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90部分

明末大革命-第90部分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说说,你们有什么办法?”

    李明轩最先低下头,贵州山林人烟稀少,情报司根本没法活动。石当、孙喜等人也没法,他们习惯了正面冲杀,对这种背后放冷箭没有好的对策。

    陈华清也没办法,这种类似游击的战术根本不是陈华清目前能解决的,君不见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相继折戟阿富汗。

    一直没说话的谭政平开口建议道:“陈千户你是外来客军,要想了解这里的情况还得找本地人。”

    谭政平的办法是当下最解决问题的办法,陈华清点点头:“让特战营搜寻周边寨子,给我把最大的寨子找到。”

    苏沪接到军令后便开始行动起来。比起重庆的山林,贵州的林子要更原始,虽然到了秋天,林子里还是一如既往的阴森,一脚踩上去,厚厚的树叶显得很柔软。但特战队的队员仍旧保持着极高的警惕,在重庆时众人刚刚经历了剿灭小土司的战斗,深深知道这脚底下软软的树叶下藏着什么危险。时隐时现的蛇就不说了,最可怕的是水泡,一脚踩下去,整个人就陷进泥里,再也出不来。

    特战营的效率很高,一天时间就查出了周边十里之内的寨子。陈华清得到消息后,命令全军行动。

    在等待的时间内,卫所军也没闲着,赶制了很多小盾牌,挂在身侧,防止遭袭。

    接下来的路段卫所军没遇袭击,安全到达寨子附近。在遇袭事件发生后,陈华清把那名懂贵州山民方言的士兵专门保护起来,现在到了他出场的时刻。

    同前面的寨子一样,这个寨子里的人对明军也抱着不欢迎的态度。陈华清对那名士兵说道:“你跟他说,不让我们进也行,但你们得有人出来。”

    寨子里依旧不同意。

    “跟他说,这不是商量,是命令!若再不合作,我们就打进去!”

    土墙上沉默了半天。过了半晌,才有声音传来,说是同意了陈华清的要求。紧接着,土墙上吊下一个挂篮,里面蹲坐着一个人。

    陈华清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山民,山民的脖子肿大,脸上遍布沟壑,两只手黑乎乎的。本想训斥两句显现自己威风的陈华清看见山民的样子,突然间没了那心思,直接拿起从士兵尸体上取出的小箭,问道:“这是什么?”

    那山民接过小箭,凑到眼前仔细看了看,叽里咕噜说了很多,士兵紧跟着翻译。

    将近一个下午的沟通后,陈华清总算知道了敌人是谁。贵州多山,因此以山民居多,彝族这一称呼便是早期汉族对生活在山上的人的一种称呼。明初,朱元璋将云贵征服后,云贵之地自两晋以后再次回到汉人手中,为防止其脱离,便大量移民实边。大量汉人的涌入,极大地改变了贵州,在两百年的相处中,一部分彝族人学着汉人种地,把缓坡改造成了能种糯稻的良田,被称为熟彝,另外一部分拒绝接受汉人的生活方式,依旧保持着古老的渔猎生产,被称为生彝。袭击卫所军的便是生彝,小箭上的毒是他们独有的标志。

    “那汉民呢?”陈华清到现在为止都没见到汉人寨子。

    那山民目光闪了闪,嚅嗫着咕嘟了一阵。士兵翻译脸色变得难看,犹豫道:“大人”

    “没事,说。”

    这一带本是有汉人村庄的,但由于发现了一座矿,朝廷的矿税使强占下矿,并命令当时驻扎在这一带东厂手下的缇骑,逼迫周边的汉人和彝人去挖矿。现代矿里还时不时出事故,更何况几乎没有安全措施的万历年,随着因矿难死去的人越来越多,矿工们忍无可忍,发动了暴动,杀死了矿税使和他手下的缇骑,最后把当地官员也给杀了。

    此后官军在此地时剿时抚,人们要么跑了,要么在和官军的战斗中战死了,等安邦彦叛乱以后,驻守的明军也跑了。

    故陈华清来后,既没有本地官员接洽,也没有当地明军协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入贵(二)() 
把老山民安顿下后,陈华清微微叹了口气:“苛政猛于虎啊!”

    谭政平把手头用作书写的纸张收起来,赞同道:“东厂矿税使盘剥百姓,确是可恨!真希望朝中东林大人们能扫清阉人。”

    陈华清眯了眯眼,心里并不赞同谭政平的话,东厂刻薄,那东林士绅也不是什么好人,一个敲骨,一个吸髓,半斤八两。

    确定敌人是生彝后,又一个问题摆在陈华清面前。杨愈懋给他的任务是阻击前去支援永宁奢军的安军,但以现在卫所军碰到的情况是没法完成任务了,和一众营连长官商议了一番,一致决定再往前行军,找到合适的驻地就地阻击。这就地阻击就是个好听的说法,如果安军碰上了那就阻击,碰不上就没办法了。

    为了安全,陈华清把老山民留下,承诺给他一笔不菲的报酬,并且一旦撤军就让他回家。在老山民的建议下,卫所军往前走了约五里地,在一个叫寻龙坑的地方驻扎下来。

    顾名思义,寻龙坑是一个大坑,卫所军在一处缓坡上驻扎下来,坡下面有几处水潭,正方便饮用。按道理讲,寻龙坑不是一个驻兵的好地方,易攻难守,但在这到处都是老林子的鬼地方,寻龙坑是最好的地方了。

    士兵们燃起数堆大火,把从水潭中取的水倒进架在火上的大锅里,并在每个锅里撒上一把盐。待水烧开后,每个人都能喝上一杯热水。在卫所军成军后,陈华清把在白杆兵中实施的卫生条例全盘复制,并且还加了不少东西。比如往水里加盐,一来盐可以消毒,二来让士兵们补充盐分,当然这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逼迫陈华清停下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后方的补给线跟不上了。卫所军在贵州起码要待一个月,这一个月里要保证八百人不饿肚子,重庆方面至少要运一次粮,因此陈华清在行军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同黄诚的联系。寻龙坑已经是运粮的极限距离了,再远黄诚就不敢保证粮草能准时供应上。

    在寻龙坑安稳下后,卫所军开始找生彝的麻烦,向导就是那个老山民。生彝和熟彝的关系很不好,由于生彝一支保持着渔猎的生活方式,挨饿是常事,一旦生彝饿得狠了,便对熟彝下手,抢粮食、抢工具,有些极其野蛮的生彝甚至把人也给掳去当作粮食。久而久之,原本一千年前是一家的生彝熟彝之间相互仇视起来,老山民所在的寨子也被生彝抢过,故对做带路党一事毫无感觉。

    生彝是以部落的形式聚居在一起,除了毒箭外,其他武器都极其落后。不过生彝经常迁徙,小队卫所军跟着老山民连续扑空了两次,在第三次终于围住了一支三十来人的小部落。在前番行军过程中,生彝对卫所军的偷袭让卫所军上下充满恐惧,现在终于发现了可能是行凶者的生彝部落,士兵们直接上去下死手,没留一个活口。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是很残酷的,绝对没有什么人道主义的说法,陈华清已经习惯这一点,在接到消灭一个生彝小部落后,陈华清让出任务的小队回营,再派出另外一支队伍扫荡。陈华清的目的就是通过血腥手段吓住生彝,让他们主动远离卫所军驻地。

    生彝好对付,十天后,在卫所军驻地方圆百里之内卫所军的小队就再没发现生彝的部落。陈华清立刻派人和重庆方面联系,现在他很可能无法完成阻击任务,派人回重庆城了解一下情况,看看其他各军的进展。

    结果,得到的消息让陈华清大吃一惊。杨愈懋率领的主力不知去向,同重庆城失去联系,龙安府明军被安氏的偏师拖住,进退不得,而陈华清这一路,根本没什么援助奢氏的安军,杨愈懋被骗了!

    最惨的是那些小规模的卫所军,他们要恢复地方秩序,最先进入水西安氏的地盘,那是真正的敌人腹地,当地的人极度仇视朝廷,明军在那里如在敌国。落单的明军士兵下场极其悲惨,就连那些老兵油子都吓坏了,做了逃兵逃回重庆城。

    陈华清派去重庆城的人联系上了那几个逃兵,从他们的口中卫所军得知那些士兵的悲惨下场。

    “和我一个卫的吴老二,那天晚上自己一个人出去方便,结果到第二天还没回来,我们百户派了我们几个出去找,你说,在这天寒地冻的鬼天气,人能到哪去,肯定是出事了。我们找了一下午,最后在一棵树上找到吴老二。”

    说到这,那老兵哆嗦了一下,仿佛看见什么恐怖的事一样,“你知道吗,我从没见过人死得那么惨,他的两条腿、两条胳膊被剁了去,他的老二被割了,他的眼睛被挖了,若不是我翻到他的木牌,我根本认不出他就是吴老二。我吓坏了,真吓坏了”

    士兵把老兵的话转述给了陈华清,说完后士兵自己也打着颤,在战场上战死已经够令人恐怖了,死前还被那样虐待,真是一个残酷无比的世界。

    随后的几天,越来越多的消息被送到陈华清这儿来,那几支明军乱了。落单的明军可不是一两个,看着昔日的同袍被挂在树上的惨样,一部分人被吓坏了,做了逃兵,另外一部分人被刺激,见人就杀,不管老人孩子,已经有几个村子被灭口了。

    卫所军的主将们也都知道了在另外一条线上的明军发生了什么事,一致赞同陈华清按兵不动的做法。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是光凭战斗能解决的了问题,若是不改变官员横征暴敛的做法,贵州只会更乱。

    陈华清也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明朝廷用了将近十四年的时间才平息奢安之乱,成都保卫战、贵州同小股叛匪交战,陈华清能明显感觉到明军是占优势的,不过到了现在,陈华清总算弄清楚了,奢安之乱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朝廷已经失去川贵两地土司的民心了。而这种事马上就轮到云南了,沐王府衰败之势已显,土司们不满朝廷已久。陈华清感觉到,再这样发展下去,不仅土司,明朝廷要失去整个西南之地的民心了。

    十天后,最先撤离贵州的是在成都保卫战里表现突出的那支城防军,紧接着三个卫所的明军也撤回重庆,杨愈懋一开始规划的彻底安定贵州的计划失败。

    五天后,陈华清接到撤军的命令,士兵们早就不想待在老林子里,回军的速度相当快。

    等陈华清回到重庆城时时间已经到了十月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再次出兵已经不太可能,但朱燮元仍旧让陈华清留在重庆城,随时应对贵州出现的突发情况。

    贵州平坝,龙安府明军被安邦彦的两千人挡在这儿,前进不得。给养一天天消耗,再这样下去明军迟早没粮,龙安府的将领一致决定不再等杨愈懋的消息,自己独自去贵阳。经过一场遭遇战后,龙安府明军成功突破,三日后到达贵阳城外围。

    此时贵阳城已经被围超过三个月了。在安邦彦起兵叛明后,从水西领兵,一路驱赶百姓,等包围贵阳城时,已经有四十多万百姓涌入贵阳城,突然增加的大量百姓让贵阳城崩溃。

    两月后,迟迟不能突围的贵阳城内粮草耗尽,饿疯的人们实在找不到能吃的东西了,开始吃尸体。没错,你没看错,人们吃起了尸体,贵阳城彻底疯狂了,在饿疯了人们的心里,人肉已经不再是什么忌晦的东西,而是能够活下去的粮食。

    第三个月,贵州总兵张彦芳公开组织杀人,老弱病残成了首选目标,一时间,整个贵阳城打乱。贵州巡抚王三善控制不了局面,人们都饿疯了,谁还在乎他。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安邦彦得知贵阳城内的事后,得意地对手下的人说:“贵阳城高墙厚,我们要想攻下来付出的代价必定不小。现在我驱赶汉人百姓入城,届时城内必会因粮食自相残杀,取贵阳城不费吹灰之力。”安邦彦深知贵州总兵张彦芳贪生怕死,只知道在城内等待援军,绝不敢出城决战,即使被逼到这份上。

    龙安府的明军将领得知城内的惨剧后,拒绝入城,在城外找了处地方安营扎寨,同安军对峙。

    安邦彦得知明军的援军到达后,大为愤怒,本想立刻同这股明军交战,把他消灭在城下,但安邦彦马上又接到在安顺方向发现大股明军,数量不少。安邦彦猜到这是四川总兵杨愈懋带的明军主力,再加上已经抵达的龙安府明军,贵阳城已经不可能夺下。若是留在贵阳城下,很有可能落个和自己的妻弟奢崇明一样的下场。想通了其中的利害,安邦彦下令合兵,随时准备撤走,即使要和明军打,也要在水西打。

    杨愈懋的八千人携带物资众多,行军速度不快,再加上对贵州腹地的情况一知半解,轻率地派出传令兵同其余明军联系,结果一个也没回来。后在副总兵杜文焕的建议下,暂时只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