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153部分

正统天命-第153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四零章 取长补短() 
    第三四零章

    丰城侯李贤兵败的事儿,还是个南方公开的秘密。

    南方士族们只是想着阻碍一下李贤剿匪的速度,让他们抽出时间来,多从矿坑里面刨出来一些白银来,贵金属可是硬通货,到了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那种,所以他们哪怕阴了李贤,也不会刻意宣传这件事,毕竟外朝的大佬里面,还是南方人居多,这时候给自己家在朝堂上的代言人添麻烦,那不是自己找罪受么。

    获胜的一方闷声发大财了,失败的一方显然也不会自打自脸,所以杨尚荆、忠叔、徐尚庸、刘启道四人谈论这事儿的时候,还是在密室里进行的,就怕人多耳杂,凭添了麻烦。

    “凡有一负,必有一胜,否则就算丰城侯底子硬扎,连番失利之下,也是遮掩不住的。”见多识广的忠叔沉声说道,从袖子里摸出一张草纸来,“给官军添了不少麻烦的兵刃,也就是所谓的狼筅,实际上做工粗糙,不过是毛竹子加上铁枪头,目的就是让官军的刀子砍进去不好拔出来,破解之法说易也易,说难,却也难。”

    刘启道听了这话,眼睛往那张图纸上一瞄,瞬间就明白了:“只要不和贼寇近战,只需一弓弩远距离攒射,便是身披甲胄,也要被杀个落花流水,只是弓弩的靡费太大,更兼保养不易,想要以此法杀敌,终究是绕不过南直隶那一关啊。”

    弓才是百名之王,什么剑啊、刀啊之类的,往后面放一放,否则的话,当年突厥全盛时期为什么号称“控弦四十万”,而不是什么“握刀四十万”?哪怕是这帮矿贼抢了朝廷的甲胄,也是防不住朝廷的弓矢的,一通儿乱射打乱了阵脚,就凭着矿贼那种连明军卫所士卒都不如的组织度,一个莽一点儿的千户带着本部兵马冲一阵,直接就是大胜。

    菜鸡互啄,拼的不是别的,是士气,说的复杂,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然而弓箭的运用,其实也挺难的,首先是训练问题,哲学要消耗大量的箭矢,这都是钱啊,毕竟把,哪怕不能要求弓箭手都是射雕手,可是也不能一箭射出去直接扎在前面人的屁股上吧?而弓的保养,更是一门学问,闽北那些丘陵里面,树多山多,用弓本来就不方便,湿度还特么很大,弓弦受潮了之后,射出去的箭矢威力凭空就要小去大半,就算比不上水军难度大,也没差太多。

    所以说,还是钱的问题,南直隶户部、兵部的大佬们骂娘,也是应该的。

    “丰城侯乃是朝廷名宿,你我能想到的,侯爷定然也能想到。”徐尚庸说着话的时候,表情有点儿古怪,“郎中刚刚给的南直隶上书,要了大批的军器,想必丰城侯同样也是如此吧?”

    杨尚荆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同样也很古怪:“两边伸手要钱,这南直隶的衮衮诸公,想必也要发愁吧?”

    话音一转,杨尚荆讲话题切入了正题:“这狼筅一物,便是矿贼都能就地取材,进行铸造,我等官军,要做起来,想必也是不难吧?这官军之于矿贼,便如同倭寇之于寻常士卒,倭刀虽然锋利,然切入狼筅之中,再想拔出来,也要花些时间,只要此物运用得当,总归是一件利器的。”

    听了这话,在场剩余三人的眼睛都是一亮。

    虽然拿着明军和矿贼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官面上有些说不过去,然而吧,在场的都是自己人,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会在乎这个?倭寇之所以难以剿灭,就是因为真倭寇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日本的浪人和武士,这帮人在国内也是属于贵族阶级的一员的,那是最下级的,那也是贵族,识字率、组织度上直接甩了明军卫所士卒这帮文盲几条街去,而且各个都有那么几下子,被这种精锐搞个集团冲锋,不跪也得跪这。

    而明军在对付矿贼的时候,武器上所占的优势和倭寇对明军的时候,是一样一样的,大明军器局的做工再粗糙,只要能过检,也要比矿贼手中那种小作坊里弄来的垃圾强,真倭寇手里的武士刀再差,那也是日本铁匠精工制造的,和大明朝军器局流水线一样生产出来的货色比,也要甩出去几条街的。

    所以,狼筅能对付明军的刀子,就一定能够对付倭寇的刀子,事实上,原本的历史线上,剿倭的戚家军之所以能连战连胜,第一是提升了士兵的组织度,玩鸳鸯镇和倭寇对垒,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狼筅的运用,它能在远距离上抵消倭寇倭刀的锋利,将双方武器上的差距缩小。

    虽然拿着明军和矿贼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官面上有些说不过去,然而吧,在场的都是自己人,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会在乎这个?倭寇之所以难以剿灭,就是因为真倭寇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日本的浪人和武士,这帮人在国内也是属于贵族阶级的一员的,那是最下级的,那也是贵族,识字率、组织度上直接甩了明军卫所士卒这帮文盲几条街去,而且各个都有那么几下子,被这种精锐搞个集团冲锋,不跪也得跪这。

    而明军在对付矿贼的时候,武器上所占的优势和倭寇对明军的时候,是一样一样的,大明军器局的做工再粗糙,只要能过检,也要比矿贼手中那种小作坊里弄来的垃圾强,真倭寇手里的武士刀再差,那也是日本铁匠精工制造的,和大明朝军器局流水线一样生产出来的货色比,也要甩出去几条街的。

    所以,狼筅能对付明军的刀子,就一定能够对付倭寇的刀子,事实上,原本的历史线上,剿倭的戚家军之所以能连战连胜,第一是提升了士兵的组织度,玩鸳鸯镇和倭寇对垒,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狼筅的运用,它能在远距离上抵消倭寇倭刀的锋利,将双方武器上的差距缩小。

第三四一章 站队() 
    第三四一章

    朝堂上的政争,别管为的是利国利民,还是为了祸国殃民,反正落到了表现形式上,都叫做争权夺利。

    不去争权夺利,自己所属派系的诉求就无法得到满足;不去争权夺利,自己派系提出的法令和政策就没有办法落到实处。

    所以说,别管祸国殃民的想要喷利国利民的,还是利国利民的想要惩戒祸国殃民的,手段上是一样的,大家被动的时候,都喜欢拿着手段说事儿,比如说,结党营私。

    党这个字儿放在古代,可不是什么好词儿,因为繁体字,党的下面是个“黑”,都黑了,还能有个好?

    至于到了近现代,那就要用近现代的思维衡量了,毕竟骄子这种古代用来骂人的狗屁词汇,都用来形容读书读的好、才华横溢的学生了,因时制宜都学不会,还做个毛的缓则?不合格啊!

    现在的大明朝朝堂上,当然没有建立什么近代意义上的、有着严密的架构和政治纲领的政党了,哪怕是内廷和外朝之间,也只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前提下的路线之争,除了杨溥、王振这种两个派系之间的标志性人物之外,到了下面的六部尚书,都能随时转换阵营,就比如说前一阵突然反水,然后从嘴炮战斗力到刀子战斗力都有了极大提升的王骥王司马,再比如最近看着风头不太对,正想着从内廷阵营里面跳槽过来的徐晞徐司马。

    “这徐孟晞,却也是个妙人,论及这墙头草的能力,便是满朝文武,也找不出几个来。”马愉用手轻轻地扣着桌子,脸上全都是嘲讽。

    曹鼐冷笑了一声,摇了摇头:“到底是小吏出身,这小聪明固然是有些的,可这眼界,终究是太窄了些。”

    现在在北京署理兵部诸事的兵部尚书徐晞,字孟晞,常州府江阴人,早年是个做小吏的,后来因功做到了工部郎中、试兵部右侍郎,正统初年,因为抱王振的大腿抱的的比较及时,所以直接蹦到了兵部尚书,也算是明朝小吏出身的人做官做到的最高峰了,不过也正是因为小吏的出身,现在这帮大臣从心里都不太待见他。

    妈的老子十年寒窗九载煎熬,才特么熬到官场上,结果你丫的一个小吏出身的,不走科举正途,直接做了正二品的兵部尚书?

    学历鄙视这种倒霉玩意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不过呢,如果是你能做到杨士奇这种几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的位置,你就是励志的典型,牛逼牛逼真牛逼,完全符合了有大明特色的官僚体制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所有要求,对推动有大明特色的封建帝国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最积极的意义,这就像学历拿出来并不如何牛逼的马云让一帮玩学历歧视的高材生真心实意地喊爸爸是一个道理的。

    再所以说,人类这五百多年,根本就没有进化过。

    坐在一边儿的陈循现在还不是土木堡之变之后的陈循,这会儿他的资历和履历都不够,脑袋顶上还有杨溥、马愉、曹鼐三座大山,所以他对此事保持了沉默,作为一个在原本历史线上,被现在已经挂掉了的徐珵抱大腿,然后给徐珵改了个徐有贞的名儿,带着他一飞冲天的狠人,他现在还是非常公正的,毕竟徐晞做到兵部尚书也不是没干过人事儿,但凭着抱大腿上来的,人家正儿八经在陕西、甘州带过兵的,资历还是有一些的。

    不过他沉默,不代表曹鼐让他沉默,就看见曹鼐一转头,对着他说道:“却不知德遵兄有何看法?”

    其实我不想看啊,我自戳双目行不行?

    陈循心里想着,嘴上却只能叹了口气:“如今郭敬逃遁,内廷那位虽说式微,可总归是虎死不倒架子,只要有圣眷在,你我想要恢复众正盈朝之盛景,却也是难上加难,如今徐孟晞来投,虽说小吏出身,眼界不足,却也是那位手底下出彩的人物了,外朝多少不知廉耻者,都是看着他倒将过去的,今次若是让他如王司马一般倒戈,却也是一步好棋。”

    这话说的没毛病,徐晞算得上是王振碰出来的“官红”了,多少人倒向王振,都是以他这个小吏出身的兵部尚书为标杆,带着一脸艳慕跪倒在王振脚下的?一旦徐晞倒戈了,王振在外朝能够支使的人数,瞬间就少了一大半,那些跟风的“不知廉耻者”瞬间就会全数站在外朝这一边。

    然而马愉却是另有打算,摇了摇头,叹道:“德遵此言,入情入理,只是这徐晞不比别人,若是受了他的倒戈,只怕今后官场人心浮动,将会开了个坏头啊。”

    嗯,借着阉党的杆子,在圣眷的照耀之下,一路高升,不管外朝的同僚们怎么攻讦,最后只要一倒戈,位置保住了不说,还成了外朝的“自己人”,这简直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毕竟嘛,能爬到六部侍郎以上的位置,史书里基本都会带上一笔的,这历史定位嘛抖成了外朝的“自己人”,还能差了?

    顿了顿,马愉继续说道:“况且,这徐孟晞虽有陕西、甘州带兵备边之履历,然而上任兵部尚书署理部事,却因南征麓川,随的是王尚德的东风,而今王尚德早早改邪归正,他却迟迟不肯动作,这也是我等不愿接纳之原因。”

    嗯,王骥征麓川,劳师动众,靡费国帑,这是当初王骥没有反水之前,外朝想要喷他的点,不过王骥那一拨操作,也的确成全了不少人,毕竟那是想要军功证明自己的皇帝鼓捣的,徐晞上任兵部尚书,除了抱住了王振的大腿之外,还在这会儿搞过后勤,否则就算王振想要提携他,也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

    陈循听了这话,眉头就是一挑,整个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压低了声音问道:“性和兄的意思是嗯?!”

    马愉哈哈一笑,点了点头,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

第三四二章 翻旧账() 
    第三四二章

    本来王振是挺喜欢去搞什么东阁议事的,毕竟一帮文武大员跪在自己的脚底下,感觉是很不错的,可是自从郭敬那边出了事儿,他就再也没去过内阁装逼。

    那容易让他想起曾经的辉煌来,然后就让他浑身难受。

    然而朝堂政争是无情的,当初外朝的大佬们为了平衡,把杨士奇的儿子杨稷都卖了,最近还准备着把杨荣的孙子杨尚荆给卖了,都没眨眨眼睛,怎么会因为王振不装逼了就不打他?

    去特么的穷寇莫追,老子打的就是穷寇!

    说来这事儿也特么寸,就在外朝的言官儿们磨刀霍霍,打算对这内廷再来一刀,深扒一下“郭敬郭公公身后的故事”,质疑一下“到底是什么,让这么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阉人,走上了监军大同的岗位”,让皇帝好好反思一下内廷那个“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碑跑去了哪里的时候,京师地震了。

    虽然在东汉年间,太史令张衡张平子就发明了地动仪,侧面证明了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翻着天人感应的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