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阁臣 >

第50部分

大明阁臣-第50部分

小说: 大明阁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弘治皇帝看问题却很对,现下的大明虽然一派祥和,但是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疾病。

    比如贪污、比如土地兼并、比如海寇、比如九边,一切的一切在不久的将来都会给大明王朝带来十分巨大的冲击。

    要想达臻,还需要开发海上霸权,太祖朝的片甲不能入海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海民的生计断了,一切一切的做法犯乱的幺蛾子便就会出来,比如徐海、王直,这些著名的海寇可都是地地道道的大明人!

    陈瑀有着比这些人多了几百年的见识,所以看问题总会朝后面看,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促使大明王朝灭亡的缘由么?

    我华夏虽然会出现一些败类,虽然会出现一些叛徒,虽然会出现一些软骨头,但是大是大非面前我们都有一个称号,那就是华人,我浩瀚的大明王朝岂能被那几个跳梁小丑搅乱了?

    越是深入的想,陈瑀就感觉全身像是沸腾起来,心中那些早已经想好的建议便洋洋洒洒的用他那一手隽美的赵体字写了出来。

    等到他写完,他长长的吁了一口气,仿佛穿越了时间,仿佛一切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等他抬头,却见四周的人都在望着自己,陈瑀不免好奇,反应过来才发现,原来人家早已经写完了试卷。

    陈瑀这答案足足有他们两三倍之多,监考的翰林官本要收了陈瑀的试卷,但是看着那一篇洋洋洒洒的文字,竟也忘了收卷,所以才会耽搁到如此之久!

    等收了陈瑀的试卷已经到了掌灯,按惯例定制,日落前必须要收卷的,东阁内的刘健、李东阳、谢迁早已经不耐烦了,等封弥的卷子送来之后,三人脸色都不是很好。

    刘健怒道:“缘何这般久才送来试卷?”

    刘阁老不轻易发怒,可不要以为他就是以为好说话的人,当年运送宣府的粮草紧紧耽搁了半日,他便将送粮官所有人降了一级,偏这个处理建议还没有人敢反驳!

    那翰林学士却不畏惧刘阁老,他不卑不亢的道:“只因一学生答论太过精彩,下官不忍打断,这便耽误了时刻。”

    “哼,有这么不准时的学生,还要做什么?直接第三甲,卷子不用给老夫看了!”刘健气急败坏的道。

    “此卷的文章当有状元才,且字体隽美,阁老还是看一下吧!”翰林官道。

    “不看!”刘健是个耿直的人,摆了摆衣袖道。

    李东阳连忙出来打圆场,他道:“哪一份?我看看!”

    翰林官便将卷子递给了李东阳,李阁老起先也不以为意,可是越看神色越不对,这篇文章像是大烟一样,深深的将他吸引住了。

    一千字的论文,他反复品味了将近有半个时辰,里面有的见解,他李阁老都要花一点儿时间好生的去研究理解,良久后他呆呆的放下了卷子,长长的吁了一口气,一动不动!

第六十八章 状元郎() 
“此卷留中,呈御览!”最后李东阳给了这简单有力的七个字。

    一个内阁阁老,在只观了此份试卷之后,便已经将这试卷定为一甲,不需要任何的犹豫和参考,这是终弘治朝六界科举一来第一例。

    “宾之,尔为读卷官,责任之重大,想必毋需老夫多说,这未免太过草率!”刘健最后意味深长的道:“十二年程敏政的事过去没多久,你我都是亲眼所见。”

    “哎哟,阁老哎,你把我李东阳想成什么样了哟,您看看这份试卷,是否受得了此殊荣?所有的治国利弊,以及那老辣独到的眼光,无一不在说大明的后继有人了,此子要培养!”李东阳答道。

    他知道刘健的好意,弘治十二年,唐伯虎和程敏政伙同作弊,最后一个被斥为吏,一个被罢官郁闷至死,这下场可以说是科考以来最为严重的,他李东阳就是奉御命调查,虽然他认为唐、徐二人没有串通程尚书作弊,可是最后的下场仍旧不是他能决定的!

    刘健听了李东阳这样的夸赞,不免有些好奇,李东阳抓住时机,悄悄的将那份试卷递给了刘健。

    刘健笑了笑:“老狐狸,当朝上下,处理人情事务,没有一个比你精明!”

    虽然李东阳已经五十八了,可是在七十二岁的刘阁老面前仍旧是个孩子,他想说便说,毫不留情。

    刘健接过了李东阳的试卷,随意的看了一眼,首先吸引刘健的不是那答题的内容,而是那一首俊美的赵体字,当真有赵大家五分神韵,然后他才看是看正文。

    只是刚看了二百字,整个人便被吸引住了,他看的很久,比李东阳还要久,虽然这里面许多问题比如贪污、兼并,内阁都已经知道,也拟定过解决的办法,但关于海上这个领域,这是内阁从未考虑过的。

    都知晓大明海寇频生,但也正是因此才要施行海禁,可是这为考生却偏要反其道行之,大开海禁,防止闭关锁国,建立海上霸权。

    其中那“盗不在倭寇,在国人。”这个观点却和前不久兵科给事中在朝上和弘治皇帝上奏的不谋而合!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举人,一个只关心科考的举子,竟然会有这么多的见解,而且观点都切合实际,并且还带有一点年轻人的冲劲,难得难得!

    “阁老,如何呀?”李东阳笑眯眯的道。

    “甚好,便拿去给圣上御览吧!”刘健笑道,内阁三阁老虽然性格不一,刘健虽七十高龄,脾气却万般暴躁,谢迁这厮会忽悠,李东阳是个人精,虽然性格或多或少的有缺陷,但是有一样他们是统一的,那就是惜才之心。

    世上的人无绝对的好坏,孟子提出性善论,人生下来性格都是善良的,至于后期会出现各种不一的心理变态,那是和坏境有关,当然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变态。

    什么是坏人呢?就是在特定的时期,做出或不做出在那个时期应该作为的事情,这样的人是可以定义为坏人的!

    在阅卷这一点上,三位阁老实在可以称之为好人,没有一点点功利嫉妒之心,两朝开济出来的老臣心,一心只为着大明王朝!

    这一份试卷已经阅的够长了,几位大学士换了心思,赶紧的开始继续批阅余下的卷子,到黄昏,他们才选出几分试卷交给了圣上,让弘治皇帝批出一甲,其余的试卷,便由他们定了名次。

    等到三月十五号那一天开始放榜,这次那些举子们倒是一点儿也不怎么紧张了,反正怎么说都是进士了,只是做个排名,不做淘汰,所以他们心理倒是很轻松的。

    轻松是相对的,心理还是有一丝期待,内阁发展至现在,已经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非翰林不入礼部,非礼部不入内阁。

    所以这翰林院学士又会显的十分的珍贵,是每个中第的举子挤破脑袋也想进去的地方。

    要想进入翰林院,一甲的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是有资格直接入的,另一个方法,每次放榜之后,内阁会组织一次考试,在二甲三甲的头几名中选拔一批学士,称之为馆选庶吉士,然后进入翰林院。

    三百多位贡生天不亮就随着百官在宫门外等候,这些人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一个个都向乖宝宝一般低着头颅,站在那些那些身穿绯红朝服的皇室公卿,文武大臣的身后。

    陈瑀立在第一,他决定看这些人去哪,他就跟着去哪。

    毕竟都是第一次,谁有经验?听到宫内有太监唱“诸贡生觐见”之后,午门三正门已经左右对开的掖门便缓缓开起,两队身穿金色飞鱼服,手持画戟的大汉将军便从门内器宇轩昂的走出来。

    这是锦衣卫的一种,大汉将军,专门负责重大的祭祀、社郊等礼仪充当仪仗队用的。

    这个时候,那些文武百官们便撩了公服,挺着胸膛,骄傲的朝宫门内走去。

    这一切的一切把这些贡生们的感情吊出了高潮,忠君报国之心悠然而生,陈瑀相信,这一刻无关乎清官、贪官,他们都是好官,包括严嵩!

    激动是激动,迷糊却仍旧迷糊,身后那两三百的小弟都跟着自己,陈瑀努力的让自己不那么的紧张,纵然如此,他还是迷迷糊糊的随着百官身后来到奉天殿,站定之时差点紧张的倒了下去。

    身后那些贡生们都是一样,他们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陈瑀觉得现在最难受的肯定是自己,他站在正中央,正前排,他一直感觉有好几百双眼睛在玩味的盯着自己,可是他偏偏又不敢抬头看是哪个王八蛋看着自己!

    奉天殿上已经布满了许多手执金爪、宝顶、旗幡等的金甲卫士。

    当然,这些人也就是搞搞象征,可不是拿这些家伙干架的,当然,这些也干不过人家的大刀长矛,反正就是怎么隆重怎么能唬到人怎么来,不然怎么让你觉得大明王朝的威严?

    除了这些,还有个十分重要的卫队,乃是典礼仪式不可或缺的,叫做卤簙法架,说白了,就是搞音乐的。

    随着乐声响起,弘治朝首辅刘健手执黄册,急急忙忙的走了出来,清了清嗓子道:“诸位贡生听宣。”

    贡生们知晓这是首辅刘健,他们只感觉腚后一紧,整个人立正,站姿比军人还要标准,来聆听首辅的天籁。

    “国之大事惟教化为先,教化以科举为先,今为国抡才,不问出生,陛下亲策与廷上,弘治十八年乙丑科殿试完毕,选出一甲进士及第三名,二甲进士出身九十五名,三甲进士出身二百零五名。”

    刘健说完之后看了看众位低头的贡生,然后笑了笑,继续念道:“殿试一甲第一名,陈瑀。”刘阁老说完之后,像是有巨大回声一般,紧接着便有大汉将军喊道:“一甲第一名,贡生陈瑀觐见……”

    整个奉天殿内外都在传着这番声音,反看陈瑀,整个人像是木偶一般,站着一动不动。

    幸好有官员来到陈瑀身旁,他们也是见惯了这种场面,于是笑呵呵的道:“状元郎,跟本官入殿面圣吧?”

    “哦……哦!”陈瑀支支吾吾的道,说完便亦步亦趋的跟着那官员,甚至连句谢谢都忘了说。

    当然这个时候那个官员也不会在乎这点小小的礼节,若这个时候陈瑀还能像正常人一般思维,那真的不正常了咧。

    随着音乐,三跪九拜后,陈瑀便被那官员引到左班正六品的位置站定,左班也就是所谓的文官集团。

    “殿试一甲第二名……顾鼎臣。”

    “一甲第二名贡生顾鼎臣觐见……”

    这个时候陈瑀的思绪才跑回来一点,在七品官的位置站定后,心中讶然不已,顾胖子中了?还中的这么高的名次?

    心还没念一会儿,顾胖子便从自己身旁走过,路过的时候还给了陈瑀一个眼神,然后便在正七品的文班位置站定。

    殿外首辅刘阁老继续唱道:“殿试一甲第三名,谢丕。”

    “殿试二甲第一名董玘……二甲第二名严嵩……第三名湛若水……第十名翟銮……第九十三名徐祯卿……”

    “三甲第二百零五名章嵩……”终于刘阁老把所有的名次唱完,大殿内已经挤满了金科进士和文武百官皇室公卿。

    又是一阵唱乐之后,礼成,弘治皇帝回宫。

    等到弘治皇帝走后,这下大殿内便热闹极了,他们纷纷把新科进士们围了起来,不断的恭贺庆祝,场面说不出的……烦!

    最烦的莫过于陈瑀,他都快被这群老家伙说晕了,尤其是那位谢阁老,自始至终话就没停过,一句一个爱徒,一句一个爱徒,连儿子都不要了!

    “好了好了,各位大人,新科状元待会儿还有事儿,可不能耽搁正事,丢了皇家的颜面!”李东阳这话也是变向的替陈瑀解围了。

    “谢过老师。”陈瑀对内阁三阁老恭敬的抱拳道。

    刘健、谢迁、李东阳都是会试的总裁和殿试的读卷官,自然都是这些进士们的老师,李东阳所说之事正是御街跨马,这是一种十分崇高的荣誉,所有读书人毕生的梦想!

第六十九章 锦衣卫() 
换了一身大红袍子,内里也从粗布换成了白色的绸缎,头戴乌沙,头上插了两朵红花,望着铜镜内的自己,陈瑀微微的笑了笑,这一年来就像做梦一般。

    本是二十一世纪市内高官,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大明,莫名其妙的结合了一个叫陈瑀的记忆,凭借着不知是沈灿的努力还是说是陈瑀的努力,一步步从一个小童生到现在读书人荣耀的巅峰,一切的一切都像做梦。

    恍惚间,顾胖子和谢丕不知何时也来到了他的身旁,看那顾胖子,满脸堆笑,胖脸笑成了菊花一般,别提多么难看,衣裳也是肥肥大大的,活脱脱的西游记内二师兄的形象,偏乌沙帽上左边还插了一朵大红花,说有多滑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