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枭将 >

第61部分

枭将-第61部分

小说: 枭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芸馨跑出大堂后,堂中只剩下贺腾骁孤零零一人,望着一堆信件凌乱。痛心疾首地暗叹,谢芸馨好好的一个小丫头片子让袁铮钰给带坏了。

第九十八章:两封信件() 
第九十八章:两封信件

    谢芸馨倒是没有欺骗贺腾骁,这两份信件当真是这些信件中最要紧的信件。光是看来信的署名便可以知道,这两封信件绝对是这堆信件中最有价值的信件。贺腾骁忍不住想夸赞谢芸馨一句童心未泯或许用良心未泯更贴切些。

    这两封信件一封是彭朝栋留下的,一封是贺狮虎留下的。这两个人都是现在对贺腾骁很有影响的两个人物。其中的任何一个,贺腾骁都不能怠慢。

    贺腾骁先是拆开彭朝栋留下的这份信件,从信封里头抽出信纸,仔细的阅读了起来。彭朝栋这份信的大概意思是希望贺腾骁能够不负圣望,守卫边土,再立新功。信中彭朝栋流露出对贺腾骁的看好,贺腾骁私底下了解过彭朝栋,彭朝栋对待属下严格,极少肯定一个人,哪怕是是他最看好的儿子彭禹乾,彭朝栋在公众场合也极少肯定彭禹乾。能获得彭朝栋的肯定,贺腾骁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当然,在信中彭朝栋还有拉拢贺腾骁的意思,看的出彭朝栋是个惜才之人,这也是秦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的原因,秦军全盛之时,大赵帝国的名将有六成都是秦军出身,内地军队出的名将首次以压倒性的优势超过边军。这和彭朝栋的惜才离不开关系,这也从侧面体现出秦军现在缺才,不然彭朝栋也不会不遗余力的挖贺家的墙角,挖墙角毕竟是不光彩的事情。

    对于彭朝栋的拉拢,贺腾骁的态度还是理智的。秦军现在还是大赵公认的第一强军,帝国的将领莫不以加入秦军为荣,和外人提及自己是秦军的将领,腰杆子都会不自觉地挺直几分,几乎是整个帝国的将领都击破脑袋想加入秦军。

    但是,贺腾骁很清楚,他加入秦军是弊大于利。秦军秦军,秦地人之军,虽说彭朝栋胸襟宽广,能够吸纳其余镇军的优秀将领士卒,壮大秦军,但秦军的乡土情怀甚重,从林俊晨的凤凰城民壮加入秦军遭受秦军将卒排挤一事中便可窥见一二。

    贺腾骁加入秦军,前程当然比留在贺家要来的更广阔,但是他加入秦军束缚也更多。秦军的将官胸襟可没彭朝栋来的宽阔,自然不希望外来的将卒光彩压过秦军本籍的将官。而在贺家,前程虽说不如在秦军来的广,有贺方雄嫡孙的身份在,前程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现在贺方雄逐渐对他重视了起来,对贺腾骁的一些做法予以支持,留在贺家反而比在秦军更容易施展才华。

    再者,这个时代的人最忌讳的是事二主。辽国宰辅陈彦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陈彦凯在大赵做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不甘庸碌此生投曼舒族,在曼舒族得到重用,一跃成为异国宰辅。但陈彦凯在大赵这边的名声可是彻底臭了。被大赵子民视为数典忘祖,背弃母国,没有礼义廉耻的小人。他的家人甚至挂出牌子声称陈彦凯不是陈家子孙,以此和陈彦凯划清界限。

    贺腾骁投投秦军情节没有陈彦凯投曼舒族那么严重,他头秦军却也是正中贺家某些人下怀,贺世忠贺狮豹在他投秦军后倒是有可能挂出牌子对外声明贺腾骁非贺家子孙。到那时,贺腾骁的名声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虽然不能投彭朝栋的秦军,不过彭朝栋的大体利益却是和贺家一致的:两者都不希望辽国在辽东继续做大。不能投彭朝栋的秦军,但却是可以和彭朝栋的秦军合作。彭朝栋的秦军现下可以说是贺家最有力的合作伙伴。

    览阅毕彭朝栋的来信,贺腾骁将信纸塞回信封,一面斟酌着如何恢复彭朝栋。

    接着是贺狮虎的信件,贺方雄在平山堡的时候,贺狮虎寸步不离地陪伴在贺方雄左右,没有机会和贺腾骁私下接触,在临走的时候匆匆留下这封信件。信纸上的自己潦草,墨水糊了好多处,显然是墨迹未干就将信纸塞入信封。说明这份信写的很赶。

    贺狮虎的信件很短,只有寥寥几句话:邀请贺腾骁到盖州,他要为贺腾骁摆宴席庆贺贺腾骁晋升营将。

    贺腾骁后世就讨厌应酬,对待应酬的态度是能推则推,自有万不得已的应酬他才不得不去。他认为应酬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哪怕是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头闷头睡大觉都比应酬来的强。

    很显然,这次的应酬属于后者,是不得不去的应酬。贺狮虎现在还是贺腾骁的上级,贺狮虎的面子上会很难看。贺狮虎在盖州摆宴席为贺腾骁庆贺也是对外宣布贺腾骁对他贺狮虎,对盖州的重要的影响。此前贺腾骁作为盖州的客军并不为盖州主流接纳,贺狮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盖州主流的态度,高姿态宴请贺腾骁亦是希望盖州的其它将领接纳贺腾骁。承认贺腾骁这个后起之秀。

    和盖州的将领打好关系日后办事却是也会好办很多,贺腾骁在盖州立足不满一年,没有喧宾夺主的实力取代贺狮虎,也没有这想法,他的目光不是在盖州,而是在云关岛、长生岛以及中岛。

    ————————————————————————————————————————————————————————————————————————————————————————————————————

    “贺狮虎邀请咱们去盖州,要为我们摆宴席庆贺,你们两个随我去罢。”贺腾骁招来了张雨阳和凌锋,这次平山堡军扩军为骁骑营,张雨阳和凌锋也是最大受益者。一个做了千户、一个做了右营将,都是中层武官。盖州的中层并不多,作为骁骑营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们俩当然也有资格参加这场停宴席。

    “不会是鸿门宴罢?”张雨阳努了努嘴,显然他是不情愿的去的,他在贺狮虎的幕府中做过一阵子幕僚,宴席上难免会碰到曾经和他一起共事过的幕僚。要是这些幕僚出于嫉妒的心理在宴席上让他难堪,他也挺尴尬的。

    “贺狮虎不是项羽,哪来的鸿门宴?”凌锋故意调侃张雨阳,“张千户可曾经是贺参将的范增哦。”

    “鸟!”张雨阳瞪了凌锋一眼,他觉得凌锋的这个比喻很不恰当,“没文化真可怕,范增辅佐项羽的时候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和咱们武安公差不多的年纪,我可还未到而立之年,人家一半的年岁都没活够。你该进讲武堂多读些书了。”张雨阳也不忘调侃凌锋。

    贺腾骁乐袖手旁观两人互黑,没文化真可怕这句话出自贺腾骁之口,想不到张雨阳这厮竟会当着他的面剽窃他的名言。

    “咱们要不要去还得看将军的意思,将军说去,咱们都得去。”张雨阳提起讲武堂,凌锋多少有些吃瘪。凌锋嘿嘿地笑着看向贺腾骁。

    “去,都得去!”贺腾骁斩钉截铁地说道。

    “好!”谢芸馨这个小丫头片子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拍着小手欢快地叫道,“我也要去盖州,到这里这么久还没出过平山堡呢。”

    见谢芸馨欢呼雀跃的样子,贺腾骁也不忍拒绝谢芸馨:“可以让你去,但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谢芸馨抬起小脑袋巴眨着澄澈的明眸问道。

    “到了盖州之后,不许乱跑!”贺腾骁开出了条件。在僻静的平山堡待久了,贺腾骁也怕憋坏了这小丫头片子,带她到盖州散散心也好。路途中有这小丫头作伴也不会那么单调枯燥。

    “好,我答应你。”谢芸馨点头如捣蒜,生怕贺腾骁改变主意。

    “我也去。”袁铮钰拉着谢芸馨的小手,“芸馨交代给你们,我不放心。”

第九十九章:豆芽菜() 
第九十九章:豆芽菜

    在去盖州赴宴之前,贺腾骁需要将讲武堂的班子先搭建起来。如果局势的发展真如贺方雄说料,辽国留给贺家的时间也绝算不上充裕,贺腾骁最多也只有一年的准备的时间,或者更少。

    卢炳文等四个书生正在营将府大堂的偏殿替贺腾骁打理琐碎的事务。老实说,刚开始卢炳文这四个书生留在平山堡替贺腾骁做事是不情愿的。本朝崇文抑武,对于文人,尤其是卢炳文这样有功名在身的文人来说,做一个武夫的幕僚是一种耻辱,只有走投无路,为生计所迫的文人才不得已会担任武夫的幕僚,赚点银钱养家糊口。

    文人看不起武人,武人也不一定瞧的起文人,很多在武人幕府中的文人供事,过的并不称心如意,很多文人都会选择条件好转之后,毫不犹豫地离开武人的幕府,另谋他就。

    贺腾骁对这四个文人不薄,四个文人做他的幕僚,每个月都有五两银钱,两石禄米的收入。大半年下来,他们攒下了一笔小财富,这笔小财富足以支撑他们四个书生另谋高就。但,这四个书生并没有走的意思。

    时逢离乱之秋,难找到一份合适的事情做是一说,他们的籍贯也是在辽东,辽东的文人在大赵并不受待见。大赵两京十四省中,辽东的功名是最不值钱的。帝国东南的南直隶、浙江、福建一带文风鼎盛,这些地方的读书人考取功名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这些地方乡试出来的举人,考取进士的概率远远比其他地方的举人高的多。说到底还是这些地方出来的举子含金量高。

    大赵流传着一句俗语:东南半进士,辽东半将军。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帝国的进士有一半出自东南三省,帝国的将军有一半出自辽东,这句俗语并不夸张。南直隶、浙江的举子曾有一年全部包揽前三甲的壮举,帝国中期翰林院一度成为南直和浙江出身的文官的翰林院,榜尾的进士只能望翰林院兴叹。后来,为了防止南直隶、浙江一系的官员在朝中做大,帝国对南直隶和浙江出身的官员入翰林院的名额做了限制,保证其它省份的进士能进翰林院。饶是如此,翰林院南直隶、浙江籍贯的进士还是占了大半。

    如果说南直隶、浙江、福建一带的秀才考取举人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话,辽东的秀才考取举人可算是坦途,只要你不是太笨太懒,坚持几年考一个举人不是问题。至于考进士,辽东的举人乘早还是放弃这个念头,近十年来,辽东举人仅有三人中过进士,而且还是榜尾。

    卢炳文这种考了三年才考中秀才功名的人,属于偏笨的一类人,他也没有参加殿试考取进士的远大理想。对于他来说,多考几次乡试,混个举人功名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哪里还敢奢望太多?

    正因为辽东的功名含金量低,卢炳文这些书生放弃做贺腾骁的幕僚,入关谋生,也很难找到现在待遇这么好的工作。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贺腾骁自身的魅力,这四个书生愿意继续留下来做贺腾骁的幕僚。

    贺腾骁颠覆卢炳文他们对武人的看法。武人粗鄙无礼的形象已经定格在大赵文人心中,卢炳文也不意外。贺腾骁刚刚招他们入平山堡的时候,他们也是认为贺腾骁和寻常的武夫没什么两样。

    后来,他们才慢慢发现贺腾骁和寻常的武夫不同,言行举止不时还透露出几分儒雅的气息。处理起民政事务,贺腾骁亦是得心应手,他们相信,就算贺腾骁没有他们协理事务,贺腾骁一个人也能够将平山堡的大小事务处理妥当,招募他们,贺腾骁只是为了省下更多的时间练兵。最令他们佩服的是贺腾骁的阅读速度,用一目十行来形容贺腾骁的阅读速度也不为过,这让他们这些常年泡在书堆里的书生都自叹不如。

    “将军。”

    见贺腾骁步入他们办公的偏殿,埋手案牍的四个书生们急忙起身朝贺腾骁抱拳行礼。

    贺腾骁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

    “上次我交代你们的事情做的怎么样了?”贺腾骁开门见山,径直问道,只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凡事讲求效率。再者跟这些书生没有必要拐弯抹角。

    “将军大才,用将军的这本册子,识起字来将容易许多。”卢炳文作为四个书生之首,抢先代表这四个书生发言。

    “将军,小的有一请,可否将此册子刊印天下?这可是造福天下读书人的好事啊!”一个叫做顾应蛟的书生朝贺腾骁一拱手,语声激动。如果贺腾骁没记错的话,顾应蛟是这几个书生之中年纪最大的一个。

    他们实在想不出贺腾骁是怎么想出这个巧妙的法子,用这些像豆芽菜一样稀奇古怪的符号为汉字注音。贺腾骁刚刚给他们看他的小册子的时候,他们四个人都是怀着排斥的心理,认为用这些豆芽菜一样的符号给华夏的文字注音是对华夏文化的一种亵渎。

    迫于贺腾骁的压力他们才硬着头皮学习用豆芽菜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