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143部分

正统天命-第143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说吧,这后面的棋,该怎么走。”李信背着手,面对着东方的大海,脸上露出了一丝古怪的笑容。

    安玉成能直接给两人写书信,就已经证明了他的决心,否则安玉成会先和自己的岳父商量一番,所以说,这件事已经没有了回转的余地。

    “是末将做的,太直接了些。”张承志苦笑了一声。

    原本他今年没有直接去派人问候女儿女婿,就是出于一种惩戒的目的,让自家女儿知道什么叫妇道,不能仗着她老子胡作非为,结果这个动作,直接就和李信安置安玉成的事儿撞车了。

    偏生当时李信的心腹,都以为他这边没动作,有什么事儿也没和他说,直接就走了流程了,等两家知道不对的时候,为时已晚,杨尚荆都特么的去那边坐着,领着安征宇走人了。

    所以说,这件事的本质,是一件乌龙。

    “本官问你的是,今后该如何去做。”李信沉声说道,声音虽然依旧平静,但是混了军营这么多年的张承志,瞬间就听出了这声音之中的焦虑和不耐烦。

    所以他倒退了半步,然后躬身回答:“回总兵的话,可以另遣良将前往海门卫。”

    到了这个时候,谁都特么的没咒念了,要是以往除了一个指挥使的空缺,只怕整个昌国卫里面有点儿资历的,人脑都能打出狗脑来,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去了那边明显就是去救火的,而且是杨尚荆这么个随时都能爆发的烈焰,说不得一个操作不好,自己就栽进去了,基层带兵、直接领着一卫五千多人的资历固然重要,然而人都特么死干净了,谁还去在乎资历这种狗屁东西?

    所以李信听了张承志这话,也只能深吸一口气,最后颓然地摇了摇头。

    这种感觉……简直太特么难受了。

第三一九章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第三一九章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杨尚荆现在和李信之间的关系,处于一个很微妙的状态上,是友非敌吧,还在互相算计着,杨尚荆就寻思着怎么能把李信拉下水,李信就想着怎么能和杨尚荆撇清关系;是敌非友吧,还要互相扶持,最起码剿倭这种事儿,还需要两家进行合作,李信还得听着外朝的指使,帮杨尚荆分担一些压力。

    前者为了达到目的,得弄走、甚至直接弄死一个指挥使安玉成,后者想要达成目的,就得卖出去一个指挥使安玉成。

    所以说,安玉成夹在中间,贼特么酸爽。

    所以说,安玉成这么以从中间抽身,李信瞬间就进入了懵逼状态,太特么难受了。

    张承志站在李信的身后,就猛地一咬牙,沉声说道:“总兵可以将这安玉成的请求打回去,只说‘倭寇未靖,尚缺带兵之人’,让他依旧留任,也便是了。”

    李信听着这话,双眼瞬间圆睁,然后眉头深锁,陷入了沉思,过了良久,他猛地转过身来,盯着张承志,沉声说道:“这话……你发自肺腑?!”

    也难怪李信如此表情,这安玉成再怎么说,也是他张承志的女婿,就这么直接由张承志提议,将安玉成活生生地钉死在海门卫,可不是什么有良心的做法。

    毕竟,如果安玉成接了命令没走成,已经带走了安征宇的杨尚荆,只怕会瞬间想多,认为这是安玉成联合他李信使出来的苦肉计,就为了留在海门卫就近监视他,到那个时候,是必然除之而后快的。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安玉成为了活命,就必须重新投入李信的麾下,给他收集情报,同时换取李信的情报支援,知道哪里是坑不能去——李信坐镇中枢,对于大局的掌控能力和对于全局情报的分析能力,十个安玉成也比不上的。

    可是,安玉成毕竟是张承志的女婿。

    张承志苦笑了一声,摇了摇头:“事已至此,若不如此做法,只怕总兵也要别牵连进去,而我张家……”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是姻亲,但是为了张家整个家族考虑,必要的牺牲还是必须要有的,这个时候,能不出卖张家自己的利益,就一定不能出卖,一个女婿有算个什么?

    李信深吸了一口气,最终慢慢地点了点头:“也罢,便如你所说罢。”

    如果张承志不主动提这一茬,只怕他李信是不会想着直接用这种方法去压的,毕竟安玉成除了他手底下猛将的身份之外,可还是张承志的女婿,张承志在北京,可是能和执掌京营的成国公朱勇搭上线的,综合考虑,这既会损失他在浙江的声望,又会恶了成国公一系,在大局总体局势清晰、但结果还有变数的情况下,是得不偿失的。

    可是现在张承志提了,剩下的就不再是问题了。

    所以李信回转了自己的府上,当即修书一封,直接派人送到了海门卫去,而整个昌国卫,也跟着流传起了相应的段子——总兵李信对安玉成依旧信任,不准他高兵辞官之事,依旧让他留守海门卫,防备倭寇。

    “为将者,可以勇冠三军,亦可以运筹帷幄,玉成久经战阵,纵使有恙在身,亦可居于中军,调度兵将,则海门卫之防御,固若金汤也。”

    这是李信给安玉成回信里面的原话,这算得上是顶好顶好的了,要是搁在以前,安玉成见了这东西,都恨不得裱起来挂在墙上,可是现在他看这个,只觉得一阵寒风从窗户缝里面吹进来,直接灌入他的顶梁,然后顺着浑身的骨头,直接凉到了脚后跟。

    太狠了。

    这一招直接就把他逼上了绝路。

    而且很神奇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杨尚荆也接到了昌国卫方面传来的消息,给他送信的,是面色古怪的徐尚庸,毕竟李信在整个浙江虽然闹了个一言堂,威望很足,可是下面必须得有各个派系的人插进来表示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否则……否则你特么想要造反?

    “扑朔迷离,扑朔迷离啊。”杨尚荆放下了手中的信纸,轻轻地扣了扣桌子。

    徐尚庸点点头,也是一脸的古怪,他瞅了站在杨尚荆侧后方的安征宇,露出了一个疑问的眼神,毕竟这事儿是关于安征宇他爹的,当着人家孩子的面,只怕不好说啊。

    杨尚荆摆摆手,不以为意:“这事情,便让他知道,修书一封回海门卫也便是了。”

    没有必要瞒着,这种事儿不但没必要瞒着,更应该直接让安玉成知道,然后杨尚荆才好对症下药。

    所以徐尚庸挑了挑眉毛,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依着现在这个架势,这是李信想要卖了安玉成,或者说……是逼着安玉成站向他的那边,因为这消息来得有些太奇怪了,在接了安玉成书信的当天,李信就带着手底下的人,很是夸了一番安玉成的勇武,还把安玉成称病隐退的事儿说了个通透。”

    顿了顿,徐尚庸看了看杨尚荆的表情,继续说道:“当时在场的,可不仅仅有我魏国公府上的人,什么定国公、成国公、英国公的人,可都在,依末将来看,这似乎是李信对安玉成太过不满,想要直接威胁他,让他不得不给自己提供情报啊。”

    杨尚荆点了点头,这个声势的确有些大了,按照常理来推,的确如此,毕竟安玉成在的位置,着实太危险了,安玉成作为一个正三品的指挥使,还有着正当的理由,没有必要为了昔日的一点恩情,直接死在那儿——安玉成和李信之间的关系,可不仅仅是上下级的关系,里面还存在着互相利用的关系。

    不过旋即,杨尚荆就摇了摇头,目光若有若无地撇过了安征宇:“若想分析得清楚,便要从另一角度切入,若是安玉成联合了李信、张承志二人,给本官唱了这么一出苦肉计,本官可就真的是……”

第三二零章 好兆头() 
    

    第三二零章

    安征宇只是个孩子。

    然而政治是残酷的,政治斗争是残酷加血腥的,看着当年朱棣靖难成功,入应天府的事儿就知道,哪怕是个孩子,也不能放过了。

    好在安征宇作为一个很受父亲看重的官宦子弟,平时虽然受着大哥、主母的欺压,可到底是接触过一些人和事儿的,所以在杨尚荆的目光扫过他的时候,他当即往前迈了两步,咕咚一声就跪在了杨尚荆的面前:“先生放心,学生这边修书一封,问问大人作何打算。”

    也由不得他不害怕,这尼玛,虽然他知道自己家老子很看重自己,虽然他寻思着自家老子应该不会卖了他,但是一旦这种破事儿发生了,首当其冲的,他就得被杨尚荆乱刀剁死,然后安上一个“通倭”、“贪腐”一类的罪名。

    杨尚荆看着他的表现,也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摆了摆手,叹了口气:“你天资还算聪颖,本官教你些东西,也算是个传承,只是……这官场之事,你也是懂的,下去吧,下去吧。”

    别说这安征宇只是个未必能够存住话的半大小子了,就算他是个成年人,为了保险起见,那安玉成在卖他的时候,也必须要做到守口如瓶——损失一个庶出子,保全整个家族这种买卖,太特么合算了。

    毕竟安玉成想要打听杨尚荆的军队调动情况,根本就不用安插什么内线,海门卫离着黄岩县,太特么近了。

    眼看着安玉成有点儿哆嗦地退了下去,杨尚荆慢慢地靠在了椅背上,吐出来一口气:“这事儿,到底是难做啊。”

    徐尚庸苦笑着摇摇头,终究是没回他这句话。

    当然是难做了,虽说指挥使这种正三品的武职,杨尚荆都剁过了一个脑袋了,可是这次要是动手,可就和上次的不一样了,前一次是做了北京英国公的刀子,顺带着完成了自己的立威,而这次,则是直接要为了自己的生活下刀子。

    结果一样,过程不同,得到的心理反应,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你且去好好练兵罢,待到天气转暖些,便调派些船,让你麾下的人熟悉熟悉水性。”杨尚荆苦笑着站起身来,走到了窗户旁边,抬头看着西方如血的夕阳,深深地叹了口气。

    徐尚庸跟着站了起来,沉声应是,就要退出去,可是还没等走到一半,就听见杨尚荆带着疲惫的声音传来:“明日,本官北上台州府去,和水军千户所的人好生聊聊,这剿倭、备倭,可不能总在岸上转转啊。”

    徐尚庸听了这话,脚步就是一顿,还不等他有所动作,就听见杨尚荆继续说道:“本官不在了,这兵,你可要给本官带好了,不可出了甚么偏差,以致军令不通,你可明白?”

    听到了这里,徐尚庸就是一愣,杨尚荆不在军营的时候,那边儿可就是听着他指挥的,这会儿再提这个,是个什么意思?仔细地往深里一向,徐尚庸就觉着脊背发麻,连忙单膝点地,直接跪了下去:“郎中但请放心,末将定然……不辱使命。”

    如果杨尚荆不是在和他耍心眼、玩计谋的话,这是已经决定了,在整个魏国公徐家的范围内,只和他一个人进行沟通,再次默认了魏国公给他徐尚庸定下来的升迁路线,也就是从总旗开始网上慢慢熬,一直熬到千户上去。

    这对于他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

    杨尚荆摆了摆手,不再言语,于是,徐尚庸单膝点地了跪了能有两三分钟的功夫,自己慢慢起来了,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只留下杨尚荆自己,对着天边血色的夕阳发愣。

    直到天色渐渐暗了下去,知琴给他这书房里掌了灯,杨尚荆这才将目光从窗户外收了回来,转过身坐回了自己的椅子上,出声问道:“知琴,忠叔那边,可有什么要紧的事体?”

    知琴愣了一下,细声细气地回答道:“回少爷的话,也没什么急事,只不过是家中来了人,奴婢和忠叔说少爷在窗边站着,忠叔便带人退下去了。”

    杨尚荆点了点头,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笑道:“也罢,这会儿少爷也想完了事情,便将忠叔请过来罢。”

    知琴应了一声,挪着小碎步退了下去,步伐轻快。

    不多时,忠叔便来到了书房,直接开门见山:“少爷,家里来了人,带了一点儿关于倭寇的情报。”

    杨尚荆的目光就是一亮,一边站起身来,让忠叔坐下,一边问道:“哦?是何情报?”

    忠叔从怀里摸出来一张信纸,递了过来,同时苦笑了一声:“少爷还是自己看罢。”

    杨尚荆眯着眼睛,借着烛光,在这张纸上扫了一圈,却没有苦笑,而是畅快大笑:“这到底是个好兆头,忠叔却为何作此表情?”

    纸上的内容不多,就一股假倭寇的消息,人数大约在百人上下,做倭寇的基本配置倒是齐全,弓箭手能有那么十来个,几艘破舢板就算是船了,除了吃的比寻常的泥腿子好一点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