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白眼狼 >

第383部分

抗日之白眼狼-第383部分

小说: 抗日之白眼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对加里宁的意见表示支持,他接过话题说:“极端重要的是,要使一切事先有所准备。使领导层不至于在无以挽回的损失面前惊惶失措。对于列宁的安葬问题,我们一些来自省里的同志也感到非常担心。他们说列宁是俄罗斯族人,应该按传统风俗安葬。他们坚决反对焚烧列宁遗体,反对实行火葬……有些同志表示,现代科学已有能力借助防腐技术长期保存死者遗体……”

    听完斯大林的发言,托洛茨基显得有些气愤:“我倒是很想知道,这些外省的同志都是谁。我要对他们说的是。他们对科学马克思主义一窍不通。”布哈林也支持托洛茨基的意见,生气地表示,把列宁遗体制成干尸是对他形象的侮辱,这也与列宁的世界观完全背道而驰,不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虽然托洛茨基、布哈林和加米涅夫集体发出了抗议。但斯大林并没有把他们的话太当回事。加里宁也坚持说,列宁决不能像普通死者那样埋葬。而雷科夫则倾向于斯大林和加里宁的意见,虽然他并未直截了当地说要保存遗体,但弦外之音却分明在说,列宁应当用与众不同的特殊方式安葬。

    1925年1月20日,列宁感到身体不适,没有吃早饭,也没有出去散步,说眼睛有病。21日下午5点半,病情急剧恶化,呼吸断断续续,逐渐失去知觉。6点50分逝世。

    列宁逝世的日子是星期一,官方原本计划在周末就将其遗体入殓安葬。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在第四天做出决议,决定对列宁遗体重新做防腐,以便能使其保存40天。对于采取这样的措施,高层领导人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因为按东正教的传统,四十天是一个重要的坎儿。

    不过事情很快就有所变化,中…央执委紧接着又决定将下葬时间临时推迟,并做出如下决议:盛放列宁遗体的棺椁保存于墓室内,供群众参观瞻仰;墓室修建在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位于十月革命烈士公墓之间。

    斯大林的个性和意志的确如钢铁般坚强。他虽从未向反对者们表明什么,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悄然进行。1924年1月25日,即在列宁逝世的第四天,《莫斯科工人》周报刊登了3封来信,总标题为《列宁遗体应当保存!》。这3封信都包含了一个请求,即要将列宁遗体存放在水晶棺内,以便能随时目睹伟大领袖的遗容。

    在占绝大多数的充满革命热情的党员当中,永久保存列宁遗体的想法立即引起共鸣。斯大林此举得到了广大党员的极力拥护。1月29日,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了解到亡夫遗体将被永久保存。在次日的《真理报》上,她发表了一篇语气婉转的反对声明:“我对你们有一个恳求:不要把对他的哀悼变成对他个人形式上的尊敬,不要修建他的纪念碑和以他命名的宫殿,不要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等等。他在世时对这些都不屑一顾,并把它们看作难以承受的负担。”

    苏联的一切都在斯大林的计划下,或许应该说是斯大林与徐彥卓的计划下按部就班的进行,要不了多久,徐彥卓便可以如愿以偿地看到斯大林登上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了。为此,徐彥卓甚至没有回国去过春节,一切都充满着变数,不亲眼看到这一天,他心里实在放不下。

    可就在徐彥卓期待的这一天慢慢临近之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苏联回国去。因为,他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宋嘉树因肾病不治在上海去世了。

    与公与私,徐彥卓都必须回国参加宋嘉树的葬礼。(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69章 军校筹备() 
对徐彦卓的回国,最高兴的莫过于蒋志清了,这些日子徐彦卓不在,蒋志清简直是度日如年。

    蒋志清从苏联回国后,向孙文详细汇报了此次苏联之行见闻,尤其是苏联红军的具体情况。孙文听后,马上孙文任命了以蒋志清为委员长,王伯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和张家瑞七人为委员的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负责军校筹备事宜。

    此时,徐彦卓在苏联还没有回国,蒋志清向孙文建议,等徐彦卓回来之后再行筹备之事,可是孙文对创办军官学校非常迫切,希望早日建成一支像苏俄红军那样的革命军,故而一口便拒绝了蒋志清的提议。无奈之下,蒋志清只好勉为其难上任了,军校的筹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全面展开。

    孙文之所以这么着急也是有原因的。

    苏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也使孙文对如何将革命进行下去的想法一下子清晰起来。那就是要有自己军队。

    而孙文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仍然是走了一段弯路。他先是天真地想依赖江湖气十足的帮派势力;接着又拉起“护法”运动的大旗,想拉拢、依靠一派军阀去攻打另一派军阀,“联甲倒乙”或者“联乙倒甲”。当时的广东各派军阀云集,有粤军、桂军、湘军,滇军、这些军阀大多是具有强烈地方封建性的军事集团,他们并不相信孙文所谓的“护法”运动,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利用孙文在全国人民中的崇高声誉,便于向北京政府讨价还价。稳定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就决定了孙文的护法运动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

    现实使孙文深深感到,没有自己的军队,寸步难行。陈炯明的叛变更使孙文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极不现实的,在建军问题上非寻找新的道路不可。

    孙文想起了一件往事:他在广州发动护法战争时,有一次。一个带着两个卫兵的人来求见。那个人本来是个骗子。手底下一个兵也没有,却跟孙文说自己有许多部队,表示愿意跟随孙文参加护法运动。孙文十分高兴。热情接待了此人,和他谈了很长时间,讲了一大堆革命道理,然后批了一大笔款子给他,吩咐他把部队带好。不久。孙文要去检阅这支部队,此人便去租了一支部队来,气宇轩昂地横列在孙文的面前,而且队列整齐,穿的都是新军装,背的都是好枪。孙文大为高兴,站在队列前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演讲。当他得知。上次批的那笔钱都用来给部队做了军装时,就又给这个骗子拨了一笔钱。后来,孙文攻打惠州时,就把这支“部队”也编在序列之中。骗子满口答应,又去借了一批士兵。耀武扬威地从大元帅孙文面前开了过去。等孙文看不见了,这些士兵就各自到骗子那里领了钱,回自己的部队去了。骗子甚至派了几个人去前方侦察战况,如果是打胜了,就立即到孙文那儿去报功请赏;如果打败了,就去孙文那儿请求给予补充。不管胜败,都可以向孙文要到钱。

    事情败露后,孙文只是付之一笑,觉得自己上了一个骗子的当,给人留下了一个笑柄。

    现在想起这件往事,孙文才意识到,那个骗子只不过是许许多多骗子中的一个。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军阀,又有哪个不是骗子呢?

    痛定思痛,孙文决心组建一支自己的军队。

    孙文确定以黄埔岛上原黄埔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学校简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岛距广州四十余华里,从广州坐汽车或轮船到黄埔,一小时许便可到达。小岛四面环水,岛上山峦起伏,林木葱茏,环境幽雅。它南连虎门,为广州第二大门户。由于远离喧哗的市区,可以说是办校、驻军的理想之地。

    但谁也没想到,军校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蒋志清仅仅赴任两个月就甩手不干了。

    1924年2月21日蒋志清突然提出辞职。他在给孙文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留下的辞职信中称:“前蒙总理委办陆军军官学校,自维愚陋,不克胜任,请另进贤能接待,所有该校筹备处,己交廖仲恺同志代为交卸,以免贻误该党事”。随后,他不等批复,便自行离去了。

    非但如此。蒋志清在辞职的同时,还下令解散军校筹备委员会。停办军校、解散筹备处的消息传开后,一时人心惶惶。

    廖仲恺得知后来到筹备委员对大家恳切地说:“应该了解,办黄埔是党要办的,而且一定要办成。你们中间有人是蒋先生邀请来的,你们应该以君子爱人以德的态度帮助蒋先生。如果党要办,蒋先生不要办,或因此办不成,那么蒋先生就要开罪全党,将来他如想回来再参加革命,怕也很困难了。所以筹备工作要照常。”

    听了廖仲恺的一番话语,大家像吃了定心丸,都表示要按廖先生的意思去做。

    蒋志清走后,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由廖仲恺负责。廖仲恺一面主持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一面从大局着想,不断地电报催促蒋志清南归。

    其实,廖仲恺很能理解蒋志清,黄埔军校的创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烫手的山芋。首先,招生就很困难。当时,各省的军阀为了遏制革命,想方设法阻止军校去自己的地盘招生,甚至设置障碍限制自己地盘内的青年出境。其次,办学经费也是个大问题。

    孙文刚挂大元帅职之时,统制粤军及入粤各军。其时滇桂杨刘军驻广州市区,粤军梁鸿楷、李济深等部驻西江五邑,桂军沈鸿英驻北江,后粤军许崇智部由闽返粤,李福林驻河南,湘军谭延辏А⒊糖毕群笕朐粒峋炫嗟隆⒃ゾ有愕纫嗬锤健5笔比盒鄹罹荩髯晕炭模厣杩ǎ魉俺镡茫踔了街烈?途加胁圃凑撸圆欢舷蛩镂乃魅×糕谩D下吩蛴傻吮疽蟆⑸瓯7志莞呃浊硌拢泵贰⒒葜菰蛴沙戮济鞑苛只ⅰ⒑檎作爰耙毒僬剂臁M乘Р亢廖奘盗Γ帕畈怀龈牛戮济鞑坎皇笨殴阒荩蚝栌⑹狈迸选9愣普鹑谥陕遥恢图#ㄎ赐甏#╨lwxs520 ……》

第770章 接手军校() 
为了统一财政,大元帅府立财政委员会,以统筹整理财政,但效果不佳,客军的首领们毫不理会。对此孙文既愤怒又无可奈何。广东当局的财政状况无法改善,创办黄埔军校的经费也就筹措艰难,导致军校难以顺利开创。

    虽然大元帅府决定每月由广东省财政厅等机关给军校提供经费,但是广东的财政把持在滇军军阀杨希闵、桂军军阀刘震寰手里。他们一开始就反对这个威胁他们自身的军校,因此军校的军费非常让人头疼。再就是武器弹药问题。当时的军工厂被滇系军阀控制着,他们把军工厂生产的武器基本上都留给了自己,还采取各种办法抵制军校的发展。开创一所军校而没有枪械,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广东各大实力派根本不把蒋志清这个军校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放在眼里。但他们认为,孙文任命蒋志清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是有意让蒋志清来来当这个校长,纷纷表示反对。而且,这些实力派们也很看好军校校长这个位置,不断向孙文推荐校长人选。

    蒋志清之所以辞职,就是担心在广州的军阀,其中包括滇系军阀,不赞成创办黄埔军校,因而会解除军校学生的武装,最后会跟他算账。滇军第三军军长范石生就曾当面奚落蒋志清:“你在黄埔办什么鸟学校,你那几根破‘吹火筒’,我只须派一营的人就可完全缴你的械。”

    其实,蒋志清最不满的还是孙文在任命校长一事上的踌躇。

    关于黄埔校长人选问题,孙文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孙文首先考虑的是许崇智,许是粤军总司令,是军界的头号人物。于情于理,孙文都应当把他作为首要人选,但许崇智力不从心,一切委之于上校参谋陈翰誉,陈目空一切。骄纵自私。处事多失公平,致使各方不满。除了许崇智外,孙文还想到了另外一个实力派谭延凯。谭延凯拥有自己的军队,并且在护法、讨贼运动中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但谭延凯是一介勇夫,领兵打仗,攻城掠地还行。如果让他管理军校,从事授书讲课之事,等于是将他圈囿起来,谭对军校兴趣不浓,所以也拱手相让。剩下的便是程潜、蒋志清、李济深三人的权衡比较了。蒋的优势在于,从个人关系而言,蒋志清与孙文有永丰舰中的患难与共。安危相仗,关系自然更近一层。从军事才能讲,蒋志清曾经留学日本,受过专项训练,并且在实际作战中。多次出谋划策,练兵布阵,脱颖而出,逐渐赢得孙文的赏识。再说蒋志清自身也有较高的军人素质,这与在日本的刻苦训练和精神磨炼不无关系。而这正是孙文认为军校领导必备的素质和条件。

    蒋志清当然不知道孙文的想法,在他看来,刚闭幕的国…民…党一大选出的领导机构成员中,没有自己的位置,只被委任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的军…事…委…员…会…委…员,这让他很不满意,觉得自己不受重用,人微言轻,对孙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