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阁臣 >

第139部分

大明阁臣-第139部分

小说: 大明阁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行。”刘瑾道,“皇上在东阁等候诸位良久了,请吧!”

    这时候刘健心理还抱有一丝幻想,领着李东阳、谢迁、韩文等人直奔东阁。

    朱厚照此刻正装模作样的拿着一本《贞观政要》观看,等刘健等人进来之后便问道:“几位先生这是何事?”

    何事?明知顾问!刘健脸色铁青,“皇上,老臣等请求击杀八虎,不知陛下考虑如何了?”

    “哦,八虎何罪之有?尔等可有证据?”朱厚照态度突然变了,再也没有先前的软弱和慌乱,取而代之的是镇定,恐怖的镇定。

    这才一晚上,朱厚照到底经历了什么?刘健心中万般疑惑,但是他还有一丝自信,他脱下乌沙,随后百官也随着刘健做一样的动作。

    刘健开口道:“皇上,老臣祈求致士!”

    “老臣祈求致士!”户部尚书韩文、内阁李东阳、谢迁等官异口同声的道。

    “恩。”朱厚照淡淡的点了点头,“大学士确实需要好生休养了,朕准了!”

    朱厚照这话,让刘健等人五雷轰顶,“李阁老,他们两位老矣,致士正常,你这身子骨,致士什么?大明需要你,你的话,朕不允许!”

    朱厚照也不傻,内阁需要人,没有了内阁,大明就没办法正常运行,况且李东阳是有真才实学的,内阁交给他,朱厚照比较放心!

    刘健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这个结果,他盯着李东阳,意思是,你倒是快些表态啊!

    李东阳看着首辅刘健,眼中的神色让人看不懂,片刻之后,刘健看到李东阳眼中带着一丝决绝,他突然捡起乌沙,对朱厚照道:“臣遵旨!”

    这个时候,李东阳突然理解了陈瑀,或许你做某些事会让人误会、谩骂、鄙夷,但是有些事却又不得不做。

    他也想和刘健一样,做一个为天下赞颂的直臣,可是这么做有用么?你自己是图个痛快了,名声也到手了,可是大明怎么办?若是他也走了,天下的百姓又怎么办?他不能这么自私!

    既如此,那这个骂名就让老夫担着吧!

    这时候,李东阳看到了刘健等人眼中的失望和鄙夷,他分明听到刘健等人的心声:原来这老狐狸打的这个算盘,老夫走了,他就是内阁首辅,李东阳!好算计啊!

    这种滋味很不好受,有苦说不出,或许在某些时候,陈瑀就是这么想的吧?那小子的境界竟然有这么高了么?

    记得在陈瑀出了西厂牢狱的时候说过,“他不后悔”,那时候李东阳还以为陈瑀是嘴硬,现在他才真正明白陈瑀那句话的含义。

    如果有人问他李东阳这么做后悔吗,李东阳也会和陈瑀一样的回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朱厚照说出那番话之后,刘健突然昏厥了,最后被韩文和谢迁搀扶出了东阁。

    内宫的消息正一点一点的被传到陈瑀的手上,陈瑀没有一点点惊讶,这些结果他早就料到了。

    刘瑾没有停下脚步,第二日便发布命令,逮捕以李梦阳为首的部曹等官一百余人,全部关入东厂大牢。

    又调杨廷和等人前去南直隶,架空杨廷和等人权力,当然,这些安排都是陈瑀一首策划的。

    对于这些人,陈瑀毫不留情,因为若是留的他们在,陈瑀根本不可能有一丝丝的作为,在这些人的世界里,如果别人不跟着他们的脚步走,那就是傻逼,就是祸害,就应该被千万人唾弃,就是秦桧那种卖国的人!

    所以留着这些人在,陈瑀所有的政治目标将没有一个能施展开。

    这些人都有着高度的统一标准,严于待人、宽于律己,以圣人的标准去约束别人,将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控制着所有读书人的道德舆论!

    现在好了,反正坏事都是刘瑾做的,和他陈瑀没有一丝丝关系,这就是陈瑀的厉害之处,这叫“借刀杀人”。

    京郊,暴雨。

    酒肆前几只家鸡在不停的啄着那些被雨水冲刷出来的蚯蚓。

    酒肆内,陈瑀已经热好了酒菜,面前坐着前内阁首辅刘健以及谢迁、谢丕、还有李东阳。

    对于内阁几位阁老,陈瑀还是心存感激的,所以在他们离京的时候,陈瑀罢了一场宴席来送别他们。

    说实话,这样的情境下,想要吃菜是根本不可能的,八十多岁高龄的刘健一口一口喝着烧酒,一句话不尝说。

    一旁的谢迁父子两也是一样。

    李东阳见状,不禁悲从中来,失声痛哭。

    刘健本不想理会李东阳,喝了几口之后终于忍不住了,怒拍桌子,指着李东阳吼道:“哭?尔还有脸哭?为何当初态度不坚决?若是你也一样,说不得我等就可以胜利了!”

    胜利?呵呵,可能嘛?李东阳已经看透了,也猜到朱厚照这么做的原因了,所以想要胜利简直是痴人说梦,可是现在他也不好说什么。

    “老师,你莫要生气了,都是学生不好,前些日子一直生病,不然也可与老师们并肩作战了!”陈瑀假惺惺的道。

    不过这时候,刘健突然觉得陈瑀这孩子很好,他点了点头道:“廷玉啊,这次是为师们太过冲动了,还好你没有参与,不然后果也不堪设想!”

    这里面只有李东阳是明白人,他看着陈瑀,竟然浮生了一种佩服感,这小子的眼光,绝非常人能比,这非凡的政治眼光,让李东阳实在不敢相信这小子才年二十。

    “好了,时刻也不早了,廷玉你也早点回去吧。”刘健披上了蓑衣,和谢迁父子二人出了酒肆。

    这期间谢迁都不曾和李东阳说过一句话。

    看着三人黯然的背影,陈瑀突然叫住了他们,面色凝重的道:“老师,学生想为二位老师做一首诗。”

    “呵呵。”谢迁笑眯眯的道:“好小子,做吧,老夫一定给你裱起来,让后人知晓这是为师状元徒弟做的。”

    谢迁说完,背着手朝雨中走去。

    陈瑀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到,用最大的声音吼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陈瑀明显看到刘健和谢迁的身子怔了怔,不过也就是片刻,二人便消失在瓢泼大雨中。

    “呵呵,这小子的才学,可真是没的说,这诗归我了。”

    “哎呦,你现在可已经不是首辅了,这诗歌是老夫先要的,凭什么给你……”

    二人的人影消失之后,李东阳才擦了擦眼泪,转而认真的看着陈瑀,将陈瑀看的心里发毛,问道:“老师,您这是怎么了?”

    “哦……呵呵,没怎么。”李东阳笑了笑,扭头也走开了,临走的时候,李东阳突然回头对陈瑀道:“老夫我很佩服你,现在渐渐的开始理解你了,或许再过几个几年,你真能做成像于少保那样的人物,挽大厦与将倾之刻。”

    陈瑀感激的笑了笑,“学生只希望能不像于少保那样被世人误解便可!”

    “恩。”李东阳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章 骂人() 
正德元年,十月,刘健、谢迁辞官,朱厚照令李东阳担内阁首辅,揽朝廷机要。

    同年同月,焦芳以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入内阁参与机务并掌吏部印。

    且调吏部左侍郎王鳌一同入内阁参与机务。

    对于焦芳的任命,这谁也不感到惊讶,焦芳和刘瑾的关系已经被公开化了,焦侍郎本生也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尽管百官谩骂,但他毫不忌讳。

    但是对于王鳌这道任命就有点耐人寻味了,王鳌,南直隶江苏苏州人,以资历熬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可他根本不醉心政事,反而倒是对诗词歌赋颇为青睐,尤其是那一首八股文,更是为天下读书人称赞,其成名八股文在民间已经被作为范文流传。

    是一片关于《百姓足,熟与不足》的破题,开篇直破主题,曰: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与上。

    时人对王大人只有一个评价“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不治生产,惟看书著作为娱,旁无所好,兴致古澹,有悠然物外之趣。”

    这样的人,对于治理国家,根本没有一点点突出的才能,可是为什么却被安排到了内阁,十分让人费解。

    又同月,擢吏部员外郎,弘治十八年进士方献夫为吏科给事中,调庶吉士,弘治十八年进士翟銮为刑科给事中,调编修顾鼎臣入礼部,升为主事。

    方献夫刚入吏科,便上奏一封《陈六事疏》的奏章,这封奏折甫一发表,便让朝野为之震动。

    六事已经囊括了大明所有的弊端,其一曰:省议论。其二曰:振纲纪。其三曰:重诏令。其四曰:核名实。其五曰:固邦本。其六曰:饬武备。

    只不过这事没能掀起太大的波动,也仅仅在那一日让朝野为之震动罢了,后面便没了下文,但是方献夫这个人却被百官记住了。

    陈府内,方献夫十分不解的问陈瑀道:“大人,您洋洋洒洒的写了万余字,而且六事直陈利弊,为何却不继续下去?”

    方献夫上周的《陈六事疏》是陈瑀花了快一年才整理写出来的东西,可谓是陈瑀的心血,他怎能不重视?但这只是他掀起改革的第一步,也是试探性的一步,所以陈瑀并不着急。

    陈瑀只是笑了笑,没有和方献夫细说缘由,反而问道:“叔贤兄在吏科呆的习惯么?”

    方献夫,字叔贤,他笑道:“怎能不习惯?现在这非常时机,每次的调动,只要是升迁的人,那在哪里都能横着走。”

    确实,能在这个时候升迁,那定然是和刘瑾有关系的,朝廷谁不惧怕?就算不是和刘瑾有关系,作为言官的他,也是没人敢为难的。

    “那便好。”陈瑀笑了笑,“对了马上皇上生日要到了,李阁老在府上准备了寿宴,说是普天同庆,我们这便过去吧。”

    朱厚照,弘治三年十月二十六日生,朱厚照早已经在内宫准备好了寿宴,但由于级别有限,许多末官是没有资格入内宫的,所以在寿宴的前一天,李东阳在李府也举办了一场宴会,邀请了百官同来。

    “大人可准备了礼品?我听闻许多官为了这次寿宴,可是淘尽了家底,礼品准备的一个比一个贵重。”方献夫叹了口气,“哎,李阁老的骂名怕又要一次在朝中传开了。”

    方献夫的担忧是有原因的,其实这次宴会准确的来说还不能说是李东阳准备的,陈瑀早就通过内行厂知晓这次宴会的目的,什么普天同庆,扯淡。

    这次牵头的是刘瑾,而刘瑾也早已经在百官中放出了风声,所以那些人为了升迁,不准备个几千几万两,都不好意思去李阁老府上。

    “越是这样,李阁老就越是可怕,你可要小心点,有时候忍辱负重比冲冠一怒要难很多,这人的心性有多么的坚韧,可见一斑。”陈瑀佩服的道。

    方献夫点了点头,“怕是不能和大人一同去了,我得回去拿礼品呢,可惜了我那百年灵芝啊,据说这玩意十分裨益肾亏……”

    “额,你不怕被太监们打?”陈瑀白了一眼方献夫,你干脆送个牛鞭什么的更好,更能激发太监们的怒气。

    “大人有所不知啊,这玩意价值不菲啊,换算成等价的钱财之后,谁还不乐开花?”方献夫笑眯眯的离开了陈府。

    陈瑀不知道为什么,刘瑾好像对钱财有一种疯狂的热爱,只要你需要刘瑾帮忙,即便再大的事,给钱都能解决!

    就连刘健、谢迁走后,刘瑾也不放过他们,抄了他们的家,生生的抄了几十万两钱。

    入夜,李府张灯结彩,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朱门前更是来往的官员络绎不绝,青蓝官袍相叠,看的人眼花缭乱。

    “工部主事银子五千两、巡抚浙江御史绸缎五十匹、镇守宣府指挥佥事良马三匹……”唱官在门前一一高声报着来人送的礼品,更是刺激了他们争相比拼的风气。

    重头戏来了,只听到那门前小吏将音调提高了八分:“吏部文选司白银一万两,黄金五千两。”

    这句话说完,李府上那些官无不羞赧的低下了头,谁知那唱官继续道:“吏部考功司白银一万五千两,黄金三千两。”

    “兵部武选司、兵部武库司各黄金万两。”

    相信从现在起,大家都能知晓明朝官品中那些差事比较肥了,没错,就是这四个司,简直是肥的流油。

    文选司负责人事选拔,想不肥都不成,考功司更加牛逼了,那是负责升迁的,不打点打点,你想升迁?武库司是兵部发器械的,自然也是肥的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