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201部分

正统天命-第201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想吧,一个能够给本地老百姓带来硬扎的XX通宝的县令,一个能够对内镇压豪族、让利百姓的兵部郎中,一个施展过“神迹”、得到了本地当红辣子鸡仙儿过张三丰的蔡道长的承认的詹事府少詹事,怎么可能不是星君下凡?

    所以别说是一般没有什么见识的泥腿子了,就算是那些号称见多识广的本地大户,现在县衙前面经过的时候,都在琢磨着里面是不是真的坐着一位文曲星老爷。

    毕竟吧,被一个县令摁在地上摩擦,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有失“乡贤”威严的,但是如果被文曲星摁在地上摩擦,就让人心里舒服的多了。

    这会儿杨尚荆正在二堂坐着,听取户房、工房关于修建从永宁江向南的若干条水渠的建议,严抓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用水,这也算是杨尚荆能够做的另一件大好事,也是在黄岩县一地可以进行试点的先进经验了。

    “……如今少詹事在黄岩县招纳流民,这人工、粮秣是不缺的,只不过这青石开采、沟渠挖掘,还需大量器具,户房这边虽然有所贮存,可若是同时开挖四条水渠,却也是远远不够的。”户房的胥吏一脸笑容地站在下面,给杨尚荆汇报着工作。

    杨尚荆点了点头,就把目光转向了工房那边,他就一个文科生,物理学也就是高一上学期的水准,做几个受力分析图什么的勉强还可以,到了开挖水渠这种大型水利工程上,就有些抓瞎了,也好在他有点儿自知之明,不去瞎指挥:“工房这边怎么说?”

    “早年间这永宁江向南,挖过一条水渠,相关的文牍倒也能找到,况且如今工房之中也有精通水利之人,只是人工、粮秣、器具到位,修水渠自是不成问题。”工房的胥吏向前沾了一步,一脸的恭顺。

    特么的这年月也没有什么重型机械,开山修路靠的全是人工,而且工具方面……诶,工具?!

    杨尚荆想到工具俩字,眼睛就是一亮,工兵锹这玩意他可是很熟悉的,堪称神器了,就算以大明朝现在这个技术水平鼓捣不出来便携、耐用之类的功能,可是有了那个力学结构,开挖水渠都能省事儿不少,比起效率来,大概能甩出现阶段的工具几条街去。

    “所需工具你等暂且不需着急,本官自会知会工坊那边,弄出些合手的工具来,户房去做个谋划,看看大概要多少钱粮,本官也好心里有数,工房那边也需用心些,找好开挖的地方来。”杨尚荆袖子里的手搓了搓,心里就很是欢喜,工兵锹的边缘磨锋利了,上战场砍人都是好武器,加上长柄,杀伤范围和杀伤力大概要比现阶段明军装备的制式军刀还要强上那么一点儿。

第四三九章 徽记() 
    第四三九章

    当初黄家是一夜覆灭的。

    换句话说,黄家这种没有半城、也有三分之一城的大土豪,田亩什么的,是留下来了的,这也是杨尚荆收纳流民的最大底气。

    如今黄家嫡支居住的大屋,被杨尚荆修改成了养济院,搞了一套“老有所终”的把戏出来,可是剩下的已经盖好的宅邸,却还有着大块大块的空余,而这些屋子里面地段好的、结构好的,杨尚荆是没打算直接分给流民,这时候离着过冬尚早,让他们自己盖也就是了,搬砖修水渠修了那么久,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应该还是自己能锻炼出来的。

    “此处远可见委羽山,近处还有流水潺潺,却是个不错的所在。”杨尚荆指了指面前的宅邸,发出了一声感慨,“若是将书塾设于此处,却也是个上佳之地。”

    杨尚荆不懂风水,也不知道什么阴阳宅怎么划分,不过他却知道,面前这宅邸,原本是黄家二房居住的地方,规模什么的,也就比黄家的主宅差了那么一丢丢,只可惜,包括这二房在内的黄家嫡系基本上被他一夜之间砍了个干净,家产除了被邢宏放拿走了那一批之外,剩下的尽数罚没入官,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自然角度分析,这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嘛。

    “民宅若改书塾,却是麻烦之事,毕竟是居住之所,待客之地,房间虽多,陈设修改、结构调整上,怎么说都是麻烦……”张丛皱着眉头,显然有些不太满意。

    杨尚荆看了他一眼,笑着摇头:“房间多便是了,本官从县学调拨过来的秀才,也是要在此间给流民、农户家的子弟讲课的,正好将教室分割开来,免得互相打扰。今次收进流民如此之多,加之本地乡民也要送家中子弟前来求学,总归是要好好准备的。”

    张丛嘴角就是一抽抽:“尚荆兄当真要给农户家中子弟授课不成?”

    说实话,到了现在,他张丛也没想到杨尚荆会玩真的,他一直以为,杨尚荆鼓捣这个书塾,就是为了刷脸,到时候扔过来两个秀才什么的做个样子,也就完了,毕竟这还是个民间都盛传“资质”的时代,从那些半穷不穷的富农家里收几个人做做样子,也就是了。

    而他张丛自告奋勇过来坐镇,也就是为了帮助杨尚荆积累“士林清誉”,同时也算借着杨尚荆的名头,给自己日后复出,入朝为官做个铺垫,二人的关系就像啄木鸟和树一般,杨尚荆如同大树,给他提供食物、栖息之所,而他帮着杨尚荆刷声望,捉虫,双赢。

    “既是要做,总归是要做好的。”杨尚荆笑着走向这座宅邸,两个杨家的家丁快步上前,直接推开了宅子的大门,在“吱呀”声中,这一扇久未推开的大门,一股荒凉的气息扑面而来,此刻的院中已经是长满了杂草,即便是中午的阳光照在此处,都让人感觉到一股冷气扑面而来。

    张丛打了个哆嗦。

    杨尚荆却是浑然不觉,迈步向着里面走去,趟过了两个开门的家丁在前带路,身后还缀着四个,张丛左右看了看,也只能跟着走了进去。

    “莫不是敏之兄你与道有缘,刚刚入门便开了阴阳之眼不成?”杨尚荆扭头看着一脸不自在的张丛,突然笑了出来。

    张丛愣了一下,连连摇头:“久无人住的居所,总归透着一股荒凉衰败之感,让人心生叹惋,这却和甚么神通术法没有关联。况且丛拜师入门,所学尽皆是道门经典,不曾钻研甚么术法神通,尚庸兄莫要取笑了。”

    杨尚荆哈哈大笑:“专研经典,却也是一门大道,正所谓一法通,万法通,若能熟稔经典,自然是妖邪莫近了。”

    说着话,杨尚荆不由得叹息了一声:“当初太清观修建文昌殿之时,将本官昔日里斩妖除魔的镰锤讨了去,悬挂在文昌帝君神像之上,寓意不曾忘却农耕之本,如今看来,这处所在,却是更适合悬挂镰锤之所。”

    听着杨尚荆这话,张丛的嘴角就是一抽,瞬间就想起来文昌殿里文昌帝君脑后那一对儿镰锤了,看着就显得不伦不类,然而杨尚荆曾经拿着它斩妖除魔,就是看着不对味儿,那也得在那儿挂着不是?现在那文昌帝君的神像虽然已经不是杨尚荆的形象了,然而看着那一对儿镰锤,就是最普通的黄岩县小孩,都能瞬间通过那一对儿镰锤联想到杨尚荆。

    信仰的力量,就是这么潜移默化,就着这么的根深蒂固,就是这么的……让人信服。

    然后就听杨尚荆哈哈大笑:“不过今日来了此处,本官总觉得,这里比那文昌大殿之中更适合悬挂那一对儿镰锤。我等士子,莫说是治国理政,亦或是吟诗作赋,总也离不得工匠农户,便是商贾贱业,也有操持物业流通之职责,否则你我所用的这笔墨纸砚,也是不好选出合用的罢?”

    张丛越听越是不对味儿,不过还是答应了一声:“尚荆兄所言甚是。”

    玉石杨尚荆就点了点头:“本官那一对儿镰锤,已经送给了太清观,本官却也是不好意思再要回来了,也罢,也罢,就再命工房木匠打造九对儿,悬挂于此处吧。”

    稍微停顿了一下,杨尚荆的脸上就露出了古怪的神色:“那商贾虽是贱业,却也是四民之一,书塾之中读书的是士子,四民总归是要凑全了才是,便再雕刻九个当千的铜钱,放在镰锤左上角罢,有疏远商贾贱业之意,也有警惕商贾逐利之心。”

    嗯,杨尚荆想着这个画面,差一点儿没忍住直接笑出声来,要不是大明朝,或者说整个中华文化圈,都没发展出来五角星形状的铜钱,他不管怎么着都得贴过去,直接来一发真正的“士农工商”,就那个徽记,啊不对,就那个造型,想一想都带感的不行。

    不过,能够在不正常的时空中复刻一个类似的徽记,也算是了了他曾经的心愿吧。

第四四零章 消息传出去() 
    第四一六章

    大抵是因为之前的日食太过突然,让皇帝陛下的心中有了那么一丝微不足道的惊悸,所以……

    所以他签发了本年度第一张代表着“仁政”的圣旨。

    “诏所在有司饲逃民复业及流移就食者”。换句话说,就是流民不用受罪了,可以从当地获取粮食,如果本地有什么岗位空缺之类的,也可以就地入籍之类的。

    由此可见,朱元璋鼓捣出来的那个路引制度,实际效果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好,农民饿得活不下去了,卖儿鬻女之后,为了不易子而食,就得从本地逃出去,胆小的拉帮结派成群出发,至于县里的衙役之类的……当然要拦了,然而就明朝县衙里那大猫小猫两三只,去哪儿能截得住大批的流民?

    神马?你说发动乡贤?开毛的玩笑,乡贤们忙着耕读传家教书育人呢,哪儿有功夫管泥腿子死活?就大明朝这么个生产力水平,一遇到灾荒,特么的那真是地主家也没余粮。

    当然了,不是没有大户人家,但是大户人家为了在“耕读传家”的路上越走越远,肯定是不能留这帮泥腿子过年了,毕竟嘛,这帮泥腿子手里的田亩还是有那么一点儿的,这必须要严格控制在各家的手里嘛。

    要说是寻常的县令,遇到这种破事儿,脑仁儿都得跟着炸开,没辙啊,是真的没辙,小地主家没余粮,县衙里面就能有了?

    开什么玩笑!没看每一次山西、陕西遇到饥荒了,都从河南等地往那边儿调运粮食么?县衙里面要是有粮食,早就开仓放粮了。

    然而杨尚荆他这个县令,和一般的县令是不一样的,他除了是黄岩县的县令,还是备倭衙门的大当家,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更是还没出生的太子的詹事府少詹事,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就一个字,叼!

    所以在接到这个命令之后,刚刚给外朝大佬们添了一把堵的杨尚荆兴奋得都快蹦起来了,当即大手一挥,巡防千户所已经眼中超编的人手当即撒出去一半,提着刀子麻绳,漫山遍野地抓流民。

    于是乎,整个巡防千户所的画风都变了,这帮兵丁就差提着梆子漫山遍野转悠,叫唤“郎中派我来巡山,伊尔呦,伊尔伊尔呦”了。

    黄岩县刚刚弄死了两个坐地户,官府手里的田亩还是不少的,一部分通过官方租赁的方式给了本地的自耕农、原本两家的佃农,然而到底还是会剩下一部分的,这些地,就可以安置流民了。

    反正是流民,给足了口粮之后,一个个就得感恩戴德了,稍微再多给一点儿恩惠,那杨尚荆“文曲星下凡”的口号,就会在这黄岩县的大地上喊得更加响亮。

    左右也是朝廷的钱,他杨尚荆稳如老狗,一点儿都不带慌的。

    还在管着钱粮的韩安材因为这个,最近有点儿挠头,不得不找上来杨尚荆:“少詹事,如今这流民日多,便是有备倭衙门在后面撑着,只怕也不是甚么长久之计啊,须知,这春耕的要紧关头已经过了,如今本地的农户大多在地中忙活,若是新来的流民无所事事,终归是不好的。”

    杨尚荆摸了摸下巴,点了点头,人口是要和粮食数量匹配的,除非他向着去做个流寇,满天下地转悠着打劫,否则就是金山银山都能直接给你吃空了,现在这个月份还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弄多了流民没个正经儿的营生,只怕会造成不少的社会治安问题,还会连带出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

    所以他沉默了一下,然后说道:“去年入秋之时,加固的堤坝总归是仓促而成的,便加派一些流民,将堤坝修筑、加固一番,至少去年那规模的水患,不能让田亩之中的庄家绝收了。”

    罗斯福新政,或者说高级社会主义宣言(咳咳,屏蔽字,你们懂得)里面经常玩的这一套,他杨尚荆当然是要好好玩了,政府工程消耗了流民的体力,让他们没时间搞事儿,这样到了收秋粮、种夏粮的时候,他们也能有个好身体,顺带着还能刺激一下本地的服务业发展。

    而且吧,封建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