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224部分

正统天命-第224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顿,徐琦叹了口气:“这备倭衙门若是职司扩大了,只怕那焦克明的面子上过不去,这浙江备倭都司,可是他的手笔。”

    焦克明就是焦宏,牛的一比的户部侍郎,很有可能要接户部尚书的班,这可不是南京半养老性质的户部尚书,而是北京总领全局的户部尚书,平白就比徐琦这么个南京兵部尚书高半格。

    不给焦宏面子,以后大处虽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小处上的掣肘还是不会少的,偏生许多要命的祸事,还就都出在了小处上。

    “焦克明到底是个识大体的人,往北京上疏罢,杨宗伯好生劝慰一番,也便是了。”魏国公继续落子,叹了口气,“南京这边,总归是要给他行些方便的。”

    有来有去才行嘛,所以在备倭都司方面驳了焦宏的面子,自然就要在别处给他找回来,就比如在南直隶这一块儿,给焦宏的门生故旧们放开个口子,给点儿实惠,这样也算是双赢。

    而且备倭都司、备倭衙门的设立,说到底都是北京方面博弈出来的结果,南京方面没有圣旨,也不好直接调整两个衙门的职司、管辖范围,所以这个时候,把皮球踢回北京,无疑要更加明智一些了。

    徐琦点了点头,放下一子,叹了口气:“只不过,这李信该如何处置?若是将备倭衙门扩大至整个浙江沿海,杭州府必然也在其中,这备倭都司、浙江都司……”

    嗯,之前杨尚荆备倭浙江南部三府的时候,就和李信所在的昌国卫之间有了重合关系,不过当时李信为了坑杨尚荆一下,顺便也算是给外朝大佬们卖个面子,直接从昌国卫迁回了杭州。

    这放在当时那个局面下,叫做“识大体”、“提拔后生晚辈”,是彰显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

    然而放到现在,李信所在的杭州再被杨尚荆和他双重领导了,他如何自处?要知道,他和杨尚荆之间的龃龉,可是谁都清楚的,这就相当于一记耳光,恶狠狠地扇在了李信的脸上。

    到底是正二品的都指挥使,虽然现在看来不过是个面瓜,但虽知道里面会不会喷出来一点儿什么古怪的东西?

    魏国公看了一眼棋盘,倒是没有落子,而是抬起头来,笑着说道:“李信不过一介武夫,哪里不可安置?杨尚荆前日给我来信,却也是说过这些。”

    说着话,将手中的棋子放回棋篓之中,从怀里摸出一封信来,递给了徐琦。

    后者脸上闪过诧异的神色,接过信来,仔细观看,不由得赞叹了一声:“确是妙计。”

    顿了顿,徐琦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水,这才笑道:“如今那闽北的局势,便如同一个烂泥坑一般,虽说见到了些效果,离着澄清,却还不知要有多远的距离要走,将这李信调过去,一来是空了浙江备倭都司的差事,给他一个台阶下,二来也算是给那些人家施压。”

    作为兵部尚书,闽北到底是个啥情况,徐琦也是门清儿,跟着魏国公也没什么可以隐瞒的,只要李信南下了,就算是另有任用,最起码面子上过得去,备倭都司咋样,就和李信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而一个丰城侯加上一个兵部尚书,本来就算是展现了朝廷的决心,现在加上一个都指挥使,就能给那帮支持矿贼的士族更大的威慑了,再加上如今杨尚荆导演了一出儿“日本有富矿”的剧本,各家各户收缩实力的速度也会跟着加快。

    “如果可以,可让丰城侯回来。”魏国公慢慢地放下了一枚棋子,“如今,却是老夫赢了一子啊。”

    徐琦仔细瞅了瞅棋盘,又品了品方才魏国公的话,脸上露出了释然的微笑:“魏国公好算计,老夫甘拜下风。”

第四八七章 两手准备() 
    第四八七章

    从政第一天条,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换句话说,多头布局,多头押注,指望着一棵树上吊死的,真的会被活活吊死。

    这一点,隋唐之际的世家大族们做的非常之好,比如趁着杨广在辽东,顾及不到洛阳的时候,一家伙造了反的杨玄感,他的麾下能找到清河崔氏的人,能找到河东薛氏的人,能找到赵郡李氏的人,朝廷方面帮着杨二陛下平叛的呢,也有清河崔氏的人,也有河东薛氏的人,也有赵郡李氏的人……

    然后呢,河东薛氏不光有人帮过杨玄感,还有人帮过李渊,李渊的俩儿子李建成,他手底下有个叫薛万彻的,天可汗李二陛下登基之前,手底下有个叫薛万钧的,是薛万彻他哥,你以为这就完了?拿衣服!西秦霸王薛举这个差点儿打进长安城的,人家还是出身河东薛氏……

    这都是地主阶级的先贤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啊。

    虽然现在不是王朝末期的乱世,但是这并不影响杨尚荆多头下注,就比如准备轰走李信这个倒霉催的都指挥使这事儿,他就不可能只靠着魏国公那边。

    虽然那时自己的老丈人,但是政治这个东西,玄妙的很,自己的根本利益如果不和魏国公的根本利益绝对重合的话,对方根本不会给自己绝对的支持。

    而李信这个都指挥使坐在杭州府,能够阻碍杨尚荆对浙江北部的军事、政治的影响,但是对魏国公基本没什么影响,如果杨尚荆想要动李信,魏国公从中调和的话,反而会落下一个好名声。

    所以杨尚荆在给南京去信的时候,还给南方正在和矿贼们玩藏猫猫的丰城侯李贤去了一封信。

    被闽北十万大山和蜂拥而至的盗贼折腾的没了甚么脾气的李贤,在收到了杨尚荆的信之后,陷入了沉思之中。

    然后他把信递给了自己的儿子李勇,敲着桌子问道:“你看,这杨尚荆所言之计策,如何啊?”

    这位手刃了曹吉祥的猛人接过信来,仔细看了看,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眯着眼睛,想了半晌,这才回道:“大人,这杨尚荆之言,却也有些道理在其中,若是此刻大人从这闽北抽身,放一个李信过来镇压矿贼,这些本地的世家大户,想必又要动上一番心思了。”

    顿了顿,李勇呵呵一笑:“闽北这山中的银矿,有些矿洞虽然业已枯竭,可这余下的,也算得上是难得的大矿了,远在日本的矿藏固然可以去抢,可这嘴边的肉再瘦,它也是肉啊。”

    李勇这话说的就有些露骨了,不过这中军大帐里面,现在就剩下他们爷儿俩,再怎么说都没问题。

    还是那句话,地主们逐利,喜欢金银这些东西,日本现在发现了成片成片的金矿银矿,等着他们去采矿,可是这闽北的银矿,它还是银矿,开采出来提炼一下,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嘛。

    而和丰城侯李贤这种老一辈的勋贵比起来,李信这个浙江备倭都司总兵无疑就是个弱鸡,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从名声上,现在丰城侯李贤在这边镇压矿贼,那帮士族地主基本上都心里打突,害怕在李贤的手底下损失了太多的人手,有意地将势力往海外转移,谋取最大利益,这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一旦换成了李信过来领兵,那么这个在浙江沿海先被倭寇搞得焦头烂额、又被杨尚荆这么个后生晚辈摁在地上摩擦的总兵、都指挥使,必然会让士族地主们生出些别样的心思。

    换句话说就是,就近的银矿为什么不再多啃上两口?

    似乎是看见自家老子的脸色有些动摇,李勇接着说道:“江南这些人,虽说已然很难影响到朝廷大政,但是记下大人的人情,终归是一件好事嘛。”

    李贤皱起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点了点头:“的确如此啊。”

    如果丰城侯李贤从这里急流勇退,而不是被朝廷罢免了,那么浙南、闽北这一大帮子盯着银矿,眼睛都特么发绿发蓝的大户,肯定是要有所表示的,这个表示不一定是金银之类的短效物品,还有可能是长效的东西。

    比如士林清议,给李贤扣上一个贤名。

    再比如,他们家中在朝廷的子侄,给李贤来个实惠。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是杨尚荆提出来的,杨尚荆反手就必须要给李贤一个大实惠,否则让人办事不掏钱,以后就没人给他们帮忙了。

    仔细琢磨了一下得失,李贤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屋里踱了几步,转身看向自己的儿子:“传令下去,三日进山剿匪!”

    作为一个老牌儿的勋贵,丰城侯当然不可能直接就急流勇退,必须先打一个漂漂亮亮的胜仗,然后再称病或者告老,表示自己有能力,只不过经不住岁月的侵蚀罢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戏码,显然要更有市场嘛。

    黄岩县里面,正在看着公文的杨尚荆接了这个消息,整个人都激动了,这事儿吧,哪怕魏国公那边全力配合,都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但是有了李贤的配合,自己从中操作的余地就更大了。

    “好,好,好!”杨尚荆磨着牙,搓着手,一脸的兴奋,“忠叔,劳烦给家中传讯,过几日,这士林清议要好生地炒起来,越是火热越好,有了这一步,才能做到三赢、乃至四赢啊。”

    忠叔看着自家少爷,脸上全是笑意:“少爷放心,老仆这便给家中传讯,南京、北京那边……”

    杨尚荆摆摆手:“南北二京的言官御史,由戬直接联络,终归是落人口是之举,这黄岩县现成儿的招牌,为何不用上一用呢?”

    忠叔略略一愣,哈哈大笑起来:“少爷算无遗策,老仆如今也算是甘拜下风了。”

    现成的招牌就是张丛张敏之,他之前是翰林官儿,还做过钦差,算是言官儿们的自己人,由他出面联络两京言官,不但没有什么忌讳,还会落下个美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第四八八章 实惠() 
    第四八八章

    御书房里灯火通明,显示着现在皇帝陛下的心情很是不错,或者说,相当的不错。

    此刻朱祁镇正手舞足蹈地站在自己的御案前面,看着桌上的战报,眉飞色舞,便是腊月的寒冷,都没办法剿灭皇帝陛下心中的热情。

    “好,好!”朱祁镇连叫了两个好,这才接着说道,“丰城侯不愧是朕看重的能臣良将,挥师南下,顷刻间便是斩首一千余,这闽北的矿贼,怕是要当即胆寒!”

    金英站在皇帝的身后,脸上也是洋溢着笑容:“正是,若是丰城侯能保持这个势头,只怕旬月之间,闽北便可大定,到时闽北一地民心安定,便是那银矿,也能安心恢复开采,陛下内帑,怕不是旬月满溢。”

    前面的都是屁话,关键问题在后面那句。

    这年月,别说地主家没余粮了,就是皇帝家,也没有什么余粮了,没看见最近皇帝陛下生气了砸御书房,都挑着便宜的砸,做工稍微好一点儿的瓷器、古玩都不敢往外撇了么?

    说白了还是穷闹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只要闽北的矿贼被丰城侯李贤平定了,那边的银矿恢复了开采,直入内帑,那么皇家的府库会得到极大的充实,到时候皇帝打赏也好,砸东西也罢,都能摆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而金英这个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想要从里面弄点儿零花出来,也要简单不少。

    那还不是爽歪歪?

    朱祁镇听了这话,连连点头:“说的是啊,这闽北若是定了,麓川那边,也能要一个结果出来了。”

    十全武功谁不想要?朱祁镇也想要啊!外胜强虏,内惩国贼,这是每一个皇帝都想做的事儿。

    现在来看,没被的矿贼明显就是国贼,只要把国贼平定了,麓川这个强虏就能名正言顺地去征讨了,到时候外朝再牛逼,还不得说一句“吾皇圣明”?

    然而金英听了这话,就决定含糊过去算了,因为征麓川这事儿吧,虽然实际上是皇帝鼓捣出来的,但是名义上呢,是王振号召的,算是他前任留下来的烂摊子,他这会儿恨不得把王振留下来的所有影响全都消除了,还能从这上面给自己找不自在?

    好在朱祁镇也就是顺嘴一提,话锋一转,直接就问道:“朕且问你,这丰城侯的军功,该如何赏赐?”

    金英眨巴眨巴眼睛,就开始算计了一下其中的得失,丰城侯明显是外朝的人,浙江臬司的轩輗是他提拔的,然而在前不久还给皇帝陛下上了眼药,惹得皇帝陛下很是不痛快,而且他镇守南京的时候,和魏国公之间的关系很不错,现在魏国公是杨尚荆那个小王八蛋的岳丈……

    纠结了一下,金英打定了主意,丰城侯不是不能赏,但是要赏也不能直接给个大实惠,也就是说,物质奖励肯定要有,但是不能太多,口头上的夸奖和精神奖励,给多少都行。

    所以金英恭声回答道:“回陛下,丰城侯已经位列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