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阁臣 >

第157部分

大明阁臣-第157部分

小说: 大明阁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看上去很可笑,不知道是把天下人当成了傻子,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傻子。

    赋役这一块千百年来,都没人敢随意的增加,这和百姓的生计息息相关,是国之大事,但刘大人不但干了,还这么的随意!

    这些赋役对于那些大户豪绅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反正他们可以以飞洒诡寄等手段逃避赋役,这些税赋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斗升小民的身上去,所以这真正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

    归根到底不过是一句话,朝廷缺钱!但这种方法根本无济于事。

    陈瑀把自己所有的分析都传给了刘瑾,希望刘瑾千万要将这一政策给取消掉,不然大明不久将会有一场大乱。

    刘瑾不信,也断然不会取消自己的政策来打自己的脸,以他认为,自己这是在给朝廷增加收入。

    当初所有的志向,随着权力和贪欲的滋生,早已经泯灭于心中。

    就算以现在这种情况,百姓都已经怨声载道,毕竟这些税赋就已经够重的了,加上乡绅以各种方式剥削,真正转嫁到自己头上的又多了一笔,老百姓活得已经购捉襟见肘了,如今又加上这么一笔,江浙湖广等地部分百姓已经开始闹事了。

    江浙兵让他们去打倭寇不行,但对付这些平头百姓他们却最擅长不过的,几刀砍下去,砍死了几个不老实的百姓之后,暂时镇压住了形式。

    陈瑀拿着内厂给的情报,眉头紧邹,“这个死太监,在江浙富饶的地方,百姓已经开始有蠢蠢欲动的迹象,若是推向全国,那得乱成什么样子?”

    沈飞赞同的点了点头,“太监乱国啊!内厂说,刘瑾将以增加科举名额等措施,将这政策给推广到关中等地。”

    “这****!以为给了几个科考的名额百姓就会赞同了?要知道,能读起书的,哪家不是大户?关中本就生产低下,如果真的将这政策推广到了关中,我以人头担保,关中绝对立马大乱!”陈瑀气的嘴唇都不自觉的抖了起来。

    现在刘瑾大权在握,人称立皇帝,他发号的政令基本上也无人敢忤逆,唯一敢和刘瑾叫板的怕也只有陈瑀,虽然不知道刘瑾为什么怕陈瑀,但这已经是某些人认定的事实了。

    所以在政令发布没有多少天,李东阳便称病在家,良久不上朝,同时秘密的来到了浙江。

    陈瑀正在府上研究将挡土淹的方法,就听到有人敲门,期初陈瑀也没怎么在意,以为是家丁,便开了门,可这一看,下巴差点没掉下来了,急忙将李东阳迎到了屋内。

    “老师,您怎么亲自来浙江了?有什么事让人只会一声便罢了,您这……折煞学生了!”

    李东阳也不和陈瑀寒暄,直奔主题道:“老夫称病偷偷跑出来的,长话短说,说完老夫便要会京师。”

    陈瑀点了点头,“老师您说,是不是朝廷出什么大事了?”

    “你也知道。”李东阳急促的道,“刘大人这个政令想必你也知道了,虽说湖广浙江的百姓暂时还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可也用不了多久的。”

    “但老夫今日之所以来杭州,是因为刘大人要将此政策推广到关中了,我多次和刘大人说过其中的弊端,但刘大人听不进去,现下也只有尔廷玉的话使一点用,所以为师……”

    他说着便要下跪,陈瑀哪里肯依,妈的,这些人是不是脑子都有问题啊?是不是觉得,不下跪就体现不出自己的诚心,体现不出自己可以为了黎民百姓赴汤蹈火的那股气势啊!

    陈瑀搀扶住了李东阳,急忙道:“老师,您这真是折学生的寿啊”

    李东阳点了点头,顺势起来了,奶奶的,不要脸的货,有本事真给老子跪下?装腔作势!

    “为师替黎民万生求尔廷玉,一定要让刘大人取消这政策!”李东阳十分诚恳的道。

    这老狐狸至始至终都没有将陈瑀当成心腹来看,别说心腹了,甚至连自己人都算不上,从他说话便能看出了,一口一个刘大人刘大人,私下里却阉党阉党叫的甚欢。

    陈瑀点了点头,就算李东阳不来,他也会想法子的,他道:“老师您放心,学生定不会辜负老师和百姓!只是……学生力量也弱,怕一个人的力量也是不够的。”

    对李东阳这老狐狸,陈瑀也要使出点计谋,李东阳当即知道陈瑀用意,他看了一眼陈瑀,然后道:“需要老夫的地方尽管开口!”

    臭小子,果然不是什么好鸟,连你老师都算计,还算是人嘛你?不要脸!

    陈瑀仿佛想了很久,李东阳尽管很着急回京,但也是颇为安静的等着陈瑀,半饷后,陈瑀终于开口了,他道:“其实学生到还真有一个办法让这政令中止!”

    李东阳一双眸子陡然一亮,“当真,如何?”

    “恢复市舶提举司以往的职能,开海禁!”陈瑀道。

    “不行!”李东阳猛然道,“海禁不能开,这是祖制,就算是没有了祖制,也不可,前段时日倭寇才在东南兴风作浪,这时候若是开了海禁,祸害的是整个东南!百官也不会同意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开了海禁,这和中止政令又有什么关系?一点关系没有!”

    就怕你不退一万步说,只要有了这一万步,就知道你的底线在哪,无论如何,这到不是一点可能性没有的。

    “老师您冷静点,听学生说来。”陈瑀道,“大明想走出世界,开拓海外是必不可少的,三宝太监下西洋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外贸能给大明带来的收益绝对是可观的,不然日本国、安南国、佛朗机等邦畿也不会想方设法与大明通商。同时大明所赚取的利润也绝对庞大,单说近期来活跃于东南的闽商,以短短的几年时日其发展的力量超乎想象,隐隐有越过晋、徽等商,靠的是什么,我想老师比我清楚的多!”

    “即使这般又如何?如果海禁真的开了。将会有大批日本国的寇虏进入东南为祸,届时这责任谁来担?!”

    “倭寇之害在乎国人也!”陈瑀道,“想必老师也听过兵科给事中那一番言论,他说的一点都不错,海民没了生计,没了土地,能干什么?走私!带着倭寇一同走私!不然单凭倭寇,岂能在东南复杂的地形中来去自如?如果没有大明子民的带路,倭寇还能这么烧杀抢掠么?”

    “东南的海防,学生已经在加强,上次浙江大捷想必老师也看出了我大明军队的实力,归更到底,军旅的羸弱,只是经济的羸弱罢了!”

    “军事的羸弱是经济的羸弱?”李东阳品位了一番,笑呵呵的道,“这见地倒是新奇的紧。”

    陈瑀看已经调起了李东阳的胃口,一鼓作气的道:“如果海防足够强大,那东南的秩序建立起来之后,海禁开了也无伤大雅,不会出什么乱子!”

    “再加上我等毋需开所有的海口,可以现在宁波提局司试行,出海贸易者经海防同知批准,领“引票”到指定之地贸易,在规定时日返回,一旦秩序建立之后,外海人和大明都会尝到甜头,那么谁还会主动攻击抢劫?”

    “小抢小闹成不了灾难,这些事,大明辖内不是没发生,想要沿海彻底没有战乱也是不可能的,但学生相信,收益绝对大于支出,怎么样去算都是划算的,不是嘛?!”陈瑀给李东阳斟上一杯茶,自己也端起了茶水喝了一口,默不作声。

    “你说的这些和刘大人的政策还是没有关系啊?”李东阳没有表明态度,捋着胡子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还想试探我?不要脸!

    “这则政令的目的为了什么想必老师也知晓,无外乎钱!”陈瑀道,“但这么做,显然朝廷也增加不了多少收益,相信老师也是知道的,既如此,那学生这般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东阳看了看陈瑀,呵呵笑了笑,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竟拍拍屁股离去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七章 何为礼法() 
李东阳动身回到了京师,风风火火,来无影去无踪,颇有一种大侠的风范。

    望着李东阳的背影,陈瑀狠狠的吐了一口吐沫,“不要脸!”

    这老狐狸终究没有说一句话,也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其实这两句话是矛盾的,因为整个谈话过程中,李东阳一直是持不同意的态度,既如此,他临走时未说过一句话也已经代表了他的态度。

    没错,李东阳默认了陈瑀的方案,只是潜在的意思是,出了事,你陈瑀一人扛着,和老夫没有一点关系。

    这也是陈瑀骂这厮不要脸的原因,当初慷慨激昂一个劲的为国为民舍身取义,妈的,但凡有点儿事,这几把跑的比谁都快,见过不要脸的,这么无耻的还是第一次见。

    偏这家伙还装作一副高深的模样!

    这些日子海禁政策也是越来越松,现在也是开海禁的绝佳时期,所以陈瑀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写了一份《开海禁疏》,此疏中重点以开海禁给朝廷带来的收入为主题,并且辅之关于东南各方面的形式以及军事力量等。

    陈瑀建议先以宁波市舶提举司为例,看试行结果如何在后当定论。

    当李东阳在朝会中宣布陈瑀这举措时,本以为会有大量的官员跳出来反对,可结果让他惊讶不已,跳出来的也仅仅是几个老顽固,多以礼部和翰林院为主。

    他们以祖制强烈反对陈瑀这举措,还激烈的批判了陈瑀这诛天灭地的思想,并且要求都察院撤销陈瑀一切职务等等。

    不过滑稽的是,各科给事中、御史、词臣此刻却无比的统一,他们说国情当以国势为定,如今国家财政危机,开海禁不失为一则利,况且仅仅是在宁波市舶提举司试行,并没有什么不妥。

    当李东阳知道朝臣的态度之后,心中满腹惊讶和惊恐,什么时候陈瑀的势力已经渗透了整个朝廷?这不可能啊?

    加赋之举,在夏收之后,刘瑾便依照陈瑀的建言给取消了,因为朝廷不但没有增加一毛的收入,还激起了南直隶、浙江、湖广等地的百姓们的骚动。

    市舶提举司提辖自然是陈瑀的人,倒不是说是陈瑀用了什么手段,才让自己的人上位,实在是这位置没人敢做,一旦成功了还好,可一旦引起了种种不测,谁也不愿意去承担,所以他们打的算盘就是,你陈瑀先去经营,我们等着吃果实就好!

    当宁波市舶提举司开了之后,前来经商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宁波码头前各色各样的人穿梭,有扶桑日本人,有佛朗机人、波斯色目人、朝鲜等等。

    人多了,闹事人也多,但是这些人上岸前,陈瑀就已经给他们宣布过大明的法律,不过这些人却充耳不闻,以为大明还是和正统朝一般,不敢欺负他们这些外来客。

    所以宁波街头便出现这样一幕,一个日本人和当地渔民大肆出手。

    当陈瑀接到消息后,立刻带都司的人前往事发地,经过一番了解,陈瑀总算是弄明白了,原来是这日本人认为大明商给他的东西缺斤少两,而大明商人却说他的东西都是过了秤,且给那日本人看的,断然不会少!

    这日本人是存心找事。

    确实,他们就是在存心找事,通过以往正统、成化朝的惯例,一旦发生这种事,大明朝礼部唯一能做的就是息事宁人,并且还会给自己一些赔偿,所以这些日本人便旧事从做,希望能捞到一些好处。

    陈瑀仔细的盯着那日本倭人,这厮长相很丑,而且很矮,看穿着,陈瑀基本可以定义这厮为“矮矬穷”。

    那日本人被陈瑀盯的很不好受,用生硬的中文对陈遇道:“你们大明要给说法!”

    陈瑀点了点头,笑眯眯的道:“是要给说法!”

    然后脸色一换,回头对那大明商户道:“如果我查出你确实有违商业操守,牢狱之灾免不了!”

    陈瑀现在担心的不仅仅是外来国,更是担心直接的百姓,这些沿海的居民若是平头百姓还好,可若是那些油腔滑调的人,这种事干起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陈瑀不但要给外来国家震慑,也要给大明人做个提醒。

    他相信随着市舶司的发展壮大,这样的事一定不会少有!

    那商户倒是个老师的扑鱼汉子,他拍着胸膛道:“大人您放心,俺们本来没有营生,好不容易有了这次机会,俺们也不会做那种不要脸皮的事,您经观查,若是俺给大明丢脸,现在就跳海里喂鱼!”

    陈瑀点了点头,心中一股暖流而过,这才是我大明朝的子民,够汉子,没给本官丢脸!

    陈瑀示意沈飞带人封锁了现场,开始对那日本人做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陈瑀笑眯眯的对那日本人道:“这你当如何解释?”

    “看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