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23部分

明末大革命-第23部分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诸将听后面面相觑,他们只负责打仗,从永宁到成都,一路来攻城克地,抢掠了不少东西,形势一片大好,怎么现在居然会给养不足。

    樊龙见众人不说话,咳嗽了一声,说道:“王上,现在该怎么办?”

    奢崇明也是被一系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觉得攻下成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没带多少物资。不过奢崇明经历的大风大浪多了,知道抱怨没用,马上做出决定:“敌人的两支援军新到,肯定要休整几日,我们暂且不要妄动,做好防御便可。另外,给重庆再发书一封,让他们加快速度。”

    成都城内,朱燮元得知有两支援军赶来,立即向城中军民宣布了这一好消息,极大地振奋了守城军民的士气。

    时间过得很快,三日后,秦良玉、杨述程、刘芬谦聚首。秦良玉的白杆兵擅长野战,杨述程和刘芬谦的登莱兵、安锦兵擅长守城。三人一阵商议,决定以白杆兵为主力,登莱兵和安锦兵为侧翼,压迫奢军一部,扰乱其部署,伺机决战。

    说到这,得补充一下奢军的排兵方式,奢军的扎营方式是一名将领统领一部兵马驻扎在城门外或明军附近。这样排兵保证了两万奢军能完全包围成都城,但也存在一个漏洞,各部之间距离有些远,一旦某一部出事,其余各部不好救援。

    奢崇明知道自己的排兵方式有问题,但要两万人完全包围一座大城只能这样做。并且,一连串的胜利让奢崇明很看不上明军的战斗力,潜意思里认为自己的一部兵马可以阻挡任何敌人。

    三人作出决定后,回到军中开始部署。白杆兵得到命令后,向离自己最近的奢军做出攻击的态势,登莱兵和安锦兵向白杆兵靠拢,也做出攻击的态势。

    离白杆兵最近的一部是奢军中的精锐,领兵将领是张彤的侄子张鸿,其人武艺精良,算是一员猛将。当他得知明军准备攻击自己时,哈哈大笑:“来得好,我正手痒呢!”下令直接攻击对面的敌人。

    张洪跟随奢崇明从永宁打到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遇明军皆是一冲即溃,轻而易举的胜利让张鸿根本不把明军放在眼里,在他看来,不论明军来多少,都是他张鸿的一盘菜。

    可惜张鸿不知道的是,他对面的明军不是以往那些一触即溃的卫所兵,而是颇具战斗力的土司兵和募兵。如果张鸿知道这些的话,就不会随意开战,不过他永远不可能知道了,因为战争已经开始。

    张鸿所部的一支尖头兵和白杆兵接触上,双方打得甚是激烈。在后方观战的张鸿一愣,自语道:“怎么会这样?”但战局紧张,容不得他多思考,果断下令道:“所有人压上,就不信冲不垮它!”

    登莱兵、安锦兵也和奢军接触上了。登莱副使杨述程的家丁队伍配备火器,且多是三眼铳,上来一通射击,削弱了奢兵的冲击气势。安锦兵多为刀兵,和奢兵直接短刃相接。

    奢兵的冲锋战术并没有取得多少战果,反被明军分割包围。张鸿所部虽然勇狠,但明军也不是善茬,况且人数还没有明军多。

    张鸿见局势不利于己方,知道自己轻敌了,便一面派人向离自己最近的几个将军求援,一面骑上自己的战马,冲向敌阵,希望借自己的冲锋能提升己方士气。

    见主将亲自冲锋,奢兵士气提升了不少。张鸿连续砍翻几个白杆兵后,身边聚集了几十人,形成一股突击力量,朝白杆兵将旗所在处杀去。

    秦良玉见敌军一名将领冲入战阵大杀四方,早已准备好的她也冲入战阵,直接对上张鸿。跟秦良玉过了一招的张鸿手臂一麻,见是一名女将,心道:“想必这就是石砫秦良玉了,好大力气!”

    想归想,张鸿手上动作没停,挥舞着大刀朝秦良玉劈去。秦良玉使的是一杆铁枪,“铮”的一声,铁枪抵住了刀,张洪赶紧抽刀退走,秦良玉在后紧追不舍。

    张鸿拼不过秦良玉,只能另想他法。用刀片狠狠地抽了几下马屁股,疼得马儿撒开蹄子乱跑,撞倒了不少奢兵和白杆兵。张鸿拉开与秦良玉的距离后,当即调转马头,横着刀冲向秦良玉,他想靠马的冲力解决秦良玉。

    秦良玉拼斗经验丰富,一看架势就知道张鸿要拼命了。“哼!”秦良玉自然不觑他,提起铁枪,双腿敲击马腹,也冲向张鸿。

    “砰”的一声,张鸿从马背上摔了下去,又被受惊的马儿狠狠地踢了一脚,眼看活不成了。秦良玉制住狂暴的战马,返回一枪挑起张鸿的尸体,大喊:“主将已死,降者不杀。”旁边的白杆兵也跟着大喊。

    不过秦良玉期望的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并没出现,张鸿所部是奢军精锐,主将的死只能降低士气,还不能令他们彻底崩溃。

    秦良玉看着还在抵抗的奢兵,有些恼怒,下令道:“速战速决,不要俘虏!”

    张鸿派出去求援的信使带着援军赶到了战场,朝明军包围过来。登莱兵和安锦兵抵住了援军的攻势,杨述程、刘芬谦两人的家丁队伍退出与张鸿部的战斗,加入了和奢兵援军的战斗。

    过来支援张鸿的奢兵不是什么精锐,打惯了顺风仗的他们碰上硬仗很容易崩溃。在登莱兵和安锦兵的打击下,援军渐渐不支。白杆兵在歼灭大半张鸿所部后,秦良玉决定退出战斗,再拖下去引来更多的奢兵就不好走了。

    白杆兵、登莱兵、安锦兵突破奢军的包围圈后,向提前计划好的地方撤退。赶来的奢军将领哪见过这么能打的明军,正在犹豫追不追,若贸然追下去,说不定会被明军给吃了。

第三十四章 成都混战(中)() 
正在奢军将领犹犹豫豫的时候,张彤赶到了,见只有奢军而没有明军,问道:“敌人呢?”

    “跑了。”一名奢军将领回道。

    “跑了?那你们怎么不去追,在这儿干什么?”张彤质问道。

    来援的将领能感觉到张彤在压着火气,硬着头皮把战事说了一遍。张彤听完后,骂了一声:“废物!”

    在被骂的将领已经做好接受处罚的准备时,张鸿的部下来报。“张鸿呢?他是不是去追敌人了?”张彤还是很看好自己的侄儿,觉得他不会像自己身前的将领窝囊。

    来人语气悲切,低着头说道:“将军、将军他阵亡了,被白杆兵杀了。”

    “哗”的一声,张彤一刀劈碎了跟前的桌子,大怒道:“好一个白杆兵!好一个秦良玉!敢杀我侄儿,所有人听着,追击白杆兵!”

    身边的将领也不敢劝正在火头上的张彤,只能依令行事。在张彤的命令下,赶来支援的奢军和张彤所部朝明军撤离的方向追去。

    秦良玉很熟悉成都周围的地形,明军撤退的目的地就是秦良玉找的。撤退的目的地易守难攻,很适合结营据守,能牵制奢军很大一部分兵力,减轻成都守军的压力。

    当奢崇明赶到明军和张鸿所部的交战地点时,张彤已经去追明军了。听了张鸿部的校尉关于双方交战情况的报告后,奢崇明有些吃惊,遂问道:“敌人真有那么棘手?具体说来。”

    由于张鸿部人马损失很大,被张彤留下来休整,对于城外的明军他们最有发言权。总结起来就是三点,一是这伙明军很有纪律,不像他们以前碰到的明军那样一冲即溃;二是这伙明军很有战术,不是他们以前碰到的那种只靠个人勇猛的明军,只要解决了那几个打得最狠的,明军也就崩溃了;三是这伙明军配备有火器,和他们以前碰到的那种叫花子明军很不同。

    奢崇明听了手下人的总结,叹了口气,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轻敌。看来自己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真以为大明朝日落西山了,自己说到底只是一个土司,以一隅之地对抗整个天下,应该是小心的不能再小心,现在居然轻敌。吃败仗也好,能让自己清醒点。

    意识到自己问题的奢崇明决定改变,站起身来,下令道:“传我命令,全军集合,暂退避三舍。另外,让人告诉张彤,千万不要轻敌!”

    分驻各城门外的奢军开始集结。集结完成后,奢崇明下令后撤百里地。这一命令让一些将领不解,奢崇明让人把张鸿部和明军交战的情况给诸将说了一遍。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把拳头收回去才能打出更好的一拳。待重庆的给养送过来之后,全军集合力量攻打一处城门。”

    奢军的调动引起了成都守军的注意,守备刘旺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朱燮元。这几日来朱燮元的心情不错,一是马祥麟带着奢崇明使者的人头回来,打消了守城明军对石砫白杆兵的疑虑,维护了明军内部的稳定,二是援军的到来,振奋了守城军民的士气,前段时间危如累卵的局面终于得到缓解。

    在得知奢军集结向后大幅撤退后,朱燮元找来马祥麟,想问问他的看法,奢军的撤退肯定和城外的明军有关。

    “瑞征(马祥麟子瑞征),叛匪这次往后退了很多,看起来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的诱敌之计,你怎么看?”

    马祥麟稍微想了想,便知道这是母亲的战术取得了效果,便道:“家母在我出城与之会面时曾告知,她准备和援军一起在城外打一仗,减轻城中压力,现在看来是成功了。”

    “哦,”朱燮元喜笑颜开,大赞,“秦将军真乃国之柱石也。”

    城外,接到奢崇明的命令后,张彤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张鸿所部的战斗力张彤自己是清楚的,他们能被自己所追的明军打个半残,可想而知敌人的战斗力。考虑到当前面临的情况,张彤做出决定:“不要轻开战端,把敌人钉在一处就行。”

    白杆兵、登莱兵和安锦兵赶到了目的地后,立即布营扎寨,并依据有利地形形成结营而守的态势。对面的奢军在张彤的命令下也是布营扎寨,双方对峙起来。

    就这样,整个成都战场形成诡异的平衡。明军和奢军暂时势均力敌,谁都奈何不了谁。不过,奢军在等重庆的给养,城外的明军在休整,并且秦良玉派人到石砫让再发一拨兵和一批给养。

    石砫,水泥厂已经生产出了不少建筑用水泥。搞建筑的工匠们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试出了水泥、细砂、水的最佳配比(包括测验水泥砂浆的粘合度、砌的墙的坚固程度等),现在开始探讨在土坯房的基础上怎么盖水泥房。陈华清对建筑一窍不通,,因此他把盖房子的事全权交给工匠们,自己则去继续改进水泥的生产工艺,最起码要把混凝土搞出来,有了混凝土,才能搞出水泥路。

    不过时间不等人,陈华清的改进工作还没开始,就被马钧叫去了。在去见马钧的路上陈华清见大批白杆兵在集结,便知道要打仗了。见到马钧,陈华清问道:“怎么了?是不是成都那边要支援?”

    马钧边穿铠甲边答道:“嗯,奶奶派人来了,让这边往成都支援一批人和给养,速度越快越好。”

    “那咱们这边能出多少人?”石砫这边留的白杆兵并不多。

    “大概八百多人吧。对了,粮食还有多少?”秦良玉要的给养主要是粮食。

    陈华清想了想,道:“从郑家一共拿回四万多石,其中三万石入了库,其余的一部分支援村民,另一部分当作人们的薪酬发了下去。”

    “嗯,从库里拿八千石粮食,这件事你负责。”

    “行,没问题。”

    陈华清来到仓库,找到石砫的临时大管家马铃,把提粮的事说了一遍。

    马铃也知道秦良玉遣人让石砫这边支援一批人和给养,但看着一车车的粮食被运走,还是很心疼:“这批粮食留下来的话,整个冬天不知能救济多少人。”

    陈华清听到马铃的话,笑着安慰道:“如果这批粮食能够让前线的军队打胜仗的话,那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马铃点了点头,若没有白杆兵剿匪,他们连这些粮食都没有。

    清点好粮食后,马铃让陈华清回迁移村民的新住处去安排走后的事情,剩下的粮食装车工作马铃主动承担了。

    陈华清来到村民的新住处,把主干人员都召集过来,安排他走后的工作。村民的主要工作是重建和烧制水泥,由黄诚主导。

    当说到出兵时,陈升建议道:“把护卫队拉出去练一练,去战场上见见世面。”

    石当也点点头,很赞同陈升的话,“训练了一个多月已经够了,该去见识真正的战争了。”

    李明轩没有说话,但看他的表情也是赞同。

    陈华清有些犹豫:“五十人是不是太少?”

    石当笑道:“大人有所不知,村民中会舞枪弄棒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些人在郑家堡表现不错,若把这批人凑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