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113部分

明末英雄-第113部分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八万支火箭从二百米的高空向敌群精确的覆盖发射出去,运用得当一次就能杀伤一万几千人击退敌一个战略集群。这还不谈此类空中兵器从心理上带给敌人的威慑。面队明军的战略集团,我们是有以不大的代价轻易取胜的把握的。可是如果面队以骑兵为主体战斗力也很可能更强,并且拥有和我们同样优秀弓手的后金集团,则必然要依靠足够的空中火力才有在一两年内抗衡对手的把握。”刘洪涛很快就意识到了这种兵器的实用价值。

    “我们还可以常识着以马匹牵引热气球,以围追那些溃逃的敌人。几匹马负责牵引一套气球都可以。以往的时候我们的最大问题不是击退敌人,而是最大限度的保证胜利果实。”也有的弟子有些兴奋的说道。

    为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应有的测试和改进,张海也曾经在很早就想到过氢气球。空气在数十度的差距之下,密度也不过只有每立方米零点儿几千克的变化。还要负担包括炉具与燃料在内的额外负担,一千立方米左右热气球刚刚能够维持两个成年人负重的吊篮在短时间内的升空。

    而如果换成氢气球,每立方米排除气球自重也至少可以提供接近一公斤重力的升力。一千立方米左右的氢气球则至少可以吊起一吨左右的重量,整体火力就有五六倍的提高。那样的话,在这时代可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万人敌了。

    少量的氢气并不难制取,还在张宅的时候张海就带着弟子们用这时代所说的绿凡油………纯度不是很高的稀硫酸和旧铁器制取过。可是科学思维能力最为突出刘洪涛也想到了这一点。

    对此张海却有着更多的了解:“我们当初用几十斤的绿凡油才最终试制出不到三尺方圆大小的氢气球。如果换做方圆三丈甚至方圆一丈五的气球,这后勤负担将有多大?”

    “那些气体不需要加热,如果存储不便,可以长期牵引着行军。当然,这或许会丧失一些行军作战时的隐蔽性。”有的弟子说道。

    不过刘洪涛还是很快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那种可以燃烧的气球安全性是最大的隐患,几丝火星就可以引爆,不知道相比热气球如何。”

    接下来的一天里,在玄武湖兵器实验场,又进行了模拟对抗实验。二百米的空中确实可以有效的回避大部分的投射火力,可包括强弩或火炮在内的不少器具还是可以威胁到这样的高度的。能够威胁到这个距离上的强弩、火器虽然少,但对于有限的气球数量来说就并不算少了。做为对抗实验的热气球当然并没有让孩子们亲自上去,只是绑了两只并不算大的羊而已。

    针对强弩的对抗训练没有必要选择专门的器材,张海自己就可以把一百二十克的重箭射到一百二三十丈高的垂直高度,甚至可以够到三百米高度有一定横向距离的位置上。

    针对三百米距离二百米高度上的热气球,张海用试射了几次就找准了大致的规律,连续一壶三十余支重箭的大部分都射中了热气球的吊蓝。但是当气球的高度被拉下来一些让弟子们观察成果的时候却发现:在二百米的高度上箭支削弱了近三分之二的能量,再加上入射角度不可能垂直,仅有几支箭从缝隙透进吊舱给只给两只羊造成了微弱的轻伤。

    “这种威胁只有成员稍稍披甲就可以解除了。”不少人都有了这样的结论。

    随后,张海为了更进一步的测试这热气球在二百米左右的高度上对抗攻击的能力,由以点燃箭头或者把箭头烧的通红的火箭展开攻击。

    连续几分钟内几十箭的射击之下,丝绸和油脂制成的热气球气囊在被戳了不少洞之后终于被渐渐的引燃起来。但是在早就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依靠吊篮炉具内全开而旺盛的火苗热气支持之下。

    拥有上千立方米容积的气球虽然渐渐的快速下落,但还是被绳子拉回了本方阵地。因为开始**的高度并不高,吊篮里的两只羊仅仅是受了些轻伤。

    “看来:敌人的火箭是最大的威胁了!当然还有发射铁弹的火炮”张海有用装有铁弹的重臼铳和地面发射的强威力火箭兵器对一百几十丈外的热气球目标进行了攻击测试。而测试却证明:可以多联装发射并引起较大火势的火箭从地面发射最大射程多在三百步内,威胁二百米距离以外又有二百米高度的热气球的时候,飞的最远的火箭也不过从吊篮前飞过。而比较大的壳体火箭或者仰射的滑膛轻炮虽然能把这气囊打出一个大洞,但是热气球凭借庞大体积积攒的气体还是能够以安全的速度“**”在本方阵地。

第206章 浅水战船() 
虽然没有花费足够的成本去试制超过方圆多达三丈的氢气球,但是安全性上的差距及隐患、成本乃至使用上的便捷性考虑还是使得张海等人暂时放弃建立氢气球空中作战兵种的打算。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除了女童作战成员之外有效弹药载荷不过百公斤左右的热气球战斗力:在进行了试射以及对抗地面火力的演习之后,还进行了本阵中依靠吊索填装弹药的测试。

    但吊篮上的弹药消耗过半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二百米上下的吊索将六七斗重的第二批弹药在两分钟之内吊运到空中以增加火力持续性。这样:在预想的一分钟左右接敌作战中整个热气球累计消耗和挂载的弹药就可以增加到一百五十公斤左右,以每分钟战斗中发射五轮百虎齐奔箭改进而来的百单元火箭的情况下,可以在累计四分钟之内发射一千五百支火箭,从而具备在一次作战中杀伤二三百人的潜力。按照以往的作战经验,这大概就是在局部集中了一定优势力量的敌步兵从队伍有效射程上发起进攻到被击溃甚至开始击散最短时间。

    为了穿透防护力更强的敌大中型战船并杀伤船内外的敌人,经测试开发了用于船载热气球进行空中射击的七十单元强火箭发射装置。强火箭发射装置主要是以二两七钱左右的重箭替代了一两九钱标准箭,并且箭头较长,可以采用利用炉炬烧红了箭头的重火箭进行攻击。

    “船上的人员目标并非总是向地面上那样站立的,而且上下层加起来往往也比较密集。我们再一百丈左右的高度上放箭也是可以的。特别是在对付一些海上的大船,敌船甲板的防护力往往没有船舷更强。”在进行针对水上的目标进行攻击测试的时候张海补充道。

    果然,百丈高度上倾斜下来的重箭改制而成的火箭以不逊色于张海以三石优等弓射出的重箭的威力往往能够斜着透过至少三寸厚度的船板杀伤船内的人员。经过特殊设计的助推火药筒还可以削弱推力,把不少剩余的火药筒用于纵火,以对付敌帆船上的风帆,起到类似链弹一类的效果。

    经过十余天的空中兵器试制和测试,最终的方案终于确定下来:按照四四制原则每个近卫直属航空连由四个气球排、十六个气球班,十六部热气球及相配属的马车以及六七十用于牵引的马。并配备一个加强了的连部排,整个近卫航空连的规模达到二百八十人,配备马匹约一百匹,马车二十多部。

    全部航空力量共编为五个近卫直属航空连大概一千四百人左右八十个作战热气球的力量,同时,还要有至少十几部备用的热气球装具,从空中射击训练到作战准备至少十六万支左右的火箭及相关弹药及不少燃料。

    当李峰大致得到组建航空热气球作战部队的时候,李峰还是感到了不少压力。虽然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调查还有向张海那里的请教,整个东南核心地区的相关工匠并不缺乏、十几万两的费用也大致出的起,可要完成整个航空装具相关的生产组织乃至训练而且还要做到一定程度上的保密,却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在有一定保密要求的情况下,怎么也得大半年时间。”李峰有些压力的回道。

    张海并不觉得这个时间不可接受,地面部队完成相应的训练巩固也需要这个时间。至于崭新水上作战部队,光是专门战船的建造恐怕就要花费这个时间。

    唯一值得考虑而且也只能自己拿主意的,是这八十个近卫直属航空队如果按照每个热气球两个女童航空员的标准就至少需要一百六十名女童。此时女性并不受重视,即便是直接出钱向寻常人家征募也不是问题。也有的弟子委婉的提出男童是否更合适?

    但是良家出身的男童还被从事类似失踪一般的保密任务,恐怕在民间并不容易获得。当初在家乡也是考虑自家武艺之名才收了这么多徒弟,而盐山守战的隐痛至今仍然被张海所忧虑。

    “有绳子牵着我一个人应该也能完成驾驶!”李千兰与张海在一起的时间并不算短,她似乎猜测到师傅的大致忧虑。

    但为了考虑人员损失后的意外,或者轮换承担热气球故障的风险,张海还是决定为这八十部左右的空中热气球至少要配备一百六十个左右的女孩儿,其中三分之一由自己身边的那些做为工作协助的女孩们中抽出,另外的三分之二则至少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化及政治方面的急训,等待开春的时候全面展开空中训练。

    就在玄武湖上岛东展开繁忙的空中兵器试验的时候,湖西的水域二百多名从工匠营辅兵中精选出的二十岁上下的青年正在湖上驾御着六七丈长,宽近一丈五宽的大船展开水上的划桨训练。

    每支桨差不多都有上百公斤的重量七八米长,需要三个人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划桨,整支大船从左侧到右侧一共配备了十四支这种大型的船桨,仅仅需要直接操桨的水手就有四十多人。

    张海曾经以为凡大船都可以完全靠风力航行,但后来才了解:只有海面上甚至是远洋才常见四五级左右的海风。在内陆的不少江河湖泊中稳定的三级以上风并不常见,即便有也通常都是极不稳定的阵风。

    在江河湖泊之上,甚至类似地中海乃至中国北方渤海黄海等水域,船桨是必不可少的动力。在没有多少额外负重仅仅是做为练习的船上,四十多名桨手让这几百料的平底近海海船发挥出犹如塞龙舟一般的速度,在环岛划船的时候甚至比一两里距离上的跑步还要快。按张海的大致估测,船支最快的时候能有**节的速度,就是在有效轮班休息的情况下长期划也能维持至少四五节的航速,在许多季节里于南京的江面上逆行都完全没问题了。

    “要是在近海海面上或者湖面上我们能有这样的速度,不用那些小船做为护卫也完全没有问题了。”回想起完全不了解帆桨操作的时候的苏北湖面水战居然要摆出陆地般的静阵迎敌,对绝对的炮火优势在平静的湖面上对付数量并不占绝对优势的敌船队时都那样费力,周松不由的感慨道。

    关于水上力量张海也思考过很久:就算在未来的几年后甚至更久的一些时间里,中国谁上力量也主要是在近海航行为主。只要能够有效控制住黄海渤海乃至对马等东亚北方水域,并且在长江上能够迎击南来的大船船队,就算完全可以满足未来一阶段水上作战的需求了。在这种海域作战,帆桨并用是唯一选择。

    要有效的发扬自身在炮火上的优势,并弥补经验上同那些海上强手的不足只能靠机动性来弥补。如果用18世纪的西方海军甚至这时代的西方海军的标准来衡量:桨帆船当然也有很多缺点,就像当初苏北湖面上的水战所表明的那样:在猛烈而有力的炮火下,舱内密集的桨手极容易被敌人火力所杀伤。同时:在远洋风高浪大的情况下,有效的划水也并不是很容易,远洋中还会占领粮食和淡水等大量后勤物资并影响火力的配备,在远洋航行中是得不尝失的。但从中国的地理上说:只要能够控制少数关键海峡,以沿海补给线路为依托也能影响周边相当大范围内的的区域。

    张海并不擅长绘画,但控制了包括北至淮安船厂南至绍兴在内的广大东南核心之地后,有关船舶设计方面的画师还是找的到的。

    “船面之上,应该如同当年朝鲜的龟船那样尽可能的封闭以减少风雨时可能的进水,同时起到作战防护的作用:我们造这些战船的目的,不是为了运粮或运人。作战甚至可以说是炮战,乃至核心之要义。”张海向那名粗通一些工程绘画技巧的船师解释道,同时,按照自己的草案展示了将要建造的浅水战船只腹案:这种船吃水可以满足在夏季秋季节的运河大部分地段航行,同时也可以在江海上航行。

    “桨手船工们所在的上一层空间并不小,这些是做什么用的?”那名船师问道。

    “是安装火炮和炮手的地方,每门炮包括新设计的炮座加上炮弹大概有两千斤上下,全船至少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