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来到西汉末年 >

第112部分

来到西汉末年-第112部分

小说: 来到西汉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是万民是上天之之民,这话怎么解释呢。所有人都是上天的之民,也就是说在上天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之民,也就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第三是人在做,天在看。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表明人时刻关注着人,人在好事坏事,都在老天的观察中。做好事自然有好的结果,做坏事自然会遭报应。尤其是要惩罚做恶之人,这就要为我们以后的法治能打下思想的基础。”

    李孝文接着问道:“既然和王想这样的结果,为何不明说呢?干嘛要立如此之简单碑文,为何不详细写篇文章之类。全部刻在石碑上,让人直接明白你的意思呢?”

    江河行站起身。来到李孝文面前拍拍他的肩膀道:“孝文啊,这样做就是揠苗助长。仁爱。平等,法治的社会固然是不错的,不过也有个过程。我估计要真正的建设那一步,我们也许都看不到,不知道要多长时间,现在看可是遥遥无期。”

    江河行叹一口气,眼看门外。

    李孝文纳闷道:“和王,这样的社会难道建设还很难吗?”

    江河行扭过头来,看看李孝文道:“路要一步步走。现在我们只能先打基础,想要一口吃个胖子是不能的。我们立下碑文,以后让天理道先去传播,等众人接受之后,尤其是年轻人接受之后,慢慢能形成我们建设某种社会的基础。比如,未来建设恐怕是先法治,再平等,最后再建设仁爱社会。循序渐进。方可有成功的可能。”

    李孝文道:“那我们跟显武城未来的自治会如何定约呢?跟现在这些碑文有什么关系呢?”

    江河行解释道:“我们现在就是往法治社会发展,法治社会的建设恐怕不是一时半会能成功的。我们要有几十年建设法治社会的准备。至于平等社会,恐怕没那么容易。目前来说,显武城恐怕就只能然商人来主导。你虽然不满,可有时候也没什么办法。

    等法治社会建设到一定程度,这个时候这个平等思想本深入人心。就是建设某种状态平等社会的条件齐全之际。

    最后,平等社会若建设到某种程度。以后让后来人来建设仁爱社会。”

    李孝文叹口气道:“看来是我太操切了,看来还得等这帮商人先来办自治会。看看他们谈成什么样子再说。”

    李孝文看出江河行对现在的商人偏袒,虽有些无奈,但觉的江河行讲的也有些道理,只得先回去,看这帮商人办成什么样子再说。

    时间又过了两天,审问郑三的结果出来,郑三可没少贪污,升价有几千万钱。几乎所有显武城的大商人都给过他好处,他现在倒是成真正的富豪了。

    江河行命令将他的家产全部没收,全部充做军费,郑礼,**都来请罪,江河行让他们放心。江河行去到监狱探望一次郑三,郑三痛哭流涕的忏悔。江河行想他也算立过功的,杀他当然不忍心。

    江河行想了想,明年泉州,雍奴要建设,要做大盐场,郑三组织能力还不错,干脆让他去晒盐,给他十年的期限。江河行当面给郑三说出他的意思,郑三在监狱里不住的磕头,表示一定要好好悔改,一定要在盐场好好干。

    郑三之事,总算画下句号。江河行回家,给家人一起过年。

    一年的忙碌,好不容易在家,时间过的特别快,转眼之间,时间已经到2月份了。平州府已经要开始新的一年忙碌。

    这一天,有人来报,徐朗从安武城来到平州府。

    江河行连忙跑到办公署外面,亲自将徐朗从车上搀扶下来,扶着他走入办公署。

    二月的平州府,冰雪依旧覆盖着大地。徐朗这一趟可是不易,一路车马劳顿,把个六十岁上下的老人,颠簸的几乎快变形。

    进屋好一阵,好人家才缓过劲。徐朗先讲安武城也没什么大变化,就是和平州府一样,这两年物价涨的特别厉害,新朝来的难民越来越多,荒地也是越开越多,铜矿,银矿,金矿都找到一些。

    江河行很满意老人家的工作,虽说上点年纪,不过做事还是很漂亮,依旧井井有条。

    最后,徐朗又劝江河行对玄菟郡和乐浪郡之事,需要缓缓,不为别的,就为现在还在跟匈奴打仗,假如被新朝抓到把柄,就麻烦了。

    江河行想想也是,目前的战略目标还只能是匈奴,这两郡之事只得先缓缓,同时两面发力,自己实力还是不够,再说即使不用武力,现在用商业和贸易的力量只得以匈奴之战事为优先。

    江河行赞同徐朗之意见,汇报完之后,让他先行回去休息,等过段时间,天气暖和,能行船之际,直接随同江河行去长安。

    江河行让张猛择机先回凤凰岛团聚一下,毕竟好久没回来,家也不能不顾,等到时候直接带人到冀州会面就行。

    江河行各方在筹备,准备前去长安觐见皇帝王莽。显武城正在为自治会忙的不可开交,但几乎所有的大商人,还是通过各路渠道,向江河行表示,希望随行进京城。(。)

第七十八章 去京城() 
天气还没真正暖和起来,不过冰雪已经融化,河里可以行船。

    江河行看时间合适,带着人马开始向显武城而去。

    队伍中有吴汉带领1500人马,有樊嘉带着五十多个商人。队伍拉的很长,从平州府出来,一路向南。

    军人走在前面,旗幡招展,马蹄踏踏。前面是骑兵,后面是车战兵。

    军队走在前面,江河行和徐朗乘一辆车,两人边走边聊。旁边的车上,李孝文和刘庆在商量事。他们二人是去显武城,料理显武城自治会之事。

    江河行的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商人乘着车,拉着自己的货物,浩浩荡荡向前。每家商人都带着家人伙计,本来不会太长的队伍,却变的延绵不绝。

    樊嘉坐在自己的豪华马车上,转头看看后面的队伍,叹一口气,心想,过几天到显武城,显武城商人是更多,这个队伍简直是如同大军一般,这要到长安该走到什么时候啊。

    吴汉带着军队不管后面的商人,一路疾行,8天的功夫,带着大军就来到显武城。江河行同时到达显武城,先住进显武城的办公署。

    江河行刚安定好,杨弘就来汇报。显武城的工作安排的还算井井有条。虽说杨弘做的不错,但明显有些拘谨,站在那里,一件件说起显武城的近况。

    李孝文和刘庆也坐在一边,一边听,一边记。

    杨弘讲起自治会的进展,前段时间商人从平州府回来,吵闹成了一锅粥,这个要进自治会,那个要来,各自不服气。

    杨弘为了协调各地商人,连着召集商人开会讨论。有说按钱多少来定,有说按对平州贡献大小而定。有说按对平州做过什么好事而定。

    一时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吵吵半个月,也没得出什么结论。最后。杜邦老先生提出个主意,商会下面有各种分会,比如做丝绸的就有一个分会。先保证每个分会先选出一个来,然后被选出者再行筛选。粮商分会则因为比较大,商人众多。最后给两个名额。这才选出来各个分会代表。

    分会代表选出之后,又找到显武城比较有名气的读书人选了两名,还有以前的两名显武的小吏。这个自治大会才算各方面在显武城得到认同,现在其实已经在管事。

    本来显武城官府以前也不管多少事,无非是修桥修路,收税而已。修桥修路以后的钱估计不用自治会来出,这些商人现在都很踊跃,因为现在做好事不光是敬奉上天所需,就连进自治会也能加分不少。

    收税之事,也加强监管。不为别的,不仅仅是为了平州府的收入。这里面很多还有被征税的商人,他们的对手如果漏掉征税,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因此,几乎所有的大户都同意监管,互相之间还能检举。

    江河行倒是没想到,以前还担心他们共同抗税,或者同时要求减税,现在倒没有出现。毕竟他这里只是征收交易税,牵涉的面多。稍微加强监管,想逃税的难度就大多了。

    江河行大致放心,这个自治会,无论征税。还是做些其他公家事,不会比郑三做的差,心里先放下心。

    最后,江河行问三个事情,一是什么时候自治会正式成立。二呢,关于自治会对显武城百姓的约定。三是自治会和平州府的约定。

    杨弘回答。现在自治会已经筹备完毕,很多事私下已经开始运作,但正式成立想让江河行亲自来一趟。关于对显武城的约定,就是仿照刘邦进咸阳约法三章之事,不叫约法三章,叫做显武城自治会与民约法。

    杨弘简单讲讲与民约法的主要内容,一是财产保护,可不嘛,没有比这些商人更在乎这些的,自己掌权第一要把这个写上。

    后面的内容不少,主要有商业纠纷之处理,民事纠纷之处理等等,内容不多,简洁明了。杨弘又讲起民法的裁决,专门设立一个裁决处,专门来处理各种纠纷之事。

    至于比较大的事情,比如需要重的惩罚之事,还是希望由平州府直接接管。

    江河行点头同意,指派刘庆给他们办理。

    谈完这些,江河行让杨弘通知五天后,在天宫庙前,新设立好的石碑前,江河行将主持自治会正式成立,并当众宣布约法,并由他代表平州府签约。

    五天后,万里晴空,碧蓝如洗。天气虽有些冷,可天宫庙前,却是热闹非凡。

    吴汉带着八百士兵围城一个大圈,兵士们手拿明晃晃的马刀,将外面看热闹的人群隔离开。

    一周都是热闹的高楼林立,就剩下中间这块大空地。有几十亩大小,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动。

    三个一人高的石碑,矗立在空地上。中间的那个特别显眼,上有“敬天爱人”四个红色大字。虽不知是谁书写,但苍劲有力。

    石碑后面是一片空地,不用说,未来的天宫庙就是这里。大青砖累有两人高,堆积成一个砖墙般,旁边的木料,堆积成一个个三角形,沙子却像小山一般。还有其他的建房材料,虽说东西很多,却看不出杂乱。

    吴汉打量一下这个地方,似乎有些熟悉,仿佛就是当年的牛羊市场。吴汉想起当年就是在这里贩卖羊皮,就是在这里与李孝全打架,更是在这里被吴奎狠狠的教训一顿。

    吴汉正在胡思乱想,只见南面的大路上,一阵喧哗声,车马声,人群的叫喊声,络绎不绝。远远的人群中分出一条道路,一队马车,鱼贯而入。

    江河行一身锦袍,站在最前面的黑色马车上,挥着手,向马车两旁的人打着招呼。

    杨弘同样一身锦袍,站在江河行旁边,紧张的看着人群的欢呼,似乎有些不适应,感觉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说不出的一股别扭劲。杨弘像个犯错的孩子般,始终不敢看欢呼的人群,低下头,手紧紧抓住车的护栏。

    江河行身旁还有一个老者,须发都如雪一般,只是这老者拈着胡须,眯缝着眼,面带微笑,向前看,不消说,这个神仙般的老者,正是徐朗。(。)

第七十九章 听天意() 
徐朗睁开眼睛仔细看着三个碑文,不住的点头。他看看碑文,转头向后面看看。刘庆和李孝文站在后面的车上,边说边聊。他们身后一群商人坐着马车,缓缓跟在后面。

    徐朗一直在安武城,显武城以前虽来过,只是稍微停留,很快就离开了。车辆一路行来,他也是十分震惊这里的富庶。身后的这群商人衣着不消说,个个非貂即裘,一圈围观的民众,也是衣服光鲜亮丽,十分惹眼。

    这几年在安武城,眼看着安武城一天天繁华,从一个小集镇发展成大码头,原以为就快赶上显武城。来这里仔细一看,才知道,自己是多么荒唐。

    徐朗是打算陪着江河行去长安,利用自己的关系,帮着平州府拉些可用之人回来。至于什么样的人是真正可用的,江河行倒也没给个标准。看来自己还得多找人,至于用那些还得江河行最后拍板。只是没个标准,他也是感到有些为难。

    现在走到显武城,他只是知道要办一个什么自治会,具体为什么要办自治会,他实在有些迷茫。不过,看到这碑文内容,他还是蛮赞同的。“敬天爱民”“万民是上天之子民”“人在做,天在看”,三个碑文刻的苍劲有力,怎么看都是将上天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徐朗知道江河行来自一个周朝后裔建立的国家,敬天爱民也是周朝时期的主张,现在又在显武城重现,显然他是将周朝的主张搬来。可后面的“万民是上天之子民”,“人在做,天在看”为何要专门立下碑文,他有些困惑。这些道理上不难,只是为何如此庄重的立下碑文,他有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