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天国 >

第604部分

太平天国-第604部分

小说: 太平天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市府仅有的三位市长中的一位,竟然在办公室内被前来“上访”的一个老汉,逮了个“光天化日之下蝴猪头老汉的这说法,指的是呼呼大睡的意思”的现行。不仅如此,或许是因为实在太疲劳了,这个被“搅了好梦”的副市长,居然还是“态度相当粗暴的”对待了人家前来寻求政府帮助的老汉。

    而且更不巧的是,偏偏他所碰到的这位老汉,又是一个极倔极犟的山东老汉。

    老汉想叫政府帮助拜决的事情本不大。不过就是因为政府为他们所提前准备好了的简易临时安置房,才刚刚住进去,房顶就被一场连刮了一整天的大暴风,掀开了一道大缝子。

    其实,像这种小事情要是搁在平时,老汉也绝不会来找政府,因为老汉养了好几个强壮无比的儿子。可偏又凑巧的是,由于老汉的儿子们所属的农垦团场,也正因什么重要的事情急需劳力。于是,老汉虽然网到这里,连家甚至还都没完全安置利落,却还是一咬牙,把几个儿子都轰去了团场,而且这一去就是好几天都没回来。在老汉看来,团场的事情,总要比家里的事更大。

    所以,家里只剩下的爬不了高的老两口,就只能去找政府求援。

    都说是祸不单行,这位山东老汉似乎也是如此。

    他但到了区上,区上的“官儿”却只是“哼哈地光用嘴哄你高兴”,可两天过去了,老两口子照样还是晚上躺在炕上能见天天的星星,而白天,明媚的阳光则是照样可以通过房顶,就直接普照到了他们的屋子里。

    老汉急了!俺们可是积极响应了政府的号召,抛弃鲁南老家原有的一切,大老远地来这里支援国家建设的。当初动员俺们来的时候,你们“官儿”们这好那好地把个关外说的跟花儿似的,怎么的,人真的来了,就不管了?

    那个时候的天朝,老百姓们对“上访。这种方式,一般都是驾轻就熟。甭管你是村里、乡里还是哪里的“官儿。”只要你敢跟老百姓闹别扭,除非老百姓还一时还忍得住,也懒得去搭理你,否则的话,他们就一准儿会跨过你,直接把状告到比你更高的那一级政府去咱们到底谁更牛!

    于是,着了急的老汉不顾老伴儿的劝阻,毫无顾忌地就跨进了市政府。他要告区上的“那些官儿。们不作为!

    要说也很奇怪,那个时候天朝的各级地方政府也实在是胆子忒大,即便是在像东北这样刚刚才光复了没几年,而且某些的大山沟子里面,还有着一股股由满瞅盛老溃少所组成的十府武装,依然在跟前安讲剿的天朝组牵部队玩着躲猫猫的把戏,堂堂一级市政府的大门,也照样随时朝着老百姓们开着。

    像老汉这样的“上访户。”只需跟市府门口值班人员打个招呼,告诉他你找谁,值班的人员不仅不会睁着俩眼瞎,张口就编出种种的理由来百般地阻拦你,还会笑容可掬地帮你指明所去的方向。

    倘若你进去转了一圈儿,发现你所要找的“官儿”还就真的是没在。那也无妨,只要你愿意,大门口的政府接待室那就是你的家,喝口水、休息休息什么,随你的便。就算是都到了饭口的点儿了,你还是要继续地等,那也可以,接待室里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看上去就甜蜜蜜的小姑娘会给你开上一张饭票,拿着它,你就可以走进食堂,去跟各种各样的“官儿”们坐在一起,吃上一顿虽然很简单,但却不用你自己掏腰包的饱饭。

    当然,需要格外指出的是,你周围的“官儿”们,在这个时候那是比不上你的,因为他们要自掏腰包。而且,这里的“官儿。们也绝不会做出那种只掏五毛钱,却非要吃五元钱的可口饭菜的无耻之事。

    有意思吧?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根据太平天国政府监察部的监察报告显示,虽然天朝政府每年都会足额地下拨给地方政府一笔专款专用的“接访费用是接待上访户的接访费用,可不是接待什么访问官员用的”但实际上,这笔费用却花的极少极少。

    其原因是,没有几个老百姓愿意去沾他们自己的政府的这种便宜。当然,更没有哪个地方政府胆敢恐意地去挪用这种费用。

    事实上,太平天国政府之所以会如此地鼓励“上访”目的只有一个,在这么一大片曾经以“学而优则仕。为荣,又被“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熏陶了多年的国土上,只有把众多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官员们交给全体的人民去“看管。”才能确保官员队伍的纯洁性,才能真正实现其“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

    也正是因为如此,天朝各级政府才会有大门随时对百姓开的这种大胆的行为。

    官员是人,老百姓也是人。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的老百姓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一个人就大摇大摆地去东走西逛,你一个官员凭什么就前呼后拥、戒备森严你怕什么?

    还是那句话,即便是再大的官儿,只要甘心情愿地把自己融进普通老百姓的行列中去,就无所畏惧。

    副市长很“到霉”。

    其实,他绝无对老汉的“搅梦”有任何的不快,他的“粗鲁。”也不过就是因为极度的困乏而已经难有轻松的笑意,看上去倒是很有些带搭不理,言语中也难免有了一种生硬感。

    “老乡啊,不要老是张口就赖区上的人!”

    副市长这句话的本意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风所影响到的人家,也绝非仅他老汉一家,而区里、市里的人手又都是同样相当的紧张。但问题肯定是会解决的,而且还会尽可能地抓紧。所以,他是想劝老汉暂时不要着急,什么事情都得按照个先后的秩序来。

    而且这位副市长很清楚,眼下不单单是老汉要告的区,就是他下面所有区里的“官儿”们,都已经被这场大暴风弄得想大哭一场。

    可惜的是,耸竟还处在半迷糊状态的这位副市长,却没有能把自己的意思一下子说明白。

    于是,本就窝了一肚皮火的山着老汉。被这位副市长的这句“难听话。给气大发了。

    这不是摆明了在官卑相护吗?

    还什么俺“老是张口就赖区上的人”?俺老汉啥时候老是来你这里了?俺老汉当初要是听从俺那老太婆的意思,执意就在俺的山东老家不来这里,俺老汉认得你是谁呀!

    再说了,你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吗,比你更大的官,俺不仅是见得多了去了,还一起住过些日子呢当年鲁西南一带还是游击区的时候,老汉的家就是天朝红军的堡垒户,像任化邦、牛宏升、张宗禹等一干游击将领,那是常来常往。等到天朝红军大举北伐一开始,老汉的家就更是热闹,先是陈玉成、谭绍光,后来是林海丰、左宗棠和曾国藩等天朝红军大大员,都曾是他老汉的“房客。,也没碰上一个像你这样的生瓜蛋子。

    老汉那原本已经佝偻了好些年的腰,被气得差点儿就直过来。

    他把手里拄着的木棍儿先是在地上戳的咚咚响,随后转身丢下一句“那你就等着俺吧!”

    当这个诽市长终于完全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老汉已经走了。

    这下一子,事情可闹大了。

第一九二章 英军的再次来犯,给了行将离去的三千天朝红军将士,一个完美谢幕的大好机会() 
那就是应该建议太平天国政府与印度一起,修建一条铁路。

    对于铁路,印度临时联合政府中的某些人还不是很陌生的。

    早在一八五三年四月,英国人就在孟买和塔纳之间,“替”他们修建了一条虽然仅三十几英里长,但却开创了印度铁路交通历史的先河的铁路。不过,从那以后,直到一八五七年的他们的反英大暴动开始,英国人在印度全境所修建的铁路,加在一起的长度,也不过就是百来英里。

    尽管如此,印度临时联合政府中的某些人对铁路这个新生事物不仅不是那么的陌生,还颇能领会到铁路所带来种种益处。

    加尔各答到阳布的道路是修通了,而且也很是宽敞,宽敞到两辆满载的马车或是牛车可以自由自在地相向而驶。但是,尽管如此,要想把加尔各答的港口上所囤积下来的那些货物,再经由这条宽敞的路上通道分流到一个个目的地,就绝不是一日之功了。

    正是由于陆地上的分流能力太弱,再加上龟缩在西部一隅的英国人依旧是贼心不死,还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在整个的印度重温他们那往日的辉煌,加尔各答就成了英国人反扑的重要目标。所以,前来加尔各答港的太平天国政府的运输船队,也就难免总是要时断时续。

    这是印度方面最不愿意看到的。道理是明摆着的,太平天国政府的船队来的次数越少,印度方面所能分到的那杯羹,自然也就越不够喝。

    另外还有一点能引起印度方面极大兴趣的是,当被他们赶走了的英国人,第一次对加尔各答发动大反攻的时候,由于加尔各答港的改扩建工程恰好正值尾声阶段,所以,担负援建重任的三千太平天国的军人们,还在工地上正干的是热火朝天。

    可是,复仇的英国人来了

    面对气焰极其嚣张的英国人的大举来犯,加尔各答的印军守备将领一面指挥军民奋起还击,一面急火火地跑去向援建的太平天**队求援。

    当然,作为仅仅是加尔各答港工程建设的援建部队的指挥官们,他们一定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所应该担负的责任,还肯定更清楚一旦他们在这种时候草率地向他们的印度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会给自己的天朝政府带来多少的外交和政治上的麻烦。

    可是,他们偏偏架不住他们的印度朋友们的再三恳求,不忍心看到身边朝夕相处了近两年的印度百姓们再遭侵略者的蹂躏,他们还是动手了。

    肩负援建任务的三千红军将士之所以会选择动手,还有另外两个原因:

    第一是印度方面发誓,有关太平红军不经请示首脑机关,就擅自做主参战之事,不管到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对外严格保密,打死也不说。

    这似乎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擅自做主参战”,别说英国人要是知道了底细不信,就是作为援建部队的直接首脑机构——安西的督军府,他们会相信?要是再往远处说,太平天国政府能相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掩耳盗铃,那还是一门必须要会做的功课,毕竟那是提供给政治家们预备着将来去打嘴仗用的一种利器。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由于饱受大英帝国的盘剥和掠夺,现在的印度,那是实在穷的厉害。当天平天国政府的第一批运输船队来到加尔各答的时候,太平天国政府方面按照双方的协议,曾留给印方的数万套天朝红军的被服,也都成了上等的物资,还不等他人眼红,就首先被加尔各答的驻防军瓜分一空。

    结果,这样一来,在加尔各答的周围,几乎是一夜间,就变得到处都是假冒伪劣的天朝红军(与正牌的天朝红军相比,他们只是缺少了领章和帽徽)。

    那段时间,不明就里的英国人曾为之相当地震惊,还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向太平天国政府发出照会,强烈抗议太平天国政府不信守诺言,为了在加尔各答谋取私利,居然直接介入了印度的问题,危害到了大英帝国的切身利益。

    当然,不久之后,英国人也发觉了这只是一场误会。

    而机缘巧合的是,作为承担援建任务的所有天朝红军的将士们,为了尊重印度的主权,早在当初离开自己的祖国,踏进印度土地的那一天起,他们不仅要以某某工程大队的暂时称谓,来取代他们的原有番号,也暂时告别了天朝军队的独特标志——鲜红的领章,以及头顶上的那颗闪耀的五星军徽。

    放心,大家都混在一起,只要咱们自己说,谁还能分辨得出真与假。

    仔细想想,这话倒也不假。相貌差不多,衣着也相同,乍一上眼,还真难辨真伪。

    于是,在印度朋友的这样的劝慰下,加尔各答的三千红军健儿放下了手中的各式工具,用一双双满是老茧的手,重新又拿起了他们各自的武器,与印度军民一起,冲上了反击英军的前线。

    雄赳赳而来的英军,在顽强的印度军民抗击下,经过十几天的苦斗,最后只能悻悻而归。

    半年后,加尔各答港的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

    又过半年后,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担负援建任务的红军将士即将告别曾经一同奋战和友好相处过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印度军民,准备光荣凯旋。

    就在这个重要当口,不甘心失败的英军,却再次又卷土重来。

    英军的再次来犯,给了行将离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