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10部分

大唐魔术师-第110部分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二十章 君臣制衡() 
突厥撤兵后不久,大唐皇帝李世民就召回了深得民心的、大唐正三品山东道宣抚大使魏征,并提拔魏征为大唐从二品御史大夫,负责监督、弹劾百官,参与朝政,又提拔长安被围时,坚持原则,拒不按照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意思修改史书的大唐从三品起居舍人刘洎(ji)为大唐正三品侍中,顶替了已经致仕的封德彝的官职,统领门下省,负责审核、驳回大唐皇帝发出的诏令。

    大唐帝都长安,皇宫弘文殿。

    大唐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和刚刚上任的侍中刘洎相对而坐。

    房玄龄对刘洎说道:“自古君臣都是相互扶持、相互制衡的。因为有了制衡,朝堂才能稳定,整个天下才能安定啊。可是帝王莫不想大权在握,乾刚独断?臣子做大就会欺君,枉法,乱了社稷,帝王独大,有何尝不是会祸害百姓,危害社稷呢?之前,吏部考功司郎中、南方士族主事岑文本上了一封奏折,进言取消了左仆射、右仆射的设置,拆分尚书令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这无疑就消弱了相权,强化了天子的权利。这份奏折老夫是支持的,左仆射、右仆射、尚书令的职位确实是太招摇了,权力也太大了,之前数朝这些职位更多都是由皇室子弟,完全屈从于皇帝意志的心腹担任的,可是仍然经常有大臣弑君的事情发生,那种制度是不合理的。如今岑文本的一封奏书改变了君权弱,相权强的局面,形成了君权稍强,相权稍弱的局面。从长远看,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咱们现在这位天子,却是马背上的天子,性格刚烈,血性十足。他还不能十分理智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脑子一热,什么事儿都敢做,做完之后,则会十分后悔。”

    听到此处。杜如晦和刘洎都是连连点头。他们也都是十分了解这位只有二十八岁的大唐天子的,他容易暴怒,血性十足,最能得到同样热血的军队、士卒们的拥护,是最好的大唐统帅。可是治国如烹小鲜,必须小心谨慎,一个一拍脑子就能做下的决定,那可是都会牵扯到天下万民的福祉的,那会危害社稷,祸害苍生的。

    房玄龄顿了顿,继续说道:“制度已经十分的合理,但是因为陛下的性格,我们就必须要对陛下形成制衡,不能让陛下一拍脑子就做下的决定。走出大唐内廷会议。如此,负责审核、驳回大唐皇帝陛下的诏令的侍中之位,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说着房玄龄看了看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然后又看向负责审核、驳斥大唐皇帝诏令的侍中刘洎说道:“我和如晦都知道你是一位十分有原则的大臣,我们希望你能担起将大唐皇帝陛下一拍脑子做下的决定驳回的重任,我和如晦将统领所有大臣都会做你坚强的后盾的。如今唯有君臣相互制衡、君臣相互扶持,方能有利于我大唐江山社稷,有利于我大唐天下百姓啊。”

    刘洎闭目沉思,片刻后,他睁开了眼睛。站起来,缓缓的说道:“刘洎愿意依照大唐律法,坚持原则,忠于职守。按照房大人和杜大人两位大人的安排,绝不让陛下暴怒下发出的错误诏令,通过门下省。”

    房玄龄、杜如晦都站了起来,对着刘洎拱手表示感谢。

    夜晚,在房玄龄的陪同下,郑仁基带着礼部尚书崔干、兵部尚书卢承庆两位山东豪族新一任的主事登门拜访刚刚上任的御史大夫魏征。

    分宾主落座后。郑仁基向魏征说道:“魏大人娶的是我山东豪族的女子,我山东豪族不敢要求魏大人支持我山东豪族,只求魏大人能够适当的时候照拂崔干、卢承庆这两位出自我山东豪族的年轻后生。”

    魏征面露思虑,按照他的脾气,他是最反感朝堂之上结党营私的,可是如今的大唐朝局,关陇贵族、山东豪族、南方士族天下三大政治势力,都有自己的政治需求,而朝堂则成为他们角逐的地方。关陇贵族主事长孙无忌、南方士族主事岑文本都是这天下不世出的绝世天才,山东豪族的崔干、卢承庆虽然也是人间翘楚,但是比起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则相差甚远。如果不帮山东豪族,朝堂上获得不了的利益,他们肯定会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得他们的利益,例如战争、例如兵变或者是拥兵自立。如果不是通过大唐朝堂,而是通过了其他途径求取他们的利益,这对山东豪族不利,对于大唐社稷来说,也是十分的有害的。

    魏征抬头看了看陪同郑仁基他们一同前来的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

    房玄龄笑容满面的说道:“玄成(魏征的字)啊,我们不管怎么说,可都是人家山东豪族的女婿啊。适当帮衬崔干、卢承庆他们,虽然有结党营私之嫌,可是并没有让你选择站队啊,你和山东豪族之间,也没有利益交换。再说了适当照拂崔干、卢承庆他们也是有利于我大唐朝局稳定,社稷安稳的好事嘛。难道你为了没有结党营私之嫌的些许虚名,就不顾大唐的江山社稷吗?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些许虚名损伤,还要在乎吗?”

    魏征面露沉思,片刻后,答应道:“好,我可以照拂崔干、卢承庆,但是我有我的原则,只要他们做的事,对大唐社稷有利,我就会全力支持他们。”

    郑仁基连忙带着崔干、卢承庆向魏征躬身行礼表示感谢。

    太极宫,当玄甲军统领翟长孙向大唐皇帝李世民禀报了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在弘文殿内向侍中刘洎所说的那番要求制衡大唐天子的话,还有夜间房玄龄陪同郑仁基、崔干、卢承庆拜访魏征时,所说的那番请魏征和他一起照拂崔干、卢承庆的话。

    大唐皇帝李世民听后,并没有任何的不满和忌惮,而是叹了口气道:“玄龄做得没错,他是一心为我大唐社稷的。满朝文武,最了解我缺点的人,还是玄龄啊。稳定朝局,维护朝纲、顾及社稷的大臣还是房玄龄最合适,他无愧于百官之首,国家栋梁,中流砥柱的称号啊。”(。)

    ps:一天两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二十一章 休养生息() 
太极宫,庄重肃穆,大唐皇帝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李玄、李雄、房玄龄、杜如晦、刘洎、李靖、崔干、卢承庆、魏征、长孙无忌、岑文本则按照官位高低,自觉的分成两列坐于大唐皇帝李世民下首的两侧。

    李玄看了看在座的每一个人,他内心里知道在座的人,就是整个大唐帝国最核心的精英,他们代表了大唐的各方势力,代表了大唐各方利益在大唐朝堂上的利益需求。大唐皇帝李世民召开这次内廷会议,恐怕会有大事要说。

    果不其然,很快大唐皇帝李世民就对众人说道:“突厥人退了,可是突厥颉利可汗狼子野心,他肯定会再次回来入侵我大唐的。这次虽然我大唐取得了胜利,可是胜的憋屈,胜的耻辱,让突厥人打到了大唐帝都长安城下,朕被逼和他们签下了城下之盟,以大唐府库里面的全部财富换来了短暂的和平。那些财富可都是我大唐百姓多年的血汗啊,这些财富,没有用于国,没有用于民,而拱手行贿给了入侵我大唐的突厥人。此真乃我大唐建国以来第一耻辱啊!在下次突厥人到来之前,诸位爱卿,咱们一起议议该如何治理我大唐,如何让我大唐尽快强盛起来?以雪我大唐被逼签下城下之盟的耻辱。”

    大唐皇帝李世民话音刚落,御史大夫魏征就站了起来说道:“如何让国家富强起来?其实汉初之时,汉朝的君臣们就探索出来了一条道路:外儒内法、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给百姓们足够的土地、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关心民力,不占农时,如此不出数年,我大唐必然粮食高产,国家富裕,人口增多,士卒强壮,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古往今来。道理是浅显易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帝王,却没有几人。许许多多的帝王都是为了贪图个人的享受,而放弃了这条简单易行的道路。最终国家也没有强盛起来,为人所灭。如今臣等不知陛下能否克制住自己的**,以民为本,关心百姓,关心生产?”

    听到魏征的话后。大唐皇帝李世民满怀感慨的说道:“朕不但背负着杀兄屠侄囚父的恶名,而且史书上还记载着朕同意以大唐府库贿赂突厥的罪行。如果朕不能励精图治,让大唐强盛起来,朕就会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因此,只要能够让大唐尽快的强盛起来,朕愿意克制自己的**,不追求享受,以民为本,关心百姓。关心生产。”

    听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话后,魏征高兴的从袖中拿出一本奏折说道:“陛下既然有心励精图治,强盛大唐,臣愿献上治国五策,以供陛下采纳。”说着魏征打开奏折,高声读道:

    一、以法治国。我大唐所有官员一律按照大唐律做事;三品以上的官员议论国事之时,要有谏官时刻跟随。遇有违背大唐律法的事情,谏官可以立即制止,避免乱法乱政的事情出现。

    听着魏征的奏言,大唐皇帝李世民兴奋的说道:“准。不但是三品以上的高官,就是朕,议论国家大事的时候,也要让侍中、史官跟随。以免朕违背了律法,放纵了自己的私欲。”

    魏征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二、废除酷刑,将削鼻、剁手等种种肉刑,改为流放劳役,增加我大唐的劳动人口。增加生产。

    三、轻徭薄赋,将原来的赋税五抽其一,改为十五抽一,减轻我大唐百姓们的负担。”

    魏征话音刚落,吏部文选司郎中、关陇贵族主事长孙无忌就站了起来反驳道:“魏大人,这第三条,恕我不能认同。赋税降低,确实有利于得到大唐百姓的民心,提高百姓们耕种的积极性,但是我大唐北面有虎视眈眈的突厥人,我们既要防御,又要准备进攻,无论哪一样,可都是离不开钱粮的。钱粮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维持那么多军队的军费、训练,靠的是什么?那靠的就是我大唐对老百姓的税收了。赋税如此之低,军队的军费如何筹集?突厥又该如何应对呢?如果军队因为军费的问题,拦不住突厥人的南侵,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我大唐的百姓们啊。”

    魏征没有回答,而是抬头看向了大唐天子李世民。

    李世民沉吟后,缓缓的说道:“帝王依靠国家,而国家仰仗的是百姓。剥削百姓来奉养帝王,就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饥,腹饱而身死,帝王富了而国家灭亡,国家富了而百姓被逼到了死亡的边缘。因此帝王的忧虑,不在于国外,而常在于百姓。帝王的**少一些儿,则赋税就低了,赋税低了,老百姓的生活就可以过得富足了,老百姓富足了,国家则会越来越稳定,与之相应的则是帝王的地位会越来越稳固,也会越来越有保证,因此我同意魏爱卿的奏言。”长孙无忌面露无奈。

    而魏征则继续高兴的说道:

    “四、遣返宫中宫人,返回家乡。如此,一来可以减轻宫中用度,避免奢侈浪费;二来可以增加劳力,增加人口。

    五、取消全国寺庙,将那些不事劳作,逃避赋税的假僧侣,统统遣返原籍,从事劳作。”

    听到魏征所说的第五条,大唐皇帝李世民沉思之后,说道:“第五条建议,魏爱卿太偏颇了,寺院之中虽然有一些儿男盗女娼,道德败坏之人,但是确实是还有一些儿精研佛法,苦心求学的僧人。这样吧,折中一下,只在帝都长安、东都洛阳设立大的寺院,以方便一心求佛的僧人前来居住学习,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则都按照魏爱卿所说的,统统撵回原籍,从事劳作,如此,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众人纷纷站起身对李世民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

    不久,魏征所提出的“外儒内法、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就成为了大唐治国的国策,而他所提出的治国五策,也很快从中央下达到了地方,并被严格的执行。(。)

    ps:一天两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二十二章 忌惮颇深() 
数日后,大唐军神、辅国大将军李靖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进言道:“突厥颉利狼子野心,时刻都有吞并我大唐之念。而我大唐要崛起,要成为大国,则必然要和突厥进行决战。突厥之强在于战马精良,精通骑射。臣恳请离开大唐帝都长安城,前往我大唐并州马场,一为大军培育良马,二来可以训练士卒骑射,以为大唐和突厥的战事,提前做好准备。”

    大唐皇帝李世民当即批准了李靖的奏折,并下诏并州所有的马场全都交由李靖统领,同时下令驻守大唐帝都长安的十二卫大军轮番前往并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