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226部分

正统天命-第226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被杨溥点了名的马愉,带着一脸的疑惑接过了奏疏,上上下下扫了一遍,脸上就露出了愕然的神色,稍稍一顿,又仔仔细细地再读了两遍,这才将奏疏传给了下首的曹鼐,脸色很是凝重:“诚如老师所说,若此事也是此子的手笔,便真是仿佛先太师文敏复生了一般!”

    奏疏是丰城侯李贤写的,言辞恳切,诉说闽北盗贼蜂拥的现实,顺带着说了说自己忠心耿耿的现实。

    “赖陛下天威,臣虽有胜绩,斩首逾千,然矿贼蜂拥,流民啸聚,除之难尽,臣夙夜忧叹,不敢懈怠,然年老力衰,又染风寒,恐难以为继。老臣身许国家,虽百死不足惜,只恐误了军国大事,使矿贼成势……

    “臣近日听闻,浙南倭寇已大多剿灭,便是倭寇啸聚之地如台州府,秋收之时,倭寇亦未敢现身劫掠,浙江备倭都司总兵李信之能力,由此可见一斑,老臣斗胆,奏请陛下遣李信南下,代臣之职,总剿匪之事……”

    言辞切切,很是突出了一个老侯爷的忠心,也侧面反映了闽北矿贼的狡诈,最后落笔处,则突出了李信的能力。

    这封奏疏的逻辑上毫无漏洞可言,但就像士林清议吹捧焦宏焦克明一样,事实摆错了,浙江南部剿倭得力的原因不是什么李信给力,而是因为杨尚荆。

    可是奏疏里面杨尚荆这个名字根本就没提,不知道前因后果的,可能不会觉得怎么样,但是全程围观了杨尚荆装逼的内阁大佬们,哪一个心里不是门清?

    这特么又是一招妙棋。

    李信这个备倭总兵,哪怕因为备倭都司被裁撤,丢了总兵的头衔,依旧在杭州府为所欲为,杨尚荆想要把自己的触手彻底伸进浙北,不说付出什么天大的代价吧,最简单的问题就是,李信这个被他坑了的人会答应么?

    当然……不会!

    所以杨尚荆直接沟通了丰城侯李贤,让李贤从闽北那个大泥潭里面抽身出来,直接把李信坑进去,这样他想要往浙江北部发展实力,谁还敢给他小脸子看不成?

    要知道,李信只是“暂代闽北剿贼之职”,浙江都司……是没有人和他抢的!

第四九一章 计较(上)() 
    这几天窝心事儿有点儿多,耽搁了更新不好意思啊,先防个盗,一个小时之后更正文……

    “大当家的,北边儿出事儿了。”

    一个穿着短打、身材短小、皮肤黝黑,却是浑身腱子肉,一脸杀气的汉子站在水寨的大堂上,大声说道。

    主位上坐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和寻常的海盗一样,常年跑海造就了一身黝黑的皮肤,健康得很,身高足有一米八,一身的肌肉感觉能破下面那喽啰俩,在海上混日子,除了威望之外,你还得能打。

    “慌慌张张的,出了什么事儿?”这大当家的皱了皱眉,一脸的不耐烦。

    “台州卫水军千户所,连同新设立的那个什么备倭衙门巡防千户所的兵丁,都出了海了,下面的人在永宁江入海口上看着他们进了大海的。”这汉子大声回答,“不过他们船快,下面的人不敢使劲儿追,这会儿也不知道去了哪儿。”

    大当家的当即就瞪了他一眼:“那衙门新建的,带头儿的又是个年轻的,鼓捣出来一点儿动静也是正常,你慌慌张张的做什么?你没看过他们那个练兵?简直就是他娘的胡闹嘛!”

    使劲儿地挥了挥手,这大当家的一脸的不耐烦:“滚滚滚,耽误了老子的酒兴。”

    下面这喽啰一脸的纠结,想了很久,这才大声说道:“会大当家的话,那备倭衙门的官儿,姓杨啊。咱们年前刚刚扣了杨家的一批货,谁知道是不是巡咱们的晦气来了?”

    大当家的愣了一下,举到了一半儿的就被就是一顿,旋即一杯酒泼出来,都倒在了这喽啰的脸上:“还找咱们晦气?他姓杨的几把刷子老子还不知道了?他能指挥的了水军千户所的那帮大爷?”

    顿了顿,这大当家的干脆就把就被都摔在了喽啰的脸上,砸了个血花四溅:“那姓周的平日里吃了家里多少的孝敬,要是真有什么事儿,还能不提前知会咱们一声?杞人……杞人啥来着?”

    旁边坐着的一个青布长衫的老头就笑着接过来一句:“杞人忧天啊大当家的。”

    这大当家的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抄起一个就被来:“我就喜欢你们这帮舞文弄墨的,有学问啊,来来来,邹师爷,咱们喝几杯,这下面的小子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你后日回岸上记得和主家提一提,别总派这吵吵嚷嚷的货色来烦老子。”

    邹师爷哈哈一笑,也跟着端起一杯酒来,两人一饮而尽,那个被砸了的喽啰也不敢吱声,捂着脸悄默声地退了下去。

    大当家的看了他的背影一眼,一口吐沫就啐在了地上:“这他妈废物,要不是他老子是家里的四管家,老子早就把他扔海里喂鲨鱼了。”

    “小孩子不听话嘛,大当家的忍一忍,忍一忍,和气生财嘛,大当家的就算给我老邹头一个薄面,他老子可是走了我的关系才把他调到这海上的。”邹师爷好言劝慰,“来来来,喝酒,喝酒。”

    这大当家的嘿了一声,摇了摇头:“也就是你,换个人,老子连他一起喂鲨鱼!”

    说实话,这年月也没什么高度数的烈酒,那些个能传承到五百年以后的名酒的酒窖,这会儿基本上都在官府的手里控制着,酿酒官营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官府就是管控着蒸酒器、酒曲之类的玩意,谁家想要偷摸酿点儿酒,被抓找最差也是个流放。

    所以这两个人不大会儿就灌下去半壶酒,可是酒劲儿不大,人也就是个微醺的状态,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这是喝酒喝的最到位的时候,再多点儿就过了量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刚刚那个被砸了个满脸桃花开的喽啰又回来了,不由分说咕咚一声就跪那儿了,大当家的这边喝的正高兴,猛地看见这个,当即拍案而起,伸手就要去抽挂在身后的刀子:“老子就想着河口就,你这丧门星偏偏在这儿干嚎,今天老子不剁了你,我就跟你一起……”

    大当家的脚下不稳,一个趔趄,就没够着刀子,就在这个当口上,这个喽啰大声喊道:“大当家的,祸事了,官军的船离着水寨已经不远了!”

    大当家的一听这话,后半句“跟着你一起姓张”就没吐出来,整个人一个机灵,满身的酒气都化作冷汗出来了,他也顾不得摘刀了,上前一步,一把拽住了这个喽啰的脖领子,怒骂一声:“你说什么?官军的船到了?”

    “会大当家的话,就是台州卫水军千户所的船,船头上挂着的旗子上,写着的除了周还有一个杨。”这个喽啰大声回答,根本就来不及顾忌其他的东西。

    这大当家的深吸了一口气,直接就把这喽啰扔在了地上,怒哼了一声:“还不快去整军备战!把水寨前面的投石器都摆好了,弓箭手上水寨两边的高地上,绝对不能让官军冲上岸来!”

    说完了这话,一脚就踹在了这个喽啰的屁股上:“还愣着干什么?给我滚!”

    这喽啰哆嗦了一下,连滚带爬地下去了,只不过眼中却是闪过一丝怨毒的神色。

    然而大当家的根本就没在乎他,眼看着他跑出去了,一转身就抓住了这位邹师爷:“官军势大,哪怕不过一个千户所的兵力,也绝非你我可以抵挡,我在后山的山坳里面藏了一艘快船,你我乘船南下,绕回家中,将消息报于老爷再说。”

    说着话,牵着邹师爷就往后门走,同时叫来了自己的几个亲信,说白了,那船着实不大,也容不下太多的人,除了他的这几个心腹之外,其余人都不知道这岛后面的山坳里面还藏着一艘船。

    这位邹师爷一边被扯着,一边挣扎:“大当家的休要着急,你我若是一走,失了这水寨,只怕到了家中也是不好交代啊。”

    “只要有某家在,区区水寨有算个甚?!”大当家的冷笑了一声,“我大明别的都缺,就是不缺人,失了地的泥腿子,给口饭都能去造反,更何况随着某家下海吃香喝辣?”

第四九二章 计较(下)() 
    这章也是。。。。。。。

    虽然现在李信已经是一只弱鸡了,可是杨尚荆还没有真正的牛的一比,所以想要动一动李信,就不能直接正面硬上,那不符合游戏规则。

    毕竟李信好歹也是正二品的都指挥使,执掌一省军务的大员,在大明朝的官僚体系之中,虽然算不上什么顶尖,但也是第二梯队的了,杨尚荆要是在这个时候就藐视一个正二品的大员,那么他以后要是升任了正三品的侍郎,是不是就要叫嚷着和正二品的尚书掰腕子了?

    破坏游戏规则的事儿,没有绝对的碾压的实力,千万不要去做。

    所以杨尚荆没动弹,只是让下面的阿猫阿狗搞了搞串联,比如张丛,他就有个同年现在在绍兴府余姚县做县令,再比如说,韩安材这个主事,就有同乡在杭州府海宁县做知县……

    这些“乡党”、“同年”,基本上就构成了大明王朝错综复杂的官僚体系网,说牵一发而动身,有些过了,不过想要搞事情的时候,通过这些体系网络,还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余姚县、海宁县等沿海各府的县令就开始往自己的上级衙门递条子了,备言本县受倭寇袭扰严重,“百姓苦倭寇久矣”,请求调备倭衙门巡防千户所精锐北上剿倭,以安黎民。

    偏生这会儿,倭寇因为丢了宁波、台州、温州三个最容易抢掠的沿海州府,又被徐尚庸和周乐展带人清扫了一番,南部沿海的各个士族为了准备着来年去日本发一笔横财,基本也放弃了对这帮白眼狼的资助,所以他们穷疯了。

    狗急了还能跳墙呢,更何况倭寇的前身是比狗高级了不少的日本南朝旧勋贵?所以一帮北上逃难的倭寇合计了一下,组队上岸劫掠,就在乍浦守御千户所的眼皮子底下,趁夜端了乍浦巡检司,直接奔着沈庄去了。

    也得亏焦宏当初鼓捣出来的那套东西有点儿用,一个附近村落的值夜的农户看见了火光,匆匆忙忙地点燃了烽火,乍浦守御千户所上下这才回过神来,抄着倭寇的屁股就追了过去。

    不过这年月,一般明军卫所士卒的动员速度也就那样了,说垃圾吧,得和谁比,普通的假倭寇肯定是要被甩在后面一点点的,可是和真正的倭寇精锐比,还是差了一截的。

    所以等着乍浦守御千户所的千户带着人衔尾追击,到了沈庄的时候,倭寇已经进了庄子开始烧杀掳掠了,也好在那个农户信号发的早,整个沈庄里面除了贪心想要多拿点儿东西跑路的,基本没留什么人,于是乎,一场防御战就变成了残酷的巷战。

    好在杨尚荆在南边儿清扫倭寇的活儿干得不错,倭寇“百战百胜”、“刀枪不入”之类的传闻,基本还没有兴盛起来,就被灭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这乍浦守御千户所的士卒大多来源于本地,见着乡里乡亲的被杀了之后,怒气值带动士气值,一家伙往上涨了六七个百分点。

    再加上自己眼皮子底下一个巡检司被端了,虽然说也怪那个巡检司懈怠,没有发出烽火信号,可是这个时候要是让倭寇跑了,他一个小千户不得被拿着祭旗?轩輗当年清军留下来的杀气,这会儿可还没散尽呢!

    所以这乍浦守御千户所的千户也不敢保存实力了,直接让亲兵贴着往上冲,四面围困,拼了命地是要把倭寇围死在沈庄里面。

    于是乎,乍浦守御千户所的官军和倭寇,愣生生地在沈庄激战了半夜的时间,直到天色放晴,也没让倭寇从沈庄里面跑出来,也算是明军战斗力爆表之后的一个体现吧。

    双方都很疲惫,相对而言,倭寇比明军更累一些,毕竟他们是涉水而来,明军虽说也跑了一段儿距离,可也称得上是以逸待劳了。

    然而倭寇不敢干耗。

    这沈庄虽说离着海面不算远,他们跑路也方便,可是也算是深入明朝国土了,这要是一时半会儿跑不了,可能真的要被困死在这里了,北边的金山卫、南边的海宁卫,离这里可都是不远不近,昨天晚上发烽火,这会儿增员的军队已经在路上了。

    所以这帮倭寇就开始拼死突围,抢掠来的东西都顾不上要了,毕竟没啥比小命要紧,日本人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句,学的还是得了三分精髓的。

    然后倭寇的精锐就和乍浦守御千户所千户的亲兵缠在了一起,倭寇的斩首战术在消耗了大量的体能之后,也没那么犀利了,稍微不那么菜、但是体力消耗过大导致变菜的菜鸡,和一帮本来一般菜、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