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阁臣 >

第187部分

大明阁臣-第187部分

小说: 大明阁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小梅看了他一眼,眼中划过一抹凌厉,不过陈瑀不想暴露身份,所以她也不好发作,倒是一旁沈飞看不下去了,本想做点什么不文明的事,不过却被陈瑀阻拦住了。

    陈瑀这举动,更是让那些举子心中笃定起来,而房小梅适才那眼神却被他们理解成了无奈。

    几个举子若有所悟,便悄然离开了。

    第三天,大约还有两炷香的时辰便可以到了京师码头,其中有几个举子便故意的走到陈瑀身前,“狗腿子挪开。”

    那举子指着陈瑀的脚,言语不善的道,“好狗不当道!”

    沈飞要发怒,还是被陈瑀制止住了,快要到京师了,陈瑀不想在这个时候惹事,只好无奈的笑了笑,将腿伸了回去。

    “果然是属狗的,之前不是叫的厉害的紧么?怎生得现在学会忍了?”有举子道。

    “哎呀,什一之人,莫不都是下贱的货,能有得什么骨气?怕是娘胎出来便没了好的教养,不然为何不读书?”

    “倒是可惜了他身旁这么水灵的姐姐,不晓得是哪家青楼的,也不晓得这厮用了多少钱?”

    “姑娘,他给你多少钱,我双倍给你,跟了本老爷,做了本老爷的小妾,也不枉一桩美事。”

    房小梅淡淡的瞥了说话人一眼,“滚!”

    “我说你个下贱的婊、子,跟了这下贱的狗商人,倒成了母、狗了?会叫了?”

    陈瑀虽然是要忍耐,可是他也是有个限度的,他知道这些人的目的,不外乎和那杨应奎一样罢了,他们看到杨应奎尝了甜头,自己也想尝一尝,可是什么事都有个度。

    “还有一炷香就到京师了,你们不应该好好温习功课,倒是这里横上了?这就是读书人?我看也好不到哪里去。”

    “嘿……嘿嘿,桂兄,你看看这厮是不是很好笑?”一路下来,他们和桂萼也混熟了,那说话之人正是对着桂萼说的。

    不过桂萼却并没有说话,只是淡淡的看着。

    “今日我就不与你计较了,还有一炷香,大家安心的到京师吧。”这已经是陈瑀忍耐最大的限度了。

    “呵……呵呵,笑话,是本老爷不与你这个臭下贱和那臭婊、子计……”

    他话还没有说完,便被陈瑀反手抓了起来,走到船边,直接给扔了下去,这可是寒冬的天,那人虽然会水性,可是也呛了几口水。

    事情变化实在太快,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陈瑀竟然会做这种事。

    船上的举子都看傻了,船老大也看傻了,一时间也不晓得该做什么,等反应过来要去救人的时候,却被陈瑀阻拦住了,“让他冷静冷静吧。”

    那举子在水中拼命的追着船只,嘴中破口大骂,“下贱货,停船,不然老子到了京师弄死你,快停船!”

    一船人不为所动,有几个想要说话,可是看到陈瑀那凌厉的气势,顿时就焉了。

    秀才最怕遇到兵,他们现在恐怕就是这种感受。

    “四柳兄的事,我们到了京师一定要找他讨个说法!”

    “某在京师有认识的老爷,礼部有些亲戚在,看不让这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这些人确实被陈瑀吓坏了,虽然不敢当着陈瑀的面说,可是背后却同仇敌忾起来,那狰狞的表情,恨不得将陈瑀生撕了。

    这剩下的一炷香时间,那些人确实老实了不少,片刻后,商船抵达了京师码头。

    刚下了船,便见到一群官兵将码头围住。

    “出什么事了?”

    “不晓得啊,是不是那贱厮在船上的所为被老爷们知道了,兴师问罪来了?”

    “有这个可能。”

    “不对啊,这来人是礼部的人,看,那就是我邻居表兄的亲舅舅!礼部主事!”

    “礼部?来这里做什么?”

    “难不成迎接我们?”

    “让让,都让开!”一群官兵粗鲁的拨开了那些举子,为首的是礼部仪制、祠祭、主客、精膳清吏司郎中,其后是礼部员外郎,然后是主事,还有各司司务。

    “陈大人,您可来了,费大人等您议事等了好久,先别去府上了,快些去衙门一趟!”

    清吏司郎中走到陈瑀身旁焦急的道。

    “出什么事了?”

    “去礼部再说吧!”

    望着陈瑀跟着那几个礼部大人离开后,有胆大一点的举子悄然问一旁官兵,声音伴着颤抖的道:“那……那陈大人是……是谁?”

    “礼部左侍郎陈瑀陈大人!”

第二百五十九章 劝谏之议() 
“看吧,某就说陈大人气宇轩昂,颇有一股子傲气,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德行!”

    “在船上某就觉得陈大人非同凡响,说话间隐隐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气势!”

    适才还满腔怒火的学生们,顿时变了态度,他们同情的看着那在礼部有亲戚的举子。

    “孟长兄,身为读书人,您竟然在船上做出那种有辱斯文的事,从今后,我等不是同窗!”

    “确实,还有那陶四柳和杨文焕,有辱斯文!我等不认识他们!”

    且不论这些举子,单看陈瑀,他快速的随着礼部的人到了正角门北边不远的礼部衙门。

    礼部紧靠户部,东边便是太医院,位于皇城外郭的最南边。

    这是个四进的四合院,以正中央为对角,两边呈对称状,四周四方四正,寓意明朝礼制,做人方方正正,正中央放着足有三米的孔子雕像,正堂内有太祖皇帝提字“重礼训制”。

    此刻费宏正坐在正堂主位,看样子是在等陈瑀。

    陈瑀也深感奇怪,他刚一下船,礼部的人便全来迎接,一路上也问了他们究竟所谓何事。

    从有司了解到,原来春闱还有十几天便要开始,作为礼部阅卷管,陈瑀即将要被隔离,所以要有一阵子见不到陈瑀。

    他们为了抢在陈瑀被隔离之前,所以才动了这么大阵仗,以费宏的意思,被隔离前,需要交待陈瑀几件事,具体什么事,费宏也没有说,只是等到礼部全都到齐之后再行商议。

    见人都到齐后,费宏便示意兵丁出去,他正了正官袍,坐正后扫了一眼众人,便开口道:“春二月春闱即始,我等以祖宗礼法取试,当廉洁奉公,正大明白,切记不可徇私舞弊,当不偏不倚,为国家取士,以为社稷。”

    费宏乃成化年状元,到如今以五十有二,胡须上已经有几根泛白,平日里他是个老学究,说话字正腔圆,做事也是规规矩矩条条框框,这是这些日子相处下来费宏给陈瑀最大的感觉。

    不过陈瑀也知道这家伙不是那么简单,对于陈瑀和杨廷和之争,他虽为礼部上官,按理说应该归于陈瑀一派,可是不然,他和杨廷和的关系走的也非常亲近。

    而今天紧急着急这些人来,决计不是为了喊几句口号,这些事没有必要这么兴师动众,众人听罢后连连点头,表示明白。

    他欣慰的看着礼部这些人,继续道:“后日尔等便不得与外人相见,以防舞弊,诸位也莫要心生他想,此乃祖制。”

    作为礼部的人,这些事自然不消得他说,不过虽然知晓,但面子还是要给费宏,众人继续点头。

    费宏喝了一口茶,然后慢吞吞的道:“今日本官聚集诸位,想必尔等也甚是奇怪,本官便也不卖关子了,春闱之后,内阁教给了我礼部一件事,此事甚是棘手,所以才聚集尔等,共为谋划。”

    “大人且说,我等当尽心尽责,竭尽全力。”

    “陛下洞启圣心,励精新政,大奸已去,群弊渐消,孝理方隆,仁恩诞布,天下之人欣欣相告,皆以为太平之治指日可致也,昔太祖皇帝栉风沐雨十余年而后得,早作夜思三十余年而后定,何其劳也?太宗文皇帝南征北伐定鼎贻谋,亦二十余年而后成,何其难也?列圣相传,大明之火不断,先帝早立储君,陛下如今登大宝五年有余,而储嗣未定!”

    重点来了,当听到储嗣未定的时候,陈瑀心中已经明白起来了,杨廷和玩的一首好棋,难怪费宏要找人商量。

    要知道储嗣这两个字对正德的敏感程度有多么大,当初两个部老级的老大,就是这样被干掉的,虽然大家不说,但是谁不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内阁以此乃礼部分内之事,将这烫手山芋,也可以说是定时炸弹交给了礼部,怎么不让费宏焦急心乱。

    可是这又能怎么办?劝谏立储本就是礼部之事,虽说这种劝谏大明上下之官皆有责任,可是人家做了,那说明是诤臣,不做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没人会说什么。

    “内阁已经将此事定为章程,春闱后的朝会便要议,诸位这些日子好生想一想,春闱之后,本官需要看到各位的折子,先不必送到内阁,所有折子老夫先过目一番。今日先就这样了,诸位先行回去准备春闱吧。”

    离开礼部衙门,陈瑀的心情是无比沉重的,杨廷和这就要出手了么?这种事明面上是在针对礼部,可是究竟针对的是谁,这还真不好说。

    行在东长安街上,路过各个坊肆,心中无比烦闷。

    怎么劝谏正德?事情礼部是要做,可是这种事决计不能像费宏说的那么长篇大论,正德那小子听不了那么多大道理,这陈瑀比谁都要了解。

    这可恶的杨廷和,竟然将这事上了章程,还必须要在朝堂上论议!若是正德那小子心情不好,说不得当场能将费宏罢官!

    就在陈瑀在东长安街走了没多远的时候,身后的小厮叫住了他,“陈大人,费大人让您单独去一趟礼部。”

    “哦。”陈瑀心生不妙,他早就感觉事情不寻常了,杨廷和和费宏暧昧不清,又怎么能将这事为难费宏?

    “廷玉来了。”等陈瑀走到礼部衙门正堂后,费宏和蔼的请陈瑀入座,然后道,“喝点儿茶吧,这是你们浙江有名的雨前,知道你爱这一口。”

    “费大人有心了。”陈瑀道。

    “这里没有外人,别叫大人了,显得生分的紧。”

    “鹅湖先生,不晓得此次叫学生来所谓何事?”

    “本官老了,有些事情看不透了,这劝谏之事本官不想过问了,尔正执年华,文采正盛,这事儿便由着你吧。”他语重心长的道,“南直隶、浙江之事,所有给事中和御史都已经造册,开春来第一天的早朝不是那么好过的,廷玉,你小心点了。”

    这老狐狸,果真还是将这事推给了自己,这厮真的是个不偏不倚的中间派,他不参与杨陈的任何斗争,却偏偏还在中间做一副老好人的样子。

    杨廷和估计早就抓住了他这个弱点,所以才会将这个难题抛给礼部,以费宏的性子,抛给了礼部,无外乎就是抛给了他这个礼部左侍郎!

    “谢过鹅湖先生,若是没什么事,学生就先行回去了。”

    “嗯,万事小心点,谢阁老和刘阁老之事且发生不远,那时候刘瑾如日中天,而杨阁老却在南直隶,李阁老予其阿谀,可如今二人却相安无事。”

    陈瑀愣了愣,然后回过头,看了一眼费宏,笑道:“鹅湖先生可知道,那时候我和刘瑾走的却很近。当国家发生事了,如果都像着一些人去躲避,那谁来给国家一个说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什么事,就让我陈廷玉一人去承担吧。”

    陈瑀的背影已经从礼部消失,余下痴呆的费宏,痴痴的重复着陈瑀那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好,年少轻狂,好啊!”

    继续行在长安街上,这一次的心情更加的沉重,费宏说的不错,南直隶和浙江之事发生不久,如果那些言官加以修辞,说不得会给正德皇帝不好的印象,虽说他现在受宠,可是古往今来能一直受宠的能有几人。

    殊不知当时刘瑾也很是受正德皇帝宠信,可是结果呢?

    “老师?真的是老师!”陈瑀的思绪被这叫声拉了回来,他侧头看去,却见一个头戴四方巾的举子正冲着自己打招呼。

    “秉用?你怎么在这?哦!瞧我这记性,今年要春闱了!”陈瑀见到张璁还是很开心的。

    “老师,见你心事重重的,不若去喝上一杯?”张璁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什么事该问,什么事不该问,就比如现在,虽然陈瑀心事重重,他却绝对不会问所谓何事,因为那些都是官场上的事,他一个举人,根据明律,不能讨论官场国家大事。

    “走!”

    张璁随着陈瑀来到了酒肆,这个酒肆是当年陈瑀中状元所居之地,名叫状元楼,恰巧张璁也住在这里。

    酒肆内全都是举子,他们高谈阔论,酒水尽欢,更有些下注打赌,这些都是春闱前必不可少的乐趣。

    今年呼声最高的状元人选莫不是杨永修,一些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