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174部分

正统天命-第174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杨尚荆看着出去穿戴护具的两个老头,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开发民智,真特么是任重而道远啊。

第三八四章 开火() 
    第三八四章(防盗一下,我去洗个澡,回来更新,带来不便,敬请谅解,谢谢

    带着全套的装备,杨尚荆亲自开了一枪。

    不过嘛,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鬼知道这个纯度的火药会不会炸了膛,他杨尚荆可是读过书的君子,这个时代标准的知识分子,怎么可能把自己往危险里面送呢?

    所以这枪是固定在了一个铁架子上,然后杨尚荆去点的,点着了火绳的一瞬间,杨尚荆就伸手把头盔拉了下来,甚至还扭了个头,不去看枪管的发射过程。

    相比于这个时代垃圾到了极点的冶金技术,杨尚荆给他们配方和方法提纯出来的火药,到底还是精度太高了些,熟铁卷的枪管,太容易炸膛了。

    等响声过去了,杨尚荆这才扭过头,推开了面甲,慢吞吞地走过去,拿起枪来看了几眼。

    武器制造是一门系统性的工程,鼓捣枪械,哪怕是最基础的前装步枪,都需要庞大的配套体系支撑,火药、弹丸、枪械零件儿等配套设施,可不是随便儿拉来一个铁炉子弄几间空屋子就能弄出来的。

    杨尚荆这次来道观后山观察进度,实际上不是看火药制造效率和火药威力上有了多大的进步,而是想看看火药的纯度能不能和现在的冶金工业相匹配。

    前几天他可是让工坊那边儿偷摸地用熟铁卷了几根枪管,然后又让这边的“老道”过去鼓捣了点儿零件——这帮之前在杨家就负责鼓捣火药的人物,不说精工细作吧,弄两杆粗制滥造的货色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反正就要测一测现在火药的膛压,然后标定火药浓度,到时候专门生产这个浓度的火药做发射药用。

    “少爷,前面要是去里面,还得套上甲胄才行。”一个一脸漆黑的汉子站在杨尚荆的身前,态度很恭敬,眨巴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一张嘴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要不是知道现在黄岩县还没有昆仑奴存在,杨尚荆肯定会错把他当成来自阿非利加洲的友人了。

    很显然,这特么是让火药熏得。

    杨尚荆点了点头,从旁边的架子上拿了三套甲胄,让杨勤服侍着自己穿上,为了自家这点儿鼓捣火药的宝贝工匠不被炸成残废,去巡防千户所里面和那些工匠一起做教书先生,杨尚荆也是下了血本了,偷摸地砸了一百多套大中小号的铠甲,甚至腕甲、手套都砸了一堆出来,生怕伤到一点儿。

    “为何不见你带口罩?”杨尚荆一边穿着铠甲,一边沉声问道。

    汉子挠了挠头,露出了一个憨笑:“我们看那口罩都是丝绸做的,还都是五层的,太过金贵,就都没戴,反正有头盔护着呢,炸不到我们。”

    “再不带,统统扣三个月的饷银。”杨尚荆把眼睛一瞪。

    生产安全不容忽视啊,他又不是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资本家,手底下大批的熟练工人不说,满天下还有更多的无业工人,死一个两个也不心疼,反而还能剩下一大笔工钱,甚至把那个倒霉蛋讹的倾家荡产,他现在手头儿就这么几个人,死一个他都心疼。

    毕竟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后者干笑了一声,点了点头,看了看自己漆黑的手指头,又看了看身上的甲叶子,伸手抓了抓头发:“少爷,等午休结束了再换吧,这身上的甲叶子太厚实,掏不出来。”

    杨尚荆黑着脸点了点头,把手上也套上甲胄了,然后抓起一顶特制的头盔来,有些步履艰难地往里面走:“走吧,进去看看。”

    为了防止某个倒霉蛋被炸膛的铁片戳瞎了眼睛,杨尚荆现在鼓捣的这个头盔,也特么是特制的,不但加了面甲,面甲上面露出眼睛的地方还加了一堆细铁丝隔离,反正也不要什么强度,更不要什么视野,能挡住四散飞溅的枪管碎片就行了。

    反正他杨尚荆一个文科生懂得也不多,往齐全了整呗,左右现在手里有工坊有原材料,可劲儿地折腾,再加上这玩意根本就不用着急,所以以人为本才是第一要务。

    这中年汉子也是步履艰难地在前面带着路,不多时就进了内院,就看见几个头发都白了的老头儿正在鼓捣枪械,一个胳膊上缠着变了色的绷带。

    “你们的甲胄呢?”杨尚荆就感觉一股子怒火从心头窜起来了。

    几个轻装的老头就是一惊,回过头来,一脸的憨笑:“少爷来了啊,我们这边儿正在弄药包呢,之前做的枪管儿有几根还没炸,我们寻思着测一测到底能用多少次。”

    杨尚荆大踏步向前走去,还带着手甲的右手直接抓住了那个打着绷带的老头儿:“我让你穿着板甲上工,你怎么就不听?!”

    老头儿“诶呦”了一声,差点儿没栽倒,苦着一张脸:“少爷的好意,我们是心领了,可是这上工的时候穿的太厚了,做事根本就不方便嘛,我们这些老骨头都是急性子……”

    这老头儿苦着一张脸,越说越是过分:“更何况,早年在家里造火药的时候,哪儿有甚么防护啊,还不都是这么挺过来的?穿的和个铁疙瘩似的,这也不是爷们儿干的事儿啊,要是回了家里,还不得被人戳脊梁骨骂……”

    妈的军工后勤这个鬼毛病难道是这时候就传下去了的?太尼玛恶心了吧?后勤保障哎,给你发的就是让你好好用的,你搁在一边儿供着干嘛?搁在五百多年之后,怕被嘲笑娘炮进去安检啥的不戴手套不带防具,还能转一手卖给军品爱好者,虽然自产的这种后勤用品大多很垃圾,但是好歹能换来一笔钱不是?

    可尼玛老子给你们发的都是板甲啊,板甲!这鬼东西的概念比五百多年之后往外倒腾枪弹的罪名有过之无不及啊,你能卖给谁?

    “本官手底下就你们这几个能做活儿的,结果是一个赛一个的不省心啊。”杨尚荆牙都咬碎了,把手上抓的这个老头儿往外拉,“杨勤,带着老徐去看看郎中,伤口上用烈酒反复冲洗消消毒!”

    这个叫老徐的工匠连连挣扎:“少爷,用不着啊,这点儿小伤……”

    小伤个屁啊,你这伤口都这个德行了,这里各种各样的粉尘、细菌还这么多,万一感染了,别说什么青霉素了,我特么连磺胺都找不到,你就等死吧你。

    所以杨尚荆把眼睛一瞪:“若是再推辞,今后的工钱也就不用领了,总归是命贱,要钱作甚!”

    匠户们就这一点好,实在,一提到工钱这方面当即就怂了,剩下的俩老头儿点头哈腰,一个劲儿地保证,以后肯定要穿戴整齐了再上工。

    “唉……”杨尚荆看着出去穿戴护具的两个老头,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开发民智,真特么是任重而道远啊。

第三八五章 圣心() 
    第三八五章

    或许是胸有成算,心里不慌,到了三月,第二个“一旬”已经过了,朱祁镇这个正统皇帝还没有把王振从城东的皇庄放出来,似乎真的打算仔细看看朝臣想要做点儿什么。

    所以被杨溥暗中许了一个兵部尚书的王文,逍遥快活地在闽北和丰城侯李贤一起查账;宁王朱权依旧窝在自己的王府里面修仙;魏国公满天下地找哪位姓郎的仙长,准备给自家女儿和杨尚荆定一个婚期;杨尚荆依旧在黄岩县逍遥快活地练兵,顺带着剿灭了几股规模不大的假倭寇;然后王振继续在皇庄里面修养身心。

    然后王振得了抑郁症了。

    因为皇帝去天寿山浪的时候,居然没带他。

    这种大事儿居然没带他!

    要知道,他王振可是太监头子,皇帝的头号心腹,皇帝出宫去野,居然没想起来他这个心腹,这让他跪着抱着朱祁镇的大腿,大声恸哭“陛下再爱我一次”都做不到。

    于是乎,外朝的大佬们巍然不动,然后底下的小瘪三又开始了新一轮混乱的站队,把远在南方的王文给爽的不要不要的,整日里除了“走访全军,调查情况”之外,就在那儿吟诗作赋,什么春风得意马蹄疾,什么扶摇直上九万里,能整的全都给他整上。

    毕竟嘛,王振失了圣眷没法复出,他这个右都御史干掉徐晞,直接升任兵部尚书,那是妥妥的没问题。

    杨尚荆也觉得自己现在过得挺爽的,在局势貌似明朗的现在,南京方面对他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地加强了,基本上不是什么太过分的要求,全额满足,很微小的要求,甚至还能加点儿码发过来,他现在不说别的,光是库存的箭矢数量,就足够碾压原本半个浙江的卫所了,总之一个字儿,爽!

    受影响的不光是这些,甚至还包括了春闱,实际上第二个、名义上第一个大明朝连中三元的士子并没有出现,大概是他殿试的时候,没有揣摩好皇帝的意思,皇帝的朱笔直接把他丢出了三甲之外,落了个名落孙山的下场。

    “陛下,这是憋着一股气啊。”杨溥抖了抖商辂的答卷,眉头紧锁,“如此下去,这朝局却不知到底是个甚么走向。”

    皇帝出的题,是和施政相关的,怎么能建立一个强国,商辂这篇文章,结构不能说不严谨,用词不能说不华丽,条理不能说不清晰,但是呢,他和朱祁镇现在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就根本就切不中朱祁镇心中的那块软肉。

    朱祁镇现在被外朝组成的集团集体限制了权力,根本施展不开手脚,莫说他胸中本来就没有多少帝王心术,便是他太爷爷朱棣复生,面对如今的局面,也是不敢大刀阔斧地搞点儿什么的。

    如果非要类比的话,现在的朝堂局势,便是和当初朱元璋废丞相那会儿差不太多,面对的都是整个地主阶级的合力,朱元璋至少还有权谋、有名望、有兵权在手,所以他能够通过一系列操作弄死胡惟庸,不管他到底有没有参与谋反。

    但是朱祁镇手里有什么?京师三大营现在掌握在成国公朱勇的手里,无论资历还是对外朝的态度,朱勇这个国公比起皇帝来,都是要更有优势的,现在贸然动朱勇,就相当于和外朝说“我要大清洗”,还能有个好?就御马监下面那些阿猫阿狗配上锦衣卫那帮探子,能成什么事儿?

    所以现在,朱祁镇越是想要施展拳脚,就越是看不得这种大开大阖、文思如天马行空般的文章来,这就好比太监看见漂亮的宫女一样,最多就是对食,YY一下,想要真做点儿什么,还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是话说回来,这明朝毕竟是中央集权的巅峰了,皇帝的法理性、权威性根本毋庸置疑,这是游戏规则,无法撼动的游戏规则,便是内阁大学士,也仅仅是正五品的官职,法理上仅仅具备顾问的职能,而整个大明朝范围内的地主阶级联合,无论是难度上、还是威力上,比起隋唐那会儿的门阀、世族都要差上好几等。

    也就是说,即便他杨溥直接担起了丞相的担子,也无法得到最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曹鼐明显是明白了杨溥这段话里的含义,不过就是他,也只能跟着叹了口气:“事到如今,却是没有了回头路的,这该做的,总是要做的,以陛下如今这个态度,王振的起复,只怕就在旦夕之间。”

    马愉跟着表示赞同:“那徐晞如今尚在刑部大牢之中,三法司轮番审着案子,也该放出来了。”

    杨溥眯了眯眼睛:“他……可曾招供了些什么?”

    马愉摇了摇头:“到了正二品的地位,又有何惧?这刑部大牢又不是锦衣卫的诏狱,还有人敢在那里对一个尚书动刑不成?自然是什么都没说了。”

    杨溥稍稍沉默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喟然长叹:“既是如此,后日小朝会,将姜启明弹劾一番罢,攻讦朝廷重臣,打到岭南去罢。”

    曹鼐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

    现在这个当口上,外朝实际上是在稳中求胜的,这个稳不是别的,乃是整个外朝文官儿的心,惩戒了一个正七品的科道清流,放出来一个正二品的徐晞,就在向瘪三儿们昭示,给王振跪过不算什么大事儿,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干死内廷之后升官发财都是少不了的。

    “徐晞毕竟不是自己人,这兵部尚书的位置,自然是不能给他的。”杨溥将双手摁在了商辂的卷子上,叹了口气,“便让他告老还乡罢。”

    朝堂现在到底是个神马状况,坐在大狱里面的徐晞自然是不知道的,所以杨溥就打算利用这个,打一个马虎眼,让他没有分析的时间,为了活命和身后名,自己上书告老还乡,到时候自己这边就好推王文上位了。

    至于皇帝能不能反应过来……现在金英也算是半个外朝的人了,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