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84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84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不可置信的说道:“李艺有三十万大军,我军也有三十万大军。我军的统帅是闻名天下的名将李靖,士卒是我大唐最善战的驻守帝都长安的九卫大军。道义上,我们以天子讨伐不臣;势力上,我们以全国征讨幽、营二州,我大唐有如此多的优势,这战事怎么能够打成旷日持久的战争?”

    李玄没有回答,而是拿出了一摞奏折,请李世民御览。

    李世民打开奏折,发现奏折都是礼部和兵部的,他想不明白李玄为什么要让他看这些?可是随着李世民不停的翻阅,他渐渐看出了问题所在。这些奏折都是由礼部侍郎刘政会、兵部侍郎刘弘基代奏的,丝毫没有礼部尚书崔干、兵部尚书卢承庆的意见。做过多年尚书令的李世民顿时明白了,礼部尚书崔干、兵部尚书卢承庆被自己秦王府的旧属礼部侍郎刘政会、兵部侍郎刘弘基给架空了。李世民大手一挥,将奏折全部掀翻在地,暴怒道:“大胆,放肆,刘政会、刘弘基无视大唐法律,竟然敢架空上官,无法无天。”

    李玄上奏道:“陛下,微臣知道您是真心拉拢息王建成、海陵王元吉的旧属和李靖、李绩等中间派系的,可是您的旧部们,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您的良苦用心啊。架空礼部尚书崔干、兵部尚书卢承庆,这绝对不是个例,在大唐朝堂上,这应该是普遍现象,微臣希望陛下能够在早朝上,向整个大唐表明您的态度,拉拢息王建成、海陵王元吉旧部、中间派系以为己用,稳定朝局。”

    李世民点头应允。

    兵部尚书卢承庆的府邸。

    礼部尚书崔干对兵部尚书卢承庆说道:“岂有此理?好一个欺世盗名的李世民,明着告诉天下人,授予你我尚书的高位,私下里竟然让他的心腹将我们架空,让我们成为傀儡,成为摆设。既然决心不用我们,我们做这个尚书又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辞了这官职,去投李艺去,至少李艺他绝对不敢将我传承千年的山东豪族当做摆设,当成傀儡。”

    卢承庆沉思后,说道:“或许这并不是他李世民指使的,而是他手下人擅自行动,胆大妄为……”

    崔干打断了卢承庆的话道:“都这时候了,你还替他李世民说话吗?没他李世民指使,他的旧部那些人敢架空我们吗?”

    卢承庆没有辩解,而是说道:“再等几天看看吧,如果这真是李世民指使的,他要架空我们。这大唐的官,我们不做也罢。我们山东豪族投那李艺就是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架空尚书(二)() 
早朝,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御椅上,冷冷的看着群臣,不发一言。文武百官都知道,幽州李艺索要中山郡王李承乾为监军这件事,让李世民内心里十分的不痛快,于是便十分默契的闭口不言,以免触了李世民的霉头,惹得李世民雷霆大怒,自己受到无妄之灾。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丝毫不敢发出一丁点儿的声响,整个大殿更是雅雀无声,静得仿佛落下一根针,都能听得到。大殿内的气氛,压抑、紧张,让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沉默许久,李世民冷冷的说道:“礼部侍郎刘政会、兵部侍郎刘弘基,你们都给朕站出来。”

    听到李世民如此说,堂堂从三品高官,一向威严大度的礼部侍郎刘政会,兵部侍郎刘弘基,像受惊的兔子一般,急忙从排列整齐的朝班中站了出来。

    所有人都用怜悯的眼光看着了这两个人。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两个人到底犯了什么错,竟然触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霉头。

    李世民用异常冰冷的声音对他们二人说道:“你们可知错?”

    刘弘基和刘政会思量一会儿,都摇头,老实的回答道:“不知。”

    李世民一拍御案,站了起来说道:“你们两个好大的胆子,仗着是朕秦王府的旧部,架空上官,肆意妄为,你们以为朕册封的大唐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是摆设吗?你们以为我大唐律法是摆设吗?你们以为朕不敢严惩你们吗?”

    看着突然暴怒的李世民,所有人到此时方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礼部尚书崔干,兵部尚书卢承庆彼此对视,表情带着愕然,他们没有想到皇帝李世民竟然会因为这样的事儿,雷霆大怒,竟然会把这样的事,放在早朝上,大张旗鼓的提起。

    刘弘基看了看刘政会,壮了壮胆子,挺直了脖子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如果是其他事,我们做错了,我们认。可是这件事,我们没错,我们是不会认错的。”

    刘政会附和道:“对,这件事,我们没错,我们是不会认错的。”

    李世民气得指着二人说道:“你们,你们架空上官,肆意妄为,你们还有理了。”

    刘弘基说道:“肆意妄为,我们不敢。兵部和礼部的奏折,臣等都是按照流程,请陛下御览后,才予以施行的。臣等是万万不敢擅自决断,肆意妄为的。至于架空上官……”

    刘弘基面带沉吟。而刘政会则接过来直接嚷道:“是因为我们不服。我和弘基都是陛下在做秦王时的旧部,是陪着陛下南征北战,经受过种种磨难的,而崔干、卢承庆算什么东西,一群息王建成、海陵王元吉的余孽,以前他们仗着息王建成、海陵王元吉欺凌我们,现在您做天子,凭什么还要让崔干、卢承庆骑在我们头上,让我们听从他们的命令?他们有何战功,有何谋略,有何忠心,值得我们听从?我们架空上官,除了看不起他们这群余孽,废物,还有我们都是陛下的心腹,我们想为陛下守得住大唐这份基业,以免被外人窃取啊。”

    言罢,刘政会、刘弘基二人痛苦流涕,悲伤不已。

    李世民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怜悯,不过很快就被冷酷所代替。他缓缓的开口道:“朝廷用人,自有朝廷的法度。架空上官,就是触犯了大唐律法,明知故犯,更是藐视大唐律法威严,罪加一等。甲士,把刘政会、刘弘基给我打入天牢。大理寺卿,按大唐律严厉法办此二人。”

    朝堂上,李世民秦王府的旧部纷纷跪下,为刘弘基、刘政会二人求情,其他息王建成、海陵王元吉的旧部和中间派系都显得异常的尴尬,求情也不是,不求情更不是,只能默默的站着,静观朝局变化。

    李世民看到朝堂上已经有分化的趋势,自己一直以来,拉拢息王建成、海陵王元吉的旧部和中间派系的谋划,也有可能会功亏一篑,付之东流。他强迫自己狠下心,催促甲士道:“快把刘政会、刘弘基这两个人给我押下去。”

    秦王府的旧部们将刘政会,刘弘基紧紧的护在中央,左金吾卫大将军柴绍更是一撸袖子,大眼一瞪,众甲士尽皆不敢向前。

    大唐朝堂顿时乱成了一片。

    就在这时,礼部尚书崔干、兵部尚书卢承庆走了出来,齐声对李世民上奏道:“陛下求贤若渴之心,臣等都已知晓。请陛下放过礼部侍郎刘政会、兵部侍郎刘弘基两位大人吧,不然,臣等的尚书之位,恐怕以后也没法再做了。”

    朝堂上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崔干、卢承庆的两个人,秦王府的旧部都没有想到崔干、卢承庆竟然会替看不起他们、架空他们的刘政会、刘弘基求情。

    李世民也觉得很诧异,但是刘政会、刘弘基毕竟是自己的心腹,自己内心里并不想严惩他们,他们可都是自己的死忠啊,陪自己经历了很多苦难的。只是形势所逼,必须要严惩他们,方能稳定大唐朝局,保证自己拉拢建成、元吉旧部,中间派系的计划能够成功。如今既然崔干、卢承庆为刘政会、刘弘基求情,于是他便顺势下令道:“甲士,退下。”

    甲士转身离开大殿,秦王府的旧部们也逐渐的散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重新站好。

    李世民对刘政会、刘弘基严厉警告道:“若不是崔尚书、卢尚书为你们求情,今日朕必严惩你们。以后,配合好崔尚书、卢尚书,忠心办事。若敢再犯,小心朕数罪并罚,要了你们的脑袋。”

    之后,李世民看向了总领国事的李玄,说道:“以后礼部、兵部的奏折,必须要有礼部尚书崔大人、兵部尚书卢大人的亲笔签字,如果没有,就不要再往朕这里再送了。我大唐的礼部、兵部,还是要让崔爱卿、卢爱卿说了算啊。”

    李玄恭恭敬敬的回答道:“是。”

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不透的李靖() 
处理过刘政会、刘弘基架空尚书的事情,李世民沉默了下来。侍立在李世民身后的内侍监王富贵,扯着他那公鸭嗓喊道:“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李玄缓缓的站了出来,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说道:“陛下,如今朝廷尚有大臣架空尚书的事情,微臣担心军中亦有此等事情发生。微臣以为陛下必须予以制止,防微杜渐。”

    听到李玄如此说,李世民想到了征讨幽州李艺的由李靖统领的大军。想到李靖被自己的旧部架空,万一李艺悔诺偷袭,大军惨败,那可是会动摇自己的统治根基的,那可是自己绝大部分的实力啊。没有了大军支持,自己随时都可能会被推翻的。于是他取出了自己的佩剑,对王富贵下令道:“将此剑交给李靖李大将军,告诉他,有胆敢不听他号令者,可以先斩而后奏。”

    十数日后,王富贵到达了幽州,见到了李靖,向他转述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旨意。

    第二日,李靖的大营。监军段常向李靖建议道:“趁大唐和李艺盟约未立,进攻李艺大军,取得胜利后,震慑李艺,让李艺以后再也不敢小瞧了大唐。”

    李靖饶有兴趣的看着段常,他知道段常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贴身侍卫,自付颇高,却没有独立领军的机会。段常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独自领军,在疆场上建功立业,以证明自己。可是如今,监军段常、左骁卫大将军秦琼、右骁卫大将军尉迟敬德、左领军卫大将军程咬金、右领军卫大将军张公瑾、右金吾卫大将军段志玄都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心腹,对自己形成掣肘。将帅不和,这可是军中大忌,如此情形,躲避战事尚恐来之不及,怎么敢擅自进攻,轻言战事呢?于是,他冷冷的回应道:“不准。”

    段常顿时暴跳如雷,指着李靖的鼻子骂道:“李靖,你这个老匹夫,我早就觉得你不堪信任。你说,你是不是不忠于陛下,和他李艺有所勾结?”

    李靖气得一拍帅案,站了起来说道:“放肆。帅帐之中,岂能容得你大放厥词?甲士,把他给我拿下。”

    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公瑾、段志玄纷纷起身,将甲士堵在了营帐之外,只有李绩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沉默不语,不吭一声。

    段常放肆的大笑道:“李靖,你还真以为你是这大军统帅啊?那是因为陛下的命令,我们供着你呢。如今,既然撕破脸了,你也被死皮赖脸的帅位上待着了。”

    说着段常走到了帅案之前,拿起了一只帅令,下令道:“大军听令,今日准备,明日清晨,进攻李艺……”

    话未说完,一把宝剑从空劈下,段常的声音嘎然而止,段常的头颅被砍下,滚动到了地上。段常的嘴巴张的大大的,似乎还想在再说些什么,眼睛里充满着惊恐和不可置信。

    营帐中,所有人都是一惊,都吃惊的看着突然发飙的李靖。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公瑾、段志玄都缓缓的抽出了佩剑,以做戒备。

    李靖神色淡定,轻轻的将滴血的宝剑擦拭干净,缓缓的插入了剑鞘之中,然后双手将宝剑高高的捧起。

    看到佩剑,营帐中所有人顿时一愣,他们知道那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随身佩剑。见此剑,就如同大唐皇帝李世民亲临。秦琼等人不敢怠慢,纷纷又将各自的佩剑,都插回剑鞘,然后对着宝剑躬身行礼道:“臣等拜见陛下!”

    李靖环视着营帐中的每一个人,最后把目光看向了李绩说道:“麻烦你带着监军段常的首级,到帝都长安,见陛下。就说监军段常不服我的帅令,私自调动大军,欲进攻李艺,被我以乱军之名斩杀。请陛下圣裁。”

    早朝,李绩被大唐皇帝李世民召进了乾元殿。躬身行礼,三呼万岁之后,李绩捧出了监军段常的首级说道:“陛下,监军段常不听元帅帅令,胆大妄为,私自调动大军,欲进攻李艺,被元帅亲手斩杀。如今段常首级奉上,元帅希望陛下圣裁。”

    听到李绩禀报,李世民勃然大怒,一拍御案站了起来,怒道:“放肆,李靖他……”

    听到监军段常被杀,李玄也是暗暗叫苦。他想不明白李靖为什么要这么做。李靖,这个人太让人看不透了。太上皇李渊起兵反隋,他作为李渊的下属——马邑县丞,一份大好的从龙之功,他不要,他偏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