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阁臣 >

第170部分

大明阁臣-第170部分

小说: 大明阁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明知道这样做会涉及一个庞大的群体,为何还要抓住不放?”房小梅不解的问道:“古往今来,改革的能有几个好下场?商鞅、王安石之流你熟读经史不是不晓得。大明有自己的运作机制,内厂已经统计过正德五年的收入,已经达到惊人的二千二百万石了,这简直快要超赶了弘治时期,你为何还要坚持你的改革?”

    “你现在看到的都是假象,这些都是弘治朝的功劳。”

    “不,还有你的功劳,因为你的改革已经见了成效了,这已经比四年好太多!”房小梅道,“不过这些收成一旦大朝会上公布出来,肯定不会和你有任何关系。”

    陈瑀知道房小梅所指,也知道杨廷和他们估计现在也已经想好了说辞,他陈瑀有内厂,内阁可是控制着锦衣卫呢。

    如若不然,依钱宁在豹房的举动,怕早已经被朱厚照撤了职,而现在没有听到任何关于钱宁的消息,恐怕内阁已经将这事压下去了,他们需要钱宁的锦衣卫。

    而内阁的说辞陈瑀也已经替他们想好了,无外乎刘瑾执政,耽误国家经济的发展,如今恶贼已除,国家运转正常,所以这赋收自然而然的就高了起来。

    “嗯,我知道。”陈瑀把心中的推断一一告诉了房小梅。

    “内阁这群老匹夫,一边享受着你改革的成果,一边打压你的改革,你这么做到底为什么?”房小梅想到这个,气就不打一处来。

    陈瑀又何尝不知道,如果他们没有推翻改革,正德六年的赋税收入会越来越好,那个时候,他们一定会将这些功劳归于内阁,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国家治理,从某种方面来说是在他们手上的。

    “不为什么,骂名我来承担,功劳让给他们,这些都无所谓,怎么都是为了大明好,大明真的经不起折腾了。”陈瑀有点哀愁,现在这个时期治理大明,已经算不得是什么好的时期了,房小梅不知道大明发展的趋势,可是他这个穿越人士是知道的。

    谁人试手补天裂!

    他陈瑀既然已经站在了历史的分叉点,就绝对不能让大明恶性循环下去。

    正德五年十二月,雪。

    雪花越来越大,狂风呼啸,席卷着整个北直隶,街肆上已经很少有人出来,就连那些平日摆摊的小民们也没有选择出门。

    天刚蒙蒙亮,街道上渐渐的出现几道微弱灯光,能在这个时候出来的都是大明文武官员,现在无论文官还是武将,全都默契的选择坐在轿子里。

    李东阳和杨廷和很早的便来到了午门,等待着午门官到时辰开门。

    寒风中,两人全都紧披了披风,李东阳脸色冻的发紫,杨廷和担忧的道:“阁老,你没事吧,我这外衣你且披着。”

    李东阳到也不客套,这种鬼天气确实实在太难受了。

    “介夫,内阁现在你已经熟悉了,老夫也是时候退下了,今日我便再一次乞致士。”

    “阁老不可,大明不可没有你啊。”杨廷和眼中饱含泪花,只是被这大雪的天气挡住了。

    “大明谁都可以没有的,都会传承下去,我走了,还有你在,你是我李东阳一首培养出来的,万不可给我丢人。”李东阳道:“陈瑀也算是我带出来的,那小子的改革真的很有成效,你在考虑考虑这件事吧。”

    杨廷和眼中划过一抹异色,只是点了点头:“大明需要百官的支持。”

    这句话仿佛已经说明了什么,李东阳没有说下去,只是摇了摇头,“吏部尚书刘机、刑部尚书刘璟也已经到了年岁,怕是这一次也要致士了,这是个机会,你好好把握,尤其是吏部这个位置。”

    “明白了老师。”杨廷和点了点头:“明年春闱快要开始了。”

    “以后的路你放开了走吧,大明交给你了。”李东阳显得有一丝苍凉,不过还是坚定的继续道:“你要扛起这个责任,无论如何,不能让大明走下坡路!”

    雪越来越大,杨廷和仿佛感觉一股无形大山压在肩头,这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就这么交给我了,我可以做好吗?我可以的!一定要做的比李东阳、谢迁、刘健还要出色!

    不多时,陈瑀的轿子也缓缓的来到了午门前,本想去和李东阳、杨廷和打个招呼,可是看杨廷和的态度,陈瑀最后还是放弃了。

    一群科道言官围绕着陈瑀站定,前些日子陈瑀已经大致的将大朝会上所有会议论的命题都告诉了这些科道。

    今天的朝会啊!

    陈瑀看了看天,大雪依旧在下。

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朝会(二)() 
午门终于开了,百官整理了官袍,拍了拍身上积淀的雪花,按级别的顺序,陆续的朝大殿走去。

    待左右文武百官站定后,便有太监唱请出了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仿佛也意会到了今天不是那么好过的,表情有一丝哀怨,他发誓,若不是这是大朝会,若不是内阁六部联名上书,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席这次的会议。

    平日里,他处理文书都是在豹房中处理的,若是内阁有什么重大事,也都是去豹房找朱厚照,他确实很讨厌这里,讨厌看到百官的嘴脸……

    尤其是……陈瑀这小子干嘛?嬉皮笑脸的!不知道是大朝会嘛?看那样子竟然还有点幸灾乐祸!

    朱厚照狠狠的瞪了陈瑀一眼,可是内阁几个高官回过头来是,陈瑀却一副正经不能在正经,忧愁不能在忧愁的样子!

    到年底了,民间一些商业组织也会对一年的成果进行总结,作为大明中枢,百官也是一样,先由内阁李东阳大学士牵头,请出吏部尚书杨一清汇报一年来国家收成。

    杨一清出列,清理了嗓子便道:“是岁,全国人口九百一十四万、田四百六十九万天赋二百二十一万……”

    大明朝的税收,这个时候没有普及一条鞭,所以除了田赋之外还有锦、绢、布、茶、金、银之类的,杨一清一点点的将五年所有的收入报了出来,等他报完之后又和弘治十八年税收做了对比,总体上上升大概五百万左右。

    并且将上升的缘由一一分析了一遍,可就在他分析完毕之后,杨廷和说话了,他慢悠悠的道:“杨大人,此言差矣,什么叫税赋之比去年上升在一条鞭?”

    杨一清早就料到杨廷和会出言反驳,不慌不忙的道:“在十月前户部便做过一次统计,而其增长却全都在最近二个月,正是陈大人一条鞭试行的阶段,而且税赋的上升对比可以看出,全都在浙江、江苏、湖广等地带,也恰是陈大人改革之地带。”

    “此言差矣。”御史杨一渶开口道:“江浙湖广等布政司本就税赋很高,所以这种对比完全没有一点参考价值,臣参杨尚书不敬职之大罪!”

    “看来户部的事,杨御史知晓的也不少啊?”方献夫出列道:“以你之言论,本官要参尔侮辱同僚!”

    言官的吵架本就是一些营养不大的东西,但是大明还真就离不开这些人,二人还没有说完,便有给事中道:“臣以为,此举和李阁老、杨阁老有莫大的关系,若不是内阁操控国家运转,谈何此说?”

    “你将皇上置放在何处?”顾鼎臣跳出来道。

    “你强词夺理!”

    果真和陈瑀料想的不错,陈瑀也懒得在这事上争个错或对,干脆闭目养神起来。

    朱厚照也是听烦了,到底是谁的功劳,他心中自然也有一杆秤,见陈瑀闭目养神,就知道他也不在乎,干脆道:“莫要争论,大明自太祖开国来,治国之根本都在内阁,兹事当归功于内阁。”

    朱厚照这算是一锤定音,御史言官们到也不多说,只是看那些所谓清流一派的样子,便知道他们胜利了。

    接下来便是讨论二月春闱的事,本来推选的总裁官是李东阳,但李东阳以身子垂老为由推掉了,并且将总裁官的资格推荐给了杨廷和。

    杨廷和现在的身份算得上是内阁次辅,所以朝堂上反对的声音到也不多,副总裁官也是自然而然的给了礼部尚书费宏。

    明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非翰林不入礼部,非礼部不入内阁,费宏现在是礼部尚书,换句话说,只要李东阳下台,费宏定会入阁。

    但是至始至终费宏到底是属于哪边的,这个还真的不好定论,姑且算他一个中间派吧。

    春闱的事他不关心,但是听说这一届他的学生有两个要参加春闱,一个是张璁,另一个是邵端峰。

    这两个学生提前已经和陈瑀通过气,当然,并不是作弊之类的,在这个时代,想要科考作弊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是想来京师之后和陈瑀小聚一次。

    陈瑀也知道,这两个学生怕是没什么信心,也没什么经验,这些能考虑到的事,他也决计不会吝啬。

    而作为礼部左侍郎,陈瑀自然也有差事,作为此次科考的阅卷官,他的任务十分繁重。

    当春闱总裁官、副总裁官,主考官、阅卷官等确定以后,春闱之事算是议定。

    接下来都是在制定正德六年大统历,统历的修订自然交给了翰林院,并且规定年关前必须将大统历修订完成,交给内阁审核,然后发放。

    所以这一段时间翰林院和内阁看起来并不清闲。

    接下来便继续有给事中参马中锡,马中锡最近和刘家起义军走的很近,而且时不时打入起义军内部,看样子关系匪浅,所以给事中便洋洋洒洒的写了许多,大致意思是马中锡叛变了。

    陈瑀现在就是担心杨廷和会拿这个说事,想到后来的夏言,他就深知这些玩政治的老手究竟有多么可怕,如果任由这些人这样参奏,马中锡根本活不了多久!

    幸好陈瑀还有杨一清此刻还在朝廷,又加上陈瑀还有一部分言官的打手在,他一个眼神,顾鼎臣马上反驳起来。

    这个胖子,别看长相憨厚,心里鬼点子多的很,文章写的也很好,句句都可以引经论典。

    他当下跳出来反驳那给事中:“张给事,此言差矣,所谓兵者诡道也,马御史此举不过是打入敌人内部,击溃敌人意志,从而可以不占屈人之兵招降,这不可谓不是大智慧也!”

    张给事中听到之后当即便也开始反驳起来,不过现在正德皇帝的脑子都快要炸了,根本就不想听这两个孙子在那里瞎吊扯,挥了挥手道:“马御史之事容后在议吧。”

    两人也很是默契的在正德皇帝发话之后便起身归位。

    随后李东阳见朝廷安稳之后,便出列道:“臣垂垂老矣,脑力渐衰,国家大事,以力不从心,不敢耽搁社稷,祈求致士,望陛下批准。”

    这已经是李东阳不知多少次祈求致士,不过正德皇帝始终还没有同意,他知道,大明现在还不能没有李东阳。

    虽然李东阳已经将很多处理政事的权力交给了杨廷和,但是这个过度的时间还是有点短,不是朱厚照不信任杨廷和,他只是想让帝国能更加稳定一点罢了。

    朱厚照最终还是拒绝了李东阳。

    李东阳也料得应该会是这个结果,便退回到左班文官朝列之手,随后果真和李东阳说的没差,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刘机致士,这一次朱厚照却没有拒绝,朱厚照道:“卿春宫旧臣,学行老成,多效勤劳,方切委任而乃遽求休致,情词恳切,特兹俞允敕,有司月给米四石,岁役夫六人”

    刘机怎么也没有想到朱厚照竟然就这么同意了,致士这种把戏,每个文官都会玩,但是他如何也想不到朱厚照竟然就这么同意了!

    其实很简单,朱厚照早已经看六部不爽,这时候在大朝会上你竟然回来凑热闹,君不知当年刘健谢迁了么?

    刑部尚书刘璟和刘机的关系向来要好,他如何也不敢相信,一个吏部尚书说罢免就罢免,一怒之下,便道:“臣刘璟老矣!”

    话还没有说完,朱厚照便道:“卿也是要致士乎?”

    致士你妹!前面刘机的例子还在,老子他娘的又不傻,老子不过要请几天假罢了,可是现在被朱厚照这么一说真他娘的骑虎难下,全朝文官都看着,老子这张老脸还要不要?

    他很无奈的点了点头!

    “准!赐乘传归月给米二石岁役夫二人”这一次朱厚照更加的简单,文武百官怕也看出朱厚照已经不耐烦了。

    这时候那些本还准备致士的大臣,此刻全都老老实实的在班列呆着了,两个六部的老大,说罢免就罢免了!

    这时候朱厚照又道:“六部不可一日无主心,杨一清为都御史多年,在边关立下诸多功,任劳任怨,吏部责任重大,考成百官,尔可胜任乎?”

    杨一清都蒙了,虽说六部看起来权力都是一样的,但是私下不成本的规矩做官的都知道,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