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32部分

明末大革命-第32部分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明轩听了陈华清的话苦笑道:“大人说笑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重建。不过,我曾听我爹讲过,不论做什么事,做之前都要仔细了解它,我觉得咱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先探清重庆卫的虚实,看看到底是什么人或者什么势力阻止咱重建。”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陈华清想得太多,反倒忘了最要紧的事,对李明轩笑道:“明轩,你说得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确定好方案后,两人开始讨论怎么探清重庆卫的虚实。

    “明轩,你的情报小队现在有多少人?”

    “十五人。”

    “情报方面由你负责,你说说你的想法。”

    李明轩顿了顿,讲道:“我和孙喜两人分别带队,一队查以前卫所留下的官,一队查卫所内部的情况。”

    “要查得彻底,凡是阻碍重建的全都给查出来。”

    “不过,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李明轩补充道。

    陈华清想了想,说道:“现在是十二月份,给你二十天时间,在过年之前能不能查出来?”

    李明轩算了算时间,有些为难道:“二十天有点紧,可能查出来的不是很详细。”

    陈华清摆了摆手道:“查出个大概就行,我只要知道阻碍重庆卫重建的势力就行。”

    说罢又加了一句:“说不得这次可能要大动干戈。”就连陈华清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现在越来越不把人命放在心上,可能是这段时间见的死人太多了,对生命已经不太珍惜,不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李明轩点了点头,重庆卫已经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脱离于朝廷之外,现在突然要重建,反对的势力肯定有很多。

    队伍行进的速度很快,陈华清他们从早晨出发,晚上就到了石砫。回到石柱,陈华清、马钧先让众人去休息,有什么事等睡起来再说。

    和上次郑家堡之役一样,亲人安全回来的家庭就和过节一样,特别是那几个被陈华清选中做投弹手的,拿着朱燮元赏的十两银子,更是让家人喜笑颜开。

    那些亲人没有回来的家庭心里则很难受,拿着战死沙场的丈夫或儿子的骨灰放声大哭。黄诚按照陈华清的命令,给有亲人战死的家庭发了一笔抚恤金和一些生活用品,希望能有所安慰。

    这些家庭本来就饱受战乱之苦,但他们比那些没人庇护的百姓幸运多了。陈华清离开的这段时间,有一些难民从其他地方逃到石砫,遭过兵灾的他们处境十分悲惨,其遭遇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迁移到石砫的村民们很可怜他们,同时也从他们的遭遇中认识到一点,在这乱世,要想过得安稳,就得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代价里包括生命。

    亲人战死沙场,是为了他们安定的生活,亲属固然伤心,却无法阻止,只能是在他们上战场时默默祈福,这既是乱世的无奈,也是乱世的悲哀。

    陈华清睡醒一觉后便开始安排去重庆卫的事。此次去重庆卫的有两支队伍,一支由李明轩带队,以商队的身份进入重庆卫,另一支由孙喜带队,伪装成难民分散进入重庆卫。

    在陈华清准备出发时,马铃过来找陈华清,并和他说了村民们的情况。在陈华清离开的这段时间,工匠们烧制了不少水泥和青砖,已经给村民们修建了一排砖瓦房,但僧多粥少,如何分配房子成了一个问题。

    关于怎么分配房子,陈华清想都没想就说:“优先给军属分配。”

    马铃点点头说:“黄诚也是这样说。”接着马铃又笑嘻嘻地说:“华清,你那个水泥能不能匀我们点,寨子里也有人想盖那种房子。”

    “没问题,怎么说你都帮了我很多忙。”

    “那谢谢华清了。”

    马铃在屋子里转了一圈,见陈华清收拾了东西,不禁奇道:“华清,你这是要去哪儿?”

    “你哥没和你说,巡抚大人让我重建重庆千户所,任命我为千户。”

    “重庆卫?那地方很乱。”

    “噢,铃儿,你知道些什么,赶紧告诉我。”陈华清忙道。

    马铃坐了下来,讲道:“关于重庆卫,我知道的并不是很多,大多是也是从寨子里的老人那听说的。”

    “万历年间,播州杨应龙反叛朝廷,叛军最盛时兵锋直抵重庆。当时我们石砫还没组建白杆兵,重庆主要的军队都在重庆卫,但重庆卫所兵承平太久,不堪战阵,被叛军给打散了,重庆卫的高级军官逃的逃,死的死,重庆卫名存实亡。”

    “后来,李化龙总督平定杨应龙的叛乱后,本欲重建重庆卫,但朝廷财政不允许,且卫所制崩坏,朝廷不想在卫所兵上花钱。可重庆是重镇,不能没有军队,正好当时我爷爷马千乘跟随李总督作战立下军功,李总督见石砫兵可战,便以军功之名拨给了我爷爷大量兵器、铠甲和军用物资,让我爷爷奶奶训练一支可战之兵,为朝廷镇守重庆。”

    难怪白杆兵能壮大,并且秦良玉在自己的丈夫马千乘被太监害死后仍旧忠于明王朝,原来中间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马铃继续说道:“由于各种原因,重庆卫被废弃了。据说现在的重庆卫被几个原来千户的亲信掌控,还和一些山贼土匪勾结,鱼肉百姓,祸害军户。”

    “这些人是谁?”陈华清问道。

    “具体的我不清楚,但这些人和重庆方方面面的人都能混上关系,听说还有一些是蜀王的人。”

    蜀王,陈华清听到这个宗室很多次了,“这蜀王想干什么,怎么哪儿都有他的人。”

    “捞钱呗,这蜀王一系在四川呆了有两百多年,根深叶茂,势力庞大,每任巡抚都很头疼跟他们打交道。”

    陈华清真没想到一个废弃的重庆卫都能和宗室扯上关系,真是让人头疼。

    马铃离开后,陈华清去找黄诚,问问他对重建重庆卫有什么想法。

    黄诚听了陈华清的问题后,皱着眉头想了一阵才说道:“要想重建重庆卫,首先必须得控制现在的重庆卫。而要想控制它,最重要的事是恢复生产。”

    “恢复生产?”

    “对,要想让重庆卫军户们的心归向大人,必须得让军户们看到大人重建重庆卫的好处。”黄诚郑重道。

    “可我现在连重庆卫都控制不了,何谈恢复生产。”陈华清有些无语。

    黄诚听到陈华清有些孩子气的话微微笑道:“大人别急,我先问一下,大人准备怎么控制重庆卫?”

    陈华清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先让李明轩带人探清重庆卫的情况,然后自己带兵把阻碍重建重庆卫的势力铲除,最后再以朝廷任命的新任长官上任。

    黄诚点了点头道:“快刀斩乱麻,和那些人没什么好说的。除了这些势力外,还有那些平常作恶多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大人该清除的也得清除。重建重庆卫,其实就是重新恢复重庆卫的生产,那些寄生在军户身上蛀虫应该一个不留!”

    “扫尽黑恶势力。”不知怎么的,陈华清嘴里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扫尽黑恶势力,大人这句话说得好。重建重庆卫,不单单是要它走上正轨,更重要的是要彻底改变军户们麻木的心态,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

    陈华清很赞同黄诚的话,重建这个词,不仅仅是之物质上的恢复生产,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让人们对未来有希望。

第四十六章 无政府状态下的重庆卫(一)() 
按照计划,此次有两支队伍进入重庆卫调查,由李明轩带队的队伍以商队的形式进入,孙喜的队伍扮作难民分散进入重庆卫,陈华清准备和孙喜一起行动,他很想知道现在的重庆卫到底糜烂到什么程度。

    在离开石砫前,陈华清安排了护卫队的扩招工作,让石当和陈升在回来的八十人的基础上扩招护卫队到一百六十人,采取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的模式加以训练。

    而黄诚在听到护卫队要扩招时,不由得抱怨了一声:“大人啊,你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的贵,营地里剩下的粮食、布和盐不多了。”

    陈华清这才想起来自己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进项了,而这段时间花费又特别大,一来要给水泥厂的工人们支付工资,二来战死士兵家属的抚恤,再加上护卫队的一些开支,陈华清快没钱了。看来,必须得尽快拿下重庆卫,一旦彻底掌控重庆卫,陈华清就有了一个稳定的财源。

    “黄先生啊,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了,等我从重庆卫回来,这个问题一定会解决。”

    陈华清又对石当说道:“石当,新招的护卫队要加紧训练,等我从重庆卫回来可能就要去打仗了。”

    “是。”石当应道。

    陈华清和马钧、马铃和秦温告别后,和孙喜他们一起动身赶往重庆卫。

    重庆卫离石砫不远,也就是两三个时辰的路程。在路上,陈华清换上了难民的衣裳。为了逼真,这些衣裳都是陈华清拿粮食跟逃亡到石砫的难民换的。

    说真的,陈华清一点都不想穿这种衣服,不仅破破烂烂的,还有一股令人作呕的霉味。不过,穿上难民的衣服,也让陈华清切身感受到了难民的悲惨。

    李明轩带了一批棉布,以布商的身份进入重庆卫。孙喜在重庆卫有朋友,以难民的身份投靠到了朋友那里。

    孙喜的朋友名叫魏大刚,是重庆卫的军户,孙喜当年在**干活时曾经救过他的命。魏大刚在屋外干活,看见孙喜和另外一个人站在自己面前,赶紧把孙喜和陈华清拉进了自己的破屋里。

    进了屋后,魏大刚细细打量了跟难民一样的孙喜,心酸道:“孙大哥,你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孙喜苦笑道:“唉,遭了兵灾,好不容易才逃到这里。”说完孙喜又指了指旁边的陈华清介绍道:“这是我大哥,陈华清。”

    魏大刚也叫了陈华清一声大哥,便请两人坐下,自己去屋后端出了一大碗稀粥和几个发黄的馒头。“来,孙大哥、陈大哥,你们肯定饿了,赶紧吃点东西吧。”

    陈华清看了看到处漏洞的房子,又看了看魏大刚身上打满补丁的衣服,很不好意思,毕竟自己和孙喜是冒牌的难民,魏大刚给两人端出的饭很可能就是他明天一天的伙食。

    孙喜看出了陈华清的不好意思,便对魏大刚说道:“大刚,我和陈大哥不饿,这些你还是留着自己吃吧。”

    魏大刚哪会相信孙喜的话,那些逃到重庆卫的难民哪个不是饿得要死,便一脸严肃道:“孙大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当初要不是你收留我,我早就饿死街头了。你和陈大哥就赶紧吃吧,不够我后面还有。”

    没办法,陈华清和孙喜只能吃。这顿饭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却包含了魏大刚的浓厚情谊,就连陈华清这种吃惯好饭的人都觉得那发黄的馒头特别香。

    喝完稀粥后,陈华清想到刚刚看到魏大刚在外面好像在煮什么东西,便问道:“大刚,你刚才在外面煮什么东西?”

    “煮盐。”

    “煮盐,你又不是盐户,怎么干起了煮盐的行当?”陈华清奇道。

    魏大刚的语气很无奈,“现在这年头,干什么能活就干什么,还分什么军户盐户。”

    “那这煮盐的行当怎么样?”孙喜开口问道。

    “唉,也就混个温饱。对了,孙大哥、陈大哥,你们俩来到这,我去找严头帮你们说说情,让你们也能找上一份煮盐的活计。”

    严头?陈华清和孙喜听到这个名字后对视了一眼,看来这个严头多半就是重庆卫内部的某个势力的头面人物。

    “这个严头是谁?他哪来的盐让人煮?”陈华清问了一句。

    魏大刚想了想说道:“关于严头,我曾听人说起过,他本名叫严珍,曾经干过一段时间盐丁,后来发达了便回到这儿来,雇军户们给他煮盐。”

    “严珍。”陈华清轻轻地念了一声,“他让军户们煮盐干嘛?他从哪儿来的卤水和盐矿?煮下的盐又卖给谁?”想了想没有头绪,陈华清准备见一见这严珍,看看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另一路,李明轩也来到了重庆卫,他通过白杆兵的关系,又走了粮商李富海的路子,和重庆卫的一个自称百户的人接上了头。

    百户把李明轩的商队领进重庆卫的一个地方后说道:“李老板,你稍等一下,主事的人马上就来了。”

    李明轩点了点头不再言语。重庆卫给李明轩印象最深的是此地贫富悬殊,富人富得流油,穷人穷得要死,一路走来,李明轩已经见了不少冻死、饿死的人的尸体。李明轩判断自己来的这个地方,应该属于重庆卫的富人区,仅有的几家高门大户都在这。

    “李老板,你好你好,我是这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