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31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31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阚陵高声质问道:“李孝恭是你吗?是你要杀我吗?我阚陵何其冤枉啊?我暗中支持辅公佑,你相信吗?你会相信吗?”

    声音远远回荡,却久久无人应答。

    良久,阚陵忽然跪倒,声泪俱下的说道:“你们可以冤杀我阚陵,但是你们不能冤杀吴王啊。吴王是忠于大唐的,是真心忠于大唐的啊。”

    言罢,便对着隐藏在军队后方李孝恭的方向,连连跪拜道:“请你放过吴王,吴王是真心忠于大唐的啊,你们不能杀吴王啊,不能啊。”

    看着连连跪拜,泣不成声的阚陵,李孝恭双目含泪,他缓缓的闭上了双眼。高高举起的右手,无力的从空中放下。

    看到李孝恭的动作,李孝恭身后的传令官下令道:“射”。

    早已张弓搭箭的大唐弓箭手,射出了一只只的飞箭,阚陵顿时被万箭穿身。

    端坐于梨花木高背椅上的李孝恭,突然站了起来,急匆匆的拨开了众军士,快步走到了奄奄一息的阚陵面前。

    阚陵用眼睛死死的盯着李孝恭,用尽全身气力,吐出了几个字:“不,能,杀,吴王啊!吴王,忠于,大唐……”

    话未说完,便气绝身亡。

    李孝恭呆呆的站在了原地,一动不动。

    他想不明白,大唐为什么要冤杀如此忠义的虎将呢?他可是愿意为了他的主人,自愿赴死的啊;即使临死了,也是想着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自己啊;多好的一员虎将啊,为什么要杀了他?为什么啊?

    沉默良久,李孝恭看着阚陵,下令道:“厚葬。”

    “大都督?”副将李飞虎诧异道。

    “厚葬。人,都让他们借我的手,杀了。如何埋葬,还要我听他们的安排吗?”李孝恭怒吼道。

    “阚陵是我欣赏的大将啊!也是位忠义之将!我要厚葬他,我一定要厚葬他。至于如何去说,随他们了。都随他们了!”李孝恭虎目含泪,声音沙哑的说道。

    十数日后,帝都长安,太极殿。夜鹰统领向皇帝李渊禀报道:“阚陵被赵郡王诛杀了。”

    李渊点头赞道:“好。”

    夜鹰统领又向李渊禀报道:“赵郡王厚葬了阚陵,副将李飞虎劝阻,赵郡王执意厚葬。”

    李渊面带不悦,说道:“赵郡王还是太重感情了,太重感情了呀。不堪重任。有些儿事,他做不来。他枉为杀伐果断的统军大将多年,太令朕失望了。”

    夜鹰统领恭恭敬敬的站着,不发一言。

    李渊抬头看了看夜鹰统领道:“按计划,把那人也杀了吧。”

    “是。”夜鹰统领躬身行礼后,转身消失。

    深夜,大唐第四号人物、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太子太保、吴王杜伏威,正在床上睡觉,突然七窍流血、肠胃迸裂、口吐白沫,全身发紫暴毙于家中。

    太极宫外的登闻鼓再次被敲响。皇帝李渊、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左仆射裴寂、右仆射封德彝、御史大夫萧禹聚集在了太极宫。当得知吴王杜伏威暴毙,所有人都沉痛哀悼,都在商议着吴王杜伏威的身后葬礼,如何才能够操办的隆重体面,风风光光,而所有人都下意识的一致忽略了杜伏威死因的调查。

    葬礼结束后,皇帝李渊呆呆的坐在龙椅上,回想着和杜伏威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杜伏威是天生的霸主啊,拥有着天生的领导气质。当时他虽然身穿着大唐大红色一品王服,但是他身上却弥漫着一种长久以来、自然而然行成的霸气。他虽然只有一个人站在大殿之中,可是他的身后似乎跟着文武百官、金甲护卫似的,所有人都众星拱月般的拱卫着他。他似乎犹如天生的霸主,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极其耀眼,极其引人注目。可是如今他死了,我杀死了他。其实并不是我杀死了他,而是他自己杀死了他自己。路是他自己选的,他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从他一来到长安,他就注定是死路一条了,可是他并不知道。

    成王败寇,一条世间通用的法则。可是帝王之道,并不适用啊。

    李渊缓缓的站了起来,看着自己刚刚坐过的龙椅喃喃自语道:“椅子,只有一把。既然想坐,就只能拼死争取,能坐上这把椅子的,整个天下,只有一个人,也唯有一个人。成功了,那就是皇帝。竞争失败了,妄想退回来,坐一太平王爷,简直痴心妄想。败了,就是死,只有死路一条。自古至今,从来如此。一向以宽洪大量著称的汉高祖刘邦,他也绝对不会在项羽投降后,封他做一个太平王爷的。有威胁就要除掉,尤其是对于自己坐的这把椅子有威胁的人,更是要斩草除根。天下义军三大首领之一、原楚国楚王。杜伏威,一个对朕的皇位有威胁的人,到了长安,朕的手里,朕怎么还能够允许你活着呢?杜伏威,朕知道你死的冤,可是你不要怪朕,成则为帝,败则赴死,这是帝王之道的规则。既然参与了帝王之争,就要遵守规则。”

    “吴王杜伏威有帝王之器量,帝王之才华,却无帝王之志向,可惜了。”李渊对杜伏威盖棺定论道。

第六十章 力劝李孝恭() 
吴王杜伏威暴毙的消息,传到丹阳。

    李玄不禁感触良多。杜伏威、辅公佑最终还是走了后世创业者的第五步——同归于尽。从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到同床异梦,同室操戈,最后一直走向了死亡,同归于尽!两人是彻彻底底的走完了这条路。

    李玄在想假如世间真有神灵,杜伏威和辅公佑能够见面,两人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呢?还是会继续仇恨下去呢?

    杜伏威有帝王之器量,帝王之才华,却无帝王之志向;辅公佑有帝王之志向,谋士之才华,却无帝王之器量。让辅公佑像杜伏威一样,投降大唐,以求自保,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有帝王之志向的辅公佑会觉得这是比杀了他,还要难以接受的事情。同样让杜伏威像辅公佑一样,费尽心思去试探、提防身边人,这同样也是不可能的。杜伏威的器量、大度,会感动他身边的人的,让他身边的人甘心为他赴死的。这一点,辅公佑是绝对做不到。

    性格决定命运,两人的性格互补,同心协力,则成就了两人的功业,手握二十万江淮精锐,雄踞江淮,统领江淮三十六郡,近百万百姓甘心为他们效力;两人的性格缺陷,则又分别害死了他们两个人,一位在血腥的帝王之路上,丧失了进取之心,被人杀掉,也属必然;一位自诩聪明,机关算尽,人心尽失,众叛亲离,被手下捆绑住,送入了敌方大营,也是必然。辅公佑临死前曾经懊悔:自己耍小聪明,害死了自己,后悔自己当时所为。可是依照他的性格,不做试探,两名侍卫,他敢用吗?放心大胆的用了,他还是那位真实的“智狐”辅公佑吗?”

    路都是自己走的,走哪条路,如何走,选择权在自己手里面。即使走上了绝路,那也是自己选的,怨不得别人。

    杜伏威、阚陵是被冤杀的,大唐朝堂的高层都知道,可是没人敢提,因为杀他们的人,是当今皇帝——李渊。历史上,李世民登基的贞观元年,就追封杜伏威为大唐正一品的太子太保,行台尚书令;为阚陵平反,追封阚陵为丹阳郡公,正三品左骁卫大将军。可是平反了,又如何?人都已经死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杜伏威、阚陵被冤杀,辅公佑反了,又死了,一切都在按照历史原来的轨迹发展着,李玄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自己的无力。他想去做一些儿事,去救一些儿马上就要葬身于那冷漠无情的历史车轮之下的人。

    他来到了荆州大都督、赵郡王李孝恭的府邸。

    李孝恭的心情很不好,因为自己欣赏的阚陵,被自己亲手下令,杀了。他内心里愧疚不已。

    李玄见到李孝恭,躬身行礼后,说道:“我希望大都督不要前往长安。”

    李孝恭心情郁闷,不带感情的问道:“为什么?”

    李玄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进入长安后,大都督准备如何自处啊?”

    李孝恭回答道:“做好自己的本职,不问政治。”

    李玄直接否定道:“这不可能。”

    李孝恭抬起了头,诧异的看着李玄。

    李玄解释道:“您如今远离朝堂,贵为一方统帅,手握二十余万大唐精锐,掌控整个大唐南方。朝堂上,无论皇帝、太子、秦王都希望您即使不给他们帮忙,也别给他们添乱就好。您不问政治,暗合他们的利益,他们的需求,他们自然支持。可是您一旦进入长安,做到了掌管军事的大唐正一品、三公之一——太尉,如此重的分量,他们怎么会还允许您独善其身,不问政治呢?做好本职?如果您不问政治,没有陛下、太子、秦王三位的支持,您以为您能做的好本职吗?京中官员可都是出于这三位的门下,没有这三位点头默许,又有哪位官员胆敢冒着生命危险配合、帮助于您呢?”

    “这?”李孝恭惊异道。

    李玄继续说道:“更何况此次您进京担任掌管军事的太尉一职,也是陛下的有心安排。”

    李孝恭站了起来,疑问道:“陛下,陛下如此安排是何意?”

    李玄分析道:“我认为,陛下这个安排,有两层深意。您掌管大唐南方二十余万精锐,时间太长,威望太高,势力范围太大,陛下对您有了戒备之心,此其一。我推测这也是您和李靖、李绩,三位大唐南方二十余万精锐执掌者,被同时调离的主要原因。”

    “原来如此。”李孝恭恍然大悟道。紧接着他又着急的问道:“那另外一个原因呢?”

    李玄说道:“据我分析,陛下让您担任执掌军事的太尉一职,应该是希望您能够帮助一个人?”

    “帮谁?”李孝恭问道。

    李玄回答道:“太子。”

    “太子?”李孝恭觉得不可思议。

    李玄回答道:“秦王在军中的势力太大了。陛下属意太子,而太子在军中几乎毫无根基。有您这位大唐第二功臣、大唐南方大军统帅辅助太子,掌管军事,陛下或许会安心许多吧。”

    听完李玄的分析,李孝恭想明白了一切,异常落寞的说道:“那我进京,就只能按照陛下的安排,辅助好太子,做好太尉一职,掌管好军事,和秦王对抗到底这一条路可走了。”

    李玄默然无语。

    历史上,李孝恭就是如此的,帮助太子建成培养、拉拢了很大一批军中势力,是太子建成忠心的支持者,也风光了一段时间,可是仅仅两年,秦王李世民就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做皇帝了。从李世民登基那天开始,李孝恭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

    两年里,李孝恭在军中,那可是和李世民针锋相对的,硬碰硬过好几次,李世民心中恼恨着呐。

    贞观元年,李孝恭就失去了军权,从此后半生,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军队,更不要提立功疆场,扬名天下了。爵位也由正一品的淮南王降回到了从一品的赵郡王,不久,又降到了从二品的河间郡王。

    李孝恭政治失意后,就开始追求奢侈,享受,广纳侍妾、歌姬、舞女,整日声色犬马,借酒消愁。

    贞观十四年,身体被掏空了的李孝恭病死在家中,时年才刚刚五十岁,正值壮年。

    太宗皇帝李世民亲自举丧,哭之甚恸(tong)。追赠李孝恭为正一品司空、扬州大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元,配享高祖皇帝李渊庙庭。

    让李孝恭陪葬高祖皇帝李渊墓旁,表明了李世民只认为李孝恭是高祖皇帝李渊的臣子,而不是自己的。要知道当时李世民虽然还活着,但是他的陵寝——昭陵已经建成。大唐的很多重臣,死后都是陪葬昭陵的,只有李孝恭这位大唐第二功臣是陪葬献陵的。要是当时,如果有太子建成的陵寝,太宗皇帝肯定会让李孝恭陪葬太子建成陵寝的。你们的臣子,反正他不要。这就是李世民的态度。

第六十一章 屯田大帅() 
李孝恭缓缓的坐了下来,他感到很无力。他贵为大唐二十余万精锐的大唐统帅,可是他却不能有任何一点自己的想法。冤杀阚陵,他不想做,可是有人却逼着他,让他不得不做。他亲手杀死了阚陵啊。如今,听过李玄的分析,他更是感到莫名的恐慌,还未进京呢?皇帝就把他这颗棋子的路给布好了,如何做,怎么做,都布好了,自己只能按照皇帝的安排去做。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辅佐自己并不看好的太子建成,是为了和秦王反目,对抗到底,还是为了和自己面前站着的智谋超绝的李玄,成为敌对?这些都不是自己想做的啊,可是自己却身不由己,不得不做。李孝恭感到了异常的无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