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287部分

明末英雄-第287部分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财政税收还有很多民用领域的官营单位,另外各方面的税务的事物也有不少,这些事情似乎是有些繁重了些。恐怕这一块儿和皇城附近的那些队伍内的单位不能兼顾。”

    张海仔细一想,也觉得这些事物的担子不清,而刚刚接手政务的柳香显然不是李峰那样有能力的人。

    柳香见张海一时拿不定注意,提议到:“这些事情由万勇分担怎么样?这些对于我们的政权来说虽然重要但谈不上致命,出了问题也可以补救。”柳香知道张海对张万勇并不十分信任和看重。但不论怎么说张万勇也曾经是在起事以来的征战中为队伍出过力的人,又是张海的直亲,如同勋贵那样当闲人养起来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也容易引起内部的不少问题。

    张海这些时间以来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新朝政权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并不是建立在家天下的前提下,因此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畏惧可能产生的问题了:“这些事情由万勇来分担也好。这些领域的事物对新知识的要求也不是太高。我想万勇是能够胜任的。不过,我也不讳谈一些事情。队伍的兵工体系之外的官营工商业,官田,还有其他方面的税务对于缺乏对我们事业拥有足够认知及信仰的人来说,是个考验人的肥缺。希望香儿能够委婉的转告他:我允许亲人拥有必要的利益,但是如果这种利益到了影响到国计民生的地步,影响到不少事情的进步,影响到了新政权的声望。我虽然不会像对队伍体系内的其他官员那样将其严办。但最坏的情况也可以让他面临永久幽禁做牢到死的待遇,至少在最坏的情况下,我需要给天下的不少人以交代。”

    “香儿明白。”柳香这些日子也了解到了队伍上的不少理想和目标,因此在这种问题上不太好说宽话了。

    天黑之前张海与柳香等人再次回到宫城之内的时候,就没有昨天那样惬意了。小慧兰很早就入睡之后,两人为了不相互之间影响主动的在西院内的两处书房查阅这一年以来的不少书资料。《新朝法典》还有《解例集》的审核,财税管理资料还有出征这半年多的时间以来不少的奏报。航空队的小女孩儿们在这个夜晚也是忙碌到很晚才入睡。而为了熟悉兵工体系和国库体系,柳香也一连查阅了两个多时辰的资料。两人也不太好意思再去那间特殊的卧房了,而是同孩子在比较正常的房间里就寝。

第527章 精进枪械() 
即便是出宫微服受到限制的传统帝王,也不可能仅仅靠在御书房内处理奏报就掌控权力。除了对不少臣工的召见外,还有一套太监体系负责接人待物乃至监督权力的履行和落实。

    张海也知道自己同样不可能只靠自己及身边的人在宅内处理政务就能掌控天下的权力,尤其是在新朝在很多方面的要求比传统王朝更高的时候。因此对柳香说到:“直属兵工单位就在宫城西,明天我们去看看,看看新出产的一批农具怎么样,能达到什么样的质。两万多人的兵工单位,这方面是这几年的重点。每年如果能生产出百余万件犁耙,秧马,耧车,那么按照十年的周期计,就可以生产并民间保有千余万件新式农具,这些东西都是汉代发明的了。可直到今天,在民间也并不普及,更别说质等方面的要求了。仅仅是用于关外和江南的官田,想比就能够增加不少效益了。”

    张海这才忽然发现:很多先进而方便的农业工具早在很早以前的时候就早已发明,结构也不复杂,然而直到近现代在传统的小农经济中不知未何,似乎仍未推广和普及。想来想去也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那就是在人均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基层秩序的控制,有意的滥用人力,以低效来换取稳定。这个问题在全国仅有一亿多人口的当下或许也存在,但至少在关外以及东南的官田系统能或许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柳香这时候关注的却是另一件事:“那些农具的生产难度不大。按照现在的生产进度来估计给官田里的农民配备足够的农具也问题不大,这些农具我们要免费的发放么?”

    张海起初想的也是免费发放这些农具,毕竟在江南官田中还要受取不算轻的税赋,如果还要推广这些成本对于普通农民来说算不上可以忽略的新式农具,怕是有不小的阻力。不过最终还是决定要在这方面强行摊派。免费得来的东西,同花费不小的代价得来的东西,那重视的程度肯定不同。如果这些复杂的农具得不到认真的对待,那恐怕要给有效寿命打上不少折扣。

    “按成本还有包括利润在内总价格计算!即便这样,每人的负担也不过年均一两而已。如果要弥补,我们可以在农业收购价格方面稍做一些调整就好。”张海最终认真的回到。

    这时柳香就提到了这几个月来依旧维持运转的枪铳部门新制出的两种火器,各约百余支左右,一种可以在有效射程达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情况下从后面填装子弹。一种装有更完善的膛线,可以让子弹拥有相当的精度。

    当然,自从当年起事以来,尤其是近两年的征战,包括张海在内都对利用大量填装好的简单精制火器组成的新的火力与战术体系十分满意。按张海的看法:即便不考虑新军主力比其他后世架空小说其他多半仿西方“排队枪毙”模式的滑膛枪部队在软实力及精兵政策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其火力水平表现也远远超过了拿战时期同等数量的西方列强步兵了。在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下能够搞出来的单兵单件模式的火器还会有那么大的价值和意义吗?张海不敢做论断,决定在第二天随柳香一起去看一看。

    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张海和柳香没有首先去宫城中部的临时国库,而是来到了宫城西,整个南京城西北处临近紫金山的一处靶场。

    这靶场实际上是位于城内的火炮靶场,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误伤城外的平民因此选择了面向玄武湖或者紫金山的方向。可如今城内的这个近两里左右的靶场上却专门为步枪架起了一些独特的架子,并在三百步到六百步左右只有火炮才能达成的中远距离上也架起了一些步枪靶。不是兵工队伍内的一些靶场的工人们还有些奇怪:什么样的火枪可以达到这么远的有效射程?

    张海在昨天晚上的内部件中早就知道了这大半年的时间以来新制造出的两种火器是什么,甚至可以说没有张海在更早的时间提供的思路,就没有这两种火器的诞生。一种是有着穿越神器之称的米涅弹前线膛枪,还有一种是几年前在青州的时候就开始策划的“弗格森后膛枪”当然现在它只有后装线膛枪这一个名字。对于这两种枪支,在张海的印象中都是技术含量完全不逊色于实用化的蒸汽机。克里米亚时期的俄国人都搞不顺的东西,在17世纪的技术条件下是绝难实用化的。可是却没有想到新朝兵工体系实际上领先于西方的协作制度和标准化要求,外加更完善游标卡尺和放大镜的运用,再加上整个工场体系比较集中而不是分散在多处使得标准化方面更容易,使得小批量生产这类武器已经在事实上成为可能。只是要像19世纪的欧洲那样成为队伍的主流火力体系那毫无疑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已。

    “工时成本大概是多少?”在测试与实射之前张海首先问道。

    很显然:新军主力部队同那些欧洲国家的建军思想不同,当下的实际战争需求也不同。一些现在乃至后世的欧洲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武器成本,对于当下规模并不大务求精益求精的新军来说却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这些都是初此试制,我们采取了和独立近卫部队差不多水准的钢制枪管,枪管的加工也没有花费多少功夫,却没有想到为了拉出合格的膛线来。我们六百名左右比较优秀的工匠分成三班倒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二百余支枪还有万余发特制的子弹。几千发那种前装线膛枪所运用的特制子弹比滑膛枪的枪管加工还要费时。因为这半年的时间以来队伍上有征战时期补充军需的需要,我们用了折合四百个工作人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些武器的制作。后膛枪的成本主要在枪,而前装枪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弹的要求。”主要负责十分重要的枪铳制造部门的李师傅说道。

第528章 精进枪械(二)() 
这半年时间以来为了保证其他军的赶工,不到十分之一左右的枪铳工匠为了在远远比铁更为坚固的钢制枪管用简单的车**钩刀上开出六条等距的膛线,可是费老了人工。一天八个小时的工作日,熟练的工匠在那细小的钢制枪管上也不过仅仅能开出半寸左右沿着枪管向内的膛线。除了在刻螺旋膛线上消耗了大量人工外,还消耗了不少刀具,在最初制造的时候即便是经过不少军工场内锻炼的工匠门也产生过不少的废枪管。

    这二百新式的线膛支枪及其必要的实际上消耗了千余名工匠大半年的时间,每套枪械的制造成本几乎相当于七件锁子甲的制造成本。为此不要说是一些工匠,就连张海本人也对这些枪支能不能拥有足够的效能拿不下注意。

    “在其他方面的军压力不重的情况下,负责枪铳生产的工匠为原来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可以至少抽出两千工匠维持新式线膛武器的生产。加上经过这大半年来的锻炼不少工匠在这方面摸到了一些门道和经验,在原料没问题的情况下每年完成六百支线膛枪问题不大。”

    听到负责枪铳生产的人这样的回答,张海大致有了个谱。八个步兵旅九十六个原有连队,或者说现在的七十二个加强步兵连一共不过一万六千左右的正牌连以下步兵。如果线膛枪只是做为辅助武器运用,那需求总数近卫及炮兵等一些特殊单位在内大概也就五千支左右的需求规模。即便在和平时期,现有的生产规模也能够在五年之内组建足够的线膛枪单位,考虑到从今年开始兵工体系要进行大范围的扩充。核心枪铳兵工也将由万余人左右的规模扩充到至少两万五千人,实际上还有不少人工可以用在特制子弹的生产上。

    “子弹的加工工时如何?”张海又问道。

    长期以来,新军主力部队的子弹消耗其实并不算多。每件枪铳配备的子弹数不过个位数而已。因此这也使得枪铳单位对子弹的加工成本并不怎样敏感。

    “每个工作月平均大概可以加工两枚,五千发左右的前装线膛枪特制子弹,这些就占用了我们三百个人工左右,不过今后保证三枚符合要求的子弹问题不大。而至后膛枪的子弹,暂时没有这样大成本的要求,大概比那种特制子弹的成本三分之一左右,只需要占用一百个左右的人工。”

    张海这时候更清楚的明白了为什么在工业革命以前时代不少先进的枪械原本有可能制造出来,却根本没可能在欧洲普及的原因了。即便是后世的革命年代革命军队主力,抗战或三十年代内战时期自己损失一支枪械至少也要对应消耗近二百发子弹。而同以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国家军队来说,即便是少数精锐部队也无力承担米涅弹的大规模制造。这样一来,就使得原来设想中的用线膛枪大规模的培养类似南北战争时代狙击手水准的“精确射手团”变的根本不可行,唯一需要确认的,就是整个新军系统内那些优秀“分子”在运用线膛枪的时候可以达到什么样儿的水平。

    从主力部队八个旅群连同水师四万人左右的队伍,再加上一万人左右的兵工系统内的预备役还有一万名左右各地优选而来的新兵一共六万左右的队伍中,每个官兵及预备官兵都建立了在射击以及化,政治等方面大致评定的档案,各连队的连长也都对此负责熟知一二。因此没有花费多长时间就按照三十选一的标准从新军主力队伍里挑出了十名官兵准备在靶场上试射。

    张海看了看一支前装线膛步枪上的标尺,大致划分有从一到四左右的刻度,大概是从一百米到四百米左右的标尺,除了这种常规标尺之外还有一种更复杂的弹道标尺,是做为在固定枪架上进行射击运用的。很显然:这是这是经过对枪械不少实射测试才得到的结果。按照枪铳工匠部门的说法,为了确定这两种枪在各个弹道上的全部性能,就花费了几百发造价不低的子弹用于测试。

    为了检验这种枪在一般优秀战士及基层军官手中的效果,首先的测试是在没有向这些人讲解标尺原理的情况下进行的。

    沉默寡言的新军主力部队优秀战士们在战场上也经过很多考验,因此并不怎样畏惧新火器的射击。这种新式的线膛枪械枪管虽然是钢制的,但并没有像其他枪铳那样进行小型化处理,因此在开火的时候尽管这些枪械的枪口动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