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阁臣 >

第155部分

大明阁臣-第155部分

小说: 大明阁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些改革仅仅是在东南的少数地方试行,由于这种改革触动了乡绅大户的利益,所以试行没有多久就被那些官僚给抵制下去了。

    如今陈瑀在这两州县试行这所谓的赋役全部折成白银的方法很快被大官僚注意,不过好在陈瑀也没有折腾太厉害,仅仅是在这两个新增的小岛屿上试行,也没人愿意触碰陈愣头的眉头。

    明朝施行里甲制度,官府会每十年编制鱼鳞图册和黄册,也就是所谓的土地和户口的册子。

    将每一百一十户人家编制为一里,摊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下百户为十甲,每年里长会带领十甲中的一甲应役,催征钱粮,勾摄公事,十年时间内,各户应役一年,然后官府会从新编制鱼鳞图册和黄册。

    每年官府会从里甲中征集的用品十分广泛,每一里也要分担政府公费,诸如笔墨、纸张、木炭、蜡、军需品之类的,还要为太医院提供药材、为光禄寺提供厨料,为钦天监提供历纸等之类的杂役。

    大家都知道,明朝兼并十分的严重,许多里甲已经名存实亡,但是这些赋役却依旧分配到他们头上。

    百姓没有地,还要提供赋役,所以弄的是民不聊生,这时候,陈瑀的这一新制度出来之后,立刻为陈钱和大衢两地百姓叫好,甚至内陆许多百姓争相迁徙。

    民生方面基本上算是有条不紊,马上要进入倭寇的汛期,所以陈瑀现在格外的关注海防情况。

    对于沿海海防这一块羸弱的程度,陈瑀深有体会,离汛期也仅仅只有月余,所以如果不将海岸的军事素质提上来,若倭寇真的来了,怕会不小的灾难。

    这时候陈瑀也不打算大面积训练,比如定海卫、宁波卫这些卫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摆在大衢和陈钱上的五千舟山卫的军队。

    这五千人也是陈瑀临时从义务征的,这些人的构成大都是农民,但好在这些人有个有点,都是十分的老实,且很是凶狠,没有宁波舟山等兵的那种娇贵和精明。

    这样的军队很好训练,加上陈瑀又从不拖欠军费,所以训练起来难度到不是很大。

    一个月的时日虽说是短暂,但是有魏文礼这军事高手在,很快就训练的像模像样。

    陈钱海岸上,陈瑀和知府文征明正巡视海岸。

    文征明以举人的身份提升知府,这一切的一切和陈瑀密不可分,所以对陈瑀十分的感激。

    若是说一开始文征明心中怀有一丝感激的话,现在应该换了两个字,这两字应该叫做“佩服”。

    尤其是在陈瑀推出这所谓的一条鞭和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之后,文征明更是对陈瑀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随在陈瑀的身后,从来没想过有这么一天,自己会屈居于唐伯虎徒弟之后,但是他却心甘情愿。

    他望着西方一望无际的海岸,颇为担忧的对陈瑀道:“大人,这两个府现在表面风风火火,但一旦被倭寇袭扰过一次之后,后果怕不堪设想!”

    陈瑀点了点头,“所以我对海防如此的重视,实话告诉你吧先生。”

    “可当不得先生二字,日后叫我衡山好了。”文征明这时候可是一点也不敢做大。

    “衡山先生莫要和小子客气了。”陈瑀十分随和的道:“说实话,我此行杭州最大的目的就是饬海防!”

    “想要海防军事的强大,首先经济上得强大起来,随而才能推动军事!”文征明道。

    陈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饭要一步一步吃,但三四月份的防御迫在眉睫,届时需我等用十分的气力!”

    “文征明一届举人,承蒙大人抬举,当得如此治国之机会,定不会辜负大人之期望!”

    对于文征明的能力,陈瑀一百个放心,当然最看中的是文征明的可靠!

    “先生还是不要这么说话,若是被老师知晓了,还不宰了我啊!”陈瑀调侃道。

    “你老师以你为傲!”

    这一个月间,陈瑀所做文征明全部看在眼中,对于浙江沿海海防有如此认识,不得不让文征明佩服万分。

    陈瑀还是以昌国卫为南北之分界之地,调魏文礼居中驻扎,赋予魏文礼绝对权力,往来提督南北所有卫所,如遇战事推诿之情况,可便宜行事,就地正法。

    这文书经过内阁下发之后,两浙之地的所有千户和卫所都开始从新重视起魏文礼来,因为这厮拥有着便宜行事的权力,也就是说即便是斩杀一个千户,也毋需经过朝廷的过问。

    这是陈瑀海防的第一步,这叫明确责任!

    第二步,鉴于备倭船只之少,陈瑀在大嵩所设置造船修理厂,并且让巡检司每十日到每卫检查军船的完好程度,有损坏不报修者,做罪千户。

    每卫配备船五十只,每日须出海巡查,有怠慢军事者军法处置。

    第三步,加强沿海水寨的建制,有木制堡垒者统一改之,有不改者军法处置。

    巡海军有怠慢者就地正法。

    这三步之所以能实施起来,是因为陈瑀在浙江的威望一时间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在干调林符之后。

    虽说很多人不知道林符是被陈瑀整掉的,但是作为闽商集团的人,不可能会不知道!加上浙江沿海的军队大部分被闽商控制,所以当陈瑀下达这些命令之后,闽商也莫没有不给陈瑀面子的。

    浙江海防现在初步以陈瑀定的三步政策实施,但是文征明知道这三步含有的价值有多么的大!

    所以对于陈瑀的能力及人格魅力,文征明是发自内心的佩服!(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二章 文征明的反思() 
上有其好,下必甚焉。刘瑾其实有很多可取之处,无论治国治民,都不一定比那些所谓的文臣差。只是一点,让陈瑀深恶痛绝,贪污受贿!

    大明在刘瑾的带领下,各地方官冗余不说,贪污更是成风,且都是写慵懒之辈,官位多是以贿赂取得。

    陈瑀有心突出课考的方法,但是文书刚到内阁就被打回来了,当然,内阁也没有完全驳了陈瑀的面子,倒是允许他在陈钱和大衢两府试行。

    陈瑀知道,一旦他的方法被内阁征用,那么全国各地将最起码消减十之二的冗余,地方官也根本无从贪污。

    但是刘瑾就像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一般,有他在,课考之法永远不可能推行于全国。

    进入三月后,浙江沿海开始紧锣密鼓的布置海防等事,清明之际多东北风,所谓“浙东二千余里,何日不可登。三四两月,何日不可到。”

    往年的倭寇在这两月之际都会小规模骚扰宁波、海盐等沿海之地,今年也不例外,倭寇以东北风为踏板,乘两艘大船而来,二千余里的路程,在抵达陈钱之后,倭人通常会选择登陆休息。

    可今年他们刚抵达陈钱附近,突然有十几首战船从四面八方而来,规模吓人。

    陈钱岛正前方布满了暗礁,这些暗礁都是人为,并不是天然,往年都是没有的,所以倭寇根本不知道。

    陈瑀的战船最后合围成东、西、南阵,对倭船形成夹击之势,唯独东边正前方的陈钱开了一道口子。

    这群倭寇想都没有想,开船直奔陈钱,可眼看着快要抵达岛屿的时候,所有的船全部触礁搁浅,陈钱岛上,文征明手持配件,剑眉星目,身旁众将士虽是紧张,但看到知府大人都这般,所以不自觉的也鼓起了勇气。

    这些军兵没有受过沿海居民的熏陶,颇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这也是陈瑀真征兵的原则,那些沿海的壮民,即便是再强壮,战斗力再厉害陈瑀也不会要,因为他们某些思想会动摇军心!

    前面已经说过,一个军队的灵魂就在于意志力,对于这些年轻的士兵,陈瑀要训练他们,给他们灌输保家卫国的意志!

    陈瑀的船从三面围堵过来,当抵达火炮射击范围之后,陈瑀二话没说,开令放炮。

    一阵阵振聋发聩的声音早已经将倭寇吓破了胆,可是当同伴的残躯断臂飞到眼前的时候,这群倭寇才意识过来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眼睛血红,纵身跃水,直奔陈钱岛屿而去。

    陈瑀从三面军调一首船只,约一百人回岛支援,毕竟陈钱岛上的军队都是些入伍不久的新兵,陈瑀怎能放心。

    眼看着倭寇在水中越来越近,文征明也不自觉的紧张起来,手中的长剑握的愈加紧了起来。

    当倭寇龇牙咧嘴上岸的时候,文征明也彻底吓傻了,甚至都忘记了发号命令,等前排军被倭寇砍死后,文征明才反应过来,结结巴巴的道:“结……结阵……”

    这些军队本就是新生军多,队伍早已经慌了神,任凭文征明怎么叫都叫不动,乱作一团,任凭倭寇蹂躏斩杀。

    顷刻之后,戚景通带着手下百十人登陆了,他怒吼道:“操尔姥姥!”

    身后那一群人便随着戚景通冲了过去,这一群人也大多是新兵,但是由于戚景通太生猛,加上后排还有督查军,若有人倒退,直接一箭爆头,与其上前也是死,退后也是死,倒不如和他们拼了!

    在战斗之前陈瑀就说过,按人头奖赏,一个人头五两,斩杀总人头除以参战士兵,余额每人均分。

    这条件无疑让这些军士兽血沸腾,这些年打仗死了就死了,哪有一点点福利,国家又何尝在乎过他们,所以都是抱着能逃就逃的心态,所以一直一来才被倭寇压着打。

    但可不要以为大明军都是孬种,华夏向来不缺少好汉,只是看领军者的个人魅力如何了!

    有了戚景通打先锋,文征明带领的这些新兵蛋子也渐渐的参与了进来,有时候杀人是会有快感的,开始那一刀或许很难下去,可一旦下去了,就收不了手了。

    战争是让新兵成为老兵最快的捷径,这句话真的一旦没有错,这一站持续了将近有一个时辰,倭寇二百余人被大明军全歼,一个不留!

    士兵们再也没有了先前那局促的样子,各个脸上布满了杀气,鲜血染满了全身,夕阳照耀下,显得格外的狰狞可怕。

    陈瑀并没有回到岛上,而是随着沈飞,带领内卫在舟山、宁波等浙东沿海搜索了起来,抓捕了串通倭寇的地痞走私等数十人。

    数目其实不算多,但却十分让人寒心,如果没有这些人,倭寇又怎能在沿海猖獗起来?

    陈瑀最近在沿海的动作越来越大,尤其是这一次抓获的沿海走私的几十人,早已经让闽商不满,林元甫觉得有必要教训教训陈瑀了。

    于是乎他让科道以“勾结倭寇,擅捕良民”参陈瑀,一时间陈瑀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陈瑀不是朱纨,不会以“天子不杀,闽浙人必杀”吞药自尽,正德皇帝也不是嘉靖。

    所以陈瑀根本没将这些话放在心上,并且他让内厂将那些参奏自己的御史和科道言官的底查了个朝天,在这个时代,有哪个官身上没有一点秘密,什么抢个民女,兼并个土地,贪个小污之类的层出不穷。

    内厂查到之后,陈瑀立刻让方献夫等几个科道言路进行反攻,且一个个都是证据确凿,那些人根本无从反驳。

    于是乎偷鸡不成蚀把米,当初一个个义正言辞慷慨凛然参奏陈瑀的科道御史官却全都锒铛入狱。

    林元甫听到之后愤怒交加,本只是简单的给陈瑀一点点颜色看看,既然这小子不识趣,那便让锦衣卫也去查查方献夫等人。

    自从刘瑾掌握了东西二厂之后,锦衣卫的权力渐渐被搁置,钱宁也已经得不到重用,闽商也是抓了这个空子,收了钱宁。

    林元甫现在知道陈瑀的用意了,这小子玩的到很好,表面上不动你闽商的人,可这一桩桩事干的,都是在剪出闽商的羽翼,好,既然你陈瑀干的出来,那休怪我们以彼之道了。

    “呵呵,钱宁!”陈瑀看着方献夫送来的信件,微微的笑了笑,他随手写了一封信给了沈飞,“快马加鞭,送给献夫和刘瑾。”

    锦衣卫办事的效率很高,手段也很高明,甚至比内厂还有厉害,不出两日便找到了方献夫、顾鼎臣、翟鸾等人的过失送给了闽商。

    林元甫斟酌了一番,准备以“怠慢公事,栽赃陷害”之罪进行反击,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

    只是内阁根本没有给出哪怕一点点反响,即便百官呼喊声日益高起来,但是内阁也以没有证据为由。

    这是个笑话,这么证据确凿竟然说证据不足,即便是不足,你好歹让都察院去查一下吧?这么做岂不是明显偏袒陈瑀?

    “五万两!”陈瑀淡淡的道,“值了!”

    当内阁给出这个态度之后,钱宁就知道大事不好,现在根本也指望不上刘瑾,闽人也保护不了自己,一旦陈瑀对自己报复,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