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472部分

明末英雄-第472部分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而且报告我也看过了,相比早年的不少人,负责突袭的精干们表现确实优秀,但还不是大多数人都达到了我们新军最高荣誉:金色英勇勋章的标准。毕竟:我们这次突袭虽然伤亡与难度不算但依然是在同弱手以及综合力量弱于我们的对手作战。像过去战场上的那种考验并不多见。我的意见:参加大小金川突袭作战的累计一百名突击队员及一百五十名官兵中最多有十一人符合仅色英勇勋章的标准,这几乎相当于牺牲总人数的一半了,并不算少。主要还是在面对敌群的突袭时拥有多次出色的发挥,在攀登中做为先登稳固住了战线,还有那些在搜剿残敌当中有效的掩护了战友的人。也只有这些人算是符合了金色英勇勋章的标准。我们都是圣主身边的人,但并不能因次就搞特殊。毕竟这金色英勇勋章背后的待遇对于不少人都过于沉重了。”

    张海对于身边的其他伤员和战士也进行了询问,见到战士们对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过去寻常的新军官兵们那样在意:也就大致确定下了原则:几乎每名参加突击作战的核心突击队员都获得了银色英勇勋章,但获得金色英勇勋章的则增加到十七人。其中不少是在战斗中牺牲而且有战友可以做为牺牲原因证明的人。具体标准其实要比过去一般队伍所得的金色英勇勋章的标准低。不过这些人做为身边的近卫部队,张海却不得不更多从政治角度予以恰当的照顾了。

    在回师之前,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对被俘的累计近五千俘虏所进行的大规模甄别审讯。这些俘虏经过甄别和初步的询问之后,葬地俘虏就地安置。前残明核心部队的二百名左右军官及骨干俘虏则由近卫一旅负责押解同张海一起回京,这当中还有不少不同寻常而且年龄也比寻常士兵要大不少的可疑分子。

    至于其他的大部分人,则由王光负责押解至成都负责看押。按张海的想法:对于这五千人的全面调查和审讯至少也要等整个西南同化的攻略彻底完成后,到明年才有条件逐步释放。否则谁也不知道在冬季可能进行的大规模行动中,这些人的作战经验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新朝七年四月初十,即便是川西北的高原上在白天也会感觉到一丝温暖的时候,队伍踏上了回师路途。

    跟着张海所率领的亲卫连及独立近卫部队大概千把人一起走的没有做为不稳定因素的需要押送回南京的俘虏,只有四十七名独立近卫部队及亲卫连的伤员。这些是排除了不影响行动已经恢复的轻伤员和需要在当地休息的重伤员之后所剩下的人。

    队伍里准备了看起来有些奢侈如同那轿子一般的“软卧单架”,负责抬这些单架的都是卸掉了火器负担的近卫部队精干。虽然算起来这“软卧单架”加上精制铠甲的重量平均每人接近五十公斤。可在远非寻常人可比的优秀的体能之下,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也没有让伤员有多少颠簸摇晃之感。跟随张海等人一起返回的,还有充足的几十名军医。

    伤员们在张海走过来的时候见到自己躺着而圣主却连马都没有骑,不少人都打算努力的立起上身企图座起来。

    张海没有过多的冷漠也没有太多的做作,而是如自己人一般的坦然道:“听军医的话,你们现在还不适合有让伤口冒险的行为。如今我们是在自己的天下行军,可不是去执行什么作战任务,一切以避免意外为第一要务明白没有?我们现在并不缺乏人力。”

    张海在身边的战士们眼中其实如同大多数帝王在侍卫们眼中一样,早就没有了太多的神秘感,最多不过是像长辈一般的凡人。何况论年纪张海还大不了大多数官兵一辈。不少战士都知道张海并非圣人,也有人欲及某些时候的懒惰。可那种身居高位却依然存在的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对身边的人没有隔阂与距离感的平易近人,再加上北京那件事使身边的人也大多相信的神性光环。还是让近卫部队的官兵们又一次感觉到了那平生难见的感动。

第924章 川蜀之地() 
在归途的时候,宋子悦建议近卫第一旅和张海身边的独立近卫部队一起走,这样或许更安全一些。不过张海却并不愿意这样,独立近卫部队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同近卫第一旅分开行进,只是偶尔的时候才聚集在一起。主要是张海不想让队伍之间感觉到太大的隔阂。而独立近卫部队单独行军,则是不希望把排场闹的过大。

    因为特意的指示和规矩,新朝内部各级地方单位没有明时那样迎来送往的习惯,即便是天子出巡沿途州县也无需做出过于隆重的安排。不过如果是大军的行军及调动或排场过大,那免不了要准备一番了。

    而且在回师路途中如果排场过大,行迹过于明显,对于了解这西部不少地方当地生产生活实际也并不怎样有利。

    近卫部队官兵们的体能本来就不同于一般部队,加上在自己的控制区内行军沿途还是多少有些筹备,无需让士兵们承担扎营等不少劳动。晚上的时候还有稍微象样的住所乃至热水,这使得队伍的行军速度即便在有一些伤员负担的情况下也比正常的行军作战快了不少。

    从金川一带起程不到二十天左右的时间,队伍就在临近五月的时候就重新抵达了广元以北的山路上。

    回师的季节当初的起程的时候就有所规划:大致是四川一带的早稻到北方的夏粮收获的季节。

    因为大小金川的事情虽然耽搁了一阵,不过还并不算太晚。队伍在沿途行军的时候还算是经常能够见到农民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不知怎的,这种景象似乎在以前的时候并不多见,仔细一想也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以前的时候不论是微服出巡还南征北战,队伍行军中大多是昼伏夜出。我们的力量来源于民间,可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脱离民间的习惯。“张海在队伍行进的时候不由的叹道。

    “队伍夺取天下也有几年的时间了,民心应该是可用的。你看看这大军附近的百姓,像戏子么?“在张海的身边,也只有杨思摸清了张海的脾气,敢于这样回道。

    旧时,并不是所有的队伍都兵过如匪。不过即便是盛世的情况下,民间发现有成千上万的大军赶来的时候即便不是逃的无影无踪,也会下意识的躲到很远的地方。

    因为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长,上千人的大军中有几十个不会受到官法约束的恶人或者几名打算拉夫征粮的军官就可以让不少底子不太厚的人家破产了。而听到近卫第一旅的人说即便是见了第一旅那样几千人的队伍在白天行进,这附近的百姓也不会于匆忙中躲避,而是视如己出,也不由的感慨。

    “他们应该不是戏子,这么多面色不太好的戏子可不太好找。“张海说道。

    常说四川有天府之国的称号,其实整个四川也仅仅只有成都平原一带还算尚可,而在成都府以外的大多数地方,民间的经济就是相比山东河北一带的黄河以北不少地方都有所不如。这时候是如此,似乎几百年以后也是如此。这不由的让张海感到了一丝忧虑。

    宋子悦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沿途的时候还是率领着亲卫连的一些有过侦察经验的战士做过一些沿途的微服调查。并在这些天来利用行军休息的时间搞出了一份报告。在快要离开四川核心农业聚集地的时候,就把这份总结出来的报告交了上去。

    同下面那些主动交上来的报告相比,张海对身边的人还算多少有一些信心,而且这些人在调查中不论得到好的结论还是坏的结论都与自身没有太多利益关系,因此多少还是可信的。

    “在经过一定的社会整肃之后,川地民风整体来看略逊色于山东江苏等地,但也不算差。至少南方不少地方存在的那种男靠女的懒汉现象并不算严重。女性的地位比起北方一些地方也要略好些,但这里的经济可并不乐观。按最为擅长观察田地庄稼成色的战士小刘所进行的粗估,还有战士小田等人进行的每户人均所负责耕种的土地调查。我们粗估除了成都府以外,其他地方的人均粮食产量不会超过四五斗,这是往多里估,均估也就是人均新朝标准四石左右。比起旧时的情况来已经要好了很多,而且土地分配上不再有过去那样严重的问题。但是同如今中东部大部分地方相比,不少地方的乡村还是没有摆脱贫困的状态。”宋子悦认真的说道。

    “人没有太大问题,却又有些贫困,那八成就是地的问题了?”张海回道。

    对于这些问题,张海并不陌生。全国不少地方的贫困地区是有很多恶劣的风气,但归根结底:是不能像浙江等并不少水路发达且近海的地方找到不少的经济出路,人均耕地贫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川地人口总量大概接近全国一成左右,可是人均耕地面积却大概只有全国的十八分之一。而且在耕地的质量上又不是像东部南方不少地方那样可以用水稻做为主要的耕地。在川地,水田大概只占全盛耕地的五分之二,其他不少地方就是种植小麦也并不合适。川地更像是极少数的富饶平原被广大贫困山区所包围的孤岛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那也只有移民了。”宋子悦说这话的时候,张海感觉到了一股决心。

    全国人地调整从新朝六年左右就开始展开了,不过这当中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就是像新朝这样的政权才算是勉强应付下来。可带来的“新土客问题”也并不少。

    这个问题的解决,当然也是早有的答案,那就是扩张。从山民以及更远的境外扩张来最终解决这西南地区的贫困问题。这当中的军事成本与统治成本对于传统王朝是难以承受的,可对于新朝来说就另当别论。

    大军继续在崎岖的山路中行进了多日,终于重新见到了远方的平川与沃野。“那就是汉中一带的平原了吧?不知如今这片土地上的状况如何。”张海对此当然也有一些消息,并不似乎实地来到这里在印象中却还是第一次。

第925章 汉中福地() 
在承平年代,四川大部分地方的百姓虽然还算是过的下去,生活却也是贫困的。这种贫困甚至可以反应在不少人的衣着与气色上。同新朝时代的南直隶书与浙北相比,给张海的感觉就像前世老照片中的民国与偶像剧中的民国之间的差别那么大。

    新朝的四川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洗牌,经历了财富与土地的重新分配,也也仅仅是把不少底层从生死边缘来出来,温饱在川北和川东的不少地方一样没有解决。

    可是当张海所率领的队伍进入汉中一带的时候,似乎就像是重新进入了江苏富饶地区一带一样。有经验的亲卫连战士仅仅从进行夏粮收获劳作中的人数密度,还有田间那些人的气色上,就能对这一带的状况有个大致的判断。

    当队伍在白天的时候公开经过的时候,田间的民众不是像过去那样远远躲开,也不是像川地的民众一样不理不睬。当队伍在行进间小休息的时候,就有不少的孩子跟着大人一起送来慰问的食水。

    张海以前并不理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时代行军也好打仗也好,怎么可能不就地征集粮食?怎么可能离的开对战区民力的利用?不过后来张海也逐渐明白起来:军队在农耕区行走那当然免不了同百姓打交道,也不可能做到对民众无负担。不过一些原则却依然有助于防止小型**现象和小型灰色现象的养成。因此对于这些,队伍上的回答也很简单:“我们并不需要。如果有什么用的着大家的时候,上面回有通知的乡亲们如果有什么忙要帮,也可以讲出来。”这汉中一带的百姓,似乎也并不与民众见外。

    “汉中一代工商虽然不怎么发达,乡间的卫生和百姓的衣服也达不到新朝南直隶一带的水平。可我看这里百姓们的气色,可完全不逊色于东南之地啊。“张海不由的叹道。

    那种特殊的气色张海是熟悉的,不少上了年纪的人,相貌上都没有太多的“农村特质“,这并不是仅仅几年还算象样的日子就可以养成的。

    汉中一带也算是个经济与地理上的战略要地,因此驻防在这里的也是挑选出来的一名还算象样的第二旅刘洪涛手下出身的军转干部安小东负责的公安军步兵旅。

    安小东知道新朝的规矩,没有搞什么形式主义的花活来迎接张海所率领的队伍,不过还是带着几名随从亲自前来。虽然说新朝不讲俗礼,可是如果连这个也没有,不少新军中出身的人也觉得过不去。

    “在奏报中,你倒是没有欺瞒。汉中一带工商不兴,不过要论乡村经济和农村纳税,不少人都说你们这里是塞江南啊。人民生活也就是比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