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61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161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刚刚三十,定方才刚刚十八,你们无论如何不能赔进去啊,人才难得,不然我大唐以后连个可以掌军,为大唐南征北战之人都没有,那可就真是我大唐的灾难啊。茂公,我赔进去之后,你就是是我大唐军方第一人,大唐战神,茂公之后,则是定方,大唐有你们二人,为我大唐征战,震慑四方,如此即使我因为这件事赔进去,我也可以没有遗憾了啊。本帅虽然最终会被大唐皇帝陛下以叛国罪处死,但是本帅毕竟是大唐人啊,本帅不能不为我大唐的未来多考虑考虑啊。”

    李靖的话,让李绩面露沉思,苏定方则起身跪在地上,对李靖说道:“恩师,定方深受恩师大恩,如果没有恩师提点,就绝对不会有定方的今日成就,成为大将,光宗耀祖,定方愿与恩师一起赴难,绝不单独离去。”

    李靖站了起来,缓缓的走到苏定方近前,满含关心的对苏定方说道:“定方,你跟随我多年,你觉得为将最重要的是什么啊?”

    苏定方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勇。将无勇,则何以指望士卒用命?士卒不用命,则又如何能够指望打赢战争,赢得胜利,获得荣耀呢?”

    李靖摆了摆手说道:“不,定方。你虽然勇烈,但是你还是不明白为将最重要的是什么啊?”

    说着,李靖看向了一直沉默思考的李绩。(。)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二十七章 李靖的谋划() 
李绩缓缓的开口说道:“是智,为将者只有先想办法活着,才能有资格去谈其他的事情啊。”

    李靖扭转了头,对苏定方说道:“定方,李绩说的对啊,为将者,最重要的就是智啊。只有用智慧先保住性命,方能建功立业,成就赫赫威名啊。定方,你有心陪着我,为师这心里十分高兴,但是这一次,为师我是无论如何都要赶你走的。你要和李绩一起离开,为了我们的大唐,为了天下百姓,为了为师的寄托,你都要好好活着。”

    苏定方顿时热泪盈眶,跪伏在李靖面前,李靖、李绩也是虎目含泪,暗自神伤。

    良久之后,李绩向李靖问道:“大帅,您准备如何谋划?”

    李靖说道:“柴绍、秦琼、段志玄、程咬金、张公谨这些陛下的心腹,不是还被本帅控制、关押着吗?你们去把他们都救出去,然后统率愿意跟随着你们的军队,逃离我北伐军大营,竖起大唐旗帜,支持大唐皇帝陛下,反对于我。如此,应该就可以了啊。”

    李绩缓缓的点了点头道:“大帅这个计策好,今夜,我和定方就按照大帅这个谋划去做。”

    言罢,李绩、苏定方都跪下来向李靖行礼后,一起心情沉闷的离开了李靖的帅帐。

    深夜,李靖、苏定方突然闯入控制、关押柴绍、秦琼、段志玄、程咬金、张公谨的营帐,救出了柴绍等人,然后统领着各自的心腹军队,快速的离开了云中北伐军大营,前往绥(sui)州,向正在绥州调度粮食的大唐户部尚书裴矩(ju)递上了誓死效忠大唐皇帝陛下,效忠大唐的奏折,公开表示支持大唐皇帝陛下,反对李靖倒行逆施的谋逆行为。【 】

    大唐帝都长安城,太极宫内。大唐皇帝李世民再次召开了内廷会议。

    太子承乾、魏王李泰、蜀王李恪、永安王李玄、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秘书监萧禹、侍中刘洎、礼部尚书崔干、兵部尚书卢承庆、吏部文选司郎中长孙无忌、吏部考功司郎中岑文本都分别坐于大唐皇帝李世民下首的左右两侧。

    李世民拿出了两份奏折,一份是之前误闯入李靖北伐军大营的那位大唐将军的奏折,如实完整的讲述了自己统领五万辅军因为迷路,误闯入李靖北伐军大营。结果李靖的四十万北伐军精锐主动后撤十里,方才没有起了冲突,自己醒悟后,心惊肉跳,后怕不已。随即统领五万辅军撤回了大唐绥州,保护大唐位于绥州的粮仓;一份则是刚刚收到的大唐北伐军副帅、冠军大将军李绩和左卫军大将军苏定方营救出柴绍、秦琼等李世民的心腹,竖起大旗,支持大唐皇帝陛下,声讨李靖倒行逆施的奏折。

    两份奏折,在群臣之间一一传阅。

    待群臣都看完之后,大唐皇帝李世民说道:“这都是最近刚刚收到的奏折。这第一份奏折,朕想不明白,李靖他为什么主动统率大军后撤?不就是五万辅军吗?在李靖所统率的四十万北伐大军精锐面前,即使是驱赶他们。也是十分容易的,就是就地歼灭,也不是十分困难的啊,朕就是想不明白,李靖为什么那样去做,竟然主动统率大军后撤?这不合常理啊。这第二份奏折,李绩、苏定方弃暗投明,朕也吃不准,这中间十分有诈,兵者。诡道也,李靖、苏定方都是李靖的爱徒,也都是李靖的下属,可谓是李靖的心腹。他们这个时候,突然投靠于朕,朕这心里始终是七上八下的,总觉得这期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但是李绩、苏定方这个时候,弃暗投明,也不是没有道理啊。毕竟这个时候,四十万北伐大军之中,肯定还是有不少忠于朕,忠于我大唐的将士的。李绩和苏定方的举动,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啊。众位爱卿,你们都是我大唐的肱(gong)骨之臣,都议议吧,看看我们该如何做吧?”

    众臣都是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短暂的沉默后,李玄缓缓的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第一封奏折我大唐北伐军统帅、辅国大将军李靖主动率军后撤,臣觉得此举动看似反常,实则也属正常。陛下和各位大人觉得反常,那是在李靖谋反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结论。如果李靖真的造反的话,面对区区五万辅军,李靖的举动应该是主动进攻、歼灭或击散那五万朝廷辅军,这对于李靖和统领的四十万北伐大军来说,一点儿都不困难;但是如果正如臣所料想那样,李靖并没有反叛,从这个前提上出发考虑,则李靖的行为则显得十分正常,李靖并没有造反,他在极力避免和大唐朝廷的军队,大唐朝廷,大唐皇帝陛下相对抗,即使是面对只有五万朝廷辅军的军队,他也宁愿选择主动后撤,退避三舍来应对,而不愿意选择进攻或歼灭这支军队。

    至于第二份奏折,对于李绩、苏定方突然弃暗投明,支持陛下,支持我大唐朝廷,声讨李靖倒行逆施的行为,臣以为不管李绩、苏定方投诚是不是真的,朝廷都应该相信他们是真的投诚,对他们进行褒奖,如此方能够稳定他们的心,吸引那些李靖统率的四十万北伐大军精锐中的忠于陛下、忠于我大唐朝廷的将士们,争相逃离李靖的麾下,效忠陛下,效忠朝廷,如此,方能快速的瓦解李靖如今的威胁啊。如果陛下、朝廷对李绩、苏定方表现出不信任,那么李靖麾下的那些忠于陛下、忠于朝廷的将士们必然会心怀疑虑,铁了心跟随李靖,和我大唐对抗到底了,如此就实在太不利于我大唐社稷的稳定了。至于李绩、苏定方是否真正投诚,只要他们在陛下手底下,陛下可以随时对他们进行监控啊,待解决了眼前李靖的威胁,日后,会有足够的时间,让陛下甄(zhen)别李绩、苏定方他们两人的忠心的。”(。)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二十八章 居中调停() 
李世民一番沉思后,问道:“永安王,还觉得李靖他没有谋反吗?”

    李玄回答道:“之前臣认为李靖没有谋反,只有六成把握。但是经过陛下让臣刚刚看的第一份奏折,臣却有九成把握李靖他并没有谋反。”

    群臣们一番思索后,也纷纷附和李玄的想法。

    李世民也缓缓的点了点头,但依然狐疑的问道:“那永安王觉得如今如何解决李靖统帅四十万北伐大军威胁我大唐江山社稷这件事情?”

    李玄回答道:“陛下,臣以为李靖之所以成为威胁,就因为他统帅着我大唐几乎所有的机动军队,所有的精锐,掌控了整整四十万大军,因此臣以为只要李靖能够统领四十万北伐大军返回我大唐帝都长安城,四十万北伐大军重新回到陛下和朝廷的掌控之中,则李靖一个人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对我大唐江山社稷拥有这样巨大的威胁了。”

    李世民疑问道:“永安王,还是让朕下诏召李靖和他统帅的四十万北伐大军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的李靖他会奉诏吗?”

    李玄说道:“陛下,李靖之所以不敢返回我大唐帝都长安城,就是因为陛下对他长期以来深深的忌惮,他害怕自己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后,自己含冤而死,身死族灭,连累众人。”

    李世民说道:“那不是他还是不相信朕,他还不愿意回来吗?他不回来,他和统率的我大唐四十万北伐大军不还是我大唐的巨大威胁吗?”

    李玄回答道:“臣以为就是因为陛下、朝廷和李靖没有了信任,才会导致如今危机的产生的啊。【 】只要陛下、朝廷和李靖之间有了信任,这番危机才能解除,李靖才能安心返回我大唐帝都长安城,我大唐四十万北伐大军才能重新回到陛下和朝廷的掌控之中啊。”

    李世民高兴的说道:“永安王,那你快快说出你的办法是什么?怎么才能让李靖安心的放回我大唐帝都长安城,让我大唐四十万北伐大军重新回到朕和朝廷的掌控之中啊?”

    李玄一番沉思后,回答道:“臣可以为人质。先到李靖的北伐军大营之中,然后,李靖手中有了人质,他才会安然返回我大唐帝都长安城中……”

    “不可以。”李世民骤然打断李玄道:“如今李靖谋反。情况还摸不清楚,朕绝对不允许,你这位朕的左膀右臂、肱(gong)骨之臣,孤身犯险的。如今李绩、苏定方已经向朕效忠了,公开声讨李靖的叛国行为了。朕携数百万大唐百姓,忠于我大唐的数十万将士平叛,李靖他打不赢的。朕宁可费些时间,费些气力,剿灭李靖,也绝对不允许你有失。”

    李玄站起身跪倒在地上,双目通红的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说道:“陛下,臣感激陛下关怀之心。但是陛下,大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啊,大唐刚刚击败了北方强大的突厥。有在周边各国之中树立霸主地位的实力和潜力,一旦我大唐朝廷和李靖统领的四十万北伐大军开战,陷入内战,那么我大唐死伤了数万人,辛辛苦苦建立的如今大好的局面,就要生生被破坏掉,就要丧失成为诸国霸主的地位啊。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狼子野心,心怀叵(po)测,一旦大唐陷入内战,给了薛延陀部发展的机会。待我大唐内战结束,薛延陀部恐怕又会像之前的突厥一样,像一座大山一般,悬在我大唐所有人的头顶之上。对我大唐构成致命的威胁啊。战国时,齐威王、田忌的例子,我大唐不能不借鉴啊,陛下不能不借鉴啊。”

    战国初年,天下的霸主是魏国,魏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到魏惠王的时候,国势达到最强,内有公叔痤(cuo)为相,外有名将庞涓领军,攻伐列国,威名远扬。齐国国君齐威王,一代雄主,有心取魏国而代之,让齐国成为天下的霸主,十余年励精图治,得人才邹忌为相,王室皇亲田忌为将,兵法大家孙膑为军师,国力蒸蒸日上。十余年后,魏国丞相公叔痤病死,庞涓肆意妄为,妄图一统各国,建立千秋伟业,各国纷纷依附于齐国,以做依靠。

    不久,齐威王决定趁机为齐国夺得天下霸主地位,隧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统兵三十万,和魏国争雄,经过田忌、孙膑齐心协力,齐军先后在桂陵、马陵取得决定性胜利,魏国大将庞涓兵败自杀,魏国四十万精锐损失殆尽。

    本来这是齐国一举成为天下霸主的最好机会,齐威王因为忌惮同是出身王室的田忌的军功、威望过高,而和邹忌联合,一起排挤田忌,最终导致田忌不得不逃离齐国,到楚国隐居,而田忌的至交好友军师孙膑也为田忌的结局唏嘘(xixu)不已,心灰意冷,不久也飘然而去,离开了齐国。

    田忌、孙膑的相继离开,致使齐国军队,军心动荡,战力大减,之后数次与周边诸国的交战,更是屡战屡败,多次溃不成军,齐国妄图成为天下霸主最好的机会,也因此被错失,致使西边强国秦国崛起,最终让秦国一统天下。

    排挤田忌,也成为了齐威王一生最大的遗憾和悔恨。

    大唐皇帝李世民,群臣们也都是一惊,他们知道:如今大唐的局势,就如同刚刚取得桂陵、马陵之战胜利的齐国,既拥有成为天下霸主的潜力,又拥有足以震慑四方的名将、军队。如果大唐皇帝陛下执意和李靖统领的四十万北伐大军开战,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