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富兰克林传 作者:陶笑虹 >

第37部分

富兰克林传 作者:陶笑虹-第37部分

小说: 富兰克林传 作者:陶笑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过去了5天,杰拉尔德又来到帕西,告诉使团的成员说,法王陛下和他的参事会已经决定要结盟,只是出于对西班牙的尊重,才在技术上暂时不能缔结条约。一旦信使从马德里返回,一定会有个交待。

  看到法国外交部方面如此急于安抚自己,美国使节们尤其是富兰克林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们已经得知,英国的密使文特沃思已经在巴黎,抵达日期正是他们和弗尔仁尼秘密会面的那一天。

  而对这样的外交局势,富兰克林认为,不能就这样坐等法国方面下决心,不能任由他们选择结盟的时机,因为独立战争急需盟友,前线的美军将士不能等。一个萨拉托加大捷并不能保证战争从此进入坦途。

  “要向法国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感到结盟的迫切性。”富兰克林考虑了一番,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对!这个压力只有来自英国,要在英国人身上做文章!”富兰克林下了决心。

  英国的乔治三世一直不相信文特沃思和班克罗夫特报告的美法结盟的可能性,直到萨拉托加英军吃了败仗,才同意了诺思那已经过时了的和美国和解的计划。12月6日,文特沃思领受了试探富兰克林和迪安的立场的指令,向巴黎出发了。

  英国谍报机构早就认为阿瑟·李行事决绝,凡事没有商量余地,只有问富兰克林或迪安才有可能达成妥协。文特沃思到了巴黎以后,几天之内便找迪安会谈了两次。文特沃思谈到,英国内阁被迫同美国进行战争是违背他们意愿的,现有希望纠正这一错误。他们准备使英美关系恢复到1763年以前的状态,并废除自那以后的一切迫害性法令。英国则仍然保有对北美殖民地的商业垄断权。迪安则回答以:“美国必须独立。”文特沃思听了,微笑着说,一切帮助达成美英双方谅解的美洲人将从英国王室得到贵族封号、财富、高官显职。迪安听到此,默然了。据说他和文特沃思之间还果真达成了些不光彩的交易。若果真如此,他就扮演了一个两面服务的角色。

  富兰克林知道迪安在和文特沃思接触,但他自己拒绝见文特沃思。他向弗尔仁尼转交了一封信,信是由一个不具名姓的人从伦敦写给班克罗夫特的,信中询问美国是否能接受“略次于独立”的条件。

  这时,文特沃思在巴黎的出现,已经引起了流言,说如果法国不承认美国的独立,美国将会和英国重修旧好,并参加英国对法国、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领有的诸岛的征服战争。作为一个有才干的外交官员,弗尔仁尼不相信这些流言。他知道,一旦美国重回英帝国的治下,法国对英战争将不会发生。他不能肯定,文特沃思此来的目的是什么,是想阻止美国使者同法国的结盟谈判,还是仅仅使法国不信任那些使者呢?抑或是富兰克林狡黠地导演来使法国人头痛,急于结盟的伎俩?弗尔仁尼清楚地了解英、法、美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他可以用那些流言去打动法王路易十六。同时他多派密探把文特沃思监视起来。据说,文特沃思被密探看得太紧,不得不烧毁了文件,以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在巴黎的朋友们也回避见他。英国大使斯多蒙特为了帮助他脱离窘境,带他去谒见了法王。而弗尔仁尼也邀请他吃饭,以便自己能就近观察他。

  住在帕西村的富兰克林把各方动静都看在眼里,他计策已定,只是不动声色地等待时机。

  在萨拉托加美军大捷后匆匆赴回伦敦照料自己的股票生意的班克罗夫特返回巴黎后,文特沃思立刻就得知了富兰克林从英国的反对派那里收到了信。12月25日,他写信向上司艾登说明,当前明智的做法是向美国使节允诺一切——不论以后兑不兑现,要尽一切努力阻止美法结盟。他自己则通过班克罗夫特约请富兰克林面谈。富兰克林又拒绝了。

  到了12月31日,西班牙的答复终于到了。西班牙反对签订同盟条约,法国要签约,只能单独行动。

  得知这一消息后,富兰克林给了法国政府几天时间去考虑、盘算。然后,他答应文特沃思于元月6日见面,但事先规定,不得言及给使节个人的报酬等等。

  英国间谍文特沃思到了帕西,受到美国使节富兰克林的亲切接待。文特沃思“用一些恭维话使谈话开始了”。他提醒富兰克林他旧日是如何珍视帝国的统一而反对美国独立,但富兰克林说,“他曾持有的任何不同看法,都只在它产生出来的那个时期才有意义”。

  当文特沃思提出由富兰克林起草一份建议书时,富兰克林想起了当年和巴克利、福瑟吉尔谈判时的许多细节,回答道,不,他不打算那样做,因为纸上的东西,往往“让人感到不满意,或是被人理解得过了头”。说完,他忽然动了感情,怒气冲冲地谈到被英军烧毁的城镇,英军对战俘的虐待等等。

  文特沃思说,“如果能使这样一个生气勃勃、蒸蒸日上的民族的精力和决断引向友善、团结和繁荣,英国和美洲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富兰克林回答说:“我相信我会对此十分满意,可是美国人民的斗志如此高昂,除了独立,其他什么都会听不进去”,而其他国家也会和合众国签订“公平合理”的条约。

  这时,文特沃思试图劝说富兰克林前往伦敦作进一步商谈,富兰克林却回答说,“要去可以,但我必须得到使团的正当授权。我没有这个权力,只能作彬彬有礼的对话”。

  这时,迪安进来了。于是,什么结果也没有,会谈便结束了。富兰克林、迪安和文特沃思、班克罗夫特一道去餐室就餐。

  实际上,这次会谈是富兰克林计划好的一盘棋中关键的一步。为它选择的时间是适宜的,法国政府已不能再考虑西班牙这个因素;它的地点适宜,在美国使团的驻地和曾两次拒绝见面的富兰克林面谈;它持续进行了两个小时之久,尽管富兰克林一直在虚与逶迤,回避谈任何实质性问题,但在任何局外人看来,在这样长的时间里,足以谈成许多问题。它的确令法王和他的朝臣及政府极为不安,他们这时看到,美国即将倒向英国,要拉住它,只有缔结盟约。就在富兰克林和文特沃思会谈的第二天,就在文特沃思还在暗自思忖还去不去帕西一趟,想去,又觉得不值得时,法王的参事会投票表决,赞成同美国签订条约、缔结同盟。富兰克林大功告成。

  元月8日,杰拉尔德来到迪安在巴黎的住所和美国使节们会谈。大家见过以后,杰拉尔德提了3个问题以后,请使团准备答复,然后离开一段时间,以便使节们商议。

  过了一个小时,富兰克林刚把两个问题及它们的答案写了下来,三个人还没有在第二个问题上达成一致,杰拉尔德就回来了——他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

  原来,那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需要怎样做才能使美国使节承诺不听取英国关于英美联合的建议?富兰克林和其他两位使者一致的回答是:“使团早已提议签订友好和贸易条约,但至今没有达成。立即签订该项条约当即刻消除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疑虑,使其依靠法国盟友以便坚决摒弃英国向他们提出的、不以他们在政府和贸易上之完全自由和独立为基础的和平建议”。

  看到这样的书面回答,杰拉尔德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神情庄重地说,他现在有幸告诉各位,国王已有口谕,法国将签订条约。至此,延宕了一年之久的签约,终于由法国方面最后走出了主动的一步,而它所要的承诺只是美国不得和英国媾和。是富兰克林利用了英国的密使布成疑阵,迫使法国下了决心。刺探了那么多情报的间谍班克罗夫特在缔约前这一段时期的通风报信,实际正为富兰克林所用。富兰克林的传记作者说他在争取盟友的战线上打了一个和萨拉托加一样的大胜仗,是不过分的。

  将要签署的《美法友好和通商条约》和《美法同盟条约》的内容大致是:法国将帮助合众国取得独立,美国则在法英之间爆发战争时帮助法国作战;任何一方未得另外一方同意,不得单独同英国媾和,双方同意在美国的独立用条约形式肯定下来之前不放下武器;在贸易方面,法国和美国互为贸易最惠国,一般来说,两国的港口向对方自由敞开。美国的独立战争从此得到法国这个欧洲大陆强国作为盟友,胜利有了更多的保障。

  条约原定于2月5日签署,但在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当晚举行仪式时,法国的特命全权大使杰拉尔德感冒了,仪式只得推迟到次日——2月6日举行。6日晚上在法国外交部,美国三位使节出场时,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富兰克林身上,都奇怪在这样隆重而值得庆贺的日子里,他为什么穿了这么一件旧的蓝色天鹅绒礼服。在美国使团中,迪安和班克罗夫特都知道,这套衣服富兰克林是准备好穿了出席昨天的签约仪式的,临时改期后,他脱了下来,又留到今天穿,似乎是参加这个仪式非穿这件衣服不可。迪安忍不住向富兰克林问了这话。富兰克林看看自己的这套衣服,告诉迪安说:“是个小小的报复。当年在白厅被韦德伯恩谩骂时,我穿的就是这身衣服。”迪安恍然大悟。当年看上去若无其事的富兰克林,把愤怒在心里埋藏了8年,终于有所发泄了。

  双方的人员到齐,签字仪式正式开始。杰拉尔德先在盟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富兰克林接着签了,然后是迪安和阿瑟·李。条约交由富兰克林保管。

  英国政府在萨拉托加败北后,又在外交上打了败仗。他们不甘心失败,趁着远在美国的大陆会议还不知道在法国发生的事情,他们以诺思当年在议会所作的和解发言为基础,草拟了一份和解建议书,派快舰开往美洲,力求抢先和大陆会议达成协议。而法国海军则带着那份珍贵的签了字的条约,赶往美国。这样,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欧洲最大的国家在1月份那场竞相讨好美国的外交赛跑之后,又在大西洋上进行了一场真正的海上航行竞赛。

  这场航行竞赛的结果是英国海军取胜,英国议会的法案先到了大陆会议手中,在一段时间里,大陆会议中不少人认为同英国来使商谈才是明智的。就在这时,在海上竞航中输掉了的法国军舰终于把法美条约送达大陆会议。会议上的各州代表喜出望外,两天以后,5月4日,会议通过批准《美法友好和通商条约》和《美法同盟条约》。英、法两国的大使被召来了,法国成为美国的盟友,英国和法国进入战争状态。

  7月8日,一只法国舰队由孔特·德斯泰恩率领,出现在特拉华河口,杰拉尔德走下战舰,踏上美洲的国土,成为得到承认的合众国的第一位受政府委派的官员。

  3月20日,富兰克林、迪安和阿瑟·李乘坐的马车辚辚地驶过凡尔赛的路面,停在皇宫附近,一路上有许多民众挤在路边观看。富兰克林从车上下来,和其他两位使者向皇宫走去。他今天没有戴假发、没有佩剑,身着棕色的天鹅绒衣服,穿着白袜,头发松松地披散着,鼻梁上架着眼镜,胳膊下夹着一顶白色的帽子,使他在使者们中间显得形象特别鲜明。另两位使者穿着朝服。使者后面是威廉·李和拉尔夫·伊扎克和几位其他的美国朋友。他们一行人走进皇宫,由弗尔仁尼带他们去晋见法国国王。在他们一路前行时,两廊和接待厅里的朝臣们都注意地朝他们观看,注视着这个久闻其名、未曾睹面的美洲共和主义者。

  身着便装的路易十六正在更衣室里,见到美国使者一行人,他先请使者代向大陆会议转达他的友好的愿望,并提到刚刚签字不久的美法条约,说“我希望它对两个国家都有利”,然后又向富兰克林致意,赞扬富兰克林及他在法国的同胞的品德。富兰克林以美国的名义向法王致谢后,说:“陛下可以信赖大陆会议的谢忱和它对它承担的义务的忠实履行。”

  谒见完毕,美国使节穿过庭院去和内阁的其他成员相见,人群向他们大声欢呼不已,仿佛忘记了这里作为皇宫的威严。五使节在弗尔仁尼的部里进餐,会见了许多法兰西贵族,然后又拜访了皇室家族。王后请富兰克林站在她身边,并在她不专心玩牌时同他谈话。玩牌是王后的嗜好。

  法王以接见美国使者认可了美法条约。

  3月底,迪安和杰拉尔德离开法国去美国。富兰克林被留在法国,接管了一向由迪安管理的使团帐目。迪安和杰拉尔德的离去,使阿瑟·李又有了新的不平,因为杰拉尔德被委派为驻美大使一事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他写信责怪富兰克林不让他参与这件事以及其他一些事,他写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