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156部分

正统天命-第156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四五十岁的时候基本就能和杨荣当年的官职仿佛了,熬个十年八年培育以下党羽,整个建安杨氏就能再借着杨尚荆的势力延续个数百年的风流。

    赞啊!

    “只是在这众正盈朝之前,戬总也得有点儿拿得出手的军功才是。”杨尚荆端起茶杯来,一脸的惬意,“稍后,戬总也要去水师那边看看,若是训练有了甚么进展,不似之前那般无能,也好拉出去剿匪才是。”

    杨家给的那一伙儿假倭寇,实际上就是弱鸡,根本就用不上甚么“海军陆战队”,直接派出去半拉水军千户所就给平了,现在南京调拨来的军需基本都到位了,别的不说了,拿箭射都能把一个人射出一百个窟窿来。

    忠叔笑着从椅子上站起来,整个人似乎年轻了十岁一般,人逢喜事精神爽啊,眼瞅着自家少爷就有了一飞冲天的势头,他老人家瞬间觉得自己还能再战个二十年。

    “只不过先前做的那些个器材,核心的队伍,还是要抓紧了训练的,身体协调性不好,晕船什么的,上了战场可就有的哭了。”杨尚荆也站了起来,随着忠叔往外走,边走边说。

    所谓的器材,实际上就是单双杠、四百米障碍之类的玩意,穿越之前他也算是混论坛的军迷了,虽然这些东西比起那些只敢怼发黄图的,不敢怼照抄的,泄不了密只敢怼退役解放军少将显神气的键盘军事专家、微博军事博主们了解的不多,可好歹也有些印象,黄岩县这工房如今也是掌握在手里的,就花钱打造了那么几套,让底下核心的几支队伍跟着训练训练。

    这些队伍的基本特征,就是全都是穷苦人家出身,队伍里都配备了教书先生帮着扫盲,思想是纯洁的,纪律是严明的,向心力是极强的,基本上杨尚荆喊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后,这帮人会无条件执行的。

    “少爷却也是奇思妙想,那般器材练起来,最起码这身体的协调性是不成问题了。”忠叔一脸的叹服,五百年之后军队玩的,和现在的比起来,不说高大上吧,最起码是极端科学的,这一点作为练家子的忠叔是一眼就看出来的,那些个玩过单杠大回环的,哪怕是旱鸭子,上了船之后,也不至于晕一个七荤八素,直接丧失战斗力,至于四百米障碍,对于这些士卒的身体协调性也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应变能力、反应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的士卒放在战场上,存活率都得往上提个几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啊。”杨尚荆脸上全是谦虚,后面十个字,他是直接找人写了几十副对联,直接贴在了小校场上各个显眼的位置,中间的位置留的不大不小,他打算以后鼓捣一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贴进去的。

    精神渗透,要从方方面面上做起,全方位的轰炸才是最有效的,脑白金那种看起来很脑残的广告还不是因为反复轰炸,最后搞了个全民跟着喊?“少爷却也是奇思妙想,那般器材练起来,最起码这身体的协调性是不成问题了。”忠叔一脸的叹服,五百年之后军队玩的,和现在的比起来,不说高大上吧,最起码是极端科学的,这一点作为练家子的忠叔是一眼就看出来的,那些个玩过单杠大回环的,哪怕是旱鸭子,上了船之后,也不至于晕一个七荤八素,直接丧失战斗力,至于四百米障碍,对于这些士卒的身体协调性也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应变能力、反应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的士卒放在战场上,存活率都得往上提个几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啊。”杨尚荆脸上全是谦虚,后面十个字,他是直接找人写了几十副对联,直接贴在了小校场上各个显眼的位置,中间的位置留的不大不小,他打算以后鼓捣一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贴进去的。

    精神渗透,要从方方面面上做起,全方位的轰炸才是最有效的,脑白金那种看起来很脑残的广告还不是因为反复轰炸,最后搞了个全民跟着喊?

第三四七章 剿倭前奏(上)() 
    第三四七章

    观念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就像“蓝瓶的才好喝”这种观念不是一瞬间就能家喻户晓一样。

    所以杨尚荆也没想着自己手底下的人突然间就来个令行禁止,然后横扫天下无敌手,他毕竟只是穿越,不是在做梦。

    不过纲领什么的,提出来之后,总也是有效的,在查验了一番水军训练成果之后,杨尚荆对训练的成效表示满意,当然,建安杨氏远在福建,离着尊贵的白头山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他杨尚荆又不是个珠圆玉润的胖胖,所以他没必要对具体的训练细节发表什么讲话,毕竟四百米障碍什么的,他上辈子也没玩过几回,最多记住了四百米障碍的内容,论起熟悉程度,这帮在四百米障碍上摸爬滚打的兵头子,可能要比他还熟练一些。

    “眼见春闱将近,不若率军入海,剿灭几股倭寇,割了脑袋腌渍一番,送往京师,也好让那位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陛下有个新的题目出出?”杨尚荆摸着下巴,看着水里的兵船、战船,说着不着调的话。

    殿试考时务对策,杨尚荆现在在南方剿倭,那就是时事,时事可以扩大,从东南沿海,转到西南,然后绕回北边儿,变成整个国防,别说其他的,这个时候砍掉几百个倭寇的脑袋,那叫大捷,大捷,就可以出时务对策,反正这玩意都是皇帝一时兴起,标准的人治。

    忠叔脸色有点儿古怪,杨尚荆今天这话着实是有些离经叛道了,只不过把,“君事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这是先贤说过的话,人家皇帝恨不得卖了杨尚荆,杨尚荆在他这个“自己人”面前表露一下真情实感,还是没有什么可以挑理的,所以他还是点了点头,答道:“少爷说的也是,朝廷的水军本就是雄壮,剿灭沿海倭寇流匪,却也是没甚么问题的。”

    明朝的军事,总体上来说,水军是要强过陆军的同行的,哪怕是到了明后期,都能压着白皮狠揍一通,在有史料可查的记载之中,水军好像是没有经历过什么败仗,这可能也是大明朝为数不多的真正可以拿出来吹一吹的了,而现在的大明朝,虽然受到天灾的影响,皇权也受到了外朝的压制,然而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留下来的底子还是蛮厚的,这台州卫水军千户所自洪武朝建立至今,也是有传统的,剿灭海上倭寇,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便这般。”杨尚荆转了转眼珠子,“戬掌握着这三府备倭事宜,练兵自然也是算在内的了,家中传来的情报,言假倭在新河守御千户所以西的海岛上,只不过这江南之地,人多眼杂,连丰城侯都有马失前蹄之时,更何况戬这小小的兵部郎中?故此,戬欲以练兵为名,携巡防千户所官军东入大海,转而南下,直奔倭寇巢穴而去。”

    忠叔愣了愣,沉思片刻,点头表示同意:“少爷所言甚是。”

    剿倭嘛,首要的任务是防备倭寇上岸劫掠,然而吧,那只能算得上是防倭,剿倭是要出海剿灭倭寇的,不能干等着,被动防御,所以杨尚荆调兵外出,就算是名正言顺了,反正三府之地他是主官,直接隶属的是南京兵部,这年月要是一切靠请示打仗,都得延误军机;而且吧,杨尚荆很有分寸,调出的兵马是他直辖的巡防千户所,就算加上水军千户所,充其量也就是两个千户所的规模,这点儿人马,更是用不着上报了,在浙江这种离着京师十万八千里的地界,指望着靠两千人造反,说出去都没人信。

    至于这以练兵为名往外走,就是要避开世家大户的眼线,他不知道现在这黄岩县来了多少人,毕竟大户人家都是能从官府那边弄到合法路引的,所以他也弄不明白到底有多少大户人家的眼线,提前说清楚了要去哪儿,就有了暴露的风险,这以练兵为名出去,实际上就是个障眼法,当年北魏孝文帝就玩过这套,效果良好。

    “这时间本就不多,本还想着去昌国卫借下来一座岛屿,让士卒演练登岛诸事的,不过事到如今,却是没有这个时间了,以战代练罢。”杨尚荆叹息了一声,转过身就往回走,打算起草一份公文,到时候南京兵部派人下来查验的时候,,也好交差,至于为什么出去练兵顺道剿了一茬倭寇那就都是细节了。

    忠叔跟在杨尚荆的身后往回走着,走着走着,突然说道:“说来,今年这春闱,浙江却是有个焦点。”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杨尚荆也想起来了:“可是那淳安的商辂?”

    凡是读书人,这年月都关心科举,别说现在的杨尚荆本就知道商辂这么个连中三元的奇才,就是原本的杨戬,也是听说过这个人物的,毕竟大明朝完成三元及第这个任务的,到目前为止也就一个为了朱允炆尽忠投江的黄观,然而吧,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讲,黄观的举动因为恶心到了朱棣,他的名字呗划了,现在如果商辂完成了这个任务,那就相当于名义上填补了大明朝科举制度的空白。

    忠叔点了点头:“便是这商辂,前些日子老仆到县学时,还挺本县教谕谈及此事,言语之间颇有羡慕之意,这商辂的文章,如今在这浙江,也算是闻名遐迩,老仆观之,行文之间确是有独到之处。”

    杨尚荆点了点头,和他这个穿越过来的冒牌货不一样,人家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状元的,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就他现在这个德行,想写八股文,基本上是交白卷儿的份儿,他本来想要随口笃定一下商辂一定能连中三元的,可猛不丁地一想,自己传过来这么久,大明朝的历史线都特么乱成了一团糟,鬼知道朱祁镇搞殿试的时候出不出原本的题了,就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天心难测,这科举嘿!”

第三四八章 剿倭前奏(下)() 
    第三四八章

    科举制的本质是要把教育权,或者说是对经典的解释权从世家大族的手里夺回朝廷,打破以五姓七望、关陇军头等大族对知识的垄断的,这事儿从隋文帝就开始鼓捣,自觉牛逼不解释的大业皇帝玩科举不痛快,还特么搞了个征高句丽,把自己玩儿没了,也没玩出来什么花活来,一直到了唐太宗贞观十六年,曲阜孔家的孔颖达在天可汗的授意之下,不情不愿地鼓捣出那本五经正义来,才算是有了个分晓。

    然而吧,就是二十世纪的时候,面对反垄断法,大资本家们都知道要分散股权、层层控股,更何况当时垄断了千多年教育权和经典解释权的门阀士族了?所以哪怕唐太宗再吊炸天,哪怕天可汗陛下在不要脸,都先扔出来氏族志这种玩意了,从中枢到地方还是在扯皮,一直特么扯到了唐高宗永徽四年,这才颁行天下,这里面,中央和地方、皇权和相权、官府和乡贤之间的扯皮可不要太多。

    毕竟吧,做皇帝的看见当朝的宰辅们要么姓崔要么姓卢要么王要么姓李,要么就是这几家的亲朋好友,谁都得头疼,这就和开公司的董事长看见总经理副总经理都是一家人的时候的心情,是一样一样的,所以皇帝要拔擢这帮人之外的新人,而这帮人为了自己世代的荣华富贵,肯定是要反抗的。

    不过吧,科举制度比九品中正制再先进,也有时代局限性,这是没奈何的事情,终整个中国的封建时代,人治都是大于法治的,科举里面自然也是这个情况,有才没有卵用,答对题了也没有卵用,想要得个好名次,你还要符合出题者的心情,比起五百年后的全国一套卷,科举就是垃圾。

    正所谓“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杨婚丧假的穿越也是带有蝴蝶效应的。比起原本的历史线,经过杨尚荆这条搅屎棍一搅合,整个大明朝的朝堂上都特么乱成了一锅粥了,原本王振一家独大、压着外朝狠揍的场面根本没有彻底铺开,就直接被杨尚荆一拳打没了,现在内廷和外朝撕逼,那才叫一个旗鼓相当,所以这正统皇帝的心情,自然也是大不相同的,哪怕是出了同样的题目,最正确的那份答案,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杨尚荆觉着商辂够呛,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话说回来,科举这玩意就没个定数,按照当时那个杨戬的考卷,二甲三十三名这个名词可就低了,不说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的传胪总也有能力争一争的,然而当时皇帝陛下要打压外朝影响力,自然不能让杨荣的孙子牛逼牛逼真牛逼了,所以说,这里面还要掺杂上政治因素,着实复杂得很。

    特么万一皇帝陛下一开卷看见浙江两个字,想起来正在台州装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