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塞北王朝金 >

第88部分

塞北王朝金-第88部分

小说: 塞北王朝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浚害怕完颜宗弼再次南下,想用陕西的兵马去支援江淮宋军。

    曲端却对张浚说:“平原广野,贼便于冲突,而我军未尝习水战。金人新造之势,难与争锋,宜训兵秣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

    曲端的话是错还是对,在下不好评判。就当时的形式来看,金国具有的战争优势越来越少了,双方已经互有胜负了,为何不能于金兵决战呢?

    对金国来说,虽占据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但他们还没能完全消化,让这些地盘恢复生机,够供养金国,是需要时间的。

    以在下来看,这所谓的十年,会让金国得到休养生息时间。

    不过,陕兵不入长江的建议,在下以为是对的。

    张浚除了会吹牛,但才华一般,他没有反驳曲端,只是不予没理会。

    曲端见张浚无言以对,心中不服之气更多了,就开始不着调了,说“张宣抚,您大军如果不败,曲端我必伏剑自杀以谢!”

    张浚乃是皇帝身边的红人,那受过这等鸟气,大怒说:“我若不胜,把脑袋输与将军!”

    据说在恼怒之下,二人还立了“军令状”。

    曲端太自大了,张浚太自负了,两人就是两头驴,碎也说服不了谁。

    对张浚来说,他需要立威,树立自己在川陕的地位,对曲端来说,他也需要立威,震慑主帅,保住自己在川陕的势力。

    两人都不退让,于是各奔东西。

    张浚志大才疏,也不懂军事,但毕竟是一方主帅,曲端作为手下,即便不能劝谏,也不该如此嘲弄于他,挑衅他的权威。老大的权威没了,队伍还怎么带呢?

    所以曲端话一出口,张浚注定不会听他的,还会恨上曲端。

    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时候,大家应该把努力做好事情,哪能相互拆台?

    不能**是万万不能,但你也不能因为**就乱射吧?

    张浚心胸太窄了,本来这事过去就过去,你手握兵权,曲端能奈你何?

    事情不能琢磨,老张不仅恼怒曲端的当面嘲讽,还想起了他拒绝援救李彦仙、延州府、吴玠,以及妄图干掉王庶的事情。

    这一联想就起了疑心,这一怀疑的话,就越想越害怕。

    为了防止意外,张浚把彭原之战,曲端不援吴阶的事情给翻了出来。

    于是曲端被罢免了兵权,去管理道观了,之后再贬为海州团练副使,安置到万州。

    曲端被罢免,在很多人看来,是外行管内行的结果,在下却不以为然。

    在下说曲端拥兵自重,这是错不了的。不过他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呢?他到底想要得到什么?

    把能得罪的人,和不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你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管理者不是执行者,他们是不懂具体事务的,你不能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在方方面面都比你强。

    嫉妒比自己强大的人,轻贱比自己弱小的人,这是每一个人的通病吧,只是曲端病的更严重一些。

    就曲端来说,张浚是他贵人,人家用了全家一百口人的性命保你不反,你不该有一点感恩的心吗?

    曲端的节操已经彻底碎了,即便不是死在张浚的手上,他也活不了多久。这就是脾气大于能力的代价吧。

    其实话说回来了,宗弼不过是集结军队,还真没有打算要打南宋,因为金国也闹出一点事情。

    对金国来说,打仗也没多大意思了,长江以北都抢的差不多了,没什么东西好抢了。而且大宋的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也没有必胜把握。

    没有金箍棒,就别穿豹纹短裙,金国人也是有点子的,虽然这个点子不怎样,但他们要换个弄法了。

    金国朝廷一通争吵之后,确立了应对宋朝的政策:“以汉治汉。”

    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就是再立一个汉人朝廷,给金国做属国。一来自己可以休养生息,二来伪政权可以帮你对抗宋朝。

    当然了,设想都是林志玲,现实却是郭玉凤。看似高明的一步棋,走的要多臭就有多臭。

    概念定下来了,具体的实施也是相当麻烦的。

    首先立谁是个问题,因为汉奸实在太多了。

    刘豫是汉奸中比较狡猾的,他得知这恶搞消息,觉得机会来了。

    不久前北京大名府的顺豫门长出瑞禾,济南渔民捕到鳝鱼,刘豫把这些都当成了吉兆,预示着自己要做皇帝这把交椅了。

    刘豫真的属于人有多大胆,就以为地有多大产的主,什么都敢想。咱们都知道,所谓“河出图,洛出书”,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已。

    你要装逼,也弄点像样的东西。城门上长点狗尿苔,河里捕杀一条花无缺的小弟弟,就觉得自己能干皇帝了,你让汉武帝和宋真宗情何以堪啊。

    而且现实的情况很残酷,金国朝廷都没想到他这个人,他不过是一个济南知府,文不足以安邦,武更不能定国,怎么也轮不到他。

    金国朝廷盘算的人选不少,但大多数汉奸因为张邦昌的前车之鉴,都拒绝干这个活,但有一个人没有拒绝,这个人是折可求。

    折可求我们前面说过,不能说这个雄才大略,但是比起刘豫,那也算是英明神武了。按照常理来说,刘豫的机会不大。

    (本章完)

第164章 165册封刘豫为皇帝()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藏鸡鸡。

    刘豫干正事不咋地,干歪门邪道确实有一把刷子,派刘麟拉着几大车财宝,去贿赂金国的左监军完颜昌。

    完颜昌那见过这么多钱?加上他又很爱钱,立刻应允了刘麟,让他爹当皇帝。

    这个就叫做舍得一身剐、凤姐拿绿卡。

    刘豫为什么贿赂完颜昌,是因为完颜昌带兵在山东打过仗,和刘豫有过几次相会。就这几次会面,刘豫就能顺杆子往上爬,实在善于钻营之辈。

    完颜昌虽辈分很高,比大金皇帝吴乞买还高一辈,但官职只是左监军,地位并不是很高,至少这个事情他是做不了主的。

    但拿了人好处,必须给人办事,否则谁还给你好处?

    完颜昌当然是有招的,他把刘豫送来的钱,拿出一小部分贿赂了高庆裔。

    高庆裔一个外姓,能有多大的能量?

    被小看了老高,人家还真的有能量,因为他是实权派完颜宗翰身边的红人。

    高庆裔(?—1137),原是辽朝降臣,通女真语,在完颜宗翰军中作通事(翻译),翻译这种人,能天天和领导接触,接触多了也就有了感情,逐渐就成了宗翰的心腹。

    当初金军为了攻宋方便,在天会二年,设置了元帅府统领军队。

    灭北宋后,元帅府逐渐由单纯的军事机构,向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机构演变,具有任免官吏、司法、征税等权力,控制着燕云诸州及北宋统治的中原和陕西地区。

    元帅府下设两个枢密院,宗翰以左副元帅掌云中枢密院,驻西京。宗望以右副元帅掌燕京枢密院,驻燕京。时人称之为“东朝廷、西朝廷”。

    天会六年,宗望和燕京枢密使相继病死,燕京枢密院并入云中枢密院,从此整个华北都在宗翰的掌握之中,宗翰到了一生之中的权利巅峰。

    巅峰就意味着要走下坡路了,下坡路其实也没什么,就怕从巅峰上滚下来,刹都刹不住啊。后来,完颜宗翰真的就滚下来了,然后摔死了。

    春风得意的宗翰,并非没有没有反对派。天会皇帝的长子宗磐和他就很不对付。

    宗磐作为皇帝的嫡长子,他认为自己接班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觉得宗翰的权利太大了,自己将来搞不定。他想乘着老爸还活着,给宗翰点颜色看看,最好能弄死他。

    但宗翰是什么人,你老子皇帝都没放在眼里,你小子算个蛋。

    双方都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宗翰希望伪政权出于自己的门下,这也是一个丰厚的政治资本。

    当高庆裔建议抢先向皇帝推荐刘豫为帝,以免功归于他人,宗翰都没怎么考虑,就欣然答应了。

    宗翰要这份政治资本,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他不能把这个功劳给了别人。万一弄了一个和自己不一条心人做了这个伪皇帝。无论是在现实政治上,还是地理位置上,自己就处在了完颜宗磐和伪政权的包夹之中,那就很麻烦了。

    宗翰是大腿级别的,他在朝廷上一吆喝,完颜娄室,撒离喝一派建议的折可求就被放弃了。

    宗翰是个场面人,霸道的抢到了好处,还要显示自己的温柔,做了一个民意调查,搞出民主选举的气味。

    主持民调的是完颜昌,这和不调查有啥区别?

    即便是这样,刘豫依旧怕出意外,就雇佣了水军。民主是我们历来就有的,水军也是历史悠久的。

    完颜昌问:你们觉得谁当和皇帝好呀。

    刘豫的同乡张浃慷慨激昂的说了一段催人尿下话,表示拥立刘豫是自己一生的梦想。

    大家都觉得刘豫靠谱,这事就算彻底的定了下来。

    你不得不感叹,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有仰望明月的权利,只要功夫深,芙蓉姐姐瘦成针……

    一个龌蹉之人,就这么当皇帝了。在下说他龌蹉,不是他当皇帝的这件事,而是他当了皇帝之后的行为。

    金国给足了老刘的面子,派遣高庆裔、韩昉带着玺绶宝册册封刘豫。

    诏曰:“今立豫为子皇帝,既为邻国之君,又为大朝之子,其见大朝使介,惟使者始见躬问起居与面辞有奏则立,其余并行皇帝礼。”

    这段话的前面三句各位看官都能看明白,后面的意思是:当金国使者来的时候,刘豫要起身问大金皇帝安否,当金国使者走的时候,若有奏章呈于大金皇帝,刘豫需要站立以外,其他的事情老刘都可以是皇帝做派。

    宗翰的权利就是大,除了问大金皇帝安否,刘豫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这比日后高宗皇帝的待遇还要高。

    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九月初九,刘豫即位为皇帝,国号大齐,以大名府为国都,大赦境内,遵用金的年号,称天会八年。

    这个政权,史称“伪齐”。

    伪齐与金以黄河故道为界,南与南宋相邻。

    以张孝纯为丞相,李孝扬为左丞,张柬为右丞,李俦为监察御史,郑亿年为工部侍郎,王琼为汴京留守,儿子刘麟则为太中大夫、提领诸路兵马兼知济南府……

    写到这里的时候,在下就想到了一部电影,前几年拍的《建国大业》有一段经典的画面。周润发出演的袁世凯站在主位,下面站着,范伟,赵本山,冯巩等人扮演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

    这一段是经典啊,把跳梁小丑窃据大位的丑态,演绎的淋漓尽致。如果把这段画面再整惨一点,再倒回一千年前,那就是一副刘豫登基图。

    张孝纯咱们以前说过,此人在靖康年间坚守太原,那也是一个忠义之士啊。

    太原城破后,老张投降了金国。在下以为,弹尽粮绝的投降,是不应该被苛责的。

    高宗皇帝觉得老张是个人才,便让老张的至交王衣招抚张孝纯。

    不巧的是,宗翰派人从云中把他送给了刘豫,于是老张成了刘豫的丞相。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即便是忠勇之人,也会出现意外的变节,就如同足球运动一般,明明有守门员,还是会被进球。

    (本章完)

第165章 163以荫补官() 
察举制之后是九品中正制,补荫依旧不是常例。

    魏晋时期逐渐形成了门阀制度,以至于当官的人只能选择那些世家大族。

    到了隋唐时期,世家大族逐渐瓦解,科举制度开始盛行。

    科举是好东西吗?当然是了,给了寒门一个公平的上升通道,可是问题来了,那些已经当官的人,他们受不了了,因为蛋糕被分走了。

    皇帝为了安抚既得利益者,于是乎补荫又出现了。

    当时唐代就有规定:“三品以上荫曾孙,五品以上荫孙。孙降子一等,曾孙降孙一等”。

    宋朝延续了唐朝的补荫政策,且将其发扬光大,其中就有规定:“台省六品,诸司五品已上官皆得荫补。”

    而且荫补的范围也变大了,已经不不止于直系子孙,可以推到旁支、异姓,甚至于门客。

    还不仅如此,荫补的机会也多了,有大礼荫补、致仕荫补、遗表荫补等。一旦郊祀的年份,还会有更多的人涌入官员队伍。

    各位看官是不是明白了,为什么宋朝老百姓富裕,国家一直没钱的原因了吧。养官养军花费太大了。

    国家不堪负荷之后,只好选择变革。荫补在当官之前,须通过吏部主持的铨试和呈试。

    根据记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