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五代游龙 >

第174部分

五代游龙-第174部分

小说: 五代游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段思英闻言,神情微微一动,肃然道:“不敢相瞒李大帅,说起来还请李大帅勿怪。当时大义宁国刚刚发动对云南进攻的时候,我们的斥候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不过那时候再要通知云南加强防守,无异于贼后兴兵,已经来不及了。但我们通海与云南世相交好、情谊非凡,也绝不能坐视不理。”

    “所以,在那关键的时刻,我父亲立即紧急调动通海的所有人马,迅速向大义宁国的晋宁防线发起攻击。目的也就是以围魏救赵的策略,吸引住大义宁国的主力部队,从而减轻云南的防守压力。”

    “我们当时也只是病急乱投医,尽力而为罢了,没想到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大义宁国撤出了对云南的围攻,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意吧!”

    “呵呵!当然了,这主要还是在大帅的带领下,云南军民万众一心取得的辉煌成果,我们通海可不敢妄居奇功啊!”

    李翊点头赞叹道:“多亏通海的大力相助,才使得平阳关解除了围困,云南也才能免受刀兵之苦,段大帅的良苦用心,实在是让李翊既感且佩啊!”

    段思英慨然道:“通海和云南比邻而居,生死攸关、唇亡齿寒,若不互帮互助,在那大义宁国重兵压迫之下,恐怕连一天也生存不下去。”

    “现如今,大义宁国虽然国力日蹙、兵势渐微,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我们双方单独之力,都不能撼动大义宁国之万一。为今之计,只有我们双方和衷共济、万众一心,联合起来对付大义宁国,才有一定的胜算。”

    “所以,今天在下此来的目的,就是秉承父亲所命,前来邀请李大帅到通海一叙,共商推翻大义宁国的义举,不知道李大帅以为然否!”

    听到这里,李翊不禁心中微微一动。通海方面已经不止一次的向云南示好了。不管是那次段思平亲自当托的水晶佛像球拍卖,还是川南灾民入滇时的大力支援,甚至这次围魏救赵实为云南解围,虽然有段思平自身的战略目的在内,但自己总觉得有他的真情实意在里边。

    这一份情谊,已经超越了政治的范畴,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味道。虽然谋求推翻大义宁国还有待时日,但是一旦双方联合起来,云南的安全就有了切实的保证,自己又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里,李翊不假思索的对段思英道:“段大帅乃义薄云天之人,和通海合作乃是天作之合。既然我们所谋相同,又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相会呢?请段公子上覆段大帅,就说李翊近日就将择日前往,与通海共谋大计。”

    段思英闻言,面露喜色的道:“怪不得父亲如此推重李大帅,李大帅在大事面前拿得起放得下,行事干脆果断,真不愧是当今豪杰之士。我这就回去禀报父亲,在通海恭候李大帅的大驾。”

    当下李翊和段思英商定了前往通海的事宜,定于后日早晨出发,估计会于当天下午赶到通海,第二天一早返回宁州,来回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

    送走了段思英,李翊立刻和林易议定了通海之行的人员选择,以及云南各项事宜的安排。

第338章 出访通海() 
这次通海之行,途径多个蛮族部落,有些地方也是大义宁国斥候经常往来的地方。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在林易和郭准的强烈要求下,这次李翊亲自挑选了二百名骁勇善战的亲兵,另外又从简铮的朴刀营和骑兵营里选拔了二百名能征惯战的精锐骑兵,作为此行的卫队。

    而官员将领方面,宣抚使府录事参军事何守杰、掌书记东方荆、司法参军仇封、漕运巡检副使岳维、宁州大营中军校尉万洪,以及连骏、勒蒙、凌风、霍风等人都随同出行。

    当李翊离开云南之后,由林易全权负责云南事务的管理和处置,有疑难时,可以召开云南常务会议协商安排,重大事项等自己回来后再处理。

    到了出发的当天早上,云南的大队人马,清一色的骑兵队伍,每人都携带了三天的口粮,没有携带任何车辆杂物。随着李翊一声令下,大队人马驰出宁州南门,向着越州卫方向奔去。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赶路,大队人马出了越州卫和陆良县,离开了云南的地界,来到了白蛮人聚居的区域。

    又走了大半个时辰,刀红英的召夸部落已经近在眼前,但是李翊却不敢在此停留,这倒不是惧怕白蛮人前来骚扰,而是怕引起以前伤痛的回忆,无端地为此难受,所以催促人马快速通过了这个地区。

    又经过大半个时辰的赶路,根据向导的指引,大队人马已经顺利进入了通海的地面,大约再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能赶到通海节度使的驻地了。

    正在行走之间,前面烟尘滚滚、马蹄纷纷,一队旗帜鲜明、人数只有七八十人的队伍迎面奔来,很快就来到了队伍的面前。仔细观瞧之下,却原来是段思英带着褚、卫两大护卫亲自赶来迎接了。

    李翊和段思英稍微寒暄了几句后,又向褚、卫两人表示了感激,去年救治刀红英的时候,亏了段思平手下的褚、卫、吕、万四大护卫一路引导随扈,这才顺利的进入越州卫,回到了宁州,才使得刀红英最终转危为安。虽然他们四人都只是护卫的身份,咱也不能缺了礼数。

    接下来,众人随同段思英的引领,一路顺利的来到了通海的城下。此时的通海城外,早已是人潮如海、鼓乐喧天,段思平带同各色服饰的官员、将领,以及四大护卫中的吕、万两大护卫,早已经等候在城外数百米的地方。

    见到这种情景,李翊不由得暗暗摇头。段思平摆出这么大的排场,虽然给予了自己最高的接待礼节,给足了面子。

    但是这么大的动作,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这还能瞒得过无处不在的大义宁国的间谍斥候吗?看来一旦登上了这辆战车,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来到近处,李翊连忙下马与段思平见礼。

    段思平亲切的握着李翊的手,大发感慨道:“段某一直想与李大帅对坐良晤,可惜多次失之交臂。今日承蒙李大帅光临蔽地,正好了了我好大一番心事。哈哈!只不过,李大帅乃是饱读诗书、文才武略杰出之士,而段某不过是一山野匹夫,没读过几本书,所谓的对坐良晤,段某也只能有听的份了。”

    听他说的幽默,李翊也是会心一笑道:“段大帅过谦了。当今之世,谁不知道段大帅文治武功均是当世无匹。以通海一地之力,独抗倒行逆施、穷凶极恶的大义宁国,更是让人赞佩不已。自打我来到云南,就对通海如此顽强的挺立不倒疑惑不已。”

    “大义宁国虽然早已经朽烂不堪,但穷兵黩武之下,军事实力却未受大的折损,而通海虽为正义之师,但毕竟地域狭小,兵员有限,今以小搏大,并屹立多年不倒,而且还常有胜手,却不知是何道理呢?”

    段思平闻言,微笑着沉吟不语,继而苦笑道:“李大帅开门见山,的确是一个爽快之人,你问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在多年来苦苦探索的道路上常常想起的问题。通海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实属不易,此中辛苦又有谁人能知,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啊!”

    段思平携着李翊的手,慢慢的向前走着,一边感慨道:“二十多年前,我父亲还在南诏清平官的位置上,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按说也是炙手可热。谁知道那杨干贞迷惑幼主,攫取兵权,并假传圣旨罢免了我父亲的官职,贬黜到通海这个地方。”

    “那时候我只是个小小的武官,也随父亲迁到此地,当时全家十几口人,只带着褚、卫、吕、万四大护卫,而且我父子的薪俸已经全部扣除,只靠着我娘的体己钱勉强度日,可以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后来杨干贞篡国自立,仍然对我父亲放心不下,多次派人前来暗杀我们父子,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是我们在四大护卫的保护下,以及通海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多次侥幸的躲过了杨干贞派来杀手的刺杀,从而渐渐的在通海站住了脚。”

    “我父亲本就谦和宽厚,信奉佛家真言,对本地百姓推衣衣食,关爱有加,逐渐的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就这样,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通海经济日新月异,誓死效命的将士也越来越多,数年间已是略有小成。”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真心爱民,为老百姓谋利益,保持政令畅通、公平公正,才能使人民真正的拥护你、支持你,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说句到家的话,我也是看准了这个方向,也才能这么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啊。”

    李翊听到这里,感同身受的道:“成大事者必有所依。无论何时何地,只有紧紧依靠当地百姓,才能有多成就,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段大帅以史为鉴,以民为本,使得民心悦服,将士用命,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第339章 铁甲精骑() 
段思平听李翊说完,目光中流露出欣赏之色,点头道:“你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若携正义之师,走正义之途,必然天下无敌矣!”

    说到这里,忽然转身对身后的吕护卫道:“吕护卫,你去传我将令,命令黑衣都指挥使程全,让他立刻在北校场整顿好兵马,我要陪着云南的李大帅前去检阅。”

    那吕护卫应声而去,段思平这才转身道:“我们通海兵微将寡,虽然比不得大义宁国的十万大军,但是军容士气上也还说得过去。”

    “今天李大帅莅临通海,机会十分难得,我段思平不揣浅陋,就让儿郎们借机演练一番,还请李大帅多多指点。”

    听他这么一说,李翊心中顿时了然。段思平有此一举,不可谓不高明。

    虽然没有事先说明,但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既然双方已经准备整军联合,共同抗击大义宁国,如果通海本身实力不济的话,云南方面又怎么会有信心呢?

    所以段思平准备适时露上一手,让李翊心里踏实一些。不过,听他刚才吩咐吕护卫安排黑衣都接受检阅,想必这支军队就是通海最精锐的力量了。

    李翊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已经大量翻阅过五代史了,也知道凡是带‘都’的部队,并不只是简单的军队单位。

    要知道按照唐朝及以后真正的军队编制,一都也不过百人而已。但是无数的五代时期的战例史实说明,都这种编制,已经和唐代时期大不相同,应该是一种专门设置的特种部队,都是各国最有战斗力的精锐之师,人数可能各不相同,但是由这样的军队出马一般都鲜有败绩。

    今天这场不期而至的检阅,却不知道通海的这个黑衣都到底有什么高明的手段。

    想到这里,李翊连忙正容道:“指点什么的倒不敢当,但我听说段大帅治军有方,手底下猛士如云,今天正好让李翊开开眼界。”

    段思平闻言哈哈大笑道:“李大帅休要取笑段某,真正治军有方的乃是阁下李大帅啊!呵呵!我听说李大帅甫到云南,就创设了‘云南讲武堂’,采取分门别类的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军中精英,整训出一支纪律严明、实力强劲的铁军。”

    “段某最佩服的是,云南能以千人之旅,聚歼大义宁国三千余众,此等战例,即便是孙武复生,也不遑多让啊!”

    “说句到家的实话,我正是效法贵军的做法稍加变化而已,这才有了黑衣都这支劲旅的出现,说起来,还有些剽窃贵方的嫌疑啊!”

    听到这里,李翊不禁与段思平相视大笑,两个人携手登上坐骑,直奔城北的校场而去。

    来到北校场营门之内的时候,还没等李翊调理好情绪,场地中瞬间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黑衣都全体将士恭请两位大帅检阅。”猝不及防的听到这如雷般的呐喊,李翊赶紧打起精神,定睛观看。

    只见偌大的操场上,黑衣黑甲的数千将士,整整齐齐的排列成六个正方形的方队,衣甲鲜明,刀枪林立,每个人手中还牵着一匹浑身披挂着重铠的战马,竟然是一支整装待发的重甲骑兵。

    看到这里,李翊不由的长吸了一口冷气,暗暗乍舌不已。其实李翊倒不是因为它的军容之盛而惊讶,让李翊吃惊的是,从段思平下令列队接受检阅开始,到众人进入北校场,这中间只不过才有一盏茶的功夫,没想到这数千人的黑衣都已经列队完毕,摆好了阵型,这种惊人的效率不由得使李翊钦佩不已。

    更让李翊纳闷的是,通海的马匹严重奇缺,凑齐这数千匹战马,并全部披挂上重铠,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李翊对一向重装骑兵不感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劲旅。

    随着段思平登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