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奸臣 >

第36部分

大汉奸臣-第36部分

小说: 大汉奸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增听得莫名其妙,连忙道:“老师,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姐夫又给朝廷上了什么奏疏?”

    蔡邕苦笑一声道:“看来你也不清楚,也罢,老夫就先来给你讲述一下吧。”

    他沉吟了一下,首先问道:“关于塞北的鲜卑人,增儿了解多少?”

    “鲜卑人?弟子听说他们乃是东胡的后人。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于是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如今的乌桓族和鲜卑族。”段增想了想后答道。

    “不错,”蔡邕点了点头,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这两族形成后,均受到匈奴人的奴役,不过后来随着匈奴被我大汉打压下去,尤其是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后,鲜卑人逐渐摆脱了匈奴人的奴役。”

    “后来我朝大军与南匈奴联手击败了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远遁,而鲜卑人则趁机占领塞北草原,从而开始兴盛起来。不过那时候的鲜卑人还只是分散的部族,对我大汉的威胁并不大。”

    “这种状况直到檀石槐被推选为鲜卑部落首领后才发生改变,那檀石槐有勇有谋,野心勃勃,他在弹汗山建立王庭,又率部统一鲜卑各部,至此鲜卑族才兴盛起来,年年入寇我朝边塞,实乃我大汉心腹之患。”

    讲述完自己对鲜卑的认知后,段增疑惑道:“老师,你问这些干什么?”

    蔡邕叹息道:“如你所说,鲜卑自从檀石槐完成一同后,年年入寇,给边关百姓造成极大伤亡,所以你姐夫最近上书朝廷,请求调集兵力主动出击,讨伐鲜卑!”

    “什么?主动讨伐鲜卑?”段增听了顿时大吃一惊,因为他突然想起来历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

    作为一个三国迷,段增对于黄巾起义之后发生的大事件自然是知道得很清楚,甚至许多重要事件具体发生在哪一年的几月份他都记得。

    但对于黄巾起义前发生的事情,他所了解的就仅仅限于党锢之祸等少数几件事。

    而能够清楚记得时间的大事件则只有一件,那就是东汉朝廷主动派遣数万大军分兵三路出塞讨伐鲜卑的那场大战,它发生的时间乃是公元177年,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三路汉军皆遭到惨败,士卒损失十之七八。

    至此之后,鲜卑部族越发强大,对中原的威胁也远超往昔。

    “穿越到这个时代后,一直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年,原来今年却是公元177年,距离黄巾起义还有七年时间!”

    段增心中一阵感慨,同时也开始担忧起来。

    “没想到历史上那场讨伐鲜卑的战争,居然是我那姐夫发起的,而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汉军惨败而归,只怕我那姐夫也会因此而被降罪吧?”

第六十章蔡邕的请求() 
作为护乌桓校尉的夏育,镇守边疆,征讨异族,这原本就属于他的职责,更何况这件事情又是他主动提起的,所以一旦提议被通过,那么率领大军去实施这项计划的,肯定就是夏育本人了,至少三路汉军里他必然会统领其中一路。

    而从历史上的情形来看,这一次大战最终将会以汉军惨败而告终。

    经过这场惨败后,可以想象夏育今后的前途必然是一片黯淡。

    要知道护乌桓校尉可是秩比二千石的重将,手里执掌着数万雄兵;相比之下,后世那些名动三国的大人物们,比如汉末三名将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他们在这个时候的官职都远远比不上夏育。

    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后来在三国乱世中却是一点名气都没有,原本段增还对此感到纳闷,如今看来,或许就是因为这一场战败而被问罪了吧?

    想到这,段增急忙询问道:“老师,您对此事是什么看法?”

    蔡邕沉声道:“鲜卑年年入寇,固然可恨,但是否要远征塞外,此事却要谨慎而行。昔日以武帝之神武,以卫霍之勇猛,以彼时国库之充实,尚且经过数十年的时间才将匈奴击败,即便如此,依旧使得国库空虚。”

    “而如今朝廷既没有彼时之国力,又没有卫霍这样的名将,而鲜卑人则日益强盛,占据匈奴故土,拥兵十余万,士卒勇健,比之昔日匈奴也不差多少。若是我军贸然进攻,只怕有兵败之祸啊!”

    段增听了一阵沉默,在这件事情上,显然蔡邕是看得很准的。

    像鲜卑族这种正处在兴盛时期的游牧部族,即便是东汉王朝同样处在兴盛时期,对付起来都有难度;更何况如今朝政混乱,国库空虚,而且各地灾害连连,百姓流离失所,可谓矛盾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还想主动冒险进攻鲜卑,段增真不知道夏育是从哪里来的自信心。

    当然,在这件事情上或许他那位老爹也要负一点责任。

    当初在平定羌乱时,朝廷面临的局面其实不比现在好多少,而那时羌人部族的实力还很强大,许多人都主张应该进行招抚,段颎却极力主张要动用武力将其消灭。

    那一次的战事其实就相当冒险,羌人的兵力远远超过汉军,而汉军遇到的困难也远超想象。

    不过凭借段颎优异的指挥能力,以及各部将士的奋勇作战,最终汉军还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或许也正是那一次冒险的成功,让夏育觉得现在也可以进行冒险吧。

    可惜他的军事才能却是无法与段颎相比,而且鲜卑人的实力也远超羌人,檀石槐的能力同样不是那些各自为战的羌人部族能比的。

    ……

    段增沉声问道:“那不知朝中诸位大人对此是什么看法?”

    蔡邕沉声道:“朝中大臣自然大部分都反对此事,但中常侍王甫却极力赞同,而天子又向来对王甫言听计从,所以也倾向于出兵。”

    “王甫?他为何要赞同此事,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段增疑惑道。

    蔡邕苦笑道:“这就与你父亲昔日麾下的另一位大将有关了。”

    “老师是说田晏吗?”

    田晏、夏育,这两人乃是当初段颎麾下的左膀右臂,在平定羌乱的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的军事才能都是毋庸置疑的,或许无法与段颎相比,但也有其过人之处。

    比如夏育,这些年来镇守边疆,就曾多次大破鲜卑人,或许他提议主动进攻的自信也是来源于此吧。

    蔡邕沉声道:“不错,就是他。前段时间田晏因为贪腐而获罪下狱,为了赎罪,他便贿赂王甫,想要领兵出击鲜卑来将功折罪。而王甫同样想借此事捞取功劳,所以坚决主张出兵讨伐鲜卑。”

    “原来如此。”段增心中更加郁闷。

    田晏同样是段颎麾下的亲信大将,原本官居护羌校尉一职,没想到此事他也掺和进来了。

    “若是此事按照历史上那样进行,那他和夏育二人都会在这次用兵中遭到惨败啊……”

    不管是夏育还是田晏,两人都是段颎的重要支持者,段增自然不能明知道会兵败而不阻止他们。

    更何况,鲜卑族若是强大了,这对中原王朝来说也是个极大威胁,所以段增也必须想办法阻止此事。

    这时蔡邕又气愤道:“昔日以你父亲的才能,彻底平定羌乱,尚且费了十多年的苦工;而夏育的才能还比不上你父亲,他却说仅仅只需要一冬、二春的时间就能平定鲜卑,这般狂傲,岂有不败之理?”

    段增听了也有些苦笑,一冬、二春,也就是两年不到的时间,这么短时间内就想平定鲜卑,这种大话夏育还真敢说啊!

    他沉声问道:“不知老师这次召弟子前来,到底有何吩咐?”

    他可不相信蔡邕找他过来就是为了告诉他这些事情的,更何况这次极力主张要出兵的两个将领田晏、夏育,都与段颎有着很大关联,所以段增心中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只听蔡邕沉声道:“增儿,鲜卑人绝非那么好对付的,若是贸然出兵讨伐只会导致大败。于国而言,此举会损兵折将,空耗国力;于田、夏二人而言,他们也势必会因兵败而获罪。”

    “所以,老师希望你父亲能够出面劝说二人,让他们打消出兵的想法。这两人都是你父亲的旧部,你父亲若是出面,应该能阻止他们。”

    段增听了顿时愕然道:“难道已经没有别的办法阻止朝廷出兵了吗?”

    蔡邕苦笑:“若非别无他法,老夫又岂会出此下策?”

    蔡邕的办法的确只能算下策,因为在此之前夏育、田晏二人都是力主要出兵的,若是经过段颎一番劝说后二人就上书朝廷说,我不干了,这岂不是拿军国大事当做儿戏吗?

    所以即便段颎乃是田晏、夏育二人的老上司,在这件事上只怕也不可能说服他们两个;更有可能的是段颎直接拒绝这个要求。

第六十一章绝妙主意() 
“增儿,老夫也知道这个要求太强人所难了,不过此时关系到江山社稷,天下苍生,老夫也不得不如此。”见段增依旧沉默不语,蔡邕肃然起身,拱手便拜了下去。

    段增吓了一跳,连忙避开,道:“老师这是作甚?弟子岂敢当老师如此大礼,这不是折煞弟子吗?”

    蔡邕沉声道:“老夫非敬你,而是敬你父亲。若你父亲能阻止此事发生,老夫就算是向他跪拜,又有何妨?”

    段增听了顿时心生敬意。

    原本在他看来,蔡邕这位老师或许在文学、书法、音律等方面都有着过人的才学,但唯独在做官上太过失败。

    他的性格太过耿直,不懂得变通,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就会进行指责,结果得罪了太多的人。

    不仅那些宦官对他痛恨不已,便是朝中百官里也有不少他的政敌,若非他威望卓著,且天子信重他,只怕早就被那些痛恨他的人给除掉了。

    然而,此时蔡邕的话却让段增明白,蔡邕在当官上或许失败,但他却是一个真正将国家、百姓放在心中的人,这样的人,无论是在什么时代,都应该保持足够的敬意!

    可惜敬意归敬意,但对于这件事情段增是不可能答应的。

    一来他知道段颎不会这么去做;二来即便段颎愿意去劝说田晏、夏育二人,那也只会让二人与段家生出嫌隙来,这种事情并不符合段家的利益。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段增正打算要在军国大事上有所建树,而眼下的事情,岂不正好就是一次机会?若是自己能凭一己之力将此事阻止,那么自己的名气必将更上一层楼。

    当然,这次的机会也不是那么好把握的,毕竟朝中那么多大臣都没法阻止此事,自己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少年,又如何能阻止?所以想要办到此事,必须另辟蹊径才行。

    段增在心中急速思考着,一时间沉默不语。

    蔡邕见了顿时有些不悦起来,“增儿,你在想什么呢?”

    段增惊醒过来,连忙答道:“老师,您的请求弟子觉得很难完成,不过弟子会告诉父亲的。”言下之意就是段颎会怎么做他不能保证。

    蔡邕苦笑一声,他也知道这件事段颎同意的可能性极小,但以如今朝堂上的局势,若是什么都不做的话,天子必然会同意出兵,所以也只能抱着万一的希望去尝试。

    ……

    回到家中后,段增静静躺在床上,开始想着要怎样才能阻止出兵一事。

    劝说天子,让他放弃出兵的打算?这显然有难度。

    若是当今天子是像汉武那样雄才大略的君主,那么还有可能晓之以理,将其说服;但以当今天子的尿性,这种可能性很低很低。

    若是光靠摆事实,讲理由就能说服天子的话,事情也不会闹到现在这一步,朝中的那些大臣们个个口才了得,讲起道理来引经据典,自己就算有来自后世的见识,但在口才方面,还是无法与朝中大臣们相比的。

    连那些大臣都没法阻止天子,自己又能有何作为?

    既然劝说天子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得从别处想办法。

    劝说王甫等宦官,让他改变主意?这倒也是个办法,毕竟当今天子宠幸宦官,对王甫等人言听计从。

    若不是有王甫等人的大力支持,天子想来也不会坚决要出兵。

    不过王甫等人脑子里可没有什么江山社稷,他们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富贵荣华。

    这一次出兵塞北,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次捞取功劳的大好机会,若是汉军胜利了,那支持此事的他们自然是有大功劳;反过来,若是汉军败了,他们也可以将责任推脱给前线将领,自己又不需要担当任何责任。

    所以想要让王甫等人改变主意,其难度不比登天容易。

    仔细想了一下,最终段增不得不承认,蔡邕提出的办法看似不可能,但实际上还真是目前相对最容易的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