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29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29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哗啦啦一片响动,士兵们穿上了刚刚脱下的衣甲头盔。

    李道宗对江淮军将领说道:“我是李氏皇族、大唐东平王李韶之子,折冲校尉——李道宗。吴王忠于我大唐,你们是吴王的人马,也是我大唐的军队。如今希望能够配合我,帮我查看辅公佑那逆贼是不是混在了你们的队伍里?”

    江淮军将领对着李道宗行礼道:“谨遵小王爷将令。”

    之后,在江淮军将领的配合下,李道宗对七万丹阳精锐进行了核实,没有发现辅公佑的身影。

    而不久后,率兵攻进丹阳空城的李孝恭,也没有发现辅公佑。

    辅公佑失去了踪迹。

    半月后,武康,失神落魄的辅公佑带领着近千江淮残军,逃到了此处。武康,后世浙江德清县附近,距离会稽不足百里。

    天色微明,黑云罩地,狂风不止,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辅公佑与军士冒雨而行,众人皆饥寒交迫,苦不堪言,行走不动,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边者。

    辅公佑下令军士在武康县土地庙中暂歇,同时又令军士前往附近村落,劫掠粮食,寻找火种。

    土地庙残破不堪,荒草丛生,庙两侧的土墙已经坍塌了大半,荒草遮挡住了庙门,庙门的房檐上长着半尺多高的荒草,整个庙宇,在大雨中摇摇欲坠,似乎随时会坍塌一样。

    土地庙大殿唯一的一根廊柱下,衣衫褴褛、长发散乱的辅公佑放声痛哭道:“朕建国不过一个月啊,没想到,今天竟落得如此田地。难道天命真不在朕,而在李唐?”

    大将徐绍宗劝慰道:“陛下勿恼,如今我们距会稽不过百里。一旦到达会稽,手握五万江淮精锐,陛下何愁不能东山再起呢?”

    辅公佑泣不成声。

    土地庙外的干地上,护卫辅公佑的江淮军。正在埋锅造饭,众人皆脱去湿衣,于风头上吹晒。

    寒风中,仅着薄裤、瑟瑟发抖,嘴唇发紫的江淮军将领、骑都尉吴骚双手抱臂,缩成一团,蜷缩在篝火前,对护卫辅公佑的其他将领说道:“你们还愿意跟他走吗?还愿意受这种罪吗?”

    众将默不作声。

    吴骚又说道:“即使逃到江淮,他仅凭五万江淮军能够打得赢大唐吗?大唐可有近百万的军队啊。咱们的父母妻儿,如今应该都在大唐的管辖之内了吧,即使咱们逃到了会稽,咱们的父母妻儿难道就不要了吗?”

    众将皆沉默。

    不久,一位江淮军将领对吴骚说道:“吴大哥,您年长,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都多,你说怎么办,兄弟们都听你的。”

    “对,都听你的。”众将纷纷附和道。

    吴骚恶狠狠的说道:“怎么办?如今只能杀了他,投降大唐一条路可走了。”

    “杀了他?”有人疑问道。

    “对,杀了他。只有杀了他,咱们才有活路,才不用再受这些窝囊罪。”吴骚蛊惑道。

    “好,杀了他,杀了他。”众将附和道。

    在众将的秘密指挥下,士兵们都拿起了兵器,向土地庙大殿围拢了过来。

    大殿内,徐绍宗发现了异常,命令两名特别忠心的侍卫护送着辅公佑从后门离开,自己则端坐于大殿之中,手持宝剑,紧盯殿门。

    一声巨响,殿门被吴骚踹破。

    徐绍宗喝问道:“吴骚,你这是干什么?叛乱吗?”

    “干什么?老子们不想再受这些鸟罪了。辅公佑在哪里?交出来,让我们交给大唐。”吴骚说道。

    徐绍宗怒斥道:“你这个小人,你也是陛下亲手提拔上来的将领。没想到你今日竟然敢犯上作乱,意图谋反,好大的狗胆。”

    听到徐绍宗的怒骂,吴骚没有生气,反而大笑道:“徐绍宗,你是贼首辅公佑的心腹大将,如果我们将你交给大唐,也是大功一件。徐绍宗,徐大将军,用你一人,换兄弟们全家富贵,不知你是否愿意?”

    说罢,他便下令士兵将徐绍宗捆绑起来。

    徐绍宗冷冷的看着向自己围拢过来的士兵,缓缓的站了起来,悲愤地说道:“我江淮有战死的英雄,岂有被俘的将军?”言罢,挥剑自尽。

    徐绍宗自杀后,其身体依然挺立不倒,状若金刚,威风凛凛。吴骚等人震撼莫名,皆不敢近前一步。

第五十六章 机关算尽() 
两名忠心的护卫保护着辅公佑逃离了土地庙,逃离了武康,也逃离了吴骚等人的追捕。

    老谋深算的辅公佑看到情况好转后,便偷偷的打量起了保护自己的两名护卫,他心中暗道:“这两人,是唯一可以接近我的人了,据徐绍宗所说,忠心耿耿,可以信赖。可是卖主求荣的人,我见得太多了。如果两人有异心,我很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这两人我并不了解,要试一试他们?不然被他们卖了,我还不知道,岂不冤枉?”

    想到此处,辅公佑停了下来,对两人说道:“朕跑不动了,追兵们也没有跟上来。你们两人,去,帮我找点儿吃的?”

    “是,陛下。”两人恭敬的回答道。

    看着两人一起离开的背影,辅公佑命令道:“分开找,一个往东、一个往西。”

    “是。”两名护卫,一东一西开始寻找。

    不久,向西寻找的护卫回来了,双手空空。他面色通红的向辅公佑禀报道:“陛下,我在西方一直寻找,也没有见到吃的……”

    说着说着,他声音越来越小。内心中充满了愧疚。

    辅公佑没有说话,而是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

    又过了片刻,另一名护卫也回来了,他手里面拿着一些干粮,他将干粮全部递给辅公佑说道:“陛下,我一直在东方寻找吃的,毫无所获。然后,我又向东南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些干粮,现在全部献给陛下。”

    辅公佑看着那名找到干粮的护卫,微笑道:“干得不错。”

    一番赞扬,找到干粮的护卫顿时眉开眼笑,喜不自胜;而没有找到干粮的护卫,则羞愧不已,心中暗道:“我怎么这么笨呢?怎么没想到换个方向寻找呢?”

    正在此时,突然,辅公佑手起刀落,将找到干粮的侍卫一刀砍成了两段。

    没找到干粮的侍卫,诧异的看着这一幕,顿时目瞪口呆,惊异万分。

    辅公佑淡定的从被杀死的侍卫身上撕下了一块衣服,擦了擦刀口的血迹。

    没找到干粮的侍卫惊恐的说道:“陛下,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辅公佑埋着头继续擦拭自己的宝刀,说道:“他没有听从我的命令。我只是让他往东寻找。”

    没找到干粮的侍卫疑问道:“可是他找到吃的了。”

    辅公佑抬起头,看着被自己杀死的护卫,恶狠狠的说道:“可是他是在东南找到的。”

    “在东南找到,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没找到干粮的侍卫疑问道。

    辅公佑走到了没找到干粮的侍卫近前,拿出了一份干粮塞到了侍卫手中,安慰道:“不要紧张。”

    说着,他还对没找到干粮的侍卫难得的笑了笑。

    然后,辅公佑解释道:“如今就剩咱们三个一起逃亡会稽。你们是我最后的依靠,我最需要的就是你们的忠心。你虽然没有找到粮食,但是你听话,容易控制,我让你往西,你就只会往西。而被我杀的那名护卫,他头脑灵活,善于灵活应变,如若平时,我肯定重用他而不用你,可是如今是什么时候,前方前途未卜,后方敌军追捕,我怎么能够允许有个心思灵活,思想活跃的人呆在我的身边?如果他动点儿心思,我不是自寻死路吗?”

    没找到干粮的护卫默然不语。

    辅公佑热情的握着护卫颤抖的手说道:“如今就剩你我二人。经过刚才的试探,你的忠心,我是完全相信的。只要你能护送我到会稽,我就任命你为我的亲卫军统领,正三品的朝廷大将军,光宗耀祖,我保证你终生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护卫依然默不作声。

    深夜,熟睡中的辅公佑突然被一阵挖土声惊醒了。一睁眼,他就发现自己已经被五花大绑,捆成了一团。

    护卫将白天被辅公佑杀死的那名侍卫埋入了土中。之后在坟前嚎啕大哭道:“兄弟,你死得冤啊。为了这种人,你死的不值啊。”

    看着捶胸顿足,哭得死去活来的侍卫。辅公佑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费尽心思试探出来的忠心侍卫,却要将自己捆绑起来?为什么他要出卖自己?

    武康土地庙,追杀而来的大唐镇东将军李绩,见到了刎颈自杀、挺立不倒的徐绍宗,他下令道:“厚葬。”

    吴骚等江淮军将领惊异道:“厚葬?他可是贼首辅公佑的心腹大将徐绍宗啊?”

    李绩回答道:“他虽然隶属于逆贼辅公佑一党,但是他是位忠义的英雄,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

    吴骚等人还想反驳。李绩的副将对吴骚等人好心的提醒道:“我家将军是大唐镇东将军李绩。”

    “忠义李绩?”吴骚等人惊呼道。

    李绩,原本是瓦岗山魏公李密的手下大将。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率领残兵迫不得已归顺大唐。李绩被困于黎阳城中,西抗王世充,东战窦建德,打着瓦岗山李密的旗帜,死守了整整两年。当时黎阳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王世充、窦建德屡屡招降,李绩都死命苦战,不肯屈服。直到大唐特使携带着皇帝李渊的诏书和李密的书信,他才依令带领军队撤离了黎阳城。两年苦战,驻守黎阳孤城的两万精兵,离开时不足一千,城中树皮被吃光,鼠雀则不见了踪迹,李绩更是深受战伤数十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想为李密守得一份基业,保留下一块东山再起的地盘。大唐皇帝李渊闻之此事,赞叹道:“李绩身处险境,而不忘旧主,实乃忠义之将也。”数年后,李密反叛大唐被诛杀,原瓦岗旧臣,李密部属皆不敢吱声,生怕惨遭株连,而只有李绩上表皇帝李渊,请求收葬李密。皇帝李渊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李绩披麻戴孝将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坟高五丈,丧期过了,方才带兵散去。朝廷民间都佩服李绩的忠义。

    收葬李密时,有朝廷重臣对李渊进谗言道:“李绩忠于李密,终有一天,李绩会为李密复仇的,望陛下多加防备。”

    李渊怒斥其道:“李绩忠义之士,上表收葬叛贼李密,更是心中无私,忠义之举,朕待李绩以赤诚,李绩必以忠义待我。此等谗言,以后莫要再提了。否则,朕绝不留情。”

    重臣羞愧难当,不久就请求致仕,离开了大唐朝堂。

第五十七章 平定东南() 
数日后,侍卫将五花大绑的辅公佑交给了前来追捕的大唐镇东将军李绩。

    辅公佑被押往丹阳。不久,皇帝李渊下令:“就地处决。”

    辅公佑临死前,懊悔道:“枉我自诩聪明,被天下人誉为“智狐”,没想到最后我竟然是因为机关算尽,被因我伤了心的侍卫捆绑着,送入了唐军大营,惨遭屠戮。如果我不做试探,或许那两名侍卫此时已将我安全护送至会稽,如今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丹阳城,德政殿,如今荆州大都督、赵郡王李孝恭的大都督府。

    书房内,荆州副都督、荆州行军长史李靖,大唐东南道行军大总管李玄、镇东将军李绩、先锋将军阚陵分成两列,端坐于荆州大都督、赵郡王李孝恭下首的高背椅上。

    李孝恭抬起了头,对李玄微笑道:“如今贼首辅公佑伏诛,其党羽散布江淮各地,不知永安王可有妙计,平定各地贼军啊?”

    李靖、李绩、阚陵听到李孝恭如此提问,知道这是李孝恭对李玄的一种试探,李玄的弃船破敌之策,确实很不错,得到了李孝恭的认同,李孝恭避过众人,单独问李玄,是对李玄的一种试探,也是一种培养,给了李玄一个展示其军事能力的舞台。

    李玄缓缓了站了起来说道:“我以为对会稽其他地方的逆贼势力,应该宜速不宜迟,尽快予以剿灭;而对于会稽的逆贼左游仙势力,则应该宜迟不宜急,能拖一段时间是一段时间。”

    “哦,为什么?”李孝恭疑问道。

    李玄回答道:“贼首辅公佑伏诛后,江淮贼军最大的势力,就是会稽逆贼左游仙的势力。左游仙是贼首辅公佑的心腹重臣,逆宋的兵部尚书、东南道大使、越州都督,在逆宋威望颇高,党羽众多。如若我军进剿各地逆贼进度稍慢,各地逆贼必会出于自保,依附于左游仙,则左游仙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贼首辅公佑,统领江淮,形成势力。我军进剿各地,左游仙仅有五万江淮精锐,自保有余,进攻不足,他肯定会据坚自守,即使援助各地,也仅仅会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