,临海卫肯定是要被搞死的,里面百户往上的官儿一个也别想跑,要问这事儿勋贵武将支持不支持……那当然是支持啦,这么多的空缺,谁家没有几个不肖子弟啊,直接塞进去吃官饷,还不是美滋滋?

    再然后就是盐丁系统了,这些年镇守太监把持盐业之下,两浙都转运盐使司基本就只剩下一个牌子了,毕竟王振牛逼,所以外面派出来的镇守太监,也必须牛逼嘛,这事儿别说文官系统自己高兴了,就是勋贵都得蹦高,以前鼓捣个私盐什么的,漕船夹带不说,还得给镇守太监上供,至少要亏进去两成利,这下子镇守太监直接死了,大家伙儿还不得乐得去他坟头上蹦迪?

    当然啦,阮随会不会留下坟茔地还是两说。

    再说其他的,苏杭的丝绸生意,还是肥缺儿;沿海的走私贸易,还是富得流油……

    杨尚荆是越想越心惊,他左右看了看,这才问道:“不知阮随阮公公,是怎么死的?”

    “饮鸩酒自杀。”小厮明显受过提点,说着话的时候笑嘻嘻的。

    杨尚荆听着寒毛直竖,要说阮随能自杀,他这个官场萌新都不信,虽然然岁没有卵蛋,但是京中是有根儿的,只要活着进京,想要洗白还是有机会的,结果这帮文官儿直接就一杯毒酒给他送上天了。

    长吸了一口气,杨尚荆就问这小厮:“不知道孙藩台对杨某有何吩咐?”

    “老爷说了,杨公子只管上任去就好了,拿着这个条子去城外,有一队二十四人的卫所士卒护送上任。”

第五十一章 和睦,和谐,友爱,互助的浙江官场() 
第五十一章

    文人总是最恶毒的。

    之前杨尚荆根本不信这个,毕竟他自己就是个文科僧,闲着没事儿还愿意舞文弄墨搞点儿艺术创作,虽然18X这种男人的浪漫很难和传统文学相对比,但发明历史的都能叫历史学家,他好歹也算是文人不是?信了这个,不久证明自己也很恶毒了?

    然而看着身边二十四名正规的明军卫所官兵,再看看身边穿着总旗服色的明军军官,杨尚荆不信都不行了

    在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两司大佬的合力之下,什么击鼓鸣冤、什么呈堂证供,统统免了,被告直接就畏罪自杀了,杨尚荆甚至连按察使司的衙门都没去,直接南下奔着黄岩县去了,徐尚庸等勋贵子弟根本连上堂作证的机会都没有,就和他挥手再见之后回了南京,就这徇私枉法的手段,简直……太让人欣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