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阁臣 >

第167部分

大明阁臣-第167部分

小说: 大明阁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照十分奇怪的问陈瑀道:“为何这些人不继续攻打?反而要在此出歇息?”

    “在等人,如果猜的不错的话,可能就是在等刘六和刘七。”陈瑀道。

    “小小的起义军,竟然这么轻轻松松的就将京畿附近的县城攻掉了,大明军队到底羸弱到了什么程度?内阁是干什么吃的?”朱厚照突然来了火气,“一个县,私藏的银子竟然多达几百万两,腐败到了什么程度!”

    陈瑀心说,都有资格说这话,就你没有,你自己从未关心过政事,国家已经被刘瑾糟蹋的不成样子了,你现在倒是在这里开始说风凉话了。

    “陈瑀,你接下来有何打算?”朱厚照见陈瑀半饷不说话,便主动问道。

    “根源已经差不多弄清楚了,我想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了,到也没必要继续在此处呆着了。”陈瑀道。

    他说完之后,那江彬神色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陈瑀这么快就要离开了,心中那计划难不成就这么夭折了?早知道在攻打博野的时候便实施了。

    就在江彬惋惜间,齐彦名突然带着一行人朝这边走来,几人立刻紧张起来。

    莫不是齐彦名看出什么猫腻了?这些人起义本就是干着杀头的勾当,就算里面又几个软弱之辈,但首领决计都心狠手辣,若是真被知道了身份,莫说他这个礼部侍郎,估计朱厚照的命都不保。

    这时候陈瑀注意观察了一下,齐彦名身旁还有两人,这两人在他左边,显然是高他一等,根本不用猜就知晓这二人定然是那刘家兄弟。

    “各位兄弟们,我来给大家介绍下,这是我等义军首领,刘家兄弟!”齐彦名高声介绍道。

    那刘家兄弟是个十分和蔼的人,单从那笑容中就能看出,通体皮肤黝黑,应该是长期曝晒在日光下,典型的北方农民。

    这一身长相更加的亲民,他二位大大咧咧的摆手道:“都是自家兄弟,客气些什么?兄弟们能吃饱饭,我等比啥都开心。”

    不晓得是二位兄弟的城府太深,还是本来就是这般,总之这几句话顿时将他们和这些农民们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很多。

    “你们中可有博野的老乡啊?”刘六问道。

    他话一说完,许多百姓便纷纷举手,刘六点了点头:“如何,这里可还习惯?”

    当刘六、刘七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陈瑀就知道了,他们注定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倒不是说他们能力欠缺,主要是思想局限性以及战略眼光等问题。

    准确的说,他们根本没有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农民起义很难取得成功的缘由就是缺乏战略思想。

    就算是现在让他们攻破了陇右、山东、河南甚至江南又怎么样?他们始终没有一个体系,百姓们的心思也是很简单,他们之所以跟着起义军,只是为了吃饱饭。

    自从陈瑀推出一条鞭和摊丁入亩,已经很大限度的消除了土地兼并的问题,又加上税收透明,又有考成法制约各地官僚,百姓的日子相比正德初年好了太多太多。

    他一直想不明白的事,这几个新改革还没有全国范围的推广,不过这些都是时间的问题,任凭刘家兄弟如何折腾,最终的结局陈瑀已经看透。

    不过他现在还并不想带朱厚照回京师,他就是要让朱厚照看了一看,帝国上下究竟已经成了什么样子!

    其实大明并没有内阁等官僚描述的那么好,像这些吃不饱饭的百姓比比皆是,这都要让朱厚照看一看,希望他能做一些改变。

    随着朱厚照思想和心里的成熟,很多事情陈瑀也不敢直接去规劝,他不像大明的那些御史言官和庶吉士词臣,他知道朱厚照的性子,你越是和他对着干,他就越来劲!

    他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看看能不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引导朱厚照,毕竟大明始终是他朱家的。

    还有一点,陈瑀也是怕,若是真的如杨廷和等人在朱厚照耳边唠叨多了,反而会让他们参生隔阂。

    人心这个东西其实算是最难把握的,陈瑀现在每一天都是在揣摩这个东西。

    博野的物资算是很丰腴了,百姓们难得吃了一顿好饭,说是好饭,其实也就是米糠中加了一两块肉。

    也许你会觉得,博野攻下之后,那几百万两的银子呢?

    这些自然是被起义军收纳,因为他们需要整编更多的军队,组建和拉拢军队就需要响银,所以真正攻打下一座城池之后,给百姓们的东西也只是一两块肉。

    虽然不多,但是从那些洋溢笑容的百姓脸上可以看出,这些已经够了。

    “辛苦攻打了一座城池,他们只是为了一两块肉?”朱厚照怎么也不能理解。

    “攻打城池不是他们本意,他们本意只是为了一两块肉。”徐灿道,“其实大明百姓的要求很简单,他们若不是迫不得已,也不会摇旗造反,若是有那么一天,希望皇上放过这些人吧。”

    朱厚照知道陈瑀意思,他认真的思考了一会,然后重重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这些起义军,便道:“回去吧,朕知道他们为何造反了。”

    他们没有在继续跟着起义军南下,而是偷偷的脱离了人群,朝京畿而去。

    陈瑀找了一辆马车。

    朱厚照执意要骑马,但是陈瑀以京师耳目众多,且官僚御史科道言官多在街肆,若是被发觉恐有不妙为理由,还是让朱厚照安心的上了轿子。

    这小祖宗,真是拿他没有一点办法。

    镇压刘六、刘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陈瑀只是过来了解一下状况,虽然他接了兵部帅印,但起义军愈加壮大,而且京畿这帮子废物根本没有办法调去。

    若真是不幸碰上了刘家起义军的正规军,结局怕之后一个。

    朝廷这个脸面他陈瑀不敢丢,也丢不起。

    一路上陈瑀都在沉思,到底该派谁,调哪个军队去周旋和攻打起义军,如果胜了还好,可若是败了呢?现在朝廷一大批人在盯着陈瑀,虽然刘瑾的事告一段落,但是七虎、江彬、钱宁、杨廷和、李东阳可是没有一个善茬。

    尤其是杨廷和,自从从南直隶调回来之后,便被李东阳以治理有功为理由,擢升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任少傅兼太子太傅。

    虽说现在陈瑀和内阁的关系还算不错,但是他也不能任凭内阁这样发展下去,因为他还有许多抱负没有实现,而杨廷和和自己也决计不是一路人。

    “陈瑀,你上来。”就在陈瑀骑在马上沉思的时候,马车上侧边轿帘被掀了开。

    “啊?皇上不可。”陈瑀惶恐的道。

    朱厚照这一举动让钱宁和江彬说不出来的嫉妒,同时心中也很是惧怕,尤其是钱宁。

    自从江彬出现后,钱宁发现自己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这让他日夜惶恐,尤其是这次出行,更是让他感到由衷的寒冷,他现在之所以还能挂着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全都依赖朱厚照,这些年下来,他也知道,大明这官,想要坐稳不容易!

    而真正让他害怕的是陈瑀,他和陈瑀的过节不是一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但无论如何,他和陈瑀的关系也决计不怎么好,陈瑀怕只是现在还没有抽出功夫对付自己罢了!

    得想办法稳固自己的位置!

    在钱宁暗自发誓的时候,陈瑀已经上了朱厚照的轿子。

    “这次出来感触很多,想不到京畿附近的官兵已经成这副模样,亏得内阁那群老匹夫还和朕胡天海地的吹大明的军事!这群老匹夫真是不闲臊!”朱厚照脸色不怎么好,看来这次的刺激对他有点大。

    别看这小子整日游手好闲,他心中也有理想,而这个理想和军事是分不开的,如今亲眼见到大明军队羸弱成这样,心中那梦仿佛被推醒一般。

    “京师之地,长久安平,军队羸弱也实属正常,保护大明的屏障在九边,九边的军事素养军队值得皇上信赖。”

    “恩,户部尚书不是缺着嘛,调杨一清回来吧。”

    陈瑀这句话也是在引导朱厚照,当朱厚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我终于不在那么孤独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 老少联盟() 
正德五年十一月,冬雪。礼部左侍郎陈瑀府上。

    堂前雪堆积,房小梅正拿着扫帚在清理,一条青石板的路渐渐的呈现出来。

    陈瑀起了大早,见到她后笑眯眯的道:“真勤快。”

    “天下能像你这样,在这个时候还能安稳睡觉的怕是没几个了,你可知道弹劾你的奏章都已经快将内阁堆满了。”房小梅微微笑道。

    自从陈瑀从京畿附近回来之后,弹劾他的奏章就没有停止过,原因无他,都是说他尸位素餐之类的,反正这次京畿附近没有铲除刘六刘七,他陈瑀就不应该回到京师来。

    对于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奏事弹劾书的言官陈瑀也懒得理他们,你们要弹劾就弹劾吧,最好骂的厉害点,反正有朱厚照那家伙顶着。

    想要几日或者一两个月就能平定起义军无异于痴人说梦,陈瑀昨晚也是推敲了一夜,如果真要杜绝后患,单靠武力镇压是不成的,可是也不能任由他们就这样发展下去。

    大明本就羸弱,不能任由他们这样糟蹋下去。可是怎么样才能阻止起义军继续壮大下去呢?

    刘家兄弟起义绝不是一腔热血就抛头颅洒热血,斩鸡头拜把子,单从他们行军线路上来看,他们还是有一定目标的,以河北布政司为中心,绕着京畿先打。

    他们一定知道京畿军事羸弱,所以才会选择这里,这样一来,既可以给起义军信心,又能让他们有战斗经验,一举两得。

    他们无论如何不会动九边,他们也知道九边的战斗力,所以接下来,他们路线开始改变,转向山东和河南等地。

    这里的百姓多贫苦,可以很好的给他们军事扩充,他们的目的也不是他们口号喊的那么响亮,或许开始的时候是为了推翻严苛政令,可是当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有没有人约束他们的时候,谁能保证他们还会保持初心?

    陈瑀的一条鞭和摊丁入亩等政策在五年已经有了一点成效,虽说还没有广泛推到全国,但是关中的改变他们能看到的,他们也怕,怕朝廷安稳下来。

    有些事一旦他们做了,不是他们想要收手就能收手的。

    诏安?这是一条办法,只是那些人的野心和权力岂能一两句话就能将他们消灭下去的?

    打是必须要打,诏安也必须要做,但这些事不是一蹴而就。

    霸州起义军以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继续壮大,这是大明朝廷不愿看到的,但是也没有人敢去接这个差事,办好了,或许有奖,但也不排除会有人参你,这些都是见怪不怪的事。

    可是一旦办不好,就像现在这样,奏章满天飞,也幸好陈瑀还没有怎么作为,如果真的投入大量力量最后还是失败了,那就真的不好交代了。

    就在想着入神的时候,房小梅走到他身边道:“杨一清大人来了。”

    “快快有请。”

    从某种方面来说,杨一清和自己很像,他不像杨廷和那样固执,是非黑白在杨廷和这种人眼中都有一个定论,在陈瑀和杨一清这样的眼中却是没有的。

    或许是常在边关的缘由,让杨一清性子里多了一丝圆滑,他和一般的进士读书人不同,能文能武,而且也知道怎么做才是利国。

    杨一清依旧精神抖擞,到陈瑀书房内到也不客气,弹了弹貂制披风上的雪花,然后脱了下来,在火炉边坐了下去。

    这是杨一清升任户部尚书的第一天,六部的权力可想而知,杨一清能做到这个位置,他心知肚明,虽然这和自己的履历有关,但如果没有陈瑀的推波助澜,他不会这么快。

    “恭喜杨大人升迁啊。”陈瑀笑呵呵的道,对于杨一清,他是真的把他当成了自己人来看待,推心置腹。

    “额,老夫还是要谢谢尔廷玉。”杨一清道:“我杨一清不是什么老顽固,面子对我来说不是什么东西,老夫也早已经将你当成小友了,这里面若是没有你,老夫知道,不可能这么快,他们或许不了解你,老夫知道你的本事。”

    杨一清笑着继续道:“有时候人真的不能以年龄来揣测能力,尔廷玉就是个例子,老夫以往从来没有佩服什么人,你是第一个!”

    杨一清这话说的非常重,要知道,他可是成化进士,混迹官场战场多少年了,他能对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说出这般话,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对陈瑀有多么重视。

    不过确实,大明从来没有出现过陈瑀这样的妖孽,能在这杀机四伏,吃骨头都不吐皮的官场上混的这么风生水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