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使命召唤 >

第42部分

三国之使命召唤-第42部分

小说: 三国之使命召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周?”

    “使君可听过合浦还珠的故事?”

    孙杨恍然道:“你是孟尝的后人,怎会流落到比阳。”

    “一言难尽”女子潸然道。

    孙杨温言道:“孟氏,军中粗汉甚多,未免招惹事端,你就住在我的大帐附近。”

    “谢使君”孟氏低声道。

    安顿好这些人,西军再次启程。

    孙杨在城门口和比阳县令寒暄一会儿,就直接走了。

    比阳县令望着孙杨的背影出神,良久叹道:“仁义之师,秋毫不犯,真是难得。”

    比阳县令根本就不知道,西军的军纪也就一般般,只是连日赶路太累,加上孙杨次日就起程,没有给他们滋扰地方的机会。

    孙杨和任福并骑而行,过了一会儿,任福才发现不对,连忙拉住马缰,落后孙杨半个马身,心中很是惶恐不安。

    孙杨扭头看到任福又跑到后面去了,烦得要命,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和他说话,总要扭着脖子。

    孙杨劝了几句,任福怎么说都不肯和自己并排而行,拗不过任福,孙杨只好岔开话题道:“还要多久才能到朗陵。”

    任福思索了一会道:“高邑,铜山,竹沟,瓦岗,朗陵,按照前几日的脚程,只需三日,就可以抵达朗陵,只是这样一来,会把后面的运粮车队拉的更远。

    孙杨摆手道:“不碍事,我们前面有粮队,后军有骡马队,饿不着。”

    孙杨在心里补充一句,召唤空间里还有九万多吨呢。

第七十章 噩耗() 
要不是怕太过惊世骇俗,孙杨连粮食都不想带。

    之后的两日,安安静静的过去了,一切都很顺利。

    从宛城出发算,第六日正午,前军一万多人抵达朗陵,其中步卒一万一千人,骑兵两千人。

    比阳通往朗陵的狭窄官道上,孙杨正捧着一份抽象地图皱眉,因为他发现在朗陵的北部有一个古城,搞不好就是“古城相会”那个古城。

    系统解释道:“这是那个古城,不过古城相会是几年以后的事,刘备现在应该还在许昌,此刻的职务应该是“豫州牧”。”

    忽然,一个士卒从前方纵马而来,验过凭证之后,在距离孙杨五步外站定,拱手道:“禀官家,朗陵不战而降,前军已经进驻朗陵。”

    孙杨哦了一声,问道:“朗陵守将是谁?”

    士卒很干脆的说:“没有守将。”

    “袁术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和我玩空城计。”孙杨疑窦顿生。

    孙杨实在搞不懂袁术是怎么想的,朗陵这么重要的地方,竟然没有派兵驻守。

    事情太反常了,孙杨朝官道两边的山丘上张望,山丘上尽是枯黄的草木,孙杨担心有伏兵,派出上千人上去查看,没过多久,士卒回报说并无敌军。

    孙杨仍然不放心,未免被人突袭,孙杨穿上盔甲,下令中军放慢速度,让后军跟上,事实证明,孙杨的担心是多余的,中军和后军于午后平安抵达朗陵。

    孙杨并没有让中军和后军入城,后军携带辎重粮草甚多,入城很不方便,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内狭窄,城中居民,敌我难辨,一旦有奸细纵火,损失可就大了,还是留在城外比较安全。

    在比阳通往朗陵主干道以北的群山中,有一个名叫火石沟的地方,站满了服色各异的士卒,他们的兵器也是杂乱不堪。

    为首的是两个头上裹着黄巾的汉子。

    其中的紫脸汉子名叫龚都,只见他朝一旁的马脸壮汉问道:“大哥,我们犯不着招惹孙杨,我刚刚去查探的时候,按照旗帜数了一下,前军一万人三千人,中军一万人,后军一万人,再加上最后面的车队两千人,整整三万五千人。”

    马脸壮汉名叫刘辟,汝南黄巾首领,只见他摇头道:“二弟,你算错了,后军一万人至少有一半人是辅兵和民夫,最后面的两千人也是辅兵一千,民夫一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龚都跺脚道:“我是怕孙杨的报复,他这次气势汹汹的去攻打袁术,我们伏击他的运粮车队,要是惹恼了他,先收拾的就是我们。”

    刘辟坚持道:“只要抢到粮食,让兄弟们吃饱,有多远跑多远,孙杨还能追到别的诸侯地盘去。”

    龚都回头望着兄弟们热切的目光,犹豫了一会儿,点头道:“孙杨派出的搜山军都撤走了,我们现在就去杏树岭。”

    半个时辰后,运粮车队路过杏树岭,这支运粮车队说是运粮,实际上是一半军械,一半粮食,粮食是民夫用独轮车推着,军械则放在牛车上。

    负责押运的是一个大胡子,大胡子本是一个营(宋代五百人一个标准营)指使,孙杨派他来负责运粮车队的时候,担心他有情绪,就跟他说,抵达寿春之后,晋升他为右班殿直,孙杨并不知道右班殿直只是正九品小官。

    这也怪不得孙杨,两宋的官制完全是一锅大杂烩,很多当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阶官和职官。孙杨事后询问系统才知道,宋朝的官制发生过三次变化,分别是政和以前官制(1116年以前)、政和官制(1116年至1131年)和绍兴官制(1131年以后)。

    杏树岭上的刘辟、龚都准备就绪,运粮车队仍旧一无所知,为首的大胡子也是一脸轻松。

    “放”

    随着刘辟的一声令下,滚石从山坡上滚了下来,还有密集的箭雨。

    官道上的辅兵和民夫惊慌的望着两边的山坡,很多民夫扔下独轮车向后逃跑,大胡子跳到牛车上大喊道:“不要慌,稳住,所有将士听令,把牛车和独轮车围成一个圆圈。”

    士卒们一边抽打着四处乱窜的民夫,一边把牛车和独轮车聚拢。

    山坡上的龚都惊道:“不好,等到他们聚拢完毕,可就不好对付了。”

    龚都说完带头冲了下去,还没有来得及下令的刘辟黑着脸追了上去。

    六千名黄巾军踩着枯草树枝从山坡上冲了下来,喊杀声铺天盖地。

    大胡子望着漫山遍野的黄巾军,心中发憷,嘴里大喊道:“快合拢,长枪手在前,弓箭手在后。”

    南面的车队慢了一步,让两百多名黄巾军冲了进去,双方厮杀在一起,护粮军以数十人伤亡的代价,把黄巾军赶了出去。

    至于那些乱窜的民夫,有的被砍死,有的人一屁股坐在地上发呆,也有的早早地退到车队防御圈里,拿起长枪和将士们一同抵御黄巾军。

    大胡子站在牛车上,搭弓连续射杀了十几名黄巾军,引起了龚都的注意,龚都退到高处,搭弓放箭。

    正在牛车上的大胡子听到破风声,猛地往下一矮,箭矢射中了大胡子的头盔。

    龚都大叫可惜,准备搭弓再射,忽然,一道黑影直抵眼前,龚都躲避的速度稍微慢了一点,被射穿了耳朵,带起了血雾和碎肉,龚都捂着耳朵惨叫起来。

    战场上的厮杀也非常惨烈,黄巾军一排排的冲到车前,又一排排的倒下,因为护粮军的长枪太长了,黄巾军刚一靠近,就会被捅成血葫芦。

    几个回合下来,黄巾军也学乖了,不敢再靠近,只是远距离放箭。

    站在高处的刘辟眉头紧皱,必须尽快攻破运粮军,一旦被孙杨发觉,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刘辟眼前一亮。

    片刻之后,数百名黄巾军弓箭手朝运粮车队抛射被点燃的箭矢,车队上包裹军械的油脂布迅速被点燃,火势很快蔓延到整个车队。

    几名满脸被熏黑的士卒跑过来驾着大胡子就要冲出去,大胡子摇头道:“我无脸再见官家。”

    说完挥剑自刎。

    大胡子死后,车队中冲出很多浑身带火的士卒,抱着黄巾军同归于尽。

    龚都捂着耳朵喊道:“你们这群蠢货,我们是来抢粮食的,你们怎么把粮食都烧了。”

    龚都这嗓子可是连刘辟都一起骂了,刘辟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强忍着没有发作。

    最终黄巾军从火场中抢出了几百麻袋粮食,和很多被烧得发黑的刀枪。

    朗陵大营,孙杨正在中军大帐查看地图,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骑兵站在帐下喊道:“禀官家,后方急报,运粮车队在杏树岭遭到伏击,辎重全部被焚毁,护粮军全军覆没,根据现场的遗尸,确定是汝南黄巾军所为。”

第七十一章 变异版刘辟() 
孙杨闻言气得把地图撕烂,刘辟,龚都,这两个杂碎,活腻了。

    孙杨吼道:“传令骑兵集结”

    两刻钟之后,孙杨带着两千多名骑兵离开了大营。

    一个时辰之后,孙杨来到事发地杏树岭,这里到处都是烧焦的尸体和牛马,几个民夫畏畏缩缩的从草丛里走出来,发现是孙杨的时候,全都蹲在地上痛哭。

    孙杨叱道:“不许哭,全都站起来,告诉我,黄巾贼朝那个方向去了。”

    一个民夫战战兢兢的指了指西北方向。

    孙杨朝马臀上抽了一鞭子,朝西北方向追去。

    一路上经过很多低矮的丘陵和山坡,有少数骑兵被枯枝绊下马来。

    这种地形虽然影响骑兵的速度,但更影响步兵的速度,孙杨追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发现了大队人马通过的痕迹,地上还有少量小麦,应该是黄巾军携带的粮袋漏了。

    孙杨身旁的大将任福说道:“官家,根据这些脚印,这伙贼人的数量应该在五千人左右。”

    黄巾军一开始是六千人,和护粮军交战的时候损失了一千人,当时护粮军仅损失了三百余人,后来刘辟使用火攻的方式,护粮军猝不及防,导致大多数护粮军被活活烧死,少部分冲出去的也被射死,可以说这一战打的是相当憋屈。

    正当孙杨率领骑兵在后面穷追不舍的时候,前方的刘辟,龚都却争吵了起来,刘辟要去舞阴县的中阳山躲避,龚都却要求先分粮食。

    刘辟一鞭子抽在龚都脸上,骂道:“你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要分粮食,也要等到中阳山。”

    龚都抓住鞭子气愤的说:“我让你不要招惹孙杨,现在好了,人家追上来了,你把我那份粮食分给我,我们各走各的,你去中阳山,我回平舆。”

    刘辟气的手直抖,“什么回平舆,我看你是惦记那几个抢来的女人。”

    龚都冷笑道:“这和你没关系,爽快的分粮食,我们还是好兄弟,要不然,哼哼,刚才和护粮军交手死的都是你的手下。”

    刘辟闻言一滞,龚都说的没错,刚才战死的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卒,要是此刻和龚都翻脸,自己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片刻之后,刘辟铁青着脸,看着龚都带走一大半的粮食。

    三刻钟之后,孙杨带着骑兵赶到他们分兵的地方,地上的脚印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西北方,一个是东北方。

    任福看了一会说:“一队两千人,一队三千人,我们去追多的那一路吗?”

    孙杨望着龚都离开的方向沉思了一会儿说:“三千人那一队走的是平原,跑不了,我们先追两千人这一队,绝对不能让他们进中阳山。”

    两刻钟之后,孙杨追上了刘辟,刘辟的两千黄巾军被团团围住。

    孙杨根本就没和刘辟废话,直接喊道:“放箭。”

    宋朝的军队在马上放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个年代,骑兵三宝已经成熟了,他们不需要下马射箭。

    两千名骑兵一阵攒射,黄巾军死伤数百人,这就是近距离攒射的威力。

    刘辟怒吼道:“跟他们拼了。”

    一千多名黄巾军在刘辟的带领下冲向骑兵,骑兵也抽出长长的马刀,朝涌到马前的黄巾军一阵乱砍。

    后方的孙杨眉头皱了起来,因为这些骑兵表现的不怎么样。

    任福解释道:“他们只训练了半个月,已经很不错了。”

    孙杨勉强点点头,这些人毕竟不是真正的骑兵,召唤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禁骑兵,目前的骑兵,是由西军步卒和西凉军骑兵混编组成。

    孙杨扭头看到任福跃跃欲试的样子,笑道:“任将军想去就去吧?”

    任福摇头道:“臣的职责是保护官家,冲锋陷阵,就交给孩儿们吧。”

    孙杨抽出斩马刀,纵马冲入战群。

    任福连忙追了上去,却看到孙杨如同砍瓜切菜一样,砍倒了七八个黄巾军,不由大吃一惊,官家何时变得这么厉害。

    孙杨挥舞着斩马刀在人群中大发神威,突然看到刘辟要逃跑。

    “刘贼,站住。”

    孙杨说完就后悔了,果然,刘辟听到之后,跑得更快。

    刘辟在前面没命的跑,孙杨在后面拼命地追,很快跑出了五六里远。

    刘辟下意识的回头一看,高兴坏了,原来只有孙杨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