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统天命 >

第112部分

正统天命-第112部分

小说: 正统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上日出到底是很壮丽的景色,杨尚荆背着手站在船头,眯缝着眼睛看着东边儿的霞光,叹息了一声:“这海上的日出,端的是壮丽非常啊,苏东坡月夜游承天寺,见皓月当空,竹柏留影,便是如水中藻、荇交横,终究也是晦暗了些,本官倒是更喜欢这朝阳一些,日出东方,妖邪退散,这才能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啊。”

    站在杨尚荆身后的备倭衙门官佐都有点儿懵逼,猛不丁听杨尚荆说这个,还都有点儿转不过来弯儿,不过还得跟着应和:“郎中说的是,只有这阳光普照,朗朗乾坤,才能让妖邪无所遁形啊。”

    杨尚荆听着这话,笑着摇摇头:“倒不是说月亮不好,我大明以明为国号,自然是日月为明,缺一不可,方能光耀千秋的,所以这阴司之事,不可不察,却也不可尽查,竹柏之影若水中藻荇,有些时候,却也别有一番味道嘛。”

    这思维跳的就有点儿快了,杨尚荆也没打算让这帮人接着拍马屁,直接对这徐尚庸说道:“徐总旗,下令罢,杨勤率领各卫所官军回返黄岩县备倭衙门,严加操练,其余人等,随本官北上昌国卫,面见李都司。”

    “郎中,这海门卫咱们可还没去呢。”一个穿着绿皮儿的小官低声说道。

    杨尚荆睨了他一眼,这小官儿他有印象,是备倭衙门的仓大使,浙江都司借调过来的,也算是李信的亲信之一了,于是他的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海门卫与黄岩县毗邻,就在永宁江口,眼看年关将近,本官便不在那里多费时间了,待从昌国卫回转,再去那里,也便是了。”

第二五二章 权谋() 
    第二五二章

    杨尚荆说的轻松写意,而且听起来有理有据,可是这些话落在某些有心人的耳朵里,再结合一下前面杨尚荆说的话,可就瞬间有了别样的意味。

    之前黄岩县码头的事儿,在场这些官儿里面,只要是人在浙江的,基本都有所耳闻,就是那些身在南直隶的,消息灵通些的也都知道经过,杨尚荆这个郎中在那儿,可是差点儿被剁了脑袋的,而海门卫指挥使安玉成呢?在出事之后没多久,就被叫到了昌国卫,狠狠地打了一顿板子,据说好多天没下来床,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所以呢,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了,就不难想出杨尚荆这个郎中是想要做什么了——给安玉成甩一个脸子,然后直接奔着昌国卫去,找备倭都司都指挥使李信当面要一个说法。

    这也就应了杨尚荆刚刚站在船头装逼的时候说的那些话了,要有霞光万丈,也要有树影婆娑,他杨尚荆当然就是那个霞光万丈了,而月光下的树影婆娑,若水中藻荇交横,那当然就是安玉成搞的那些事儿了,这个时候,是要用万丈光芒驱散阴影,还是把阴影留着把玩一下,也就是当做把柄,就要看杨尚荆和李信的沟通了。

    “除了刘断事之外,其他人暂且下去罢,纵是旅途劳顿,官船颠簸,却也不能放了手头的活计,来年备倭都司所需的粮饷、军备等物资,还需做个公文,呈交南京兵部,这是万万不能耽搁的。”杨尚荆摆了摆手,对这身后的小官儿们说道。

    于是这帮小官儿恭恭敬敬地答应着,一个两个朝着船舱里面走去,几个相熟的就凑在一起,低声嘀咕这类似“郎中当真好算计”之类的话,惊羡有之,佩服有之,恐惧亦有之。

    “刘断事。”杨尚荆慢慢转过身,接着看海上日出的景色,一边说道。

    刘启道垂着双手,恭声应道:“下官在,不知郎中有何吩咐。”

    “备倭衙门的仓大使,叫庞元罢?”杨尚荆半眯着眼睛,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刘启道没犹豫,对于备倭衙门的下级官吏,他这个总管刑狱的勋贵子弟自然更加了解一些,所以直接回道:“回郎中,此人姓庞名元字经钟,浙江杭州府人士,军户出身,不过于数学一道颇有名气,正统三年时入了昌国卫做了仓大使,掌管一应调度职责,备倭衙门草创,这仓大使、库大使之类的流外官,俱是从各卫所调来的。”

    略微停顿了一下,刘启道继续说道:“昌国卫乃是备倭都司坐在之地,上下俱是李总兵亲信,以下官的出身,并不能从中得到些甚么有用的消息,若是郎中想要更详细些的,稍后可以将徐总旗请来。”

    正二品的浙江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领了总兵之职备倭,无论如何也算是戍守一方的大员了,自身在朝堂之中,也能算成是一个小小的山头了,以刘启道这个诚意伯血脉的身份,也的确没办法把触手伸进昌国卫这样的重地,毕竟这种掌着兵权的都指挥使,说的话就连魏国公都要听一听的。

    杨尚荆摆了摆手,笑了:“倒也不必,既然是昌国卫出身的,能够执掌一卫的仓储,想必也是李总兵的心腹了,帮着同为李总兵心腹的安玉成打探一番消息,也在情理之中嘛。”

    话锋一转,杨尚荆的生意你就显得有些严肃了:“只是这备倭衙门,有监察地方卫所之职责,若是本官身边都是这等人,岂不是莫名就泄了机密?待回了黄岩县,你便好生谋划一番,将此人送回昌国卫,昔年诚意伯也是精通计算的,想必刘家里面也不乏精通数学之人,你尽可修书一封回南京,本官保举一个流外的仓大使,也不是甚么难事。“

    刘启道听了这话,眼睛就是一亮,点点头,应道:“郎中放心,待到了昌国卫,启道便将书信寄回南京。”

    特么的刘基活着的时候,就不太受朱元璋待见,因为他有才还愿意装逼,动不动还能喷老朱几句,所以在勋贵体系里面,刘家就是个靠边儿站的角色,要不然怎么就捞着一个伯爵呢,到了刘启道他爹那一辈人,干脆就因为政敌攻讦的缘故,根本就没继承得了爵位,家中虽然不缺钱,但是官场上缺人可就缺的厉害了,刘启道入仕只是稍稍填补了一下,势单力孤的也解决不了更多的问题。

    现在杨尚荆保举的,虽然只是个流外官,但是只要是保举了,就相当于紧紧地抱住了杨尚荆的大腿,也就间接保住了外朝诸位大佬如杨溥、马愉、曹鼐、王直等人的大腿,到时候升迁什么的,履历上写着“浙江备倭衙门仓大使”的字样,自然要被人高看一眼的,这对整个刘家来说,都算得上一件好事了。

    就在这个时候,徐尚庸走了回来,手扶着刀柄,脚步稳健,到了杨尚荆身后站定,拱手施礼:“郎中,海门卫指挥使安玉成派人前来了,说是安玉成已经在码头处等候,是否上岸,请郎中定夺。”

    “本官的这条命,只能值得上一顿板子么?”杨尚荆把右手从背后拿出来,轻轻抚摸着颌下的胡须,这些天舟车劳顿的,颌下倒是生出几许唏嘘的胡茬。

    徐尚庸听了这话,就是一愣,然后就听见杨尚荆接着说道:“若是本官还是一介县令的时候,倒也不算什么,只是如今本官水涨船高啦,若是本官这会儿上了岸,不再追究那日码头上的旧事,怕是说不过去吧?便是本官舍了自己的面子,魏国公那里”

    杨尚荆话没说全,但是徐尚庸却站直了身子,点了点头:“大人那边自然也是说不过去的,末将这边吩咐他回去,船队直奔昌国卫。”

    说完,徐尚庸步履铿锵地下去了,杨尚荆看着平静的海面,慢慢地叹了口气,作为魏国公徐家未来的女婿,自己哪怕不硬,这会儿也得硬到底了,面子,比啥都重要。

第二五三章 安指挥() 
    第二五三章

    永宁江入海口的码头上,海门卫指挥使安玉成骑在马上,眺望着海中的景物,他今年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一张饱经风霜的国字脸,棱角分明,眼眸转动之间,平添了不少的杀气,不过这会儿眉头紧锁,显然是在考虑着见了杨尚荆之后,要有一番怎样的答对。

    说起来,这个安玉成也算是通过个人奋斗和历史进程,同步改变自己命运的典型了,他家本来不过是个世袭的百户,而且没什么太深的根基,别说朝廷上,就是卫所里面,都要排到末尾去的,按照道理,他这辈子最高也就是个大明朝中下级军官的料了,可是他也算是走运,因为耍的一手好刀法,上阵之时又是临危不乱,被当时督战的李信看上了,直接带在了身边,无论是上阵杀敌的时候砍敌人,还是督战的时候砍逃兵,那叫一个毫不手软,几场仗下来,直接从一个百户升任指挥佥事,成了李信的心腹。

    这算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了,可是指挥佥事再往上爬,就要看历史进程了,毕竟执掌一卫五千兵马、上万军户的要职,便是都指挥使,也没办法直接给提拔。

    可是正统初年的时候,轩輗来浙江清军,一溜遭砍了四十多个军官的脑袋,其中就包括上一任的海门卫指挥使,整个浙江瞬间就出现了一大堆的空缺,别说他安玉成了,就是两京的勋贵都眼热至极,都想着给自家谋点儿利益,不说家里血亲出任吧,总也要找点儿老部下提拔一番。

    而李信呢,作为浙江都指挥使,他的权力欲望也是很强的,并不想让自己的麾下充斥各路勋贵的狗腿子,这样根本不便于自己的管理,所以在地方、两京的各种角力和妥协之下,他这个世袭百户仗着军功和上司的赏识,居然当真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升任了海门卫的指挥使,世袭的职位也从百户提升到了千户。

    而到了海门卫之后,安玉成也没辜负了李信的希望,两个月的时间,就肃清了原指挥使遗留下来的影响,将整个海门卫全部纳入了李信的直接指挥之中,期间动用军法砍了的脑袋,自然也就成了他功勋之中的一个点缀了。

    所以说,这安玉成也算是杀伐决断的人物了,别管是砍人的本事,还是站队的本事,那都是有一套的,哪怕前些日子被叫道昌国卫打了一顿板子,也没能影响到他在海门卫之中的威望,换句话说,“都指挥使揍你,是为了爱护你”,一般人哪儿有资格挨李信的板子?

    “大人,快看,海上的官船似乎是正在转向,不来咱们海门卫,直奔北边去了。”

    他的大儿子安凯峰指着海上,大声说道,将安玉成从自己的沉思中清醒过来,皱着眉头,看着海上的官船,眼眸之中闪过一丝精光,沉声说道:“且不忙,待王总旗回来再说。”

    这个姓王的总旗,就是他派去请杨尚荆的,这个总旗没回来,谁也没办法断定杨尚荆那艘官船到底是怎么个走向,于是安凯峰点点头,安静了下来,他虽然有点儿纨绔气,可是在自己老爹面前,还是很安分的。

    没过多会儿,就看见一艘小船儿靠在了码头上,那个王总旗下了船,直接跑到了安玉成的马前,撩衣跪倒:“指挥在上,杨郎中麾下的那位徐总旗说了,正值年终岁尾,杨郎中要北上昌国卫,先见一见李总兵,待回黄岩县之时,再与指挥相见。”

    安玉成的眉头就是一挑,他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来了,杨尚荆并不打算放过他,或者说,在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补偿之前,杨尚荆并不打算放过他这个指挥使。

    “一个兵部郎中,不过正五品的小官,酸腐文人一个,却敢在大人面前拿架子,当真是该死”安凯峰眉头一皱,当即喊道。

    最后那个“死”字还没吐出来一半儿,就看见安玉成猛然一个转身,右手握着的马鞭划过一条弧线,朝着他的脑袋抽了下来,马鞭破空之声呼啸而来,显然是动了全力,根本没有半点儿留手的意思,安凯峰吓得一缩脑袋,就感觉头顶一凉,头盔直接飞了出去,要是闪得慢些,脑袋开瓢倒是不至于,但是脸上添一道鞭痕是少不了的。

    还不等他说话,安玉成一回手,又是一鞭子抽了下来,直接砸在了他的腰上,明显还是全力,不过因为有甲胄隔着,只是让他感觉腰间一痛,整个人坐不住马鞍桥,身子一晃,直接栽了下去。

    两个指挥同知看着安玉成漆黑的脸色,当即就是一惊,一左一右靠了上去,将安玉成整个抱住,劝慰道:“指挥息怒,息怒,大公子也不过是一时激愤”

    遇到强势的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基本就是个摆设,反对是绝对不敢提的,最多就是下面做一点儿小动作,给上官在小地方填填堵,还得防备着报复,很显然,这两个指挥同知就是这样的摆设,大抵和黄岩县的县丞、主簿相仿。

    安玉成哼了一声,收了鞭子,一拨马头,站在安凯峰的面前,盯着自己的儿子,眼中怒气勃发,已然不再掩饰,也不等他开口,安凯峰一翻身,咕咚一声就直接跪在了地上,连连叩头:“大人息怒,大人息怒”

    “那杨尚荆杨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