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196部分

正统天命-第196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吩咐重点培养的一个百户所的精锐之外,还有大约八百人堪堪拿得出手。”

    巡防千户所虽然说只有一个千户所的编制,但是军事主官很牛逼,他姓徐,南京魏国公的嫡子;它的直接主管也很牛逼,杨戬杨尚荆,不是灌江口二郎真君,但是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文曲星降世,身兼詹事府少詹事、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黄岩县县令三职。

    所以巡防千户所在整个大明朝的卫所制度体系里都是一个怪胎,因为寻常的卫所主官都在拼了命地想着怎么吃空饷喝兵血,但是在这里,不但没有吃空饷、喝兵血,反而粮饷发的足足的,编制都特么超了,本来南京兵部有个傻逼还想在这事儿上做文章呢,还没传到徐琦那边,就被南京兵部左侍郎直接给摁死了。

    杨尚荆点了点头,琢磨了一下,然后摆了摆手:“从重点培养的那个百户所里,抽四个小旗出来,将那八百多个可堪使用的挑出来一半来,让这四个小旗的人带着,下到各个卫所里面。”

    杨勤就是一愣,有些不知所措:“少爷,这……”

    “练兵的规模总归是要扩大的,巡防千户所便是有了三五千人的规模,还能整个沿海跑着救火不成?”杨尚荆摆了摆手,“到时候本官写个公文传下去,让各个卫所配合一番,谁要是敢怠慢些许,那就别怪本官军法无情了。”

    “是,少爷。”杨勤虽然不能理解,但是他能理解自己的智商,在自己想不明白少爷的话的时候,肯定是因为自己太蠢了。

    杨尚荆端起酒杯来抿了一口,又夹了一口韭菜嚼了嚼,这才说道:“哦对了,那八百人里面,军官就不需要挑选了,拣选寻常士卒,编制打散了,交给那四个小旗的精锐,分别统帅。”

    沉吟了一下,杨尚荆接着说道:“剩下的四百多人,直接按照四个百户所编队,多余出来的军官拣选靠谱的人手重点培养,其他的下放到寻常的队伍里面带兵吧,这个你回头知会刘启道一声,让他来我这里拿一份公文,这个流程还是要走的。”

    最核心的部分,杨尚荆是打算当做初级军校来做的,从那里出来的,最低的都得给个小旗,毕竟这帮人读书识字啊,算不上什么高知识分子,也能混上一个优质劳动力的标签,哪怕战场上受伤致残了,扔到田间地头、工坊车间里面,那就是一面面活的先进人物,精神旗帜,帮着扫盲的作用就不说了,英勇事迹那叫一个催人奋进。

    而且,杨尚荆现在闲着没事儿还回去那边讲个课什么的,潜移默化地给这帮人洗脑,什么才子佳人王侯将相,全都给换成了崇高理想,用的是圣人经典,意思却全是“地主阶级就是垃圾”,一般泥腿子无所谓,鸭子听雷慢慢听,总有听懂的时候,可是这要是溜进去一个两个探子,他杨尚荆可就有乐子了。

    大明朝可是有文字狱的。

    所以这帮人必须被优待。

    所以想要混进这部分的人,必须是真正的“自己人”。

    政审什么的,两三轮不嫌少。

    “下走谨记了。”杨勤恭声应是,然后看着杨尚荆继续夹菜喝酒,过了一会儿,这才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一样,张口说道:“对了少爷,那工坊新制的铁锹,能否给千户所调拨些许?末将总觉着,这安营扎寨的时候,这铁锹要比寻常的物件好用些,更兼这铁锹边缘锋利,辎重兵什么的拿在手上,也不算是手无寸铁了。”

    杨尚荆呵呵一笑,心说也就是材料学不过关,否则这玩意做个折叠的,能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神器,不过杨勤能提出来,他还是很高兴的:“也不是甚么稀罕物件,回头你让徐尚庸写个条子递到工坊也就是了。”

    两人正说着话,就看见杨尚荆手边的鱼竿一阵抖动,杨勤连忙上前一步,一把抓住鱼竿:“少爷,上鱼了。”

第四二九章 鱼儿,鱼儿() 
    第四二九章

    “可惜了,这鱼啊,小了一点。”

    杨尚荆看着手上的小鱼,叹了口气,一两都不到。

    刚刚从县衙赶过来,听完了两人对话的忠叔若有所思,答了一句:“大小总得收着,总归是个收获。”

    杨尚荆点了点头,叹了口气,将鱼解下,放进了一旁的鱼篓之中:“说来也是,大小……总归是个收获,若是改日垂钓海上,这鱼,还能作饵啊。”

    忠叔眉头就是一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少爷所言极是啊。”

    杨尚荆哈哈一笑,将鱼饵挂在钩上,丢入江中:“想要钓大鱼,总要下猛料,戬今日钓鱼,可就是一根鱼竿一点蚯蚓,没甚么投入,便是有这个收入,也是意外之喜了。”

    寻常的权贵钓鱼,哪儿特么用虫子之类的玩意,全都是啥贵用啥,就是杨尚荆穿越过来之前,钓鱼不也愿意用小米泡酒打个窝子么?然而这年月,寻常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还特么酿酒呢,还特么泡小米呢。

    当然了,杨尚荆今天钓鱼主要是为了忙里偷闲消磨一下时间,要不然弄点儿老方法,用羊油和面做点儿鱼饵,效果要比这个好得多。

    “撒下香饵钓金鳌,少爷所言确是在理啊。”忠叔感慨了一声,对着杨勤使了个颜色。

    杨勤愣了一下,看了看忠叔,就知道接下来忠叔要和杨尚荆讨论的,就不是什么小事情,最起码以他现在在杨家的地位,是不配接触这种大新闻的。

    所以杨勤很恭谨地施了一礼,退了下去,在离着两人足够远的距离上站定了身形,左右打望着,不让其他人靠近这里。

    在一边伺候的茗烟看了杨勤的动作,微微一愣,也放下了酒壶,盈盈一福,倒退了几步,转身也离开了足够远的距离,青楼画舫之中的那么多年,她也练出了一身察言观色的好本领,什么事情能够掺和,什么事情听都不要听,她还是知道的。

    杨尚荆看着两人的动作就是一愣,将鱼竿放下,扭头看着忠叔:“却不知如今这是出了甚么事?”

    “周王、谷王通过于廷益上书,力赞少爷贤达,便把少爷在这黄岩县开了养济院的事体,都述说了一番。”忠叔笑了笑,表情有些古怪,“这事情,算大么?”

    杨尚荆一哆嗦,不过旋即平复了下来:“看来……这外朝对我先前的作为不甚满意,还是要教训我一番啊。”

    要说皇帝现在看谁头疼,排在第一的不一定是他杨戬杨尚荆,但是他杨戬杨尚荆肯定能排到前十去,正四品少詹事,这品级可不低了。

    本来吧,外朝知道这事儿之后,如果对杨尚荆是完全的、彻底的回护,就应该让皇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听不见杨尚荆的声音、看不见杨尚荆的这个名字,但是外朝没有,偏生选在了王振被迫回皇庄休养的档口,把皇帝的注意力重新引到了他的身上。

    不过这种惊吓,也仅仅就是惊吓罢了,毕竟藩王们,不能随便勾结朝臣,但可没说不能为国荐贤,今年正月儿那会儿,皇帝为了装逼,表示自己唯才是举,还特么下诏举贤良对策呢,这顺应政策的事儿,是个藩王都能干。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一般不是太急着往上爬的文臣武将,或者说不太脑残的文臣武将,都不会选择去藩王那边走路子,毕竟大明朝这些个藩王,一个两个都是坑,天坑,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把自己陷下去了。

    “少爷自作主张,险些让外朝陷入被动之中,这教训,总该给一个的。”忠叔笑了笑,一脸的不以为意。

    杨尚荆也没当回事儿,现在王振被鼓捣了一下子,皇帝可以说是心情复杂,再加上北边大太监郭敬自灭满门,至今踪迹皆无,皇帝对于内廷的信任度也是直线下降的,还没工夫去管一个只掌握着三府卫所加上一个巡防千户所调动权的少詹事到底做了啥。

    “再怎么举荐,也不可能让我直接执掌浙江一省兵马。”杨尚荆摇了摇头,“最多不过散官涨个一级半级,值当个甚。”

    顿了顿,杨尚荆端起酒杯来自己砸吧一口:“忠叔便莫再打甚么哑谜了,到底出了甚么大事?只是这种无关痛痒之事,还不至于将杨勤那厮支走。”

    “便知道瞒不过少爷。”忠叔笑了笑,指了指杨尚荆身边放着的鱼竿,“那小鱼,如今却是有了用处,少爷乘船入海,以鱼作饵的机会,近在眼前了。”

    杨尚荆就是一愣,双眼都瞪圆了,他的大脑急速运转,直接将自己前前后后布下的线、洒下的网全都算计了一边,可到头来也想不到除了什么事情,能让自己真的“驶入大海”——在外朝之中的分量更重一些。

    忠叔笑着从怀里摸出一封信来,摆在了杨尚荆的手边:“少爷一看便知。”

    忠叔是没有必要诓自己的,现在这大明朝也没什么愚人节之说,这一点杨尚荆知道的非常之清楚,他看着信封上打着的最高等级的暗记,深吸了一口气,将信封抓在手里,抽出里面的信纸,仔细观看。

    良久,杨尚荆长出了一口气:“却还真是个……驶入大海的机会。”

    “少爷,鱼儿又上钩了。”忠叔脸上的表情依旧是微笑,温声提醒道。

    杨尚荆愣了一下,哈哈大笑,伸手抓着鱼竿往上拽,却发现这条鱼比之刚才的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一时间竟是拽不上来。

    看了看手中鱼竿的材质,想了想鱼线的质量,杨尚荆放弃了生拉硬拽,转而开始溜鱼,多少钓过些鱼的他,手法还是有的,一来二去,这鱼也就疲惫了,待他往上一提,就看一条足足二斤重的鲤鱼被拽了上来。

    “确是吉兆啊。”忠叔看了看杨尚荆,又看了看鱼钩上的鱼,喟然长叹一声。

    杨尚荆哈哈大笑,把活蹦乱跳的鱼解下,放入鱼篓之中:“忠叔不若感慨‘天命在我’。”

    鱼儿的尾巴摆动,一滴水珠落在了桌面的信纸上,纸上赫然写着“杨、徐两家晚辈互换了八字,天作之合,定于正统十年七月己丑成婚。”

第四三零章 早作布置() 
    恩,正如上章末尾所言……反正都涉及封建迷信,再用一次(_(:з」∠)_

    北京城,清晨,今日休沐。

    这太阳还没升起来呢,白云观的门口就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而且从这些马车的形制、马匹的质量上来看,来的这帮人个顶个的非富即贵,一些穿着士子长衫,本来人五人六的年轻人本来走在街上趾高气昂的,结果看着这些车马,都不用人赶着,自己就很主动地站在路边。

    他们看着这些车马的眼光很是复杂,透着热切、希冀、羡慕、神往等等一切象征着人类美好希望的情绪,不过动作上却是风雅得紧,根本就挑不出什么错来。

    因为这些车马的主人,大多是京师之中的达官贵人,最低档次的武将是个伯爷,最低单词的文官,正五品的六部郎中,只消他们的一个提点,这帮普通的士子说不得就能飞黄腾达了。

    “柳侍御素来礼佛,怎地如今却来了这道观进香?”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男子走下马车,脸上带着笑意,很客气地拱了拱手。

    这姓柳的御史听着这话,翻身下马,把缰绳交给了仆人手中,拱手还礼,口中打着哈哈:“李工部说笑了,古语云佛本是道,这道德天尊西出函谷,化胡成佛,又何来的你我?”

    说完了话,伸手一指旁边的马车:“你看,杨太史也来了。”

    《老子化胡经》这本书,或者说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成佛这种说法,早在前元的时候是有过辩论的,结果在蒙古铁骑的弯刀下面,在强弓硬弩的瞄准下,全真教很干净利落地输掉了辩论,这也是没办法,那个情况下全真教已经在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带领下发展道路巅峰,各行各业都有信徒,影响力忒特么大,要是不自污,就只能揭竿而起和蒙古人刚正面了。

    然而在那个年月,能够和蒙古人刚正面的种族或者说是势力,还没生出来呢,不怂就只能整个全真教被打成邪教,人头滚滚,跟着大宋,啊不对,是大送一起上路。

    所以打那之后,佛教徒基本上就不认什么“老子化胡说”了,虽然当年佛教从印度传过来的时候为了得到上层的肯定,直接打出来的就是老子化胡的旗号——毕竟当年的道教在上层里面,还是牛逼不解释的。

    所以这姓李的工部郎中听了这话,心里就啐了一口,不过脸上还是洋溢着笑容:“柳侍御所言极是,这三教青莲白藕本是一家,又何分彼此?倒是愚兄着了相,你看,那边是胡宗伯的车马,你我快快前去迎接。”

    这姓李的工部郎中听了这话,一转头,就看见胡濙从另一旁的马车上走了下来,这年头和明朝中后期还是不一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