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20部分

明末大革命-第20部分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了,这次是彻底败了。”山神庙的大当家徐当在营帐里很懊恼。他们已经逃了整整一夜,剩下的都是一些死忠。

    刘贵在一旁闷着不说话,不过看表情也知道他憋着一肚子火。

    王为已经肯定陈华清不干净,但现在他们自身都难保,已经顾不上陈华清了。“大哥,现在该怎么办?还回不回山神庙?”

    徐当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次打郑家堡损失太惨重了,也让徐当发现自己山寨内部一点都不稳。“唉,老三,我现在有点乱,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大哥,照我说,咱直接回山神庙算了,别再趟奢军和白杆兵的浑水了。”刘贵虽然鲁莽,但还是看得清形势的,知道己方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存实力。

    王为叹了口气,“二哥,现在主动权已不在咱们手上,撤不撤不是我们说了算。”

    “那是谁说了算?”

    “他们。”王为指了指奢军的营地。

    山神庙这边愁云惨淡,二棍寨和陆家庄那边也不好受。脾气暴躁的刘大贵已经连续劈了好几张桌子,“他奶奶的,徐当和那阿牙忽真不是东西,骗老子来送死。”

    “大哥,咱们怎么办?”刘二贵性子相对沉稳。

    “怎么办?撤,咱们回寨子里,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不跟他们瞎掺和了。”

    陆家庄的陆庄主没有自己做决定,而是派人联络了阿牙忽。本来阿牙忽是不想管陆家庄这个烂摊子的,但奢崇明起兵反明的口号里有一个“建立彝族国家”的目标,也就是说,他起兵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救”彝族民众。阿牙忽是奢寅的爱将,稍微懂得奢崇明的用心,接受了陆家庄的投诚。

    阿牙忽整顿了散乱的奢军,又收编了陆家庄的人,看着山神庙和二棍寨的眼神有些不一样了。这次攻打郑家堡,不仅损失惨重,还没有抢到一粒粮食,回到重庆没法和奢寅交待。但二棍寨和山神庙肯定有存粮,只要给阿牙忽一个借口,完全可以把二棍寨和山神庙的存粮占为己有。

    正想着,外面传来一阵骚动。有奢军士兵前来报告情况:“将军,二棍寨的人说他们要回寨子里。”

    “噢。”真是想什么来什么,阿牙忽一扫对攻打郑家堡失败的阴霾,决定对二棍寨下手,顺便逼山神庙站队。

    四方联军逃了整整一夜,刘大棍选的撤离时间在黎明时分。阿牙忽让手底下的人悄悄包围了二棍寨的驻地,自己带着一小部分的人来到营门。

    正在指挥撤离的刘大棍听说阿牙忽来了,有些愤怒,没想到他还有脸来。来到营门口看到阿牙忽,刘大棍强忍住自己的怒气:“阿牙忽,你来干什么?”

    阿牙忽已经准备和刘大棍撕破脸皮了,说话毫不客气:“我干什么不用你管,你这是要干什么?”

    “你管我干什么?”刘大棍忍不住了。

    “当初咱们四家会盟时定好的要同进退,你这是要违反盟约啊。”阿牙忽的语气很阴沉。

    刘大棍被阿牙忽的话彻底惹恼了,“什么狗屁会盟,你刘爷我今天走定了,能怎么着。”

    “哼,能怎么着。”阿牙忽突然笑了,笑得有些残忍,大手一挥,“给我杀。”

    在四面包围的奢军和陆家庄的人闻令而动,冲进二棍寨的营地,打了起来。

    刘大棍没料到阿牙忽直接动手了,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便反应过来,直接冲向阿牙忽,擒贼先擒王。

    阿牙忽手底下也是有真功夫的,况且旁边还有不少护卫,刘大棍双拳难敌四手,过了两三招便被众护卫打翻在地。阿牙忽也很利索,上去直接补了一刀,结果了刘大棍,他可没有和敌人“闲聊”的毛病。

    发生在二棍寨的一幕很快便让山神庙的人得知了。

    “老三,这阿牙忽也太那个了吧,说动手就动手。”徐当略有些不安。

    王为苦笑道:“大哥,现在还是多想想咱自己吧。形势不如人,能有什么办法。”

    刘贵在一旁恼道:“那怎么办?”

    “攻打二棍寨,做投名状。”王为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老三说得对,只能这样做了。打吧。”徐当很艰难的作出决定。

    二棍寨的二当家刘二棍在心腹的保护下逃出了营地,方向正是山神庙营地的方向。刘二棍觉得山神庙跟自家山寨的关系一向不错,虽说不至于能帮自己报仇,但应该不会害自己,可惜,这一想法要了他的命。

    山神庙的三个当家亲自领着队,从三个方向拦截从二棍寨逃来的溃匪。刘二棍碰到的是王为。

    “王当家的,你们这是干什么?”刘二棍有些不明白山神庙的做法。

    王为没想到自己能碰上刘二棍这条大鱼,“我们做什么你不用管,重要的是你。”

    “你们要干什么?”刘二棍不傻,看出王为不怀好意,拿起手中的棍子。

    “借你脑袋一用。”说完山神庙的人便一拥而上,刘二棍死在了乱刀下。

    火并很快就结束了。山神庙的投名状让阿牙忽很满意,同意山神庙三位当家继续领兵,但前提是带着山神庙的存粮跟奢军一道回重庆。

    阿牙忽已经打算好了,待得到二棍寨和山神庙的存粮后,直接回重庆。这次攻打郑家堡,让阿牙忽不再轻视汉地豪强的实力,回去后加紧让匠人多造弓箭。

    奢崇明攻打成都,几乎带走了所有的弓箭和大型攻城器械,再加上阿牙忽的轻敌,攻打郑家堡的奢军几乎没有弓箭,不过这部分奢军也没几个会使弓箭的。(弓的制作流程是很复杂的,弓手的训练也是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富庶的地方才能养得起弓手,一般土司是养不起大量弓手的,白杆兵也一样。)

    白杆兵方面,马钧带人已经追了一夜,已是人困马乏,便就地驻扎,并且准备过完夜后回石砫,补充给养。

    村民聚居点处,守夜的陈华清也想好了村民的迁移,不过有些具体问题得找黄诚商量一下。

    当清晨的鸟叫声响起,陈华清的守夜结束了,但他还不能去休息,得去安排迁移的工作。

    在陈华清守夜时,黄诚把迁移的事跟村民们说了一下。村民们倒有心理准备,毕竟现在到处逃难不是个事。

    陈华清用冷水洗了把脸后,打起了精神,正式展开村民的迁移工作。

第三十章 迁移() 
村民聚居点处,就在陈华清第一次见黄诚的那个屋子里,两人开始安排迁移工作。

    陈华清和黄诚关于迁移工作分工得很明确,陈华清抓大方向,黄诚负责细节。

    按照陈华清的想法,让村民们以十五户为一队,由村中士绅统领。不过,这一想法被黄诚否定。

    陈华清很不解,问道:“为何?有什么问题?”

    黄诚回道:“大人,叛军打来时,村子里那些士绅早跑了,不然我也无法组织得起人们。”

    “一个都没留下来?”陈华清觉得士绅和普通村民虽然身份不一样,但都是同宗,总能留下一两个吧。

    黄诚摇了摇头。

    “这”陈华清无话可说,士绅们作为这个时代最基层的统治力量,连个稍微有担待的人都没有,看来真是烂在根子上。

    这儿陈华清想得有些偏颇。天启元年的明朝境内,除了山西、陕西两个天灾频繁的省份和战乱的西南诸省,其他地方倒也相对稳定,士绅们还牢牢地掌握着农村,不然明朝也不会坚持十八年。

    “那你当初是怎么组织村民迁移的?”没有强力的人号召,迁移几乎不能完成,但黄诚完成了迁移,肯定有其独特的方法。迁移不是逃难,除了注意人的安全,还要尽量保全财物。

    黄诚顿了顿,说道:“每五户结成一组,每五组结成一队,每五组结成一营。营头由村老担当,队长是宗族中有威望的人,组长由五户人家自己选。另外,每户算一个人头,十个人头用一头牲畜。”

    陈华清听了黄诚的话,拍了一下脑袋,暗道:“我真是糊涂了,村民们既然已经迁移过一次了,那肯定有自己的组织方法,再怎么好的方法都不如熟悉的方法,更何况自己还没有什么好方法。”

    “嗯,就按以前的办法来。”

    常言道,“破家值万贯”,得知要迁移的村民们纷纷开始收拾自己家里的财物。这次不再是上次慌慌张张地躲兵灾,因此每家每户都收拾得十分细致,除了把每一个角落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就连当初盖简易棚屋用的铁钉都被起了出来。

    村民们在收拾自家东西时,陈华清让刘明声把从郑家抢来的牲畜按定好的人头数分给村民,自己则去见李明轩给自己推荐的人。

    一路上,李明轩把断后的事稍微说了一下,着重介绍了和自己合作的那名壮汉。

    两人来到壮汉的住所,也是一处棚屋。壮汉见李明轩和一个年轻人来自己家,不由问道:“先生,这是?”

    不待李明轩说话,陈华清笑道:“我是白杆兵主簿陈华清。”

    “啊,陈大人。”壮汉拜了拜,“家里面什么都没有,让大人见笑了。”

    “没事。”陈华清摆了摆手,随便找了个小凳子坐下。

    壮汉见陈华清不是那种讲究人,也放开了。

    三人闲聊了一阵,陈华清从闲聊中知道壮汉名叫石当,家中有老母和妻子,膝下暂无儿女。石当的祖上是以石匠为业,但到了石当这一代,却对武艺有了兴趣,整天带着村子里的一帮少年舞棍弄棒,好不安生。不过,后来石当娶了媳妇,也渐渐安下心来当起了石匠,直到陈华清号召村民攻打郑家,石当当时直接响应号召,靠着一身不错的武艺在青壮中有了不小的名气。

    “石当,迁到新地方后你有什么打算?”陈华清试探的问道。

    石当摸了摸脑袋:“也没什么打算,继续干石匠的老本行。”

    陈华清摇头道:“石匠,大材小用了。石当,迁到新地方后,会成立一支护卫队,我想让你当护卫队的教头。”

    “教头?不行不行,我干不了。”石当有些犹豫。

    “你不干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我替你决定了,到新地方后直接找我报道。”陈华清干主簿有一段时间了,身上也有了一股威势。看来,不论是什么时代,权力都是男人之胆。

    等陈华清和李明轩走后,石当的妻子李氏从门外进来,嗔道:“当家的,既然那位小大人让你做教头,你就去做,干嘛要拒绝。”李氏刚才在屋外把三人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

    石当叹了口气:“世道越来越乱,吃官家的饭可是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那你当初为何直接跟着大人打郑扒皮?”

    “那不是家里没粮了,我跟着去打郑扒皮说不定会分粮食,结果不是有粮食了。”石当辩道。

    “那咱种庄稼也不害怕遭了土匪,现在家里的十几亩地都没了,去了新地方也不知道会怎么样?”说着说着李氏抹起了眼泪。

    石当见不得女人哭,忙说:“好了好了,我又不是不去干。你没听见那位陈大人的话,我不干也不行。”

    李氏停止了抽泣,说道:“当家的,去了一定要好好干。我看这位大人给咱们分粮,不是什么刻薄的人,跟着这样的大人,说不定咱家可以过上好日子。”

    “嗯。”石当点了点头,“咱们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就这样,许多户人家和石当家一样,抱着对前路的迷茫和对生活的一丝希望踏上了去新家园的路。

    石砫,马钧带着白杆兵回来了,也带回了大胜的消息。留守石砫的马铃命人摆下酒席招待得胜回来的白杆兵诸将士。

    “哥,华清呢,他没跟你一起回来?”马铃到寨外迎接马钧,不见陈华清,有些奇怪。

    “陈兄啊,他在忙另一件事。”

    “什么事?”

    “咱回去再说,站在外面怪冷的。”马钧搓了搓手道。

    回到寨子里,马钧把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包括村民迁移的事。不过,关于村民迁移的事,马钧也是在回石砫的路上遇到陈华清派出的人才得知的。

    “真没想到,华清他还真动员起佃户们打郑家。”

    马钧点点头,“若没有乡民们相助,光靠咱们还真打不下郑家堡。”

    对于迁移的事马铃没有多问。石砫人少地多,以前秦良玉一直想增加石砫的劳动力,包括吸引流民,但一直没多大效果,石砫穷山恶水的名声太响了,最后都不了了之。现在陈华清引进人口,虽说粮食方面暂时有些压力,但从长远看来还是得多于失。毕竟,在古代,人口也是一种财富。

    聚居点的村民们走上了迁移的路,除了一头头牲畜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