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47部分

明末大革命-第47部分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大人信任。”李家婶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六十五章 运地和分粮(四)() 
李家婶子接了整理各街道代表交上来的户口簿后,便连夜忙了起来。整理档案的工作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分地。

    陈华清把工作交给李家婶子后便起身回自己的住所。在回自己住所的路上,陈华清从宣传队那儿得知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还有七天就过年了。

    “看来,分完地也就到了二十六七日。”分地从二十四日开始,陈华清估计分地得持续两三天。

    回到住所,陈华清并没有直接去休息,而是开始考虑护卫队扩招以后的事。算上从石砫带过来的人和后来在来重庆卫的沿途招的小批人以及改过营,再算上攻打重庆卫的损失,护卫队还有二百余人。等分完地后,护卫队的人数一定会暴增,到时候就必须得有一整套章程了。

    在陈华清的心里,他想把扩招后的护卫队训练成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因此第一步就得模仿近代军队的组织结构来建立重建后的护卫队。近代军队比封建军队强大,除了强大的火力和充足的后勤,更重要的是近代军队内部各司其职,分工明显,相互之间可以较好的协作,减少掣肘。

    举个例子,封建军队的主将既是军事将领,也是财务负责人,还是后勤长官。军队士兵的饷银是通过主将发放的,基层将官的提拔也是通过主将提拔的,这在中央朝廷强盛的时候有利于主将的指挥,但一旦朝廷控制力变弱后,这些军队很容易私人化,也就是成为军阀。

    简单的来说,就是军队的将领只有指挥权而没有人事权和财权。

    现在是天启元年,马上就到天启二年了。很快,朝廷党争加剧,后金多次入关进京劫掠,山东闻香教作乱,山陕两省大旱,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乱世的到来。除了这些,还有极北之地俄罗斯人的武装移民,东南海荷兰势力的渗透。天启年间的明朝已是世界的一部分,东南沿海的商人们既享受着海外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也承受着早期西方殖民者的暴力。

    陈华清很清楚接下来的历史走向,因此他将护卫队看得很重,到那种时候,只有手中的刀才能保全自己。

    一夜的时间过得很快,一声鸡叫过后,天亮了,十二月二十四日到了。当陈华清来到广场上时,广场上已经站满了人。

    分地的事已经在重庆卫传开了,对于分地,重庆卫的人可比陈华清上心多了,这毕竟和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

    陈华清把各街的代表聚集起来,把分地要注意的一些事交待了一下,并把整理出来的各街户口簿交给各街代表后,便让他们回去主持分地。

    天气虽然寒冷,但根本无法阻挡人们对于分地的热情,几乎家家户户都出动了,只要有熟地的地方都站满了人。

    “一、二、三,使劲!”几个大男人一起用力,把黄发财家的土地界碑给推倒。界碑倒后,这条街的代表站出来,拿着自己街的户口簿开始点人头数。

    分地的多少是根据各家各户的人口数来分的,家里人多的分的地多,人少的分的地少。每点到一户家主的名字,该街代表就根据这家的人口数分出一定的土地,然后再由护卫队这边派过去的人负责测量。

    整体来说,分地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在一些小的方面,还是出了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些人觉得自己分的地离家太远,希望能重分一块,有的是分地过程中由于一尺两尺的多少和邻地的吵了起来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被护卫队的宣传队反映给陈华清。陈华清听了这些后,不由地苦笑了几声。果然,在涉及到利益的分配时,绝大部分人都是斤斤计较的,这里面有些问题纯粹是有些人想多占一点地引起的。

    “告诉各街代表和住户们,凡事适可而止,分好地后赶紧整整自己的地契,到我这儿来盖章,别整那些有的没的。”

    “是。”宣传队的几人点点头。

    陈华清这边在如火如荼的分地,黄诚那边却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从成都到重庆卫,由于奢军的肆虐和溃退明军的搜刮,这一路上流民四起,大大小小的团伙到处活动,严重妨碍了黄诚的行程。一路走来,黄诚已经消灭了好几个山贼团伙和一伙马贼,虽大大锻炼了护卫队的新兵,但也耽搁了不少时间。

    到了后来,刘明声主动请缨,带着斥候队也四处活动,只要发现有对运粮队伍心怀不轨的盗贼,直接消灭。

    原本只有两天的路程,就这样走走停停,整整走了四天才到了重庆卫。

    黄诚回到重庆卫的时间是十二月二十七日,刚好是分完地的日子。地刚刚分完,石当就开始准备招兵。果真如那位代表所说,招兵场面很火爆,现在石当发愁的是报的人数远远要比招的人数多。

    当然,这里面也有新成立的宣传队的功劳。说起这个宣传队,是陈华清刚刚组建的,一开始只有三人,都是些读过书的人。在宣传队开始工作前,陈华清和宣传队的三个人开了个小会。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成立宣传队?宣传队的工作是什么?”陈华清问被选中的三人。

    这三人全都摇头,说实话,他们三个连宣传是什么意思都不太明白。更何况在这个年代,当官的说什么就是什么,制定政策之前哪有什么“政策宣传”之类的,“官字两张口”也是从这儿来的。

    陈华清站起身来,声音很嘹亮:“什么叫宣传?宣传,就是让人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办事,这么办事有什么意义,对人们有什么好处。简单点来说,宣传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比如这次分地,在分地之前得想让重庆卫的百姓们都知道这事,才能获取他们的支持。”

    三人考虑了一阵,其中一人问道:“那大人,这宣传具体该怎么做?”

    陈华清笑了笑,继续说道:“你们出去做宣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对象,想一想自己写的文章、谈话、演说是给什么人看的、是给什么人听的。”

    “咱就举个例子吧,你要给咱重庆卫的住户们宣传护卫队,鼓励人们加入护卫队,你要怎么做?住户们大都不识字,你跟他们讲道理、说法理,没人会听,咱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加入护卫队后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要把护卫队的扩招和重庆卫的重建联系在一起。”

    “是。”宣传队的三人固然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基本明白了该怎么向住户们宣传护卫队。

    在分地的这段时间里,宣传队在重庆卫四处活动,宣传主题很简单,就是告诉分到地的住户们,有些人不愿意他们分到地,至于这些人是谁,重庆卫的住户们都心知肚明,要想保住自己自己分到的地,只有自己站出来去保护,而现在加入护卫队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陈华清的分地和宣传队的鼓动以及护卫队的扩招,彻底把整个重庆卫纳入新的体系中。

    黄诚回来后,陈华清亲自出去迎接,看到排成一条长龙的运粮车,陈华清很高兴,说道:“应诚,你辛苦了。”

    “谢大人关心。”黄诚笑了笑后,便把自己在李家村的事说了一遍。

    “这么说,李家村的人同意李宏远加入护卫队?”

    “是的。”

    陈华清摸了摸下巴,略有些自恋道:“这李富海很看好我啊。”

    黄诚在旁边不说话。

    “对了,应诚,我让你看一个东西,你一定会喜欢的。”

    黄诚有些糊涂,不过还是跟着陈华清来到一间房子。

    “看,这是新整理出来的档案室,里面有整个重庆卫的人口数和各家各户的土地数。”

    黄诚走进档案室,在其中一个柜子上翻了翻,脸色变得凝重,合上册子后,语气很严肃地对陈华清说道:“大人,这些东西太重要了,绝不可让外人知道。”

    陈华清笑道:“我在外面已经布置了人,闲杂人等是无法靠近这里的。还有一件事,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就是那个李家婶子,就是她负责整理这些东西的。”

    “就是那个唯一的街道女代表?”黄诚问道。

    “是,她办事能力很强。”

    “可她”黄诚有些欲言又止。

    “应诚,你应该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现在这李家婶子有能力,就应该用她,而不能应为她是个女人就看不起她。”

    陈华清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李家婶子在黄诚手下做事,协助黄诚处理事情。

    “好吧。”黄诚答应的不情不愿。

    陈华清暗自摇了摇头,“不要小看女人,她绝对会让你刮目相看的。”

    十二月二十七日,分地和运粮的事基本完成,护卫队的招新工作也进入收尾阶段,可以说,陈华清可以安枕无忧的等着春节的到来。

    可惜,事情的发展往往让人出乎意料,在外四处活动的刘明声带回了一个坏消息,让陈华清等人再一次紧张起来。

第六十六章 坏消息() 
“什么!你确定?”陈华清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刘明声,脸色很凝重的问道。

    “确定。我和斥候队的兄弟灭了一个小寨子,从那寨子里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

    “有没有问出来为什么他们要拿重庆卫下手?”陈华清问道。

    刘明声回道:“有,那个小寨子的小头领说是川北一带有人一直在传咱重庆卫有大量粮食,很多溃兵、土匪都信以为真,准备联合起来对咱重庆卫下手。”

    陈华清拿手抚了抚脸,有些愤怒道:“这刚刚分完地就又出了这档子事,真不让人消停。李明轩呢,他回来了没有?”

    旁边的亲兵回道:“李队还没回来。”

    “那就先不管他了。把在这儿的所有主事的人都叫过来,要快点。”

    “是。”

    约莫半晌,黄诚、石当等人来了。

    等众人都坐下后,陈华清让刘明声把事情说了一遍。

    石当最先皱起眉头,护卫队刚招了一大批人,虽然数量上去了,但这质量却大大下降了,贸然让护卫队参战,绝对会吃大亏的。

    黄诚也皱起眉头,护卫队刚给重庆卫的人分了地,正是埋头发展的好时机,根本不适合打仗。

    “都想得怎么样?诸位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陈华清等众人思考一阵后发声问道。

    “大人,别的我不知道,我觉得咱们只能打这场仗,只要打胜了,不仅能让咱们在重庆卫彻底站住脚,也能让周边的人知道这重庆卫不再是以前的重庆卫。”孙喜最先发言道。

    刘明声点点头表示同意。

    黄诚暗自摇了摇头,谁都知道打胜仗的好处,可要是万一被打败了呢。这倒不是黄诚贪生怕死,只是黄诚考虑问题和孙喜、刘明声考虑的高度不一样,在黄诚看来,现在重庆卫分了地,护卫队算是有了一块根据地,正是埋头发展的时候,贸然开仗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应诚,你来说说该怎么办?”陈华清的目光看向黄诚。

    黄诚站起身来,说道:“大人,我觉得得做两手准备,一是再次确定刘队带回来的消息,二是储存粮草,训练新兵,准备打仗。”

    陈华清点了点头,便站起身来,其余人也赶紧站起来,从以往开会的经验来看,陈华清要宣布命令了。

    “刘明声,继续打探消息,确认消息的准确性,石当,加紧训练,孙喜,你协助黄诚准备粮草。”

    “是。”

    川北,达州、万源一带,突然之间流传开一个消息,说是有一个叫重庆卫的地方储存有大量粮食。这个消息在溃兵、山贼、饥民中引起轩然大波,很快,山贼和溃兵就结成联盟,驱赶着饥民朝重庆卫而来。

    刘明声的斥候队刚好碰到了一支饥民,有队员就混入饥民中,很轻易就打听到了这些饥民的目的地,便是重庆卫。刘明声在得知消息后,又亲自带队偷袭了一支小规模的山贼,从那山贼掌柜的嘴里确定了一个事实,的确有一批人的目的地是重庆卫,不过,饥民在意的是粮食,山贼、溃兵想拿粮食换钱。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陈华清那儿。

    “应诚,看来是有人针对咱重庆卫啊。”

    黄诚赞同道:“敌人来势汹汹啊,竟然裹挟了饥民。”

    “饥民?”陈华清稍作思考后,笑着问黄诚:“应诚,你说饥民最想要的是什么东西?”

    “粮食。”黄诚想也不想的回道。

    “那你说,要是咱拿粮食和饥民作交换,他们会不会为了粮食拿那些山贼、土匪的脑袋来交换。”

    黄诚道:“只要护卫队表现得比山贼、土匪厉害就行。”

    陈华清点点头道:“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