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21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121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朝廷大臣的眼睛也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李孝恭,都期盼着李孝恭的回答。

    李孝恭对着大唐皇帝李世民躬身一礼道:“启禀陛下,五年之前,永安王李玄为我大唐东南道行军大总管。当时他对我密言‘数年之后,大唐大旱,持续两年,河道干枯,粮食绝收,火龙肆虐,赤野千里。干旱之后,蝗虫过境,寸草不生,牲畜皆亡,饿殍(piao)遍野,朝廷无粮可救’,因此他建议我,统领大唐南方二十余万精锐进行屯田。

    大唐皇帝李世民问道:“赵郡王,难道这五年来,你一直都在统领着大唐南方二十余万军队在屯田吗?这五年来,你们收获了多少粮食?”

    李孝恭面露喜悦的说道:“我统领的二十余万大军都在长江两岸屯田,因此前两年的旱情对屯田,影响不大。而今年的蝗灾,也不知为什么并没有殃及到我大唐南方大军屯田的地方。南方气候湿润,阳光充足,适合种植水稻。水稻多一年两熟或三熟。五年来,我南方屯田可谓是连年丰收,收获颇丰啊。二十余万大军共收获粮食三千五百万石,这么多粮食够我南方二十余万精锐吃上六十年,也足够我大唐全国四百万百姓吃上三年。”

    三千五百万石粮食,这让大唐皇帝李世民和大唐朝堂的官员们都是一惊。三千五百万石粮食,足够大唐全国四百万百姓吃上三年,这可是这些年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所有人都感到很振奋,手中有粮了,还害怕什么天灾吗?(。)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四十三章 粮从天降(三)() 
大唐皇帝李世民满意的看着李孝恭,突然间问道:“五年间,二十余万大军收获了三千五百万石粮食,是十分不容易的。二十余万大军除了屯田,训练有没有跟上啊?别只会屯田耕地,不会打仗了,可不行啊。大唐还要指望你南方二十余万大军镇守整个南方呢。”

    言罢,大唐皇帝李世民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兵部尚书卢承庆,吏部文选司郎中长孙无忌,吏部考功司郎中岑文本都饶有兴趣的看着李孝恭,他们内心里都知道,大唐皇帝李世民这番问话里面是设有圈套的,表面上大唐皇帝李世民希望南方二十余万大军能够在屯田的同时,还能够天天训练,镇守整个大唐南方,可是实际上,又有哪位帝王会允许一支二十余万远在南方,不在大唐皇帝陛下控制之下的大军既能征善战,又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呢?那这支大军不是什么时候,想反就能反吗?谁能制之?房玄龄他们都看向了李孝恭,期待着李孝恭的如何回答。

    李孝恭面色通红,面露羞愧的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说道:“启禀陛下。既然陛下问了大军的训练,臣不敢不如实回答。五年前,屯田刚开始,我大唐南方二十余万大军还有一些训练,但是后来,臣听永安王说,大唐的粮食危机,会十分的严重,严重到我大唐朝廷都无粮可救的地步,臣为了应付如今的粮食危机,多产粮食,这大军的训练就废弃了。臣无能,不能再保证大军屯田的同时,保持大军的训练。臣失职,臣请陛下责罚。”

    言罢,李孝恭就诚惶诚恐的跪倒在地上。大唐皇帝李世民看向李孝恭的眼神里,那一丝忌惮和防备。却始终没有消失。

    李孝恭继续羞愧的说道:“当时,太上皇和永安王李玄也都是支持臣全力屯田的。他们都说我大唐有驻守大唐帝都长安城的十二卫大军,足以震慑四方。因此臣就彻底废弃了大军训练,全力屯田。”

    李孝恭跪行了数步。跪行到大唐皇帝李世民面前,请罪道:“陛下,臣只忧心大唐粮食危机,害怕朝廷无粮可救,我大唐无数百姓被饿死。没有坚持大军训练,致使我大唐南方二十余万大军由能征善战的天下劲旅,变为了如今的只知耕作的农夫。臣有罪,臣恳请陛下责罚。”

    大唐皇帝李世民上下打量了一下正诚惶诚恐向自己请罪的李孝恭,眼中那一丝忌惮和防备,终于彻底的消失了。他搀扶起了下跪的李孝恭,大度的说道:“全力屯田好啊。五年来,虽然赵郡王放弃了大军训练,但是却为我大唐提供了三千五百万石的粮食,这就十分不容易啊。三千五百万石粮食。那可是会解我大唐如今的危局,会救活数百万计的大唐百姓的,这可就是对我大唐最大的贡献了。太上皇,永安王李玄说的对啊,大唐有驻守大唐帝都长安的十二卫大军就足够了,足以震慑整个天下。况且整个天下如今已经安定了,要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军队干什么?还不如让他们屯田,解我大唐如今的粮食危机呢。”

    李孝恭对于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大度,表示感谢。

    而大唐皇帝李世民则对李孝恭,表现的十分热情亲切。

    对于李孝恭。大唐皇帝李世民一直都是有些儿忌惮的。李孝恭毕竟也是出身陇右李氏皇族的,也是拥有很高的军事才能的,战功显赫的,是大唐开国的第二功臣。他平定了整个大唐的南方。更手握二十余万大唐南方精锐。之前,李孝恭一直都选择远离政治的,既不支持自己,也不支持息王建成。如今更是识情识趣,将自己所掌控的二十余万大唐南方精锐都变为了只会屯田耕种的农夫,彻底不再成为大唐中央的威胁。更将自己率领二十余万大军五年屯田,所获得的三千五百万石粮食,全部提供给朝廷。如此自断手脚,自废武功的行为,大唐皇帝李世民还是十分满意的,毕竟都是出身陇右李氏皇族,李孝恭毕竟为大唐平定了整个南方,大唐皇帝李世民还是很愿意让李孝恭适当的插手大唐政务,安享富贵的。

    强干弱枝,大唐帝都长安驻守十二卫大军就是大唐整个大树的树干,而各地的军队则是弱小的枝干。树干是只能加强的,让他更大、更粗壮,但是枝干随时都可以除掉,即使剪除掉,也没有太大的困难和影响。驻守京城的十二卫大军是由大唐皇帝陛下亲自掌控的,地方只有辅兵守卫,而无骑兵、精锐。这一直都是大唐帝王恪守的最基本的国策。只有加强中央、朝廷的权力,削弱地方的实力,才是治国的正道啊。无论是大唐开国皇帝、太上皇李渊,还是如今的大唐天子李世民,他们都深深的知道,只有中央拥有兵权,地方上没有兵权,才是一切稳定的根本。地方上一旦拥有兵权,必然会形成地方藩镇割据,拒绝大唐朝廷的诏令,形成地方对抗朝廷的局面。所以如今大唐赵郡王、荆州大都督李孝恭自废武功,自断手脚,向大唐朝廷贡献全部的粮食,并将二十余万南方精锐全都变成只知屯田耕作的农夫,这不仅仅是以前的太上皇李渊愿意看到的,也是如今的大唐天子,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非常愿意看到的。

    大唐皇帝李世民之前做为大唐尚书令多年,总管礼、户、吏、兵、刑、工六部,他的内心里其实也是十分清楚李孝恭统领二十余万大军屯田五年,产出粮食高达三千五百万石,这说明,李孝恭所统领的二十余万南方精锐,五年来一刻都没闲着,每日都在辛勤的劳作,才会有如此高的粮食产量的。五年间,二十余万南方精锐,没有训练,只有劳作。五年没有经过训练的大军,还能称之为军队吗?大唐南方二十余万大军废了,而做为二十余大军统帅的赵郡王、荆州大都督李孝恭也废了,再也没有任何的威胁。

    想到这里,大唐皇帝李世民当即下令道:“大唐赵郡王、荆州大都督李孝恭忠君爱国,在我大唐朝廷极端危难的时候,主动送上粮食三千五百万石,居功甚伟,救我大唐社稷于危难,解我大唐百姓苦难于倒悬。兹加封李孝恭为楚王,正一品太尉,掌大唐全**事。”(。)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四十四章 岭南冯家() 
李孝恭躬身一礼,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表示感谢。

    楚王,那是大唐正一品的亲王,那可都是大唐皇帝的嫡亲才能够获得的封号。如太上皇时期,只有太上皇的三个嫡生儿子:秦王李世民,赵王李元霸,齐王元吉才能封为正一品的亲王,就连太上皇其他几位庶生儿子都没有这个资格,更遑论李孝恭这位太上皇的表侄,当今天子的表兄弟了。如果没有今日贡献了三千五百万石粮食,没有将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二十余万大唐南方精锐变为毫无威胁,只知屯田耕种的农夫,李孝恭这一辈子也是没有机会做到楚王这样的高位的。至于加封官职为大唐正一品太尉,掌管国家军事,李孝恭心中就只能苦笑了,在当今天子,这位久掌军权的大唐天子眼前,还妄想真正的掌握到军权,那简直是痴心妄想的事情。军队只能被一个人真正掌控,而那个人绝对不是自己,楚王李孝恭,而只能是当今天子李世民。不过李孝恭内心里对于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封赏还是十分满意的。自己本来就不擅长政治,也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得封高位,安享富贵足矣,如今以尽数获得,又夫复何求呢?

    而大唐皇帝李世民则立即命令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尽快将楚王李孝恭送来的一千万石粮食运往各地,救济灾民,将江南另外二千五百万石粮食,尽快运到大唐的粮仓,进行储藏,保护。

    整个太极宫、弘文殿,又都忙碌了起来。虽然忙碌,但是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微笑,带着希望。不久,粮食就从大唐帝都长安运往了各地灾区,整个天下的灾情都得到了缓解。

    帝都长安。司天台。

    司天台位于大唐帝都长安城东面的一处最高的高原之上。司天台最早建于汉朝,几经战火,残损不堪。大唐武德初年重新修缮,上设铜铸的浑天仪、地动仪、简仪、圭表等仪器。掌察天文、历数,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之异,皆归其监察。

    得到赵郡王、荆州大都督李孝恭被加封为楚王,大唐正一品太尉,掌管全**事。司天台监正袁天罡感慨道:“李孝恭怎么会有如此命格?他怎么会升官呢?按照他的命格。他此时应该被软禁在自己的府里啊。他的命运发生变化了,是因为永安王李玄吗?李玄是怎么在五年之前就推断出大唐有粮食危机的?他让李孝恭统率着二十余万南方精锐大军屯田,应对如今的粮食危机,那可是在行逆天之举啊,而且他竟然成功了,救活了大唐无数的百姓,这怎么可能啊?老天怎么能够允许他这么做?如此逆天而为?莫非李玄就如同太清圣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大道有五十,才能成为周天之数。但是根据各种情况,却只能推断出来四十九,剩下的一个则不可琢磨,不能推断。那一个则被成为变数,莫非李玄就是那一个变数,他的出现可以改变事情原有的轨迹,原有的结局?”

    袁天罡面露沉思,久久不再言语。

    就在大唐粮食危机刚刚得以解决,大唐百姓们因为粮食的到来,而得以活命。太极宫内。有大臣向大唐皇帝李世民禀报道:“陛下,岭南冯家反了!”

    岭南冯家,是大唐岭南地区势力最强大的家族。岭南冯家实际控制着整个岭南已经三百年了,一直控制着大唐的广东、广西、海南岛一带。整个大唐对岭南冯家都有着深深的忌惮。岭南只是名义上归大唐所有,实际却为岭南冯家所有,另外岭南和整个大唐实际控制的南方接壤颇多。一旦岭南冯家心有不轨,从接壤的任意一点出发,都能威胁到整个大唐的南方。

    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tao)侵灭。北燕国君冯弘逃亡高句丽,同时冯弘派遣自己的儿子冯业率领三百皇族子弟漂洋过海,乘船从幽州到达广州新会,投靠当时南方的刘宋政权。

    到达广州新会之后,刘宋朝廷加封冯业为怀化侯,授罗州刺史,岭南冯家自此在岭南扎根,冯业也就成为了岭南冯家的开族始祖。

    到了冯业的孙子南梁宋康郡公、高凉太守冯宝的时候,冯宝迎娶了当地俚族(即后世壮族)最大部落首领冼来山的女儿冼百合为妻。而这位名叫冼百合的俚族女子,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冼夫人。

    冼夫人幼年时,得异人传授武艺、韬略,不但能够挽强弓持利刃与敌搏杀,而且深谙行军打仗之法,在岭南诸族部落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冼夫人二十岁时,当时的罗州刺史冯融(冯宝的父亲)和冼来山关系良好,互为知己。

    一次两人对饮,都有醉意,冯融笑着对冼来山说道:“我有犬儿,你有虎女,不知肯俯就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