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57部分

明末大革命-第57部分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这才正常啊。我们跟据盐引上的税是朝廷的钱,比盐引上多出的盐上的那部分‘税’是给官员和各自后台的。”柴丰把第二个“税”字咬得很重。

    “这”陈华清已经把官员想得很贪了,但现实情况却比自己想得还要更甚。

    柴丰叹了口气道:“大人,你初来乍到,不清楚这里面的水有多深。现在叛军肆虐,那些地方官和盐商顾不上这里,等叛乱平息,重庆卫这儿的变动必定会被他们得知,到时候大人这儿会有很多麻烦的。”柴丰的话说得情真意切,让陈华清信了他几分。

    “柴家主,你告诉我这些东西,就不怕我说出去?”陈华清开玩笑的说道。

    柴丰笑道:“大人,这些事在官场上早就不是秘密了,瞒的人只有上面的人和下面的老百姓。再过些时日,大人就都知道了。”

    “好了,柴家主,咱俩聊了这么多,你也该把你的条件说出来了。”

    “好,既然大人这么爽快,我柴丰也就直说了。大人要的盐税,我以每担盐五两银子给大人分成。”柴丰说道。

    “柴家主,每担盐给我五两银子,你似乎是吃亏了啊,说吧,你看上了我什么东西?”

    “大人英明,我希望大人能把重庆卫的那口盐井交给柴家来经营。”柴丰盯着陈华清,生怕他会拒绝。

    “重庆卫的盐井?柴家主,那口盐井在那些地方官和盐商那里现在还是属于严珍的,你敢要?”陈华清戏虐道。

    “大人,只要你敢给,我就敢要!”柴丰说得相当坚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柴丰为了口盐井根本不怕得罪同行,也不怕得罪官员,只要拿到了盐井,赚到了钱,多分点钱填饱那些官员的肚子,就不会有什么事,对于同行,只要手底下这一百来号盐丁还在,他们也就是光说说而已。

    陈华清有些受不了柴丰那热切的目光,说道:“那口盐井可以给你,但我有两个条件,一是盐井产的盐优先供应重庆卫,并且价格不能太贵,二是继续雇佣重庆卫的人。”

    “没问题。”柴丰直接答应了。

    重庆卫不大,撑死了也就三万人,对于一口盐井而言,把每天的产量稍微拿出那么一点就能供应了重庆卫,这部分低价出售,全当给人送礼了。至于继续雇佣重庆卫的人,这也好办,反正只要好好干就行。

    一顿饭的功夫,陈华清和柴丰两人谈妥了很多事。

    柴丰走后,陈华清立即找到石当,说道:“石当,这边剿流寇的事由你全权负责,我先回重庆卫去了。”

    “是。”

    和陈华清一同回去的还有掷弹队。

    回到重庆卫,陈华清把黄诚找来,并把盐井的一事说了。

    “大人,这柴家靠谱不?”

    陈华清摇摇头道:“我不能肯定,但咱这边根本没有会管理盐井的,我也只能让柴家来试了。”

    对于陈华清决定的事,黄诚一般不会多问,因此问了一句后黄诚转移了话题:“大人,那柴丰说叛乱平息后,重庆卫这边会有麻烦,不知大人如何想?”

    陈华清笑了笑,没有回答黄诚的问题,而是问道:“应诚,你觉得这叛乱多会能平息?”

    “按照目前的形势,年后应该可以吧。”

    “哈哈,这场叛乱年后根本平息不了。那奢崇明是贵州永宁土司,他的妻弟是贵州水西土司,现在贵州地面不稳,那水西土司怎会安安稳稳的,你看着吧,等过完年,水西土司绝对会叛乱,到时候只会越来越乱,那些人怎么会顾得上重庆卫!”陈华清很有自信道。

    在历史上,“奢安之乱”可是明末第一次大规模的叛乱,现在奢崇明已经反叛了有一段时间了,那水西的安邦彦也快了,到时候叛乱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要知道,水西土司的实力远强于永宁土司。

    黄诚虽然不知道陈华清哪来的自信肯定水西土司会反,但黄诚也能从当前的形势判断出来这场叛乱短时间绝对不会结束的。土司的叛乱是个引子,会把明王朝在西南地区常年积累下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到那个时候,土司叛乱只会是小事。

    涪陵一带,逃入林子的流寇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流寇在逃进林子里的时候把身上能扔的东西都扔了,在林子里走了一天,又累又饿。

    这林子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也没有水源,更可怕的是一不小心走到沼泽地上,一下陷进去再也出不来了。

    胡屠夫饿得没法了,便叫人去打猎。可在这林子里,野物永远比人灵活,更何况流寇们没弓箭之类的远程武器,折腾了半天,不仅没抓到什么,还折损了几人。

    没办法,众人只能靠着树干休息起来,节省体力。

    “奶奶的,我不干了!”有人站了起来,沿原路返回,再走下去,他会发疯的。

    其他人懒洋洋地看着离去的人,也没去管,到了现在这步田地,活下去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唉,也走吧。”又有人沿原路返回。

    到了最后,就剩下胡屠夫和黄老独两人,“唉,咱也走吧,说不定外面那些人已经不在了。”黄老独撑起身子,往原路走去。

    “你走吧,我一个杀猪的,这段时间是我这辈子最风光的时候,我也知足了。”胡屠夫靠在树上,好像想到了什么事情,嘴角露出笑容。

    黄老独摇了摇头,好死不如赖活着,自己还是走吧。

    胡屠夫拿出了一把匕首,这是他在永川赵家抢到的,“哈哈,我这辈子也值了!”说完拿匕首划过自己的手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沿原路返回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流寇不慎走到泥坑,陷了进去,还有一部分走岔了路,不知道去了哪儿,幸运的出了林子的流寇被卫所军关押了起来。

    原本石当想把这些人全部处决,但孙喜说把这些人用来重建永川会更好,石当同意了孙喜的办法,便把流寇都关押起来。

第七十九章 过年和黄诚往事(一)() 
天启元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到了,这天重庆卫的人们格外忙碌,家家户户都收拾起来。

    卫所军在林子外面抓了大批人后也撤回重庆卫,临走时把流寇留在战场上的东西全部收拾得一干二净,并且柴家还送了不少东西给重庆卫,这次打流寇卫所军赚了不少。

    石当回来后,陈华清把不是重庆卫本地人的士兵留下来守营,其余人放假回家过年。

    卫所军中大部分都是重庆卫本地人,放假之后整个军营就只剩下大约两个连的人,显得有些冷清。

    这天上午,和寻常百姓家一样,陈华清带着留守的人把整个军营打扫了一遍。

    打扫完后,陈华清和众人草草的吃了顿午饭,便和众人安排起了晚上的事宜。这是陈华清在这儿过的第一个除夕,他很重视。

    在几个主事人中,现在留在重庆卫的只剩陈华清、黄诚、刘明声和孙喜,还有一位客人朱胜,石当有家室,李明轩和绣娘已经住到一起了,两人结伴回石砫过年去了。

    下午,当陈华清忙着在军营里和众人贴对联的时候,军营外来了一群女人,为首之人正是李家婶子。自从李家婶子当选街道代表并在黄诚手下做事以后,李家婶子在重庆卫的女人中就越来越有威望,有些时候她说的话比那些女人自家男人说的话都管用。

    陈华清来到军营门口,见李家婶子带着一群女人,女人们手里还拿着擀面杖、面板和菜、肉之类的。“李婶,这是?”

    李家婶子笑道:“大人,这不马上过年了,除夕吃饺子可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现在营里都是一伙大老爷们,肯定做不好饺子,我带着大伙来给大家做饺子来了。”

    “那大伙家里的事?”

    李家婶子回道:“早就收拾好了,能来的都是手脚利索的。”

    “李婶,带大伙进来吧。应诚,你带着李婶去伙房。”

    “是。”

    这是重庆卫的女人们第一次见卫所军的军营,由于是在重庆卫,并不是众人想象中的营帐,住的都是营房,只不过卫所军的营房更大些。

    很干净,这是女人们对军营的第一印象。

    “真没想到,都是一伙男人,住的地方这么干净。”不知哪家小媳妇羡慕道。

    “那是,听我家小弟说,他们有个叫‘卫生条例’的东西,上面规定他们要保持营房干净,如果被检查到不干净要被罚。”说这话的家里有人在卫所军当兵,属于军属。

    还有一些大姑娘偷偷地瞄一眼守在卫所军营门口的士兵,被发现后赶紧移开目光。

    在女人们都进入伙房后,陈华清把留守的两个连士兵集合起来,“大家都看到了,李婶带人给咱们做饺子来了,感觉怎么样?”

    “高兴!”孙喜最先起哄道。

    “孙营说得对!”士兵们也笑哄哄道。

    “今天是除夕,大家不用再守了,待会到伙房帮忙去。”陈华清继续说道。

    “好!”士兵叫好声此起彼伏。这两个连的士兵是从黄诚的那个村子中招来的,来重庆卫一个多月了,基本上天天打仗,今天终于能休息一下,更重要的是自己整天面对的都是些男人,现在能和女人说会话了。

    陈华清招了招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说道:“在里面的都是些女人,有些还是大闺女,因此我不希望大家做出一些丢人的事,如果谁敢做出来,我打断他的腿!”

    “是!”

    “解散!”

    解散之后,士兵三三两两的朝伙房走去。

    孙喜走到陈华清旁边,说道:“大人放心吧,那伙兔崽子我了解,他们绝对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还是提醒一下为好。重庆卫的人们同意自家媳妇或闺女到咱营里来帮忙,不就是感念咱给他们分地,帮他们打走流寇,我可不希望到时发生一些让大家都不舒服的事。”陈华清说道。

    “是。”

    “走吧,咱也去,到时让你尝尝我包的饺子。”陈华清说完就走了。

    孙喜在后面赶紧跟上,说实话,他不相信陈华清会包饺子。

    陈华清说得没错,重庆卫的人们同意李婶带着自家媳妇或是闺女来营里包饺子,确实是存着感谢之心。但还有一点陈华清不清楚,那些女人们也是带着自己的目的来的。在护卫队第一次招兵时,人们就听说了“军属待遇”,但不知道它具体是个什么东西,而陈华清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给参军的人兑现太多东西。但除夕放假后,卫所军的士兵回家,哪个手里不提着一袋粮食、一大包盐,那些当上连长、排长的,甚至提着一串腊肉,再加上过年卫所军给每个人发的二两银子,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军属待遇”。

    说起来,这些东西都是流寇从永川抢的,陈华清灭了流寇后把这些东西都收了,又发给卫所军。当然,还有柴家送的东西也发了下去。

    这些事在整个重庆卫很快就传开了,家里有人在卫所军干的出去了也有面子,和人说起话来时不时夸一夸自己的男人或儿子。

    后来,李家婶子听说卫所军军营有些冷清,留在营里的都是些外地人,便号召女人们到军营包饺子去。

    本来就是军属的,和家里说一声就来了,她们来军营就是想看看自家人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不是军属的,征得家里同意后也来了,她们来是想见识一下军营是什么样子,有些未成家的大姑娘还想见一见卫所军的士兵。

    陈华清进了伙房,伙房里很热闹,大姑娘小媳妇们把工具摆好,有的和面,有的做馅。

    “应诚,面和肉够不够?”陈华清找到黄诚问道。

    “大人放心,我早已准备好了,面和肉管够。”黄诚笑道。

    陈华清点头道:“好。应诚,你会包饺子不?”

    黄诚愣了一下,然后带着笑意一本正经地回道:“君子远庖厨,忏愧忏愧,我不会包。”

    陈华清拉着黄诚占了一块面板,挽起袖子洗了洗手,然后拿起一块面团,边和边道:“应诚,你也和,吃自己包的饺子可是一种享受。”

    黄诚以前是读书人,不要说下厨,连苦力活都没多干过,让他和面真有些难为他了。这不,拿起一块面,手一揉直接陷下去了。

    李家婶子注意到这边的情况,走过来笑道:“黄大人,面不是这样和的。”

    陈华清也笑道:“李婶,你来教他。”

    “没问题。”

    李家婶子的手刚碰上黄诚的手,黄诚脸就红了,刚想把手伸回去,但看到李家婶子落落大方的样子,也就把手放在原处,自己不能连个女人都不如吧。

    陈华清看见黄诚的小动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