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有皇帝分身 >

第94部分

我有皇帝分身-第94部分

小说: 我有皇帝分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个的可能性最大,想到这,朱子龙立刻就让人安排几条船下海,吩咐他们向那一出事地点前行。若是撞见王兵河他们,就交代一下自己已经到家了,让他们速回。

    等到这个吩咐完,转过头来,回到庄子里,一大路的商人老早就在这里久候了。

    他们押金都给了,合同也签了,如今就只等朱子龙的现代货过来,此时一听货船到了,如何能不心急。

    对于,每次朱子龙只用了几天就将所谓的万里美洲外的商品运回。自然会有一些有心人怀疑一二!

    只是,没人真正的有本事跟踪上朱子龙,搞清楚这些货是怎么运到登州和烟台来的。毕竟在漫漫大海上跟踪可不容易!

    尤其是最近有不少跟踪朱子龙的人,被朱子龙的小弟们装了麻袋丢进海里当鱼的晚餐,尸体都看不到以后。

    一些有心人,也只能是强迫自己当睁眼瞎了。

    他们都在心里这么安慰自己,或许四海龙侯早就有中转站,他只是去一处海岛上接的货。有钱赚就行,命要紧,其它的别多事了!

    庄子里的自己人和朱子龙的小弟们,对于码头和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货物,已经有些麻木不仁,习惯成自然了。

    哪怕是,看见了青铜炮和拿破仑破,以及大量无法解释的东西,也可以做到熟视无睹。他们只要明白一点,朱子龙的命令,必须绝对服从就是了。

    而只能在外庄等待接货的商人合作者们,就算有些人看到了什么,也假装没有看见。现在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绑着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来的稳当!

    按照合同要求,将大批的货物,让外面的商人合作者们,一手给钱一手交货的运走后。

    将大量残存的货存起仓库里,朱子龙又巡视了一番自己的几个军营,混了个脸熟,显示一下存在感之后。他进了内庄!

    此时的朱家庄,因为水泥作坊大力开工,不但大部分内庄和院落的房屋有了质的变化和加强。

    就连相互之间联通的道路,也是水泥混和巨石块打造成的,不但能过大量马车,朱子龙估计就是坦克在这上面路过都完全没有问题。

    想想自己带来的识字教课书和之类的东西,朱子龙大手一挥,安排王大用和相关人员,决定先将水泥把朱家庄人民医院,以及一个大学堂修葺出来再说。

    什么?

    你说担心没有足够的先生当老师,教学堂里的小孩子和大人们识字?

    这个,你应该是多滤了。这事可能有些难处,但却是思想上的,而不是读书人当老师的数量上的。

    以明朝平均数据来看,各省直的科考规模在四五千人至数万人之间,平均录取率估计在10%上下。大明全国所以参加科举一次的人数在几十万读书人上下,能成为秀才的只有十分之一,也就是几万人。

    还会有几十万读书人中的90%名落孙山,连秀才都不是的读书人,每次落榜后都有几十万人数量上下。

    嗯,若深查更可怕。乡试录取率,明初一般在10%上下;成、弘间定为5。9%;嘉靖末年又降为3。3%;而实际录取率又低于此。说有10%,还真是说高了!

    就算你中了秀才,几万秀才再教举人,又差不多只是5…10%之间的中举机率。

    这就变成几千名举人中的一员,然后举人再考进士,又是中奖率和以前的那个差不多,再次只上选几百人而已。

    这tm的想名列榜中,直接做官,这机率绝对是万分之一左右的机率。如果再把科举要三年才举行一次的时间算进去的话,那简直就是十万分之一!

    再想想明朝时期,老百姓一般平均只有30…40岁之间的寿命,一个读书人名落孙山的机率实在太常见了。人生有几个三年?能浪费的了几次?

    并不是所有读书人家里都是小有资产的,再加上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若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

    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但是百姓穷苦,一般的地方上其实是要不了这么多教书先生的。

    现在朱子龙能大开学堂,广招教师先生,工资给高点,你真怕招不到人?

    当教书先生又不是就不允许你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了,就当是个兼职罢了,何乐而不为?

    因而,朱子龙并不担心招不到人来当教书先生。

    他担心的是,自家的学堂里以后教的这玩意,主打的根本就不是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会不会在精神和思想上,让这些来当教书先生的大明读书人们,心里有反抗心思。

    “不管如何,先把学校搞起来再说,如果那些死脑筋的落榜读书人,还是思古不化。大不了,哥先用青楼里会识字的女子,充当女先生。反正我也只是先期想让治下的人,识个字就行,又不用他们做文章。”想到这,朱子龙轻轻的自语道。

    正想着,张静正过来了。

    张家是朱子龙第一次穿越来明朝就见到了贵人,双方一直合作至今。哪怕现在只有一小部分仍然在合作了,但也让张家受益不浅,双方的关系就像真的叔侄一般。

    张静正过来也是拉一部分货走的,当然因为双方关系不一般,他还进来客气一阵,拉近些关系。

    有些话对别人不好说,但连管家都是从张家挖墙角过来的,朱子龙对张静正有隐瞒,但在教学的事上,却是感觉想听听他的看法。

    而张静正在听了朱子龙想让治下所有人都识字的从未来想法后,眉头锁了锁。表情渐渐的严肃了!

    让寻常百姓家里孩子和大人免费识字,而且还是全部人都陆续识字,这个事情可大可小。明朝的读书人那是很拉轰的,尤其是有了功名后,见官不跪。

    儒学能成为统治者大力推行的学说,这个跟其精髓还是愚民便于统治有关。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前的皇帝和官员,以及读书人们,就是希望老百姓蠢一点,没文化才好忽悠,才好统治。

    朱子龙却希望治下的所有百姓都识字,成为半个读书人,这事说不得一个处理不好,也算是个大事!(未完待续。)

第175章 《新东方学院》!() 
对于朱子龙想让朱家庄,他名下的数万百姓中的大部分,甚至于以后全部人都识字的计划。

    张静正做为一个传统的明朝读书人和地主,本能的骨子里是有一种反对情绪的。但是,现在朱家庄不是他说了算,而且赚钱的事还得看朱子龙的脸色行事。

    再细想一下,识字多的人多起来,生意也容易做大,似乎也有好处,于是他纠结了。

    再仔细一想,绝大多数读书人,谁会在功名无望之前转向做别的呢?这些读了一肚子四书五经的人,肯定不符合,现在这些生意的管理。

    如果只是培养识字就行,似乎也没啥不可以的,只于朱子龙说让女子当先生。

    如果只是内部这样做,外人好像也没法说三道四,犹其是一个侯爷这么做,你说三道四的,很可能就是作死了。

    头脑里排除疑虑后,张静正点点头表示认同。

    “办学是好事,四海贤倒打算怎么办?如何定时间呢?”张静正问道。

    “我准备搞个大大的学堂,就放在朱家庄内那边。名为《新东方学院》!凡是庄子里或周边的孩子,十六岁以下,六岁以上,不论男女,都必须送到学堂里识字。”朱子龙脸皮一厚,张嘴回答的又抄袭了,把现代21世纪的新东方学院的名字拿来用了。

    只是,朱子龙的话刚说出来,张静正就在摇头了,说明道:

    “四海贤侄如此做,显得此事过于操急了。是问,且不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女同校之举不可取。容易引来纷议麻烦。再则,庄民子女六七岁不等,早已皆随父母下地干活。农忙时节更是如此,都去识字,农活耽误了算谁的?”

    一听张静正这话,朱子龙沉思了。

    确实,他发现自己有些太想当然了。明朝不同与后世21世纪的现代那边,在后世6岁的儿童每天的任务就是开开心心的玩和上学。但放在明朝十二三岁就要结婚生子的时代,五六岁的儿童已经不能算是儿童,而是半个成年人了。哪怕这种说法,在朱子龙心里感觉很扯蛋,但却是事实!

    他们必须随父母下地干活,或做其它的,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全心全意的上学。

    你让他们全部都来自己的《新东方学院》上学识字,地里的活谁帮忙做?

    几乎每个朱家庄的佣户都租种了朱子龙名下的,只少二三十亩地,这tm的可是二三十亩呀。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如果小时候有帮家里人下地干活,一亩地累完是不是感觉腰都断了?

    这年代可没有机械化的设备帮忙,二三十亩地,就依靠父母二人,确实是要累死人的,难怪几岁的儿童也必须上来帮忙。

    朱子龙摸了摸下巴,心想看来办一个正规的21世纪式的学堂是不现实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先只办一个兼职识字班。

    想到这,朱子龙头脑一转,又有了新想法,张嘴就道:“张叔所言有理,不妨如此。以后庄内适龄孩童每日上午帮父母干活,午后到学堂上课识字。嗯,晚上也开班,来不来全凭自愿。为鼓励父母送孩子上学,凡送孩子来学堂识字者,地租减至一成半,还包识字孩子的一日三餐。”

    “地租一成半?会不会太少了?还包三餐?”张静正惊讶了,嘴巴张的大大的。

    这时代,黑心的地主收租高达八成的都有,一般的地主和官家,也有收五成左右的。朱子龙这准备只收一成半,这得。汗,传出去,都会大家说他是傻子的。

    好人也不是这样赔本当的呀!

    朱子龙显然看懂了张静正的想法,嘴角一笑道:“张叔,别家的地一亩产多少粮食,我朱家庄的地里一亩产多少粮食?就算不开识字学堂,我都想降到全部二三成呢。现在给点优惠,多几个以后识字的帮手,算起来,赚的还是我呢!”

    所谓当局者迷,朱子龙此言一出,张静正这才回过神来。

    心想,对呀,朱家庄的地里据说,以后要全种上祥瑞高产粮食。那就是亩产只少一千斤或以上。

    大明其它地方的地里,哪怕是一等一的良田,也只能亩半四五百斤粮食,这差距太大了。平均起来,大明朝南北的田地一算,亩产最多三四百斤到天了!

    其它地主家里收五成地租,也不过到手每亩二百斤不到粮食的租子。但是朱子龙的朱家庄,因为亩产1000…2000斤,只收一成半或二成的租子算下来,却是每亩租子仍然高达400…500多斤粮食。

    看起来一成半,比别家地主的五成多租子少了不少,但收的粮食租子到家里,却反而还是比别家多了。

    这就是与众不同之处呀,完全是天下其它人,比不了的!

    祥瑞就是祥瑞,能常人所不能。现在祥瑞种子有限,皇上亲下命令,先在朱家庄附近和山东试种。这就是巨大的优势,山东以后必定不缺粮食,甚至于能成为大明的新鱼米之乡no1!

    只不过,别人地主家里都是定在五成租子最少了,朱子龙定的租子二成和一成半,会不会引起公愤呀?

    张静正想到这,突然又自己嘲的笑了。

    怕什么,朱子龙现在正当宠,又是侯爷,手里又有兵。公愤什么的,完全不用在意!

    只要朱子龙自己愿意,他免租,别人也不能说什么,这是个案。

    “一般佣户家里就二成半租子吧,送小孩子来学堂识字,或自己来识字的,减为租子二成,若全家来识字,减为一成半。今后我还要多弄一些作坊,没有识字的工人,做什么都慢。我朱家庄根本就不用担心没粮食!”朱子龙装比的一挥手,很坚定的说道。

    张静正听完,苦笑,没有再说什么。不过心里倒是对朱子龙有那么几分敬佩了!

    当天晚上,朱子龙的新通告就正式出现在了,朱家庄各个宣传墙壁上。

    经识字的人这么一说明,围观的百姓们一下子就炸了群,当场就跪在地上,表示要在家里设立长生牌,天天磕头,感谢侯爷大恩。

    二成或一成半的租子呀,而且还低价售于或赠送部分祥瑞种子,这是再生父母呀!

    一时间,许多百姓感动的满脸全是眼泪。纷纷表示,一定要将儿子和女儿送到《新东方学院》里去学识字!

    当众人又听到第二天,朱子龙这个四海龙侯,还要现场赠送种子和祭天祈福时。磕头完的众朱家庄百姓们,连忙回家进行准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