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85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185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皇帝李世民一番沉思后,对晋王李治说道:“魏征病了,你去看一下魏征吧!告诉他,是朕派你去的,朕想听一听他的想法。你也可以表露一下你的才学,向他请教一下为政的治国方略。朕想知道魏征对你这位,朕选择的大唐储君怎么看。”

    “是。儿臣明白。”李治恭敬的回答道。

    而就当李治快走出太极宫时,大唐皇帝李世民对李治说道:“治儿,去府库,把那支高句丽进献的百年老参。给魏征送过去。魏征一心为国,为官清廉,朕不能亏待他,我大唐也不能亏待他。让他好好养病,有什么需要的,都和朕说。朕等着他康复。为朕做事呢。”

    李治再次躬身应诺后,离开。

    李治前往魏征府邸的时候,天色已经灰暗起来了,暮霭掩住了城墙上的阁楼,孤雁迷茫的在天空中做哀鸣的盘旋,晚风躲在黑暗里,而停止在树梢上,路上的行人和车马都忙碌的晃动于淡薄的烛光下……

    李治因为他身份的敏感,他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属意的大唐储君,他如果白天里光明正大的前去探病重病中的朝廷宰辅魏征,朝廷中很多人都会猜测晋王李治探病魏征,是不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主意呢?如果是的话,大唐皇帝陛下为什么会这样做?按照大唐律法,亲王是禁止和朝廷宰辅有关联的,大唐皇帝陛下让晋王殿下探病魏征,是不是陛下属意晋王殿下为大唐储君?晋王殿下才是陛下属意的大唐储君呢?到时候,百官们是都会怀疑晋王李治身份的。虽然如今大唐皇帝李世民正在逐步推出李治为大唐储君,但是李世民并不想一下子弄得全天下都知道这件事情。李世民正在逐渐的为晋王李治上位做准备,还没有到彻底准备好,还没有到隆重推出晋王李治的那一步。

    魏征的府邸,也位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府邸是大唐皇帝李世民赏赐下来的,依照魏征的为官清廉,是怎么也不可能在朱雀大街上,买到这样的府邸的。

    府邸占地虽大,却十分简陋。府邸的大门,府邸内的房屋都是十几年前的老样子,十余年来,魏征并没有对它们修葺(qi)过。府邸的大门是敞开着的,白天时,探望魏征的来自全国各地崇拜魏征心怀百姓的大唐普通百姓们,络绎不绝,而此时,为了能够让魏征更好的休息,更好的养病,百姓们都纷纷自觉的、彼此默契的不进入魏征的府邸,打扰魏征。

    李治迈步走进了魏征的府邸。不同于其他官员的府邸,魏征府邸内的空地上,种着各种时令蔬菜,魏征一家都靠这些蔬菜,自给自足。

    听到动静,卞思去走了出来,见到晋王李治,卞思去急忙躬身行礼道:“小民卞思去拜见晋王殿下。”

    晋王李治搀扶起卞思去,微笑着说道:“我来探病魏征魏大人。”(。)

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病魏征(二)() 
在卞思去的引导下,晋王李治跟随着卞思去走进了魏征的卧房。

    魏征的卧房,和一般朝廷官员的卧房,也不一样。朝廷官员的卧房都有自己的主卧房,地方宽敞,而魏征的卧房却是将书房隔出了一间屋子,作为自己的卧房。

    李治略显诧异的看着卞思去,疑惑的问道:“魏大人,怎么住在书房?魏大人的主卧房呢?”

    卞思去回答道:“回禀晋王殿下,魏大人原本是有主卧房的,但是从贞观五年起,魏大人的主卧房就因年久失修,漏雨漏的厉害,不能住了。魏大人就用一块儿木板将书房隔开,就一直住在这里。”

    晋王李治感慨道:“本王久闻魏征魏大人清廉,没想到他竟然清廉到了这一地步。魏征魏大人贵为朝廷宰辅,御史大夫,却连一间主卧室都没有啊。只要魏征魏大人张张口,父皇、朝廷上的那些官员们,都会非常乐意为他修缮房屋,换个府邸的,可是魏征魏大人却始终没有开这个口啊。魏大人不张这个口,就是因为他心怀我大唐社稷,心怀我大唐百姓啊。魏征魏大人,严于律己,不滥用国家权力,宁可委屈自己,也要为了国家,为了我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这实在是让本王十分佩服,十分值得本王学习啊。”

    魏征的卧房内,魏征正在休息,李治缓缓的走到魏征的床头,低声的呼唤道:“魏大人,魏大人…”

    魏征醒来,睁开眼,看着晋王李治略显意外的问道:“是晋王殿下啊?是陛下派你来的吗?”

    李治直言不讳的回答道:“是父皇派我来探望魏大人的啊。”

    魏征恍然大悟道:“明白了,明白了啊。陛下的心思,我明白了啊。陛下选择的大唐储君,既不是太子承乾,也不是魏王李泰,而是晋王殿下您啊。”

    晋王李治没有否认,也没有掩饰。而是表示了默认。

    魏征短暂的沉思后,向李治问道:“晋王殿下,如今我大唐已经成为整个天下,最强大的国家。殿下觉得我大唐可还有隐患吗?”

    李治知道这是魏征在考校自己的学问、能力,于是李治回答道:“如今我大唐确实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但是作为君主,必须像魏征魏大人所说的那样,不能有自大自满之心。而应该在政治上戒骄奢淫逸,心怀百姓,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上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我大唐的隐患,我认为如今有三个:

    一、国内豪族实力过大。朝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由于各大豪族势力庞大,都是为了维护各个豪族的利益,而不能顾及天下百姓。因此打压豪族。必须是朝廷一直坚持做的事。一旦让豪族做大,豪族必然上可威胁社稷,下则盘剥百姓,弄得大唐社稷不稳,民不聊生。另外,我大唐必须坚持实行科举制,选择寒门子弟进入我大唐朝廷做官,让朝廷能够听得到,听得进底层百姓的声音,维护广大普通百姓的利益。

    二、与我大唐周边接壤的势力太多。北有薛延陀居心叵测。东北有高句丽屡屡挑衅,西有吐谷浑,西北有西突厥、西南则有吐蕃、东南还有岭南冯家。如果周边诸势力,都与我大唐交恶。即使我大唐再强大,也会被他们彻底拖垮的,因此,我大唐对待他们要恩威并用,要拉拢一些,打击一些。绝不能四面开打,徒费国力。

    三、朝廷诸将都想拥有自己各自的军队,以利于行军作战的便利。而我大唐必须坚持强干末枝的策略,将军权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里面,避免地方势力做大,形成割据。

    魏征满意的点着头说道:“陛下为我大唐选了一位好储君啊。殿下所说都在关键之上啊。陛下既然有此安排,老臣也就了却了一桩心事,不用再担心了,不用再担心了啊。”

    说罢,魏征感慨道:“这么多年来,老臣总是在陛下该高兴的时候,扫他的兴。现在老臣一想起来,老臣就觉得对不住陛下啊。”

    李治连忙说道:“魏大人,请不要自责。前几日,父皇还跟我说:‘贞观以前平天下,全赖李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之力;贞观之后安天下,则独赖魏征。”

    魏征摆了摆手,说道:“老臣只不过是说了一些老臣该说的话罢了,也没做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啊。”

    李治则说道:“可是魏大人,这些话都是别人不敢说,或是别人不敢在当时说的呀。您的十奏疏,父皇贴在书房的屏风上,每日早晚各读一遍,到如今父皇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父皇是时刻铭记着魏大人的奏言啊。”

    魏征满怀感慨的说道:“晋王殿下,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一位皇帝,能像当今天子一样对待大臣进言的啊!”

    李治则说道:“可是自古以来,也没有任何一位大臣,敢像魏大人一样对皇帝直言的呀。”

    魏征感慨万分的说道:“正是因为有你父皇那样虚怀纳谏的皇帝,才有了我魏征这样直言敢谏的大臣啊。君离不开臣,臣也离不开君啊。”

    在魏征府邸稍事停留,李治发现魏征精神疲倦,于是,就起身告辞离开了。

    李治走后,魏征喊来了卞思去,对卞思去说道:“思去,将之前我写的那份奏折,力保太子承乾的奏折烧了吧。”

    卞思去连忙问道:“魏大人,您这是为何呀?”

    魏征面露轻松的说道:“陛下选的不是有才无德的魏王,不是那个像暴君隋炀帝杨广一样,明着标榜贤明,实则心思狠毒的魏王李泰。他选的是另有其人。陛下为我大唐选择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储君啊。”

    说完,魏征便又让卞思去准备纸笔,他要给大唐皇帝李世民写奏折,支持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选择,支持晋王李治成为大唐新的储君。(。)

第三百七十九章 房玄龄劝谏() 
贞观十七年四月,大唐宰辅、御史大夫魏征病逝于家中。£∝

    得知消息,大唐皇帝李世民默默的一个人走到了凌烟阁,走到了魏征的巨型画像前,用手轻抚着画像上魏征苍老的容颜,留着泪,自言自语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此去,朕失一镜矣。”

    言罢,放声痛哭,几近昏厥。

    朝廷之上,房玄龄、魏征、侯君集是竭力反对大唐皇帝李世民废掉太子承乾,改立魏王李泰为太子的。可是如今随着房玄龄卧病在床,魏征病逝,侯君集因为刑部侍郎张亮的举报,被革去了所有官职。太子承乾的处境顿时变得更加岌岌可危,整个朝廷官员都知道正有一把剑悬在了太子承乾的头顶,随时可能落下,所有人谈论最多的就是大唐皇帝陛下和大唐朝廷什么时候废掉太子承乾,重新改立大唐储君。

    太子承乾的艰难处境,让久病卧床的大唐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忧心如焚。他让人把自己抬到了大唐皇宫外,然后颤巍巍的走下胡床,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房遗直、房遗爱把自己搀扶进了太极宫。

    太极宫内,大唐皇帝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看到房玄龄到来,急忙站起来,说道:“玄龄,你不是病着吗?你不在家好好养病,你怎么来了?”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面露悲切的说道:“陛下,老臣是为太子殿下求情的。太子殿下日子不好过呀。太子殿下能力是弱了些,可是品质却是很好的。长孙皇后去的早,如果陛下都不喜欢太子殿下了,给太子殿下父爱了。太子殿下的心,会被凉透的啊。”

    李世民感慨道:“玄龄啊,承乾是朕的第一个儿子。朕怎么会不爱他呢?可朕除了是他的父亲,还是整个大唐的天子啊,大唐的所有百姓都是朕的子民啊。天子之爱,如同太阳的光辉,普照大地,惠及子民;朕不能因为对太子承乾一个人的爱,而舍弃对天下百姓的爱啊。朕如果不狠下心来,废掉太子承乾,改立我大唐储君,那将是承乾和整个大唐共同的灾难啊。多少帝王都是因为能力不足。最后弄得社稷崩塌,身死国灭啊。”

    房玄龄老眼含泪的说道:“陛下,可是魏王李泰实在不是合适的储君人选啊。太子殿下虽然能力……”

    房玄龄话未说完,李世民打断道:“谁说朕要改立魏王李泰为太子了?魏王李泰为人有才无德,朕从来就没有考虑过立他为太子的。”

    房玄龄顿时一愣,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世民让人拉开了太极宫内的一道帷幕。房玄龄看到晋王李治正在、揣摩大唐皇帝李世民刚刚批阅过的奏折。

    看到帷幕拉开,晋王李治抬起头,看到了大唐皇帝李世民和大唐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李治缓缓的站起身,对房玄龄躬身行礼道:“李治见过房相。”

    房玄龄随即醒悟。急忙对李治躬身行礼道:“房玄龄拜见晋王殿下。”

    李世民对李治招了招手,李治乖巧的站在了李世民的身后。

    看到站在一块儿的李世民、李治父子,房玄龄恍然大悟道:“明白了,明白了啊。老臣真的没有想到陛下竟然会早有准备?”

    李世民让王富贵拿来了御史大夫魏征离世之前。保荐晋王李治为大唐储君的奏折,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打开奏折,完毕后,长叹一声说道:“我和魏征共事多年。魏征的眼光、判断,老臣是十分相信的。魏征既然保荐晋王殿下为我大唐储君,魏征肯定是觉得晋王殿下是位优秀的大唐储君。老臣相信魏征,老臣也愿保荐晋王殿下为我大唐新的储君。”

    言罢,房玄龄感慨道:“自从贞观十年以来,陛下允许晋王殿下参加朝廷内廷会议,老臣和晋王殿下也算是朝夕相处,一起共事了,老臣只是觉得晋王殿下一直都是沉默不语,彬彬有礼,万没想到陛下当时就已经开始默默布局了,晋王殿下当时就被陛下当做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