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阁臣 >

第6部分

大明阁臣-第6部分

小说: 大明阁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摸了一下那玉坠,继续道:“质感也是上乘,恐怕不是那家玉器铺子的镇店之宝给你们两个弄来咯。”

    “这蓝田玉据说有美白的功效,具体有还是没有,其中的道理我是不得而知,反正是带着没有坏处!”他继续补充道。

    “那……那这个簪子呢?您怎么都不看一眼呀?”李武拿着那墨玉簪子问道。

    “嘿嘿,你小子就知道漂亮的东西,你可知道这世上唯独是这宝贝,那是必须有瑕疵的,瑕不掩玉,十宝九裂啊,你手上拿的那是经过处理的,也就是个次品罢了,不过你这两个小娃子还算不错,单这个吊坠也算是淘到宝,没有被骗了!”

    “和那呆子说的一模一样!”李梓棋小声嘀咕道。

    房资没有听清楚,问道:“你说啥子?”

    “没啥!”李梓棋夺过房资手中的月牙儿玉坠便跑开了。

    “妹,你的玉簪子……”

    “你自己留着用吧。”

    李武:“……”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江位于县之东南,其本名浙江,浙者折也,盖因其湖出海曲折而倒流也。

    陈瑀家便是在钱塘江附近,陈大富当时之所以在这边置办一套四进的大房子,主要是因为这里周边的环境十分安详,便于陈瑀读书而用。

    初春时节,钱塘江周边踏青的公子娘子也是多不甚数,几人路过之时,那个少年不禁感慨道:“乱花渐欲迷人眼啊!”

    陈瑀已经打听出来了,这小子名叫朱寿,祖上是跟着太祖爷打下江山的亲兵,据说是为太祖爷当了一箭牺牲了,这之后太祖爷便给予其世代荫子的权利,听这小子的语气,应该是南直隶府的一个闲散官员的后代,现年十四岁,马上便要荫其父的职位,乘着闲工夫说是要出来散散心。

    听了这之后,陈瑀不禁为自己先前的高瞻远瞩感到欣慰,别看这小子一副养尊处优的模样,原来家中真没有什么权力,还好之前没有把县太爷给得罪了。

    这猪头之所以先前能那么的淡定,原来是凭借自己的家世,依照他的说法,那么他自保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哎……走眼了,走眼了啊!陈瑀心中说不出的自责,奶奶的,怎么摊上这祸害了,现在这猪头竟说要去自己家小憩几日。

    毕竟是官家,这猪头既然说了这种话,陈瑀怎敢拒绝,可是平凡无故的养了这么个只出不入的闲人,陈瑀心中总感觉不顺当!

    “迷什么眼,风大了吧?屁大的孩子懂个屁的乱花迷眼?”陈瑀十分正经的教育道。

    “咯咯,我说的是这些初春的花草呀!”朱寿笑道:“可为什么你的眼睛老是朝那些姐姐的那里看呀?”

    “咳咳……这个,我这是在考验你,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我是故意这般的,你自我检讨下自省了没有。”陈瑀大义凛然的回道。

    “恩恩,陈廷玉,你和别的读书人不一样,你是我见过的……”

    “最聪明的读书人?”陈瑀一脸期待的问道。

    朱寿摇了摇头道:“最无耻的。”

    路过钱塘江东南之后,走了没多久,便倒了一处十分幽深僻静的林间小道,几人踏过了石板桥,又走了一会儿大理石小路之后,林间小道豁然开朗。

    映入眼帘的是一长六十尺的灰白墙壁,正中央一对朱漆大门像是悬挂在这白墙之上一般,大门前是四层台阶,台阶的两侧立着两个面相凶猛的石狮子。

    狮头朝南,左公右母,据陈大富说过,这狮子摆放极有讲究,是他请过风水先生堪舆之后摆放的,与宅子五行相生,避邪助运、吉祥如意。

    狮属乾卦,五行属金,煞气较重,风水布局中用来阻止邪魔鬼怪入屋,因此狮头宜向屋外。

    夕阳折射下,这两头狮子显得格外的狰狞,人见了都不寒而栗,更加莫要说那些妖魔鬼怪了。

    朱漆大门上挂着两个烫金的大字,赵体楷书写着:陈府。

    “哇,你家好气派呀!”朱寿感概道,“我一定要多玩几日。”

    陈瑀听了这话,面皮止不住的一阵抽搐,玩你大爷,赶快从哪来的滚哪里去吧。

    他哭丧着脸道:“其实里面也没啥好玩的,我每日都三省吾身,日日刻苦研习四书五经,这马上便要院试了,没有时日陪你玩,你还是去别出找乐子吧!”

    朱寿听了像是更加高兴一般,他道:“我也要和你一起学习,为何我感觉你学的东西都这么好玩呢?可不像那些个大学士老学究般,像蚊蝇一般,听了便烦。”

    “大学士?”陈瑀疑惑的道。

    “是教授大学的老师。”那个被唤作刘公的老奴道:“我们家公子不仅本经分科教,便是四书也是分科而学的!”

    明制,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实求才。

    “条件好,就是任性!”陈瑀摇了摇头,便当先进了府上。

    他身后的朱寿朝刘公吐了吐舌头,也跟着陈瑀走了进去。

    进入一进,其中轴线上便是正堂,堂上挂账“客礼”二字,是招待贵宾的场所。

    客礼堂内摆了六张东西相向的朱漆太师椅,椅子边都放置着方方正正的高木茶几,远远看去,茶几上一尘不染,显然是每日都有人拭擦打扫,这里便是接待贵客之地。其坐北朝南方也放置了两张红木太师椅,那里是主家的座位。

    这种摆放是经过考究,是明时普遍的摆置之法,意喻严谨、明礼、正大。

    陈瑀带着身后二人绕过偏门,便进入了二进,这里便算是后堂,和前厅静逸形成鲜明的对比,丫鬟家丁不时的穿梭在四周,见到陈瑀都万般恭敬的叫了声:“少爷。”

    “丑生,你回来了。”一声爽朗的叫声从不远处传来,一个四十上下、肚大腰圆的男子笑呵呵的走了过来。

    丑生是陈瑀的乳名,据陈大富,也就是眼前肚大腰圆的这位介绍,陈瑀出世的时候长相十分的丑,陈大富嫌弃陈瑀没有继承了自己的容貌,于是便十分随意的给陈瑀起了一个这样的乳名。

    不过单从陈大富现在这个容貌来看,实在看不出他为何有那么大的自信嫌弃陈瑀。

    陈瑀见陈大富在打量朱寿和刘公,连忙把陈大富拉到一边。

    “这两位是谁?前些日子你就带了一些混吃混喝的白痴公子回来,这次莫不是又受骗了吧?”

    提起这个陈大富就来气,你说你老子这么精明一人,怎么就生了你这榆木疙瘩的儿子,前些日子陈瑀外出,带着几个年轻的公子回来,说是什么师兄不师兄的,要研究科考,结果那几个白痴竟是街头混混,在陈家白吃了三天,走的时候还顺走了陈大富最喜爱的玉扳指。

    所以陈大富现在对陈瑀带回来的人都是十分的警惕,他的心脏可再也禁不住再丢一件宝贝了。

第八章 陈大富(下)() 
要说自己这个老爹,陈瑀那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他那唯利是图的商人本质,什么道德仁义在陈大富眼中就是个屁,自己这个老爹做事,若是没有利您就别指望。

    说起来也嘲讽,他起家不是靠着别人,而是靠着自己的儿子,要说陈家在钱塘起家,也就是这三四年的事,为什么说陈家起家是陈瑀的功劳呢?

    四年前,陈老爹还在倒腾一些兽皮玩意,这家伙和纺织那是八竿子打不着边儿的,有一次陈老爹带着陈瑀去给钱塘县商社会长送供给,这种兽皮别的不行,做冬衣那还是很受欢迎的。

    这商社也就是一些商人自发组织的一种民间组织,其宗旨也便是讨论下一些市场上的动态,以及维护一些本就微薄的市场资源,再有便是逢祭祀社稷、天地、水河、丰收的时候捐献一点小钱。

    穷了报复社会,富了报答社会,他们抱着的可能也就是这个崇高的心态。

    商社会长姓房,据说小时候家徒四壁,这种状况可以追述到他上三代以前,穷了之后第一目标便是吃饭,便也没有闲工夫研究什么圣贤不圣贤的事,没有文化,这名字也就胡乱起了,于是他爹便联想着太祖爷,给他起了个房八的名字。

    房八,砀山县人,是房主簙的老乡,十年前跟房主簙来到钱塘县,但奇怪的是,却和房主簙来往很不频繁,甚至形同陌路,不过不知怎的,房八来了钱塘县之后,简直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

    若要说现在哪个行当好,牙行、典当行,但是这两个行业是为商业行当中所不耻的,这牙行,说白了就是中介,这种人心黑的连死人的钱都敢赚,别指望好到哪里去。还有一个典当也是一样,时下有个流行语叫“九出十三归”,放在后世,那就是高利贷,为此倾家荡产的不在少数。

    还有一个十分正当,也是时下商人最为趋之若鹜的行当,便是纺织,纺织最为出名的是苏州和杭州,是为海内之冠,且已经在苏杭部分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现象。

    这三个大的商业行当房八都有涉猎,而且越做越大,不久便在钱塘站稳了脚,不知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还是其他的法子,房八的生意越来越好,经过短短的三年,便已成了钱塘县经商的龙头,之后的一年,不知是谁给出的主意,他拉拢了当地大部分的商人,组成了这个钱塘商会,自己便当仁不让的任了会长。

    四年前,陈瑀十四岁,那个时候的陈瑀已经出的唇红齿白,相貌堂堂,而且彬彬有理,说话间满口之乎者也,让房沐一眼便相中了。

    这房沐便是房八,商人是比较迷信的,房八发达后便找了个阴阳先生算命,那个阴阳先生在给房八算过生辰八字后测得房八五行缺水和木,得知之后,房八便找了县里的秀才给重新改了个名,于是改了房沐这个名字。

    房沐之所以相中陈瑀,主要还是看出了陈瑀的价值,于是便硬生生的和陈大富结为了亲家。

    这一来二回之后,陈家便做起了丝绸的生意,并且越做越好,名声已经在整个杭州府传了开来。

    所以说陈家的发迹和陈瑀是分不开的。

    却也不知怎的,陈老爹发迹之后没有一点点爆发富的样子,反而日子过的也很是清淡,爱财如命,典型的一副穷人家的心态。

    上次丢了自己的玉板子,陈老爹三天都茶不思饭不香,所以这次见陈瑀带人回来,当即便警惕起来。

    陈瑀拉过自己的老爹,小声的在陈大富耳边说道:“爹,这次可不是上次,这家伙是个官身。”

    陈老爹听了陈瑀这话,吓了一个哆嗦,想高声呵斥陈瑀,回头看了看那正在微笑的朱寿,于是又忍了下去,只得小声对陈瑀说道:“你这小犊子,平日里见你一心攻读圣贤书,你老爹我不知偷笑了多少回,可是你近日为何总是要出门惹麻烦?上次带回来的地痞我且不说了,丢点儿东西你老爹还是丢的起的……”

    “我看不怎么像。”陈瑀插话道。

    “混账!”陈大富小声道:“钱都是身外物,可你这招惹了官家,你这让我如何是好?我这点家底迟早要被你败光!”

    “您看看,您刚还说您不在乎钱,钱是身外物。”陈瑀委屈的道。

    “闭嘴,我们现在不是说钱的事儿,这两个家伙来干嘛的?你可是又得罪了什么人?他们要赔偿还是怎的?你不久要考院试,什么事都不能去衙门影响了声名,他们要多少钱……你老爹都给!”陈大富牙齿咬的滋滋响,看那神态,恨不得吃了陈瑀。

    太祖爷有定:“府州县生员,若有大事于己家者,许父、兄、弟、侄具状官辨析,非大事,含情忍性,毋轻至于公门。”

    正在读书的学生,如没有必去衙门的理由,是不允许前去衙门的,有明一代,对学生的管制是非常的严格,如: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建言。不许生员议事,上疏言事等等。

    之所以定下这么多,其主要的原因便是维护其朱明王朝的统治。

    朱家以文治天下,所以首要做的就是管制读书人的操行,从科举这项明朝特色的产物来看,朱元璋做的很是成功,成功的禁锢了许多读书人的思想。

    “爹,您别冲动,他们不是来要钱的!”陈瑀道。

    陈大富听了松口气道:“哦,那还好。”

    “哎呀,难道他们要人?”陈大富惊道。

    “非也非也!”陈瑀把市集上所有的事简略的说了一遍,重点突出了自己并未得罪李县令,并且还示好的送了点礼物。

    陈老爹听完陈瑀话后松了一口气,他微笑着转过了头,来到朱寿的身边,笑呵呵的道:“小儿能交上朱公子这样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朋友,实在三生有幸,朱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