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222部分

正统天命-第222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尚荆的套路很明显,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他这边要坏了规矩,把手伸到县下,可是呢,也开了先例,给这些当官儿的补贴一下本地有根底大户的机会,里面的道道,还是给上面头疼去吧。

    况且,“恩出于上”本来就是封建社会的游戏规则之一,既然是在玩这个游戏,那么自然是要守规矩了。

    杨烨没注意到这丝古怪的表情,只是点了点头:“既是臬台决断,下官这就派人前去书写文书,将这案子赶在年前敲定了。”

    按照明律,或者说按照“礼法”的要求,除非是谋反的大罪,地方主官才有临机决断,尽数杀绝的权力,剩下的,徒刑以上都要上报,以显示皇帝的仁德,虽说皇帝基本上都不会看,内阁票拟完了都是太监批红,然而吧……形式主义才是王道。

    杨烨还没来得及道别,就看见门口出现一个轩輗家的家丁,恭声说道:“老爷,孙藩台那边派人前来请老爷,说有要事相商。”

    轩輗点点头,对家丁说道:“你且告诉他,本官换了公服,自会前往。”

    家丁应了一声,退了下去,杨烨连忙欠身施礼:“下官告退。”

    轩輗点了点头,送他出了书房的门,便转回后宅更衣了,可心下却在不断地嘀咕着,计算着杨尚荆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这路数……有点玄幻了。

    等到了孙原贞的府上,就发现方廷玉也早就等在了这里,三人见礼,分别落座,自有家丁送上茶水。

    孙原贞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这才开口说道:“黄岩县那边的公文,二位想必也都看了吧?”

    方廷玉笑着点点头,把双手轻轻地放在了膝盖上,脸上挂着笑,声音却很是平静:“这个杨贤侄,确实是个做事的人啊。”

    停顿了一下,方廷玉继续说道:“说来也是,以杨贤侄一人,身后站着的,除了你我,可还有外朝的衮衮诸公,如今偏偏又要和魏国公的嫡女成婚,时也命也,也难怪他能闹出如今的声势。”

    既然是都看过了,那就直接奔着主题去,现在别的省份可能还会有隔阂,可是这浙江的官场,除了都指挥使李信这么个薛定谔的忠臣之外,剩下的三个简直好的可以去穿一条裤子了,所以对话的时候,也全都是开门见山的风格。

    “案子那边,自然是由轩贤弟负责了,可是这功绩,却要你我三人联手,向上面推一推才好。”孙原贞笑了笑,默认了方廷玉的话。

    刚刚给杨烨分析完杨尚荆那份公文的轩輗眉头就是一跳,听着孙原贞这个意思,好像是要力挺杨尚荆了?这杨尚荆建立公讼司,要把权力的触手伸到县下,鞭打不法分子的同时瓦解宗法制的套路,孙原贞不应该看不出来啊。

    这种行为,可不符合官场上闷声发大财的优良传统。

    似乎是看出来轩輗眼中的不解,孙原贞笑了笑,对他说道:“轩贤弟许是未曾收到消息,前日里,王司马手下的人查出边军不法,矛头直指内廷所派的镇守太监,如今虽是年关,颇为喜庆,可这京师之中,却是一片的血雨腥风啊。”

    我去,还有这种操作?

    轩輗当时就惊了,王司马自然就是大明朝最能打的兵部尚书王骥了,这王骥直接给了边军一锤子,要把监军的太监拉下马,这可是反水之后最神的一次操作了。

    虽说王振已经把“宦官不得干政”的铁碑弄丢了,从永乐朝开始重用太监的习惯也形成了,可是吧,太监一旦犯了错,就必须得加倍严惩的规矩还是在的,而且皇帝也没有破的打算,所以北面的那个监军的死太监,不死也要脱层皮了,趁着这个机会,外朝不赶紧发难,简直都对不起老天爷给的这个机会。

    “輗确是未曾收到消息。”轩輗有点儿感慨,丰城侯李贤调出南京,往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剿匪了之后,他这消息平白就慢了些时候,不过既然知道了消息,以他的智商和情商,转转脑袋也知道怎么回事儿了,“依二位的意思,这是要你我三人一同上书,给杨贤侄……表功?”

    最近内廷被抓到把柄了,可外朝却是一片风平浪静,毕竟大家做官儿都求稳嘛,所以在轩輗接到的消息里面,一直在不停蹦跶的,而且蹦跶出来点儿事情的,似乎就只有一个杨尚荆了。

    孙原贞点了点头:“乡贤感皇恩,免除黔首债务,此乃教化之功,功莫大焉。”

    礼法时代嘛,教化之功就是大功一件,毕竟士大夫们吹孔圣人的时候,也得提一句“有教无类”,虽然他们把除了士之外的三民全都看成了垃圾,还设置了“贱业”这么一个不许科举的概念,但是口头上总要尊重一些的。

    轩輗点头表示理解,然后就听孙原贞继续说道:“于廷益听闻此事,颇感欣慰,欲与诸藩王一同上表。”

    尼玛!大新闻!

    轩輗只感觉脑子有些不够用了,于谦人缘儿好他是知道的,当初差点儿被弄死,也是藩王们出面搞定的,可是为了抬举一个杨尚荆,用得着再打出藩王这么一张牌么?这可是……要和内廷直接摊牌,不对,是漏底裤啊!

    有了这个光环加护,杨尚荆到哪儿都能吹“老子天下无敌”了。

第四八三章 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第四八三章

    虽然现在李信已经是一只弱鸡了,可是杨尚荆还没有真正的牛的一比,所以想要动一动李信,就不能直接正面硬上,那不符合游戏规则。

    毕竟李信好歹也是正二品的都指挥使,执掌一省军务的大员,在大明朝的官僚体系之中,虽然算不上什么顶尖,但也是第二梯队的了,杨尚荆要是在这个时候就藐视一个正二品的大员,那么他以后要是升任了正三品的侍郎,是不是就要叫嚷着和正二品的尚书掰腕子了?

    破坏游戏规则的事儿,没有绝对的碾压的实力,千万不要去做。

    所以杨尚荆没动弹,只是让下面的阿猫阿狗搞了搞串联,比如张丛,他就有个同年现在在绍兴府余姚县做县令,再比如说,韩安材这个主事,就有同乡在杭州府海宁县做知县……

    这些“乡党”、“同年”,基本上就构成了大明王朝错综复杂的官僚体系网,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过了,不过想要搞事情的时候,通过这些体系网络,还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余姚县、海宁县等沿海各府的县令就开始往自己的上级衙门递条子了,备言本县受倭寇袭扰严重,“百姓苦倭寇久矣”,请求调备倭衙门巡防千户所精锐北上剿倭,以安黎民。

    偏生这会儿,倭寇因为丢了宁波、台州、温州三个最容易抢掠的沿海州府,又被徐尚庸和周乐展带人清扫了一番,南部沿海的各个士族为了准备着来年去日本发一笔横财,基本也放弃了对这帮白眼狼的资助,所以他们穷疯了。

    狗急了还能跳墙呢,更何况倭寇的前身是比狗高级了不少的日本南朝旧勋贵?所以一帮北上逃难的倭寇合计了一下,组队上岸劫掠,就在乍浦守御千户所的眼皮子底下,趁夜端了乍浦巡检司,直接奔着沈庄去了。

    也得亏焦宏当初鼓捣出来的那套东西有点儿用,一个附近村落的值夜的农户看见了火光,匆匆忙忙地点燃了烽火,乍浦守御千户所上下这才回过神来,抄着倭寇的屁股就追了过去。

    不过这年月,一般明军卫所士卒的动员速度也就那样了,说垃圾吧,得和谁比,普通的假倭寇肯定是要被甩在后面一点点的,可是和真正的倭寇精锐比,还是差了一截的。

    所以等着乍浦守御千户所的千户带着人衔尾追击,到了沈庄的时候,倭寇已经进了庄子开始烧杀掳掠了,也好在那个农户信号发的早,整个沈庄里面除了贪心想要多拿点儿东西跑路的,基本没留什么人,于是乎,一场防御战就变成了残酷的巷战。

    好在杨尚荆在南边儿清扫倭寇的活儿干得不错,倭寇“百战百胜”、“刀枪不入”之类的传闻,基本还没有兴盛起来,就被灭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这乍浦守御千户所的士卒大多来源于本地,见着乡里乡亲的被杀了之后,怒气值带动士气值,一家伙往上涨了六七个百分点。

    再加上自己眼皮子底下一个巡检司被端了,虽然说也怪那个巡检司懈怠,没有发出烽火信号,可是这个时候要是让倭寇跑了,他一个小千户不得被拿着祭旗?轩輗当年清军留下来的杀气,这会儿可还没散尽呢!

    所以这乍浦守御千户所的千户也不敢保存实力了,直接让亲兵贴着往上冲,四面围困,拼了命地是要把倭寇围死在沈庄里面。

    于是乎,乍浦守御千户所的官军和倭寇,愣生生地在沈庄激战了半夜的时间,直到天色放晴,也没让倭寇从沈庄里面跑出来,也算是明军战斗力爆表之后的一个体现吧。

    双方都很疲惫,相对而言,倭寇比明军更累一些,毕竟他们是涉水而来,明军虽说也跑了一段儿距离,可也称得上是以逸待劳了。

    然而倭寇不敢干耗。

    这沈庄虽说离着海面不算远,他们跑路也方便,可是也算是深入明朝国土了,这要是一时半会儿跑不了,可能真的要被困死在这里了,北边的金山卫、南边的海宁卫,离这里可都是不远不近,昨天晚上发烽火,这会儿增员的军队已经在路上了。

    所以这帮倭寇就开始拼死突围,抢掠来的东西都顾不上要了,毕竟没啥比小命要紧,日本人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句,学的还是得了三分精髓的。

    然后倭寇的精锐就和乍浦守御千户所千户的亲兵缠在了一起,倭寇的斩首战术在消耗了大量的体能之后,也没那么犀利了,稍微不那么菜、但是体力消耗过大导致变菜的菜鸡,和一帮本来一般菜、但是体力还算充沛导致发挥正常水平的菜鸡开始互啄。

    到了中午的时候,南边儿海宁卫的援兵终于算是到了,熬了一宿的倭寇又没有经受过杨尚荆式的精神原子弹的洗礼,这会儿还特么有个屁的战斗力?被海宁卫的人马一冲,呼啦啦被砍倒了一大片,剩下的稀里哗啦跪下了一大片,只有少数几个倭寇仓惶逃窜,进了深山老林,一时半会也是追之不及。

    这一仗砍了的倭寇大概有个两三百人,其中正牌倭寇足足三十多人,缴获的武士刀就有十多把,也算得上浙江沿海抗倭的一次大胜了。

    只不过嘛,为了军功,乍浦守御千户所还得和海宁卫的来人们进行一番扯皮,对于他们而言,这两三百的倭寇可不是一袋烟,谁抽都是抽,得了这些个脑袋,网上挑半级都是少的。

    不过乍浦守御千户所有个最大的优势,这可不是他们成功拖住了倭寇,而是千户的肩膀头上中了一箭,虽然说穿着铠甲只是破了一点儿油皮儿,虽然说这是因为他的正五品袍服太过显眼,但是,主将受伤了,就是牛逼不解释。

    到时候给上面的大佬们递条子的时候,就可以吹自己“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了嘛!

第四八四章 共通性() 
    第四八四章

    杨尚荆现在后宅里面这几个人吧,徐芷柔暂时是跨不过心里那个坎儿,不会去动的,剩下的三个,也算是各有各的好处,不过论及这体验嘛,大抵还是茗烟这个南京秦淮河上的头牌。

    毕竟这也算是受过系统性的正规训练的。

    别以为什么清倌人就不用学房中术之类的杀招了,那都是从小有专人培训的,否则的话,等梳拢的那天,伺候不好客人,还不是砸了画舫的招牌?

    晚上的时候,杨尚荆正搂着茗烟打算胡天胡地呢,就听见外面传来了忠叔苍老的声音:“少爷,北边来了消息,加急。”

    “特么的,还好不是关键时刻,否则这一下,后半辈子基本上就算是废了……”杨尚荆磨着牙,起床披衣。

    要是搁在以前,按照青楼画舫的套路,茗烟肯定是要眨巴着如水的眼眸,用甜甜糯糯的声音说一声“官人莫走,再战上一百零八个回合”,可是这杨尚荆的后宅到底不比青楼,再加上上面有徐芷柔这么一尊大神压着,她也只能按捺住内心的骚动,起床伺候杨尚荆更衣。

    杨尚荆推开了门,就看见忠叔拿着一张信笺,火光掩映之下,脸上的表情是一种说不出的喜意。

    忠叔也没多说什么,不等杨尚荆问话,就把手里的信纸递了上去:“少爷还真是吉人天相,这刚刚打了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了。”

    杨尚荆愣了一下,接过信纸,眯起眼睛,在火光之中仔细浏览,正是北边沈庄的战事情报,不得不说,焦宏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浙沿海卫所的情报网建立起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