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79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79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叔方顿时脸色涨得通红,大声反驳道:“大人,您认为我谢叔方是哪等贪生怕死之辈吗?当时,李世民确实是走到我和冯立、薛万均、薛万彻的近前,可是他不是一个人啊,他的身后还跟着秦琼、尉迟敬德、张公瑾等人啊,我如果轻举妄动,那肯定不可能杀死秦王李世民的,反而会被秦琼、尉迟敬德、张公瑾等人剁成肉泥的。大人培养我谢叔方多年,好不容易才将我推到了左、右金吾卫将军的高位,为我南方士族掌控着这来之不易的军队,我怎么能够因为一场明知道不可能成功的刺杀,白白牺牲掉自己,丢掉我南方士族所能掌控的唯一一支大军啊?”

    封德彝长叹了一声,站了起来,好生安慰谢叔方道:“你的忠勇,我都是知道的。李玄将整个大唐皇宫变消失,这是谁也没有想到,也是谁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你的为难,我知道了。只是可惜了,这么好的一个可以同时除掉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元吉的好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也实在是他秦王李世民的命太好了,命不该绝啊。”

    御史大夫萧禹也站了起来,说道:“如今,他秦王李世民依然认为大人是他的心腹,在帮助他登上皇位这件事上,大人是帮了大忙的。李世民登基称帝,大人必将为他秦王李世民所重用。以后,只要我们小心谋划,我们有的是机会,除掉他秦王李世民。我就不信,他秦王李世民有那么好的命,每一次都能躲得过去?”

    封德彝缓缓的走到谢叔方面前,搀扶起谢叔方道:“你回去吧。只要你忠心为我办事,我是绝对不会亏待于你的。”

    谢叔方站立起来,对着封德彝躬身行礼,之后就转身离开了。

    萧禹对封德彝说道:“封相,如今秦王李世民登基称帝,大局已定,您看是不是该让我南方士族的大才——岑文本出仕啊?”

    封德彝沉吟后,说道:“文本确实该出仕了,不然这样一直拖着,也白白荒废了他一身才学啊。”

    萧禹说道:“那我明日早朝,就安排人举荐文本入仕。大人,您看如何?”

    封德彝劝阻道:“不可。文本入仕,不能和我们南方士族扯上关系。还要另谋他途啊。”

    萧禹疑惑道:“为何?”

    封德彝解释道:“咱们做的事太隐秘了,很多都是对大唐不利的。虽然咱们小心谋划,步步谨慎,至今都没有人发觉,可是一旦被人发现,那是任何一位大唐皇帝都不可能容忍的。一个人可以欺骗一个人一辈子,也可以欺骗所有人一阵子,可是他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一辈子的。做过的事情,总会留下痕迹的。咱们做的事,迟早也会被人发现的,咱们死了就死了,也算是死得其所,问心无愧了,可是牵连到文本,这就不好了。文本,他是我南方士族的希望啊。他不能因为咱们,毁了仕途啊。”

    萧禹问道:“那文本出仕的事情,大人可有谋划?”

    封德彝陷入了沉思。良久后,封德彝向萧禹问道:“那位逆梁国伪帝萧铣的心腹,逆梁国主管马政的太仆寺卿——刘万达,你可还有联系?”

    萧禹回答道:“数年前,刘万达跟随永安王李玄来到了帝都长安。封大人,你也知道他是我那不成器的侄子逆梁国伪帝——萧铣的心腹,以前我和他就多有来往,如今,我们联系也颇多,并未因为萧铣之死而断了联系。就在前两日,他还曾到我的府上拜访过。”

    封德彝高兴道:“有联系就好,有联系就好啊。我们就来一个借鸡下蛋,由刘万达将文本引荐给李玄,然后让李玄举荐文本出仕。”

    萧禹欣喜道:“由李玄举荐文本出仕,这样最好。李玄是他李世民的心腹,又是他李世民身边的第一谋士,由李玄举荐文本,他李世民肯定重用文本,并且信任有加的。这比我们南方士族举荐,让文本从一开始就贴上我南方士族的标签,要好太多了。”

    欣喜过后,萧禹面带疑惑道:“只是怎么才能让李玄举荐文本出仕呢?李玄和文本可是非亲非故的,一个下人介绍过来的人才,他永安王李玄能有多大的兴趣?”

    封德彝哈哈一笑道:“萧大人,你多虑了。难道你还不相信文本的本事?说不定,一番接触,文本反而会发现李玄的缺点啊。李玄是他李世民的心腹谋士,智谋高超,手段繁多,李世民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如果文本能够发现他的缺点,咱们就能够击败他,以后咱们铲除掉他李世民,也更有成算不是。”

    萧禹一拍额头,恍然大悟道:“我怎么把最最重要的文本给忘了?凭借文本的才华,李玄怎么可能不举荐他出仕呢?如今他李世民也是需要人才,需要的紧啊。”

第一百五十七章 拉拢各方() 
终南山,李玄的隐居之处。刘万达走进了李玄的屋子。屋子内摆设简陋,可是却摆放着一些新奇的物件,让人感到舒适的同时,又感到惊喜。屋子内,李玄正端坐于一把奇形怪状的椅子之上,伏在书案上看书。这椅子不同于大唐常用方方正正的高背椅,而是体态宽大,靠背和扶手练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的拱形围屏。椅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舒适,精雕细琢。李玄坐在上面,威严大度,更添沉稳厚重。这书案也不同于大唐常用的一张大案,四条支架的书案,而是大案与支架相连,呈一直角,支架间放置了抽屉和柜子,既实用,又美观大方。

    在武当山时,刘万达就和李玄相识,就跟随李玄,对李玄随和的性格也是十分了解。他走进了屋子,随意的搬了把椅子,坐在李玄对面,对李玄说道:“我发现了一位大才,特来向你举荐。”

    李玄放下了手中的书,看向了刘万达,惊讶道:“大才?”

    刘万达说道:“你也知道我曾在大梁国做官,是大梁国皇帝萧铣的心腹。我举荐的这位大才,是大梁国皇帝萧铣十分欣赏的一位官员,此人智谋高超,谋略超绝,萧铣自己也是赞不绝口,予以重用。此人年龄不过二十,萧铣就让他出任了大梁国正三品的中书侍郎。”

    “二十岁的中书侍郎?”李玄诧异道。逆梁国伪帝萧铣,那可是出了名的善识人啊,他竟然让一个年龄不过二十的年轻人,出任逆梁国正三品的中书侍郎的高官,莫非?莫非这位年轻人真的有什么过人的才华?

    李玄不禁问道:“此人是谁?竟值得萧铣如此青睐有加,予以重用?”

    刘万达说出了三个字:“岑文本。”

    岑文本三个字一出,李玄惊喜的站了起来。岑文本,贞观名臣,大唐宰辅,才学过人,智谋高超,在人才济济的贞观一朝,他的才学、智谋,如果称第二的话,是没人敢称第一的,无论是以多谋著称的房玄龄,以善断著称的杜如晦还是以阴狠闻名,有“权谋大家”之称的长孙无忌都不是其对手。岑文本才名满天下,又深为李世民信任,为李世民掌管机密事,掌权几近二十年,纵贯几乎整个贞观时期,可谓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

    片刻后,李玄又坐了下来,对刘万达说道:“此人确是大才,你的心意,我明白,我会向皇太子殿下极力举荐此人的。”

    李玄的表态让刘万达很诧异。他没有想到李玄竟然连岑文本见都没有见过,就声明极力举荐此人,这太让他意外了。

    不久,刘万达就起身离开了李玄的隐居之处。而李玄也放下了手中的书,前往了太极宫。

    太极宫,皇太子李世民看到李玄到来,连忙热情的对李玄招呼道:“孤的子房来了。来来来,快,坐坐坐。孤正等你谋划如何启用太子、齐王的旧部,稳定我大唐朝局呢?”

    李玄走到李世民的近前说道:“依臣愚见,殿下除了启用太子、齐王旧部之外,还应该重用既不支持殿下,又不支持太子、齐王的中间派系。”

    李世民疑问道:“中间派系?”

    李玄回答道:“对,中间派系。如镇军大将军、灵州大总管李靖;左威卫大将军、潼关守将李绩等。”

    李世民面露不悦道:“李靖、李绩吗?数天前,孤发动玄武门之变,向他们两位借兵,李绩是没有消息,李靖可是直接拒绝的,现在要重用封赏他们吗?”

    李玄劝慰道:“殿下如今贵为大唐的皇太子,实为整个大唐,整个天下的主人,朝廷中像李靖、李绩一样,既没有帮助殿下,又没有帮助太子、齐王的人数众多,如果像李靖、李绩这样惹怒过殿下的人,殿下都能重用,这些中间派系,又怎么会不愿意为殿下,为大唐效力呢?”

    李世民顿时醒悟,下诏道:“加封从二品镇军大将军李靖为正二品辅国大将军,加封正三品左威卫大将军李绩为从二品冠军大将军。”

    立即有拟旨官拟旨,符玺官加印,皇太子令谕转瞬而成,散发全国。

    李玄又向李世民进谏道:“至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旧部。。。。。。山东豪族,则须优先擢升山东豪族的翘楚——文相崔干,武相卢承庆。至于太子太傅王珪、太子冼马魏征这等大才,却要殿下亲自拜访、启用。如此方能彰显殿下求贤若渴之心,包容天下之志。”

    听过李玄的建议后,皇太子李世民顿时大喜过望,下令道:“加封从四品户部郎中崔干为正三品礼部尚书,加封从四品兵部郎中卢承庆为正三品兵部尚书。”

    之后,皇太子李世民在李玄的陪同下,拜访了太子太傅王珪。

    大厅内,皇太子李世民对王珪躬身行礼道:“世民初登大位,诸事不协,望王大人教我,以稳社稷,以安百姓。”

    太子太傅冷冷的看着李世民道:“我王珪以忠义闻名天下,你不要以为你阻止了张亮这个屠夫,赦免了我和我的家人,就能指望我为你做事。一顶官帽就能让一位忠臣变节吗?你还是准备好囚车,送我上刑场吧。是斩首是凌迟,都随你了。”

    李世民长叹一声说道:“你的忠义,我身为佩服。你知道对旧主忠,却不知忠于天下,这是忠却不是大忠;知道守一个人的志节,却不知道为天下饱受荼毒的亿万苍生做些益事,这是贤却不是大贤啊!你饱读圣人之书,却还是没明白,做忠臣易,做大忠臣难;做贤者易,做大贤者更难的道理啊,孤实在为你惋惜啊!”

    说罢,李世民就转身准备离开。

    王珪陷入了沉思。一番痛苦的挣扎后,他有了决断。他拦下了李世民,说道:“如果我愿意为你所用,你能否答应我一个条件?否则,我宁愿现在就赴死,也不愿意帮助于你。”

    李世民眉毛一挑,说道:“你说?”

    王珪一字一顿的说道:“厚葬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大厅内的所有人都看向了皇太子李世民。

    李世民低头沉思。片刻后,他突然下旨道:“追封太子建成为息王,追封齐王元吉为海陵王,按礼制厚葬!”

    听到皇太子李世民如此说,王珪顿时热泪盈眶,跪倒在地道:“谢皇太子隆恩!”

    李世民一把扶起王珪道:“该说谢的事孤啊。只有礼葬息王建成、海陵王元吉,才能安天下百姓之心,全孤仁悌之义啊。你这条谏言提的好啊,胜过十万雄兵啊。你以前为太子建成的太子太傅,如今就做孤的太子太傅,参与国家大政。望你多加辅佐、规劝于孤啊。”

    王珪感激涕零,为李世民的宽容大度感到臣服。

    李世民则感慨道:“有王珪相助,天下可安矣!”

第一百五十八章 行军司马() 
太子冼马魏征的府邸。

    魏征见到皇太子李世民后,冷言冷语的说道:“你能赦免我们这些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旧部,厚葬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证明你还不是无药可救。”

    李世民面露不悦,斥责道:“魏征,你可知罪?之前,你为何屡屡挑拨我和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之间的关系?离间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李玄略显担心的看向了魏征。依照他对李世民的了解,李世民说出这番话,内心里肯定是很愤怒的。

    魏征却没有任何的害怕,而是向前一步,瞪圆了双眼说道:“如果太子建成能够早些听从我的建言,就肯定不会有玄武门前的祸事。”

    李世民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了,魏征还如此的强势。李世民的气势不禁为之一泄,说道:“魏征,今日孤前来,不是和你吵架的。孤初登大位,诸事不协,孤就想问你,你愿不愿意辅助于孤?”

    魏征也退了一步说道:“魏征也不是迂腐之人。你若有心于社稷,有心于百姓,我就辅助于你。”

    李世民苦笑道:“社稷,乃是我李唐的社稷;百姓,也是孤的子民;孤怎么会不关心他们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