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99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99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承受着无穷的压力,却保持着清醒的理智,丝毫不敢迈错半步。

    深夜,立政殿,长孙皇后和杨妃正组织着宫人们通宵的赶制着用来布置疑兵的大唐旗帜。

    正在长孙皇后身边,认真缝制着旗帜的杨妃忧心忡忡的向长孙皇后问道:“姐姐,这仗咱们能打赢吗?这次突厥可是来了将近四十万人,而我大唐长安如今却只有不到一万军队啊。”

    长孙皇后尚未开口,一个稚嫩的声音回答道:“我们肯定能打赢的,我父亲是这天下最勇猛的战将,他从来就没有打过败仗。即使敌人来的再多,我父亲都能打败他们的。”

    杨妃顺着声音,看到了一位扎着小辫,穿着绿色丝绸衣服,粉粉嫩嫩,表情却异常坚定的小女孩。

    长孙皇后唤过小女孩到自己的身边,向杨妃介绍道:“她是侯君集唯一的女儿侯海棠。”

    杨妃顿时露出了一丝了悟,大唐皇帝李世民和侯君集既是君臣,又是生死相托的兄弟。侯君集一直是大唐皇帝的心腹,最坚定的支持者,为了大唐皇帝陛下,侯君集一家可是遭了大难,如今只剩下了这唯一的一个女儿了。

    杨妃拉着侯海棠的小手,轻轻的搂在了自己的怀里,宠溺不已。

    正在这时,又是一阵稚嫩的声音响起“对,我们大唐肯定能够打败这些可恶的突厥人的。我看见父皇已经下令让殿中省准备庆功酒了,我父皇是这天下最厉害的人。我相信:这天下没有人可以打败我父皇的。”

    大殿内,所有人都看向了正在搬运旗帜的大唐太子李承乾,他们没有想到年幼的李承乾竟然对战事有如此的信心,而被杨妃抱在怀中的侯海棠则一脸崇拜的看着李承乾,对于李承乾的话,她是深表认同。只是她没有想到这天下竟然有比他父亲更厉害的人。

    长孙皇后饶有兴趣的看了看李承乾和侯海棠两个人,笑着对杨妃说道:“这么多年了,陛下你还不了解吗?陛下说能打赢的仗,什么时候打输过呀?乾儿都能如此信任自己的父皇,海棠也能如此信任自己的父亲,我们就不能完全的信任自己的丈夫吗?”

    杨妃面带愧疚,无奈的苦笑道:“我这是怎么了?我一直都是相信陛下的,对陛下都是深信不疑的,今日的表现竟然还不如两个孩子?”

    清晨,姚谷。侯君集看着姚谷独特的地形,他露出了一丝残忍的微笑。这里是由泾阳到武功的必经之道,两侧是广阔的高山密林,山坡不陡不缓,林木不密不希,便于隐蔽,更便于冲锋,两端之间为唯一的一条通道,这里实在是天下难觅的埋伏妙地。侯君集将三千步兵分别埋伏在姚谷的两端,进口和出口之处,进行堵截;其余的一万七千骑兵则被全部埋伏在两侧高山密林之间。这次侯君集也下了狠心,他要将突厥左路雅尔斤的三万大军彻底铲除,一个不留!他对各部下达了最严厉的命令:谁敢放走一个突厥骑兵,就用自己的头颅来换!

    午时,突厥的三万大军在左路军统帅雅尔斤的率领下,穿着皮袍,挥舞着弯刀,呼啸着走进了姚谷。他们都没有想到这里会有大唐军队的埋伏,这里将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当几近十里的峡谷装下了突厥的三万大军,两岸密林中战鼓骤起,牛角号凄厉长鸣,滚木雷石夹杂着箭雨隆隆而下,两端的进出口更是被大唐士卒们快速的堵了起来。突厥骑兵猝不及防,潮水般的回旋倒涌,无奈前后通道都被封闭,退无可退,逃无可逃。两边的高山上,成排成排的八牛弩发出了一阵阵令人恐惧的机括之声,之后就是突厥骑兵成片成片的倒下,发出一阵阵让人毛骨悚然的惨叫之声。

    当那隆隆战鼓如雷鸣般漫山遍野滚动时,左千牛卫大将军侯君集拔出了腰间的佩剑,高亢激昂的说道:“此战,本将要求我左右千牛卫大军‘马必喘汗,刀必见血,人必带伤’,战后检验,如果没有达到本将要求者,就地斩杀。”说着他把宝剑指向了毫无头绪,四处奔逃的突厥骑兵道:“为了大唐,为了社稷,为了无辜被突厥屠杀的大唐百姓,杀!”

    “杀!”大唐的士卒们爆发出令人热血沸腾的呐喊声,从四面向陷入困境的突厥大军涌杀了过去。

    当黑压压的大唐军队从四面八方涌杀过来的时候,突厥的骑兵们顿时陷入了慌乱之中。雅尔斤和一群突厥将军们惊慌失措,简直不知道该下令往哪个方向奔逃?很快,他们感到了绝望,他们知道在这种峡谷地形打埋伏,并且全面冲锋,大唐显然是要痛下杀手,要将他们全部斩杀,斩草除根啊。

第一百九十八章 姚谷伏击战(三)() 
眼见必死,突厥骑兵在雅尔斤和突厥将军的率领下死命拼杀。从午时一直杀到黄昏,峡谷中被箭雨擂石击杀的突厥人尸骨累累,进出的谷口被杀的突厥人的尸体更是完全封住了山道,从峡谷中缓缓流淌的姚水,也被鲜血染成了红河。随着暮色降临,大唐的铁骑集体冲锋变成了散骑冲杀,火把漫山遍野,战鼓震天动地,不管突厥骑兵叫喊什么,大唐骑兵只是轮番冲杀,眼看就是不允许一个突厥人活在眼前。到处都是尸横遍野,鲜血汩汩。天完全黑透,突厥骑兵只剩下不到三千残兵,他们的斗志被彻底击垮,竟是一起下马,扔掉了战刀,在姚水的两侧一起跪倒在地,哇哇啦啦的嘶声哭喊,抱头痛哭。

    大唐骑兵围拢了过来,带血的战刀丛林般的悬在了突厥人的头顶……

    满身鲜血的右千牛卫将军张亮,伸出舌头舔了舔嘴边的鲜血,高声的对侯君集说道:“大将军,末将以为应该把他们放了。有时候,活着的人比死了的,更有震慑力。”

    残破不堪但是依然迎风招展的大唐帅旗之下,侯君集身上有多处的伤口,正汩汩的流着鲜血,他拿着滴血的宝剑指向了张亮,暴跳如雷的说道:“放了他们?你让我放了他们?他们是狼,是入侵我大唐的狼。放了他们,你问问我大唐死伤的将士,还有被他们无辜屠杀的大唐百姓们可会愿意?”

    张亮面目狞厉的说道:“末将的意思是,砍下他们每个人的左臂右腿,让他们爬回武功县城去。留下他们,他们也是废人。按照突厥习俗,颉利也会砍杀他们的。如此,我们也可以通过他们,告诉所有的突厥人入侵我大唐的下场,形成震慑。”

    侯君集缓缓的放下了滴血的宝剑,点头应允。

    火把下,大唐骑兵在谷口列成了一条长长的甬道。三千突厥残兵徒步缓缓的进入了甬道,每过一个便有两道闪亮的剑光,两声惨厉的嘶吼。当月亮爬上山头,姚谷外的通道上到处都是蠕动着残臂断肢的血人,四处弥漫着绝望痛苦的嘶吼,就连虎狼野兽都远远的躲开了这条恐怖的通道。

    帝都长安城,前太子东宫六卫率统领冯立的府邸。

    书房内,冯立和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相对而坐。三个人都是原息王建成的旧部,玄武门之变后,被大唐皇帝李世民赦免,由武将转为闲职,手下原先的旧部尽皆解散,归家。

    冯立看着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缓缓的说道:“大唐皇帝陛下对我们有活命之恩,如今突厥叩境,我想报恩,以御突厥,你们两位觉得如何啊?”

    薛万均、薛万彻兄弟面面相觑,他们知道冯立是位忠义之人,欠别人的恩情,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报恩,去归还人情的,他们还知道冯立内心里有着深深的愤懑。冯立本是陇右冯氏家族年轻一代的翘楚,自幼便聪颖厚达,备受家族重视,在朝廷中也是担任屡屡担任要职,可是如今却被家族逐出,成为了一位无人在乎的闲职官员,这种境遇的大起大落,对于冯立来说,是比死都要难受的事情,他一直想要去改变,恢复以前的荣光。

    看着发愣的薛万均、薛万彻兄弟,冯立继续说道:“大唐皇帝陛下对我们有活命之恩,我曾经暗暗发誓要用终生来报答他。如今突厥入侵我大唐,正是我报答大唐皇帝陛下,为国建功的机会。能为国家,奋战而死,这比之前死于内斗,要好的太多了。大丈夫在世上走这一遭,能为国家奋战而死,也是幸事,岂不比在这闲职之上,终日无所事事,混吃等死,要好上百倍?人难免一死,只要我们为国家而死,也可以为子孙搏一出路不是?”

    薛万均、薛万彻顿时大悟。如果没有特殊的机遇,他们这辈子恐怕真的会如同冯立所说,远离大唐权利中心,在这闲职之上,虚度生命,直至死亡,自己的子孙们也会受到自己的牵连,难以在大唐有所作为。如今有一个机会,为国而战的机会,报答大唐皇帝李世民活命的机会,而为了这次机会,就需要用自己的性命搏一搏。

    薛万均、薛万彻兄弟彼此对视了一眼,然后缓缓的点下了头。

    见两人同意,冯立向二人袒露心扉道:“如今,我的处境比你们要险恶的太多。你们不受重视,至少还在家族之内,而我却被逐出家族了。你们也知道,自从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不是出身豪族,如果没有特殊的机遇,是万万不能做官的。此次,除了报恩,抵御突厥,我也是无路可退了,我只能用我这一条残命,为子孙们闯出一条血路。只要我为大唐抵御突厥而死,我的家族才会重新收容我,让我重返家族,我的子孙才有机会为官,重新接触到大唐的权力,而不至于一生默默无闻,碌碌无为啊。”

    第二日清早,太极宫。冯立、薛万均、薛万彻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请命,请求召集旧部,正面迎击颉利大军。

    大唐皇帝李世民面露狐疑。而侍立在李世民身侧的李玄却反对道:“不可,你们的旧部加起来仅仅只有五千人,而武功县城的颉利大军却有三十二万之多,你们前去正面迎击,那就是去送死啊。”

    冯立、薛万均、薛万彻同时神情激动、言语激昂的说道:“臣等知道臣等此去,必是难逃一死,可是臣等皆抱有死志,抱有为国死战之心,望陛下能够成全。”

    大唐皇帝李世民面露沉思。

    冯立痛哭流涕的恳求道:“陛下,人难免一死,有时候活着比死了重要,但是有时候死了的人却比活着的人重要。如今突厥入侵,正是需要勇士为国尽忠效力之时,臣等不才,愿为大唐死战,以彰显我大唐的血性和尊严,让骄狂的颉利以后再也不敢小觑我大唐。臣等拳拳为国报效之心,望陛下成全。”

第一百九十九章 渭河血战(一)() 
大唐皇帝李世民缓缓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迈步走下了御阶,走到了冯立、薛万均、薛万彻的近前说道:“难得你们一片忠君爱国之心,朕岂有不允之理?你们为国而战,多加保重。”

    待三人离去,侍立在大唐皇帝李世民另一侧的兵部文选司郎中长孙无忌向李世民提醒道:“陛下,他们可都是息王建成的嫡系旧部,让他们前去对抗颉利,他们会不会故意如此,会不会临阵叛逃,泄露我大唐帝都长安城的虚实,让我大唐社稷陷入险境啊?毕竟我大唐帝都长安,如今就是座空城,驻守的军队,还不足万人啊。”

    大唐皇帝李世民异常坚决的摆了摆手说道:“冯立、薛万均、薛万彻他们都是忠义之人,他们怀着必死之心,为国效力,我们不能猜疑他们,伤害他们。”

    第二日清晨,大唐皇帝李世民亲自将冯立、薛万均、薛万彻统领的重新聚拢起来的五千旧部,送出了长安城外。

    临行之前,大唐皇帝李世民对冯立、薛万均、薛万彻深情的说道:“事可为,则为之;事不可为,就退回来。值此国家危难之际,你们有忠君爱国之心,这就足够了。你们的忠心,朕和满朝文武也都看的一清二楚。撑不住了,退回来就是,莫要强求,莫要白白送了性命。”

    冯立、薛万均、薛万彻跪在大唐皇帝李世民面前,痛哭流涕道:“多谢陛下挂怀。此战,臣等皆抱有死志。臣等必战到最后,打出我大唐的血性,打出我大唐的尊严,绝不让突厥人小瞧我大唐。”

    大唐皇帝李世民长叹一声,满含无奈的目送冯立、薛万均、薛万彻统领的五千旧部离开。

    渭河是大唐的母亲河——黄河的第一大支流,他发源于陇右(后世的甘肃),经河套地(宁夏),通过关中道,最后重新归于黄河。在突厥颉利可汗驻扎的武功县城,正对城门十里处就有渭河流过,渭河上仅有一桥,名叫渭桥,这是从武功进入帝都长安的唯一一条通道。

    清晨时分,就在渭桥之上,冯立、薛万均、薛万彻组织着五千旧部缓缓的摆开了阵势。

    阵型分为三排。

    前排是两千刀盾兵,他们身披重铠,一手持盾,一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